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制度優勢、民法典、脫貧攻堅、教育資源、自貿區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鄧純東:中國戰疫凸顯制度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指出,中國戰疫中展現的極大的社會動員力、人民號召力、資源調度力,彰顯的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中國力量,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源於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概括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居於首位的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重要優勢,在疫情大考中充分彰顯。一方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方向、提供遵循。疫情襲來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並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推動有關地方全面加強防控。其次,確保黨的組織體系的整體力量。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響應黨中央號召,衝鋒在前、英勇奮戰,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摘編自《光明日報》
【賈宇:民法典必將成為新時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宇認為,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民法與廣大人民群眾聯繫最為密切,涉及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此次民法典草案的審議,是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提交審議的民法典草案,集中反映了人民意願,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草案系統全面規定民事權利體系,充實了我國民事權利種類,完善了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較好回應了人民的法治需求。民法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草案第一條就明確,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特徵。可以說,民法典草案凸顯著中華文化的印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作為新時代的法典,民法典草案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特徵。例如,總則中提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原則」等等。我們相信,作為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標誌之一,民法典必將成為新時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摘編自《人民日報》
【喬金亮:使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喬金亮表示,面對仍然存在的農民弱勢、農業短板、農村落後的狀況,面對城鄉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面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形勢,更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尊重農民、幫助農民、支持農民。要扶農民一把,讓農民挑上「金扁擔」,使得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讓農民挑上「金扁擔」,要厚植鄉村發展優勢,改善農民生活條件。要統籌城鄉資源均衡配置,推動人才、資金、土地、技術要素向農村流動。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讓農民挑上「金扁擔」,還要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改善農民生產條件。要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上發力。以農業機械化率、農田有效灌溉率為突破口,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用科技技術武裝農民,用現代管理改造農業,優化農產品結構。
摘編自《經濟日報》
【付衛東: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
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付衛東指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資金保障是關鍵。那麼,如何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呢?首先,地方財政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分輕重緩急、優先順序排隊,分清楚哪些是重點,哪些可以適當壓縮,要具體化,不能大而化之,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其次,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財政政策與就業政策須協同發力。要把相關資金更多用在提高人力資本上,優先將資金用於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等方面。再次,教育投入應著力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存量資金優先保障、增量資金更多用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和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推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鄧志超、景建國:破解自貿試驗區發展「三重三輕」問題】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鄧志超、交通銀行離岸中心景建國指出,當前,自貿試驗區發展的「三重三輕」問題較為突出,即重「規則」輕「試驗」、重「引資」輕「引智」、重「跨境貿易」輕「離岸貿易」。「三重三輕」的問題正在制約自貿試驗區的高質量發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予以化解。一是鼓勵自貿試驗區大膽「試驗」。國家層面,可在審慎性和創新型之間權衡,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空間,使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推動優化改革。為此,建議國家研究並劃定試驗禁區,明確禁區之外都可以嘗試。二是鼓勵發展離岸貿易業務。建議選定幾個自貿試驗區來進一步試點離岸貿易,明確區內註冊企業自動給予非居民身份,其後續所有交易皆可自動認定為離岸貿易。三是鼓勵金融政策創新與落地。建議人民銀行增設自貿試驗區內的離岸銀行牌照,允許區內商業銀行辦理本外幣的離岸銀行業務等,為離岸貿易提供有力支持。四是鼓勵制定具有吸引力的稅收政策。建議自貿試驗區對產業鏈上遊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入戶稅收優惠,繼而將企業成本降低傳導至整個產業鏈。五是鼓勵提升金融風險防控水平。國際上,一些自由貿易園區最終演變成了避稅、逃稅「天堂」。以此為戒,我國的自貿試驗區應該明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在改革創新上穩步前行。
摘編自《解放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 責編:李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