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狂野!10種土房子裡的原味非洲

2020-12-16 騰訊網

3000萬平方千米的非洲大陸,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孕育著13億人口,生活著約3000個土著群體,流傳著約2000種語言。這片神奇的大陸常以原始的自然風物散發神秘的魅力,波瀾壯闊的動物遷徙,縱觀大陸的裂谷,無盡的沙漠,大自然在這片土地上揮灑力與美的同時,亦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這些建築根植於當地的自然與文化,凝結了幾個世紀的審美與智慧,亦是本土生活方式與傳統的折射。

傑內大清真寺,馬裡

位於馬裡中部尼日河內三角洲最南端的傑內古城被世人稱為「尼日河谷的寶石」,這裡曾是古代的商業中心。沙色的撒哈拉-蘇丹式建築拔地而起,與大地的顏色渾然一體,如同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這座古城也孕育了撒哈拉之上燦爛的伊斯蘭文化。

圖源:Instagram

傑內古城最具標誌性的建築要數傑內大清真寺。傑內大清真寺是西非薩赫勒式建築的集大成者,這種風格建築完全由泥磚,土坯和木樑修建而成,其大型木製支撐梁從牆面上突出,是撒哈拉-蘇丹氣候乾旱地區典型的建築風格。每逢大集市,身著鮮豔長袍的村民們湧入建築前的廣場,傑內大清真寺就如同被喚醒了一般閃耀著溫潤的光澤。傑內古城建於公元800年,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風霜對建築結構造成了損傷。1907年,大清真寺在重新修葺後再次與世人見面,亦逐漸成為當地人民的一種精神象徵。

蒂貝萊古龍西彩繪房屋,布吉納法索

在西非文明古國布吉納法索境內,分布著約60個不同的部落。神秘的蒂貝萊村是加納和布吉納法索古倫西族Kassena人的聚居之地,這裡極具代表性的手繪房屋可追溯到15世紀。這種簡單而精緻的建築在當地被稱為「sukhala」,常出現在酋長官邸等建築設計中。

圖源:thisisafrica

在建造這種建築時,男女分工明確,男子則通常負責建築,而古倫西婦女則負責繪製建築上的紋飾,黑色,白色,米色和紅色的色塊由泥,黏土,煤和豆子製成的清漆等材料繪製而成。當泥土小屋建造完成後,房子的立面會覆蓋上泥土,牛糞和碎石,古倫西族婦女每隔4-5年就會在這些房屋上重新繪製壁畫,這些圖案往往有著特殊的寓意,譬如豐收的土地、青草或男性的服飾等等,每間房子的彩繪都彰顯了居住者的品味,亦成為當地文化藝術的獨特表達。

塔塔松巴,貝寧

貝寧西北部的松巴人是一個擅長於建築的民族。傳統的松巴民居是一種堅固的土堡式建築,又稱塔塔松巴民居(Tata-Somba)。這些建築通常是兩層樓高,由泥牆和稻草屋頂組成,形似炮塔。塔塔松巴房屋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內外壁上都刻有精巧的幾何圖形,這些抽象的幾何圖案由松巴婦女手刻而成(與當地人面部的紋飾相似),被視為生育和繁榮的象徵。也有松巴族人認為這些圖案代表了鱷魚鱗片,鱷魚在這裡被視為房屋的保護者。

圖源:exploring-africa

松巴人的新房子通常建在舊房子的基礎上,舊房子則是去世的親人居住過的,他們相信房屋周圍的土地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肥沃。房屋正門外和烹飪區內設有擺放供品的祭壇,在當地人的信仰中,花環、動物頭骨和羽毛等祭祀品能夠保護房屋並抵禦疾病。

加烏伊陶器村,查德

位於撒哈拉大沙漠和蘇丹大草原交界處薩赫勒地區的加烏伊是非洲薩奧文化的中心,也是查德本土建築的最好典範。薩奧人是查德湖沿岸原住民的後代,很早就掌握了制陶、黏土、紡織等技術,創造了燦爛的「薩奧文化」,被後世稱為查德文化的搖籃。

圖源:Instagram

加烏伊陶器村以其傳統的建築和陶器製造而聞名,2003年的電影《爸爸出走了》讓這座美麗的村莊為更多世人所見。村莊的土製小屋主要由泥土和稻草建成,許多房屋的頂部、底部和入口處都裝飾有陶器上的彩繪,房屋的形狀也如陶器般圓潤飽滿。即便受限於經濟條件,當地人對美的追求卻從未停止。

阿法爾小屋,吉布地

圖源:nomads.org

吉布地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紅海進入印度洋的要衝。在這一「非洲之角」上(連同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部分地區),生活著古老的浪遊者——阿法爾人。阿法爾(Afar)一詞同英語中的「遙遠」之意,為這一族群的生活方式平添了無窮的詩意。阿法爾人世代以農業、漁業為生,不同於非洲其他地區人民的能歌善舞,阿法爾人保持著安靜而獨立的生存狀態,似乎不為外界所影響。

圖源:Instagram

阿法爾人的建築也充滿浪遊氣息,他們的傳統帳篷式住宅由細樹枝構造出圓形框架,覆蓋著由當地材料編織而成的毯子。即便在一些極端的棲息地,例如古老的玄武巖熔巖流經等裂谷山脈,或是南部的溼地沼澤,依舊能為其遮風擋雨。

蜂巢小屋,史瓦帝尼王國

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史瓦帝尼王國地處南非高原東南邊緣德拉肯斯山脈的東坡,炎熱的氣候使得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建造出了一種形似蜂巢的獨特建築。這種建築的框架由小樹苗彎曲形成圓形的頂部,通體覆蓋著緊密編織的乾草。

圖源:Instagram

這種精緻的民居住起來冬暖夏涼,可以自然適應這個國度的炎熱氣候,還能防止雨水的侵蝕。曾經,一個家庭擁有的小屋數量也是其社會經濟地位的象徵。儘管如今這種蜂巢小屋已瀕臨絕跡,人們依然能從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度假村體驗到它。

國王宮殿,盧安達

位於非洲東南部尼亞薩湖的國王宮殿是盧安達最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這裡曾是古老的皇家住所。這個小鎮在巔峰時期曾居住著多達2000名盧安達人,整個村莊的建築類似於蜂箱的設計,由層層疊疊的茅草紮成,繁複而堅固,內部由木桿支撐,空間極大。

圖源:Instagram

雖說是國王宮殿,但這座主建築十分「接地氣」。在這裡你還能看到一種歷史悠久且地位很高的牛,這種牛被當地人稱為Inyambo,曾是國王的寵物,象徵著吉祥繁榮,在重要的儀式和豐收慶典上,這種牛會「穿著」珠寶出現在典禮上。

圖克爾,南蘇丹

圖源:wikimedia commons公共版權圖

在南蘇丹,多達83%的人口居住在一種被稱為「圖克爾」(tukels)的傳統農舍中。其中託普薩人是生活在南蘇丹東南邊界地區的最大部落群體之一。他們生活的村莊井井有條,在旱季和雨季有不同的房屋,並且設有存放食物和貴重物品的倉庫。

所謂的「圖克爾」是一種蜂巢狀的小屋,房屋的框架由許多細小的樹枝纏繞而成的,底部由用麻線固定在一起的粗壯木材支撐,層層疊疊的茅草屋頂猶如貴婦的裙擺。這種房屋的實用性類似於我國苗族的吊腳樓,被支撐起來的房屋與地面的空隙形成了儲存糧食、飼養動物的空間。

庫塔馬庫塔屋,多哥

圖源:Instagram

庫塔馬庫(Koutammakou)是位於多哥東北部的一處山區,該地區延伸到鄰近的貝寧。生活在這裡的巴塔馬裡巴人世代居住在一種名為「takienta」的塔屋中,這種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遺產名錄,被視為多哥歷史文化的象徵。這種塔樓造型獨特,分為上下兩層,設有尖的茅草屋頂。其中還包括為舉行儀式而保留的場所和糧倉。在過去,大自然與社會禮儀、信仰緊密相關,彼此的關聯則通過建築反映出來。庫塔馬庫塔屋通過使用當地材料凸顯了自然的各個元素,例如神聖的巖石、森林、房屋、田野,折射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還反映了諸如社會經濟地位等文化線索。

卡蘇比王陵,烏幹達

圖源:Instagram

在烏幹達坎帕拉地區卡蘇比的山頂上,坐落著布幹達人的聖地——卡蘇比王陵。建國於14世紀末的布幹達王國是烏幹達歷史上的古老王國,這處建築建成於1882年,其前身為布幹達國王卡巴卡的王宮,後來成為皇家墓地。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這處建築由木頭、草、蘆葦、荊棘建成,陵地內有7座大小不等的圓錐形草房。建築四周環繞著用非洲大象草編織的籬笆,大象草倒置斜插,表示院內主人已不在人世。2010年3月,其中一座高約10米、直徑約15米的主建築物遭遇火災而被燒毀,火災原因至今不明。

來源:環球旅遊周刊 王帆

相關焦點

  • 狂野的非洲,被稱為草原上的盒子,一生值得去的旅行
    狂野的非洲,被稱為草原上的盒子,一生值得去的旅行我們今天聊一個非常狂野奔放的目的地機器奔。奔放到無法收拾一嗎那個狀態啊這些形容詞太多了主要聊什麼呢跟他們聊非洲非洲非洲大草原上有兩隻獅子在散步你是可以看到這個狀態的真的可以看到這個相片是的嗎對我們說在坦尚尼亞這種蝨子特別多的國家你是可以看到不只是兩隻是一群獅子一個獅子的family非期貨。
  • 非洲之南的新鮮體驗 這裡不止有狂野(圖)
    狂野、奔放一直都是非洲的代名詞。然而,在非洲的最南端有個國家不止有狂野,這就是南非。北角山妖的南非之行並沒有選擇開普敦這樣的大城市,「也許在小城鎮當中,才能更真切地感受一個國家的氣息」。與肯亞這些狂野的非洲國家不同,南非城鎮的建築風格也給北角山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是曾受殖民統治,走在城鎮街道中,我總有一種身在歐洲的恍惚感。」歐式建築,亞熱帶氣候,半沙漠地區,這些原本相去甚遠的元素卻在南非相遇、相融。
  • 我在非洲種了一棵樹
    他告訴我:「這棵樹是你栽的,你恐怕忘了,可是非洲朋友沒有忘記你」。經他一提醒,我很快就記起了種芒果樹的經過。並不是因為它有多珍貴,而是因為這是一個中國人種的芒果樹,當黑非洲貝南共和國洛各薩省德威鎮上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孩子吃到這棵樹上的芒果時,別人會告訴他們這是誰種的,就足夠有意義。從這棵芒果樹,我又聯想到了我在尼日工作時種下的幾棵雜樹。那是1978年我第一次到非洲工作時,在中國駐尼日大使館的一個院子裡居住了兩年。那個院子的院牆內有一圈約兩三米寬的空地,於是我就有了種幾棵樹的衝動。
  • 非洲人寧願吃土都不願種地,認為能帶來好運,網友:窮真的會吃土
    不知道小夥伴對非洲了解多少,非洲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在古埃及和尼羅河沿岸曾經有過許多古文明,這裡有著名的金字塔,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還有許多古老的民族部落,這也是近年來很多遊客來這裡旅遊的重要原因。
  • 不吃不喝,可在泥土裡存活三五年,卻依舊逃不過非洲人民的鋤頭!
    雖然肺魚(Lungfish)在科學界裡很出名,甚至也蠻受水族愛好者的喜愛,但在非洲當地也沒有太多人知道。或者這樣說,非洲當地人都知道、看過肺魚但說不出它的名字。在他們的語言裡,肺魚的俗稱為「在幹土裡遊泳的魚(意譯)」。不吃不喝不拉,活上3-5年不是問題!
  • 非洲最「狂野」部落,男人徒手撕牛肉,女人繁衍方式令人嘆為觀止
    這其中就包括了非洲這個地區,非洲非常具有旅遊特色地方其實不是大草原更不是那廣袤無垠的沙漠,而且一些非常古老的神秘部落,也今天就伴隨著筆者的視野,帶你看看非洲最「狂野」部落,男人徒手撕牛肉,女人繁衍方式令人嘆為觀止。
  • 周末小「食」光16|質樸又狂野的非洲美食之旅
    說起非洲,你的腦海中可能會出現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轟轟烈烈的動物大遷徙,或者狂野的草裙舞,但說起非洲的美食呢,是不是大腦一片空白?本期小「食」光,就跟著營益友去非洲的肯亞,看看非洲人民都在吃什麼。姆卡姆(Mukimo)姆卡姆也是肯亞人常吃的一道主食,它的原料是肯亞人日常飲食中非常常見的幾種,包括玉米、土豆、綠豆等。
  • 拎起一把鋤頭就開幹,這是非洲人最愛做的事:土裡挖「坨坨」吃
    拎起一把鋤頭就開幹,這是非洲人最愛做的事:土裡挖「坨坨」吃在印象中,非洲大多都是黑人,因為地處熱帶,他們的生活環境都不是很好,吃的東西,自然就不是那麼如意,用手抓東西吃那也都是常事。但是要說非洲人最愛幹的事,那還是拎起一把鋤頭就開幹,在土裡面挖「坨坨」吃。諾,就是這種「坨坨」,這看上去似乎和中國的冬瓜長得差不多,只是這是灰色的,冬瓜是綠色的,可能也沒有那麼大吧。實際上,這就是非洲人最愛挖的東西,這是一種生物。你能猜出來嗎?
  • 國內蘑菇種植利潤低,考慮一下非洲吧,看看在非洲種蘑菇的怎麼說
    提起非洲,很多人第一印象,它一定是狂野奔放且荒涼的,無盡的沙漠和草原,自帶一個大太陽,無比缺水。但真實的它,比想像中要美的多。在非洲除了數不盡的野生動物,如今還有各色的蘑菇。2018年,我們開始籌備,並來到西非國家塞內加爾種植食用菌。
  • 非洲10種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哪些
    非洲人口11億,是世界上第二個人口大洲。論面積,非洲也是第二大洲。因此,在這個廣袤的地方,存在眾多不同的語言也並不奇怪。非洲的語言分屬以下四個大的語系:亞非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奈及利亞-剛果語系科伊桑語系在整個大陸,人們統計到2000多種正在使用的語言,比如,僅奈及利亞就有250種
  • 真正吃土的國家,吃土已成當地孕婦營養品
    在網絡用語裡,年輕人常常調侃稱窮得只能吃土了。意思為已經快沒錢吃飯了。而在這個國家,泥土已成當地美食。多麼富裕的家庭,也會用土製作土餅進行食用。吃土更成當地孕婦必補充營養的食物。這是怎麼回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難以想像泥土會被搬上餐桌,雖然我國的美食——叫花雞需要泥土包裹在荷葉外進行烤制,但我們並非會吃上外殼泥土,而在非洲,他們是真真實實吃上泥土。在非洲,一些地區的人們會將準備的土用水和成團狀,將泥團做成土餅進行烤制,主要做到消毒殺菌,最後就可食用。
  • 《獅子王》「真獅版」特效逆天 真實的非洲大草原卻很扎心
    原標題:《獅子王》「真獅版」特效逆天,背後真相卻很扎心  最近,迪士尼大招不斷,從發布「真人版」《花木蘭》預告片到上映「真獅版」《獅子王》,引發了網友一波又一波回憶殺。  據悉,「真獅版」《獅子王》融合真人電影拍攝技術,運用先進虛擬實境技術及尖端視覺特效,使這部純數字製作的影片幾乎可以亂真。
  • 「吃土」文化,雖然是形容困難窘迫,但現實中可真有人去吃土!
    觀音土是我國主要用來做陶瓷的陶瓷土,《天工開物·陶埏篇》說:「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相合,瓷器即成。」所謂糯米土即指觀音土。還有另一種說法,傳說在唐代時王屋山有一個財主,心狠毒辣,讓長工幹活不讓吃飽,有一次,一個叫王建生的長工偷了一點面,到野地裡用白土泥把面裹住,放在火中燒,結果很好吃。這個方法在當地傳開,久而久之就成了土饃。泥土能吃嗎?
  • 清淨純潔---非洲茉莉
    形態特徵常綠蔓性藤本,莖長可達4公尺,葉對生,長15公分,廣卵形、長橢圓形,先端突尖,厚革質,全緣,表面暗綠色,夏季開花,傘房狀集傘花序,腋生,萼片5裂,花冠高腳碟狀,先端5裂,裂片卵圓狀長橢圓形,覆土厚度2-3釐米,並加蓋稻草或地膜保溫防寒,或將其種子沙藏至種粒裂口露白後再行播種。
  • 真正在「吃土」的人
    在大部分非洲市場,你可以購買到專門供人食用的土。(圖片來源:塞拉·楊)美國康奈爾大學專門研究食土癖的專家塞拉·楊(Sera Young)說,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食土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楊問我住的地方附近有沒有非洲人開的雜貨店,我回答有。「隨便走進一家然後跟店家要孕期黏土。他們百分之百有的賣。」半個小時後,我從一家賣非洲雜貨品的商店出來,手裡拿著個石塊,花了我99便士。我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小塊放到嘴裡。砂礫立即吸走我舌頭上的水分,形成了一團花生醬般的糊狀物黏在我的口腔上壁。
  • 3種普通花,開花很狂野,最適合養陽臺上,四季觀花海
    3種普通花,開花很狂野,最適合養陽臺上,四季觀花海有幾種花堪稱是花卉界的開花勞模,花開起來簡直剎不住,真把它們給累壞了。如果喜歡養花,可以在家裡養上幾盆,保證讓你的陽臺上開成小花園.第一、藍雪花藍雪花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網紅花卉,藍瑩瑩的花瓣看著就精神氣爽。它的長勢特別強健,耐熱又耐凍,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都能養它,爆炸式的開花,從春天到深秋季節一直花不斷。
  • 吃剩的菠蘿頭別扔,剪一剪種土裡,結出金黃大菠蘿
    然後找個乾淨的瓶子,最好是收口的,可以剛好卡住菠蘿頭,菠蘿底部剛好能接觸到水面就行,不要泡太深,前期3天換一次乾淨水,生根後可以7-10天換一次。根系長的比較多了,就可以換土培啦,準備好疏鬆的園土或者腐葉土,可以混合些沙子,挖個坑,把菠蘿頭埋好,澆透水後放在通風的位置服盆7-10天。
  • 尚美巴黎的「非域珍藏」,滿足了我對非洲的一切想像
    [珠寶之家 欲望珠寶]十一長假後的開工已經過去了一周,而我還會時常回味起朋友在假期中給我發來的非洲草原的盛景,讓我這個尚未有機會涉足那片土地的人羨慕十分。但雖說我從未去過非洲,可尚美巴黎Les Mondes de CHAUMET寰宇藝境高定珠寶套系裡的「非域珍藏」篇章,倒是滿足了我對這片古老土地的一切想像。
  • 瀋陽轟趴主題系列團建——狂野非洲鼓,瀋陽室內拓展訓練團建培訓
    我們前一篇文章大致向大家說明了一下樂勤瀋陽轟趴主題系列團建——廚房大作戰的活動內容,接下來將繼續想大家推薦我們樂勤瀋陽轟趴主題系列團建——狂野非洲鼓活動。非洲鼓是近些年從非洲傳來的打擊樂器,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用非洲鼓演奏的小寶貝,歡快的鼓聲,在加上甜美的歌聲,二者的結合使得非洲鼓這種來華時間極短的樂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想要學習了解的人多了很多。
  • 非洲黑暗料理 這糊狀的食物明明有著還算說得過去的味道
    先來看看下面這一鍋難以名狀的糊狀物 如果你在其他什麼地方看到這張圖片 也許你會以為這是家畜飼料 或者是羊胃中的半消化物 但是既然它出現在了今天講非洲食物的文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