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店在廈門遍地開花 應對電商競爭各有招

2020-12-17 廈門網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張海軍 圖/陳立新)想要自家寶寶吃原裝進口奶粉,穿實惠又好看的衣服,玩好玩又安全的玩具……為了寶寶,媽媽們總是不吝於花錢。而且每個寶寶基本上都有4-6位有購買能力的親人。隨著「二孩」政策的施行,廈門的母嬰用品店像雨後春筍般冒出,這兩年,面對線上「氣勢洶洶」的電商「侵襲」,線下實體店面臨著新突圍戰。

  【市場現狀】

  80後90後的新媽媽習慣在網上為寶寶花錢

  愛嬰室、愛蝦米、可愛母親、陽光寶貝……這些年,廈門的母嬰店開了不少。甚至有的社區周邊,母嬰店多達六七家。同時,母嬰店越做越大,門類越來越細,配套也越來越多,像遊泳池、搖搖車等,幾乎成為大小母嬰店的基本配備。

  雖然店開得越來越多,但是不少80後、90後的新媽媽還是習慣在網上為寶寶花錢。

  住家周邊的街道上有著五六家母嬰用品店和兩家超市,市民林女士卻很少在這些店裡消費,只有在等不及網購送貨時,才會去實體店購買。林女士觀察過這些門店,發現店裡的貨品既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有的牌子聽都沒聽過,她怕不是正品,不敢購買。寶寶的紙尿褲、奶粉等,她都是在天貓、京東上的官方直營店買,感覺更放心。

  市民張女士喜歡為寶寶囤貨。去年,她生了一對雙胞胎,紙尿褲、奶粉、紙巾的用量很大。去年「雙十一」期間,網上嬰兒用品折扣大,她一下子買了四五個月的消耗品;到了「雙十二」,她又出手囤貨。「買的實在太多了,家裡都沒地方擱了,只好放到單位的倉庫裡。」張女士說。

  廈門母嬰門店「大寶蕉」的店主翁先生說,目前,母嬰門店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再加上電商、微商等銷售渠道衝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突圍招數】

  想辦法進入消費者的手機就是最好的營銷

  翁先生說,未來的營銷不需要太多的銷售渠道,只需要你的產品和品牌進入消費者的手機,這就是最好的營銷。他說,廈門很多母嬰實體店都在往這個方向轉型。

  在前埔附近的一家母嬰用品超市,店裡沒有配備遊泳館、兒童理髮等相關服務設施,但從奶粉、零食到衣服等產品種類應有盡有,主要突出一站式購買。

  前幾天,市民柳女士的同事生了二孩,她在這家店選購了嬰兒消耗品去看望同事。店員一直推薦辦會員,柳女士發現會員購買兩袋紙尿褲可省好幾十元。她關注這家店的微信公眾號,成為會員。

  翁先生說,如今大多數的新媽媽是80後、90後,利用手機微信聊天、溝通是她們的習慣,母嬰實體店開通微信群是適應新形勢下的需求。不少母嬰店利用微信朋友圈進行營銷,隨時解答媽媽們從早孕至產後遇到的所有問題,增加與客戶群的感情交流,通過優質服務進行口碑傳播,從而增加銷售。有些問題,就算店主回答不了,群裡的媽媽們也可以互相交流。

  加盟新零售平臺300多家廈門母嬰門店嘗鮮

  廈門的母嬰用品門店也在嘗試用新零售的方式打開局面。最近,國內母嬰B2B(商戶對商戶)平臺「海帶」宣布將正式派出超過20人的新零售技術顧問團進駐福建地區,計劃為包括廈門、漳州等地的近2000個線下母嬰門店提供上門服務,幫助本地母嬰門店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轉型。海帶網創始人兼CEO朱寶金對本報記者說,福建地區的母嬰門店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零售方式,目前有近2000家母嬰類線下門店在「海帶」平臺上進行了註冊,其中僅廈門一地就超過300家。

  朱寶金說,「海帶」構建了品牌直供貨源,已經與歐洲、澳洲及日韓等地100餘家品牌商建立了直接聯繫,可幫助社區母嬰小店搭建線上商城,並利用大數據分析幫助社區母嬰門店的用戶覆蓋範圍變得更大。通過配套的管理體系,門店可以掌握消費者的產品使用周期,優化對庫存的調控,減小資金運轉壓力。

  「海帶」已經為翁先生的「大寶蕉」門店提供了門店、PC、無線端(App+微信/淘寶)的建店系統和管理後臺。翁先生說,使用海帶網後,銷量有所增長,關鍵是倉儲、運輸等環節的成本降低了,有了更多的利潤空間,讓他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與電商在價格上競爭的勇氣。

  B2B平臺優化進貨渠道

  傳統模式

  海外經銷商(品牌商)→海外貿易商→中國貿易商→批發商→小B賣家

  「海帶」模式

  海外經銷商→海外貿易商→「海帶」→小B賣家

  注:每一層都要抽取5%-7%的利潤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錯位競爭失算 母嬰電商蜜芽線下店大敗退
    母嬰電商主打產品銷售,想要跨界兒童娛樂業態十分困難,而且當下市場的兒童娛樂更新換代較快,若是不具備有吸引力的IP、值得信賴的口碑以及令人放心的環境等條件,很難具有長久的競爭力。線上零售與線下門店,在母嬰領域,看似容易相通但實則不然。
  • 母嬰用品店能「活」下去嗎?
    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有散步的習慣,以家為中心,輻射周圍步行二十分鐘能到達的地方,銷售母嬰用品的臨街門面就差不多有十家,常常會進去逛一逛。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省城各個小區的沿街商鋪都能看到母嬰產品店的身影,記者打開手機地圖以「省人民醫院」為中心搜索附近母嬰產品店,優愛母嬰、媽媽好寶寶、米氏孕嬰童、貝樂母嬰……有十餘家銷售母嬰用品的店鋪。
  • 廈門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一,每3114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記者昨日走訪發現,近年來,廈門便利店行業不斷發展,除了數量、密度不斷提升,部分便利店企業更是忙著 " 跑馬圈地 " 和轉型。便利店在廈門遍地開花便利店的飽和度,是評價城市便利店發展的重要指標。根據指數榜單,廈門的便利店飽和度為 3114 人 / 店,即在廈門,每 3114 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 做出差異化 愛親母嬰正在朝10000家店狂奔
    以母嬰實體為例,母嬰零售業一直以來在實體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受二孩政策影響,母嬰店這些年遍地開花,同質化現象嚴重 。母嬰實體店想要殺出競爭慘烈的紅海市場,發現藍海市場,就需要進行差異化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
  • 嘉興一個小區附近就有十多家母嬰店
    近兩年,各式各樣的母嬰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曾經是商場「專利」的母嬰店,開始在嘉興各個小區附近「跑馬圈地」。母嬰市場商機無限,面對這麼大的一塊蛋糕,商家們都想分一杯羹。嘉興母嬰市場不斷有新成員加入,加上電商的衝擊,這場爭奪戰變得格外激烈。實體母嬰店在穩固原有領域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新業態來謀求轉型發展,吸引媽媽們進店消費。那麼,嘉興母嬰店的生意如何呢?
  • 西安母嬰用品店扎堆 有的線下店步履維艱
    樓下銷售母嬰用品,樓上提供嬰兒洗澡和遊泳,「附近小區比較多,當時周邊只有一家母嬰店,而且沒有洗澡服務。」她說,沒想到開張沒多久,周邊又開了幾家母嬰店,小區裡也有新開的幼兒遊泳館,「競爭越來越激烈。」   某孕嬰童連鎖品牌店趙姓負責人告訴記者,他負責的這家店有1000多平方米,開業半年,銷售額剛穩定下來。他說,西安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孕嬰童店面難以計數,經營狀況也不一樣。
  • 母嬰店生存真相:奶粉紙尿褲之外的掙扎
    8月14日晚臨近9點半,白嶽談完了事兒,把車開上了高速路,他的下個目的地是甘肅省中部的白銀市,這裡有另一個行業小會在等著他。在白嶽身後的城市甘肅武威,有他的15家母嬰店,是當地規模較大的連鎖品牌,這也是他打拼九年的基業。車上片刻休息,白嶽琢磨著門店反饋回來的一組數據:促銷活動剛剛做了半個月多,就賣出去了2000多包。
  • 跨境進口電商一周猛料:進口電商玩紅酒需三思,進口文具不合格率98%
    本周(9月12-18日)開學季的到來,卻迎來不幸的消息,51批進口文具,其中50批存在安全問題;廈門跨境電商出奇招,開啟「前店後倉模式」;丁磊測試蘋果7,最牛「防水」系統讓人咋舌;此外電商旺季即將到來,進口物流又該何去何從!更多精彩內容請看詳細報導。
  • 線下母嬰店轉型「服務商」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資本退燒,過去兩三年迅速發展的母嬰電商平臺洗牌在即。相比線上,線下的傳統母嬰實體零售商家則可以藉助區域化商圈轉型成為母嬰服務商,將母嬰業務與早教中心、月子中心以及藥店等結合,為用戶提供購物、早教的「一站式」服務。
  • 母嬰用品店能「活」下去嗎?孩子的錢還好賺嗎?
    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有散步的習慣,以家為中心,輻射周圍步行二十分鐘能到達的地方,銷售母嬰用品的臨街門面就差不多有十家,常常會進去逛一逛。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省城各個小區的沿街商鋪都能看到母嬰產品店的身影,記者打開手機地圖以「省人民醫院」為中心搜索附近母嬰產品店,優愛母嬰、媽媽好寶寶、米氏孕嬰童、貝樂母嬰……有十餘家銷售母嬰用品的店鋪。
  • 母嬰用品店差異競爭突圍,盡在2018CKE中國嬰童展
    母嬰用品店差異競爭突圍,盡在2018CKE中國嬰童展2018-08-24 17:45:3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對母嬰店來說,「新零售」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要更多地向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傾斜。綜觀現時代下的母嬰用品主流消費者們,他們大都為年輕的父母群體,在消費觀念上以新潮、異質、高品質為主要激發點。因此,直接與一線消費者產生消費互動行為的諸多母嬰店,誰的產品能準確地抓住消費者的眼光,誰就能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但也恰恰是這一點,是很多母嬰店都難以突破的發展壁壘。
  • 電商化實體,貝貝拉姆給母嬰店的3點啟示!
    受上半年疫情影響,很多母嬰品牌門店客流量嚴重下滑,而這種宅在家裡產生的經濟消費行為,讓各大門店看到了直播購物的機會。最知名的莫過於今年4月,伊利攜旗下金領冠等品牌矩陣入駐拼多多開展直播,有超60萬拼多多網友圍觀,當日銷量增長近3倍,環比月增長75%。對於很多下沉市場的母嬰店老闆來講,大家對拼多多並不陌生,而且拼多多的玩法在很多實體店老闆群體中大受歡迎。
  • 「商超母嬰店」是偶然還是必然?
    在電商和母嬰店規模增速不斷提升的今天,商超已經逐漸成為母嬰消費渠道中沒落的對象。曾經的商超渠道,一度是最火爆的母嬰奶粉的銷售場地,是品牌企業爭奪的對象。當奶粉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到達行業天花板時,有商超逆流而行,開出線下母嬰門店。
  • 曾經「遍地開花」的達芙妮,平均關店2.8個門店,能否回到巔峰
    2017年國內鞋業的巨頭百麗國際宣布退市,百麗退市似乎帶給國內女鞋行業衝擊,近年來國內女鞋受到電商和國外品牌的夾擊逐漸日益下滑,連佔據鞋類市場大半個江山的品牌都紛紛讓位了。有數據顯示,這個遍地開花的女鞋品牌,現在平均一天關閉2.8家門店。據了解,截至2018年12月31日,達芙妮關閉了1016個銷售點,目前銷售點總數為2820個,核心品牌業務關閉了2648個銷售點,和其他品牌業務172個銷售點。
  • 貝貝拉姆「上下」布局,打造電商化母嬰實體店!
    我們經常說,龍蛇各有生存之道,無論網際網路電商還是實體店,本質上大家都是做零售,今天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爭相進入同城零售,搶奪線下零售市場,這不也證實了電商雖然很美,但是依然會遇到增長瓶頸的一天嗎?為什麼會有增長瓶頸,我想,很大原因跟用戶消費變化有關係。
  • 優質母嬰電商APP推薦,比較好的母嬰電商平臺有哪些?
    隨著網絡購物便利,年輕一代的媽媽選購母嬰用品的時候已不再局限於線下母嬰店,而是逐漸偏向網絡購物。網購母嬰用品,不僅種類豐富,而且還送貨上門,非常之方便。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母嬰電商APP是越來越多,讓媽媽們選擇起來頗為糾結,這麼多母嬰電商APP該怎麼選擇呢?
  • 母嬰專賣店渠道深度報告:競爭分化,優質龍頭份額加速提升
    高毛利水平與有競爭力的終端價格是 渠道競爭的基本條件,各主要直營母嬰龍頭主要通過兩方面降低商品成本:一是提高統 採、直採比例,尤其保證在核心商品上的價格優勢。其中,愛嬰室在 2015-2017 年期間 統採比例均在 80%以上,2017 年直採比例在 60%以上,前十大奶粉品牌基本實現直採; 孩子王 2016 年品牌直供比例即達到 90%。
  • 一條街兩家母嬰店倒閉,店老闆:明年可能會有更多
    一條街兩家母嬰店倒閉,剩下的或許都在熬陳姐的母嬰店位於毗鄰婦幼保健院旁的街道,這條2分鐘就可以走完的街上有16家店鋪,其中12家都是母嬰店,有母嬰連鎖,也有母嬰單店。筆者注意到,有兩家母嬰店外已張貼旺鋪轉讓,透過櫥窗看去,店內的貨物已基本清空。
  • 海口飲品店遍地開花 一杯飲品裡藏著啥秘密?(圖)
    飲品店對於年輕人來說就相當於老爸茶之於阿公們。  據悉,海口一家最近開張的商場內,僅經營飲品的店鋪就有20多家。記者在國貿走訪發現,200米左右的路段就有7家飲品店。飲品店為何能夠遍地開花?開飲品店真的很好賺錢嗎?同樣一份飲品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利潤又在哪裡?昨日,一名經營飲品店多年的男子向記者透露了一些行業內的秘密。
  • 嘉興工廠店遍地開花 工廠店如何成為一片商業藍海?
    各群員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在坐等20個「贊」的同時,已經對即將到來的特賣會蠢蠢欲動。年關將近,各大廠家紛紛出「大招」,記者的朋友圈也時不時被各類工廠特賣信息給「刷屏」,去工廠店淘貨,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血拼」新陣地,超低折扣價為工廠店攢足了人氣,也讓商場店鋪等「羨慕嫉妒恨」不已。工廠店,這種源自國外的銷售模式,近年在嘉興遍地開花、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