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參加了社保的同學和朋友都會有這麼一個問題:
每個月都在繳納社保,退休後能領多少錢啊?
今天啊,老哥就幫大家來一起算一算退休之後能領多少社保養老金的這個問題。
先看一下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之後每個月可以領到的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基礎帳戶養老金。
1、個人帳戶養老金
其中,每個月可以領到的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退休是139個月。
從上述的公式裡,我們可以看出,個人帳戶跟自己每月交多少錢,以及自己多少歲退休都有很大關係。個人帳戶儲存額越高那麼可以領到的養老金就越高,退休前,個人帳戶養老金是不可以提前支取的。
2、基礎帳戶養老金
每個月可以領到的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x繳費年限x1%
在這裡給大家普及個知識點: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什麼意思呢?
指的就是自己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也就是說歷年的繳費指數進行相加之後進行平均就是我們的平均工資繳費指數。
目前,根據相關規定,社保繳費基數有上下限,應當在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也就是說,實際的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在0.6~3之間。
不管工資多高,那麼也只能按照繳費基數的300%繳納社保費用,不管工資多低,也不能低於60%的社保繳費基數。
比如,老王在剛畢業的時候,月薪3000元,而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6000元,老王和單位在繳納社保的時候,最低也只能按照60%檔次繳費即3600元,而此時,老王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
而後,老王的工資一直在漲,幾年之後,老晚會的月薪達到35000元,而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10000元,那麼老王也只能按照300%的檔次即30000元來繳費,那麼當月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3。
從基礎帳戶養老金計算的這個公式裡,我們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繳費的指數越高,那麼自己可以領到的養老金就越多的。
總而言之,養老金就是多交多得。
舉個例子:老王繳納社保20年,個人帳戶總額20萬,退休的時候已經60歲了,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為6000元,平均繳費指數為2,那麼老王每個月可以領到的養老金總額=
個人帳戶養老金=200000/139=1438元
基礎帳戶養老金=6000x(1+2)÷2x20x1%=1800元。
最後,老王每月可以領到的養老金為3238元。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養老金不會一直是這些,根據相關規定,會適時調整養老金。
而且,加上今年的養老金調整,養老金已經迎來了「16連漲」,養老金在2005-2015年之間,保持了10%的漲幅;而在2016-2019年,調整的幅度也是不低的,調整幅度分別為6.5%,5.5%,5%和5%。
如何提高我們的養老金呢?
1、提高自己的工資,提高自己的繳費指數,繳費金額越多,養老金越高。
2、可以延長自己的繳費年限,繳費的時間越長,領取的養老金也是越多的。
老哥測評百家號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之用,不對您構成任何決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