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不喝,可在泥土裡存活三五年,卻依舊逃不過非洲人民的鋤頭!

2020-12-13 八兩科學

在眾人的印象中,要想吃到新鮮的淡水魚,要麼去市場裡買活的、要麼去河裡、湖裡釣或捕。但對於靠近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非洲人民來說,若想吃新鮮的魚,直接從腳下的乾燥土地裡挖出來就好。聽起來感覺有點天方夜譚,但這的確確是非洲大地上真實發生的事情。因為他們挖出的魚不一般,是有著逆天生存能力的肺魚。

雖然肺魚(Lungfish)在科學界裡很出名,甚至也蠻受水族愛好者的喜愛,但在非洲當地也沒有太多人知道。或者這樣說,非洲當地人都知道、看過肺魚但說不出它的名字。在他們的語言裡,肺魚的俗稱為「在幹土裡遊泳的魚(意譯)」。

不吃不喝不拉,活上3-5年不是問題!

肺魚(英文名:Lungfish)的長相有點像土蝨、泥鰍、鰻魚的綜合體,有兩對細小的胸鰭和腹鰭;全身滑溜溜的,土灰色沒有光澤,毫不起眼。但是它的來頭很大,是最早出現在泥盆紀早期(約4.192億至3.933億年前)、經歷過4次生物大滅絕後倖存的古老魚類之一。

現存肺魚共有3屬6種,大致分為:澳洲肺魚、美洲肺魚、非洲肺魚,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亞的河流和湖泊中。大多成年體長可達1.25米、體重可達10千克。其中非洲肺魚中的維多利亞肺魚(亞種)為體型最大的肺魚,體長可達2米。

在已知的耐飢餓記錄中:人類最長的不進食記錄是90天,由俄羅斯人創造(只喝水);黑熊在冬眠時期可以長達5個月不吃東西;海鬣蜥在極端環境下可12個月不進食;鱷魚12個月不吃也餓不死;緬甸蟒可以1年不吃東西……而肺魚不吃不喝不排洩可以堅持多久呢?答案是3-5年。

國外曾有紀錄片講過「杜茲肺魚」的故事,裡面提到突尼西杜茲一個農村人要蓋房子,於是到河床中挖溼泥,曬乾做成泥磚。有一條叫「黑瑪」的非洲肺魚意外混在溼泥裡做成了泥磚,還被埋進牆壁裡。這樣被困在其中長達4年,幸好一場大暴雨衝破了房子,泥磚坍塌,「黑瑪」也因此獲得新生。雖然故事的真實性有待查證,但很多生物學家普遍認為肺魚在沒有水和食物的情況下,在幹土裡堅持3年是沒有問題的。

可以「夏眠」的肺魚,兩套呼吸系統!

肺魚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無它,被逼出來的。

非洲大陸除了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外,剩下的就算熱帶草原氣候。這裡終年高溫、乾旱少雨,沒有四季,只分幹(旱)季、溼季。溼季時降水豐沛,但乾季一幹就是4-5個月或更久,連河流都會幹涸,甚至河床都曬到開裂。為了生存,肺魚在億年來演化出了獨特的呼吸系統和「夏眠」模式(與冬眠相對應)。

在水裡活動時,肺魚用呼吸。離開水後,肺魚靠魚鰾呼吸。和陸地哺乳動物一樣,由肺魚的鼻孔吸入,經由腸道進入有著「肺功能」的魚鰾內。肺魚的魚鰾很獨特,裡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的肺泡,同時上面遍布網紋般的微細血管。從構造和生理功能上,完全和肺是一樣。

實際上,很多種類的肺魚已習慣離開水面呼吸,以至於它們在成年後魚鰓萎縮嚴重。當它們仍然生活在水中時,它們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如果長時間將它們放在水下,很有可能會被淹死。

當旱季來臨時,非洲肺魚將自己鑽入軟爛的泥巴裡,嘴巴上方留下一個出氣孔。若碰到鑽不動的泥土,甚至會把土吞進嘴哩。在鑽到舒適的一定深度後,它將蜷縮起來並從其皮膚中分泌黏液,該黏液變硬後在其周圍形成保護繭,就此「夏眠」。

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肺魚將新陳代謝率降到原來的的六十分之一 ,大約不到正常的2%,然後消耗尾巴的肌肉組織和體脂肪來維持生命。一雨季來臨並且泥土變軟,肺魚就會從洞穴中蠕動出來。據一項研究顯示,已有保護性包裹的肺魚在繭實驗室裡可以存活長達6年之久。ps:在缺水的時候,美洲肺魚也鑽入泥漿中,但沒有形成保護繭。而澳洲肺魚不會鑽入泥土裡。

現時已有科學家試圖參考肺魚的休眠狀態,研究人類如何進入「假死」狀態。一旦成功,可以讓太空人在星際航天項目中保存能量,或是在人類手術搶救中爭取更多的時間。

逃不過非洲人民的鋤頭!

正因非洲肺魚如此強悍的生存能力,當地人將非洲肺魚作為可持續的食物來源。在非洲許多地區,知道在哪裡尋找食物是生存的關鍵。比如在烏幹達,除了維多利亞湖,這些魚通常棲息在其他大型湖泊和淺水區,甚至在稻田裡。實際上,當地人也會在一些低洼沼澤地區挖洞來「種植」肺魚。

因此在旱季時,當地人拿著一把鋤頭或簡單工具。在原本有水的乾燥土地尋找洞穴的跡象,然後一鋤頭下去,一逮一個準。

不過非洲肺魚的土腥味很濃,口感有點差(直接將休眠的肺魚挖出,其體內可能會積聚高濃度的尿素)。另外在烏幹達,肺魚通常與男性成年有關,因此一般只有男人才會吃肺魚。而女性認為它是「姐妹魚(sister fish)」。

最後:

對比非洲大陸上雄赳赳、氣昂昂的獅子、花豹、鬣狗來說,它們每天都在為下一頓奔波。一旦氣候變遷食物減少,最先倒下的也是它們。而肺魚展現了另一種不同的生存模式,只要苟得久,懂得忍耐、等待時機,地球始終有其一席之地。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即使存活超過3億年、演化出如此逆天的生存能力,始終逃不過非洲人民的鋤頭呀……

相關焦點

  • 4條腿的魚在幹泥裡不吃不喝好幾年,離開水都死不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種魚,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因為它打破了我們的常規思維,不僅能離開水存活,還能數月甚至數年不吃不喝。這還真是稀奇。它們是生活在非洲的肺魚,一聽這名字就更想弄清楚,它們離開水到底是如何存活下來的。肺魚生的就十分奇特,因為它們長著細細的「四肢」,這在科學家看來,就是由水生動物轉變為陸生的一個重要特徵。
  • 每一坨土豆都逃不出雲貴川人民的油鍋
    但對於雲貴川人民來說,炸洋芋可能要比炒土豆絲更加廣受歡迎,每一坨土豆都逃不過我們的油鍋。不過沒賣多久,他就不賣了。味道不好。在家裡做,兩三塊一斤,買一大堆洋芋來炸,看似簡單,但起先卻很難炸不出小攤兒上賣的質感,調出別人的味道。專門買了色拉油和孜然,對我來說也無濟於事。
  • 元龍15話:不吃嗟來之食,萬物逃不過真香定律,史家大小姐落敗
    不僅缺水,甚至連吃的都沒有。 反觀王勝,則是壓縮餅乾、大雞腿,幾乎是應有盡有。當初若不是王勝,留下淨化過的水,指不定五大家族的人,就已經喝了髒水命懸一線了。當然,五大家族的人,可並沒有那麼容易善罷甘休。
  • 小夥將其從泥土裡挖出來,足足有10多斤
    農村裡有著許多土生土長的野生植物,種類繁多的野生植物就在農村每個角落生長著,其中就要數野外以及山間等地方比較多。對於這些野生植物不認識的就會將它們給當成草,而認識了解它們的朋友就會把這些植物給當成寶來看待,在遇到它們的時候往往都是不會錯過,種類繁多各有各的特色以及價值。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 被拋棄的非洲:為什麼石油暢銷全球,仍吃不飽飯?
    而在非洲各國,拼命出售石油,仍吃不飽飯、鬧饑荒呢?更令人詫異的是,非洲的"錢景"非常有誘惑,這裡被稱為"第二個海灣地區",已探明石油儲量僅次於中東和拉丁美洲地區,約為172.1億桶,佔世界近7%。既然非洲石油"錢景"廣闊,為什麼當地人卻依舊貧窮?
  • 拎起一把鋤頭就開幹,這是非洲人最愛做的事:土裡挖「坨坨」吃
    拎起一把鋤頭就開幹,這是非洲人最愛做的事:土裡挖「坨坨」吃在印象中,非洲大多都是黑人,因為地處熱帶,他們的生活環境都不是很好,吃的東西,自然就不是那麼如意,用手抓東西吃那也都是常事。這完全就像是一個土坨,根本就看不出來這是什麼萬一,似乎就是一層外皮裡面包裹這一坨土。但是如果真的是土,估計非洲人民也不會把它挖出來,當成寶貝吧。事實上,這種剛挖出來的「坨坨」,就是傳說中的非洲肺魚,一種據說能夠用肺呼吸,在土裡面能夠生存4年的魚類,這似乎看上去有些奇特。
  • 我的世界鋤頭有什麼作用?鋤頭作用介紹
    我的世界中鋤頭是用來將泥土和草耕成耕地的工具,那麼如何製作鋤頭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 屬性: 類型 :工具 耐久度 : 木質: 60 次 石質: 132 次 鐵質: 251 次 金質: 33 次 鑽石: 1562 次 重疊:不可以
  • 90%的人都逃不過的「護眼謠言」:看綠色、吃豬肝、喝枸杞
    電腦屏、手機屏、電視屏......用眼過度,眼睛難免不舒服,為了護眼,不少人都將電腦桌面設置成綠色。然而,近日有網友稱:「看綠色其實並不護眼,對緩解視疲勞、近視眼沒有任何作用。」那麼,這是真的嗎?看綠色、吃豬肝、喝枸杞,這是大多數人逃不過的「護眼謠言」!
  • 中國人不敢吃的動物,卻被非洲人吃到瀕臨滅絕,只能靠人工飼養!
    在我們國家不僅僅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有數不清的美食愛好者,什麼食物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想要嘗遍天下美食,但在這些美食中,也是有很多中國人不敢吃的。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人不敢吃的動物,卻是被非洲人吃到瀕臨滅絕,最後只能靠人工飼養,這個食物就是蝸牛。
  • 這種動物七年不吃不喝,依舊有生命,可以在水下活一百年
    人類只要三天不吃不喝水,可能就沒辦法生存下去。不過最近科學家研究了一種非常神奇的動物,因為根據他們的觀察,這隻動物已經超過七年不吃不喝也不動,但仍舊維持生命運作,這種打破紀錄的動物就叫做洞螈。根據《動物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他們研究的洞螈甚至維持了七年不動。8年來,潛水員在黑塞哥維那水下洞穴的自然棲息地研究洞螈,為了收集數據,潛水員會用手抓住洞螈並標記再放回原處。在確定生物的運動和空間的研究過程中,潛水員注意到這種兩棲動物幾乎沒有做任何事情,包括移動。
  • 存活一億多年的「深海怪蟲」,現在卻逃不過吃貨的嘴,勇氣可嘉!
    文/幻晴生存1億多年的「深海怪蟲」,現今卻逃不出吃貨的嘴,勇氣可嘉!不得不說現在的吃貨對捕捉美食的能力真的是越來越強了,無論是在海裡遊的還是在天上飛的,只要是能吃的美食,就沒有一個能逃得過吃貨的手掌心,地上跑得更是每天被吃貨們當成盤中餐,真的不愧是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一定要嘗遍這世上的所有美食才肯罷休,一個都別想跑。
  • 非洲的「生命之樹」,6個月不見水都不死,種一棵就夠全家吃!
    非洲的「生命之樹」,6個月不見水都不死,種一棵就夠全家吃!我們都知道非洲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非洲人很少種植農作物,導致了非洲經常會有饑荒,其實在非洲,有很多天然的美食,非洲人的生活也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其中在非洲有一種樹,被稱作是生命之樹,就算是非洲這麼幹旱的天氣,也能夠存活下去,有人說非洲這種生命之樹,就算是6個月不見水都不會死,只需要在家裡種一棵,就夠全家人吃了,而且它的果實味道比麵包還要好吃
  • 地球上最能睡的魚,不吃不喝還能活數年之久,距今已有4億年歷史
    大家知道不知道地球上還有一種最能睡的魚,有多能睡呢?它不吃不喝還能活數年之久,一般這種情況給廣東人看到只能用來烹煮炒炸了,其實這種魚是屬於一種假死狀態,其實它還沒死只是在睡覺,這種魚在乾旱的地區也是能生存的,大家知道這是什麼魚嗎?
  • 三全水餃檢出非洲豬瘟病毒!還能吃嗎?
    那麼,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豬肉還能放心吃嗎?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與普通豬瘟不同,最早出現在非洲肯亞,它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 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豬肉還能放心吃嗎?
    那麼,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豬肉還能放心吃嗎?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與普通豬瘟不同,最早出現在非洲肯亞,它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對於,鐵板香鍋瑪瑙蝸牛,菜餚備註寫著:瑪瑙蝸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又稱為非洲大蝸牛,它已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  南京多家餐館裡也都有蝸牛這道菜。大家的賣點也各不相同。一家法式餐廳裡賣的是烤蝸牛,「就是把蝸牛烤熟了,放土豆泥和芝士。」還有一家西餐廳賣的是蝸牛湯,還有的是法式蝸牛。包括一些披薩店裡,也有「蝸牛」這道菜餚。  南京餐館裡的蝸牛都是什麼品種?
  • 4種聽名字不太想吃的美食,吃過之後,逃不過真香定律
    中國幅員遼闊,美食有很多,不同地區還有特色的當地美食,形成了非常豐富多彩的中國美食文化,其中不乏一些名字稀奇古怪,讓人聽了就不太想吃的美食,不過這些美食當你吃過之後,逃不過真香定律,一起來看看是哪些美食吧!
  • 能在龜裂的泥土裡生存數年的肺魚,它也走進了眾多魚友的魚缸中
    當然肺魚除外,當肺魚察覺到水位下降時,體表會分泌大量的黏液,攪動潮溼的泥土,將自己包裹封閉埋在河床底下,隨著外界乾燥泥土變硬,為了防止珍貴的水汽消散,它會留下一個細長的呼吸孔,此時的肺魚已經可以說完全離開了水的世界,除此之外,肺魚會降低新陳代謝進入冬眠狀態,不吃不喝可持續數年之久,直到雨季的再次來臨,就會獲得重生澳洲肺魚
  • 印象中水果是長在樹上的,但這些水果卻長在泥土和水裡,你知道嗎
    ,不論從顏色大小還是從形狀味道來說,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多種水果,從水果的生長方式來講,在我們印象中基本都是長在樹上的,要不就是長在藤上的,例如蘋果、香蕉、梨子、榴槤和柿子等都是長在樹上的,而黃瓜、香瓜、西瓜和哈密瓜都是長在藤上的,對於生長在樹上或者藤上的水果我們不陌生,但是你說長在泥土裡或者水裡的水果,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孩都沒有見過,那麼都有哪些水果是長在泥土裡或者水裡的呢,你知道嗎?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這種蝸牛是陸的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