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競爭失算 母嬰電商蜜芽線下店大敗退

2020-12-20 財經網

兒童娛樂市場入局者越來越多,但母嬰電商出身的蜜芽卻節節敗退。12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國瑞購物中心三層的蜜芽成長灣嘉年華更換了位置,而該門店是蜜芽在北京存活的唯一一家線下門店。蜜芽收購的悠遊堂直營店在北京市場已經蕩然無存。蜜芽曾經大力開店的誓言還在耳畔,可門店現狀卻頗為悽涼。

母嬰電商主打產品銷售,想要跨界兒童娛樂業態十分困難,而且當下市場的兒童娛樂更新換代較快,若是不具備有吸引力的IP、值得信賴的口碑以及令人放心的環境等條件,很難具有長久的競爭力。線上零售與線下門店,在母嬰領域,看似容易相通但實則不然。

蜜芽在京僅存的直營店國瑞購物中心蜜芽成長灣嘉年華的內部情況

在京僅剩一家直營店

轉眼四年間,從自營品牌蜜芽樂園到收購悠遊堂,再到成長灣樂園系列線下門店,如今蜜芽的線下店縮減到僅剩一家,曾經線下店林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國瑞購物中心看到,位於三層扶梯口的蜜芽歡動世界已經閉店,相應的付費會員轉至同一層中間位置的蜜芽成長灣嘉年華。

會員服務做了平移,但客群未必能實現平移。北京商報記者從蜜芽成長灣嘉年華的大眾點評中看到,已經閉店的蜜芽歡動世界曾包括一些電玩項目、手作等,適合大齡兒童消費者群體。蜜芽成長灣嘉年華更偏向低齡兒童,店內遊樂項目多為一些海洋球、職業體驗、沙子、滑梯等。當蜜芽歡動世界的會員向另一家蜜芽成長灣嘉年華轉移,則會出現店內娛樂項目與年齡不匹配的現象。也就意味著,蜜芽線下店從覆蓋大齡兒童娛樂,縮小至低幼兒童範圍。

除了蜜芽成長灣嘉年華外,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蜜芽自營的線下店蜜芽樂園,以及收購的悠遊堂直營門店已經全部關閉,後者在北京市場僅存的門店為加盟店。

北京商報記者從祥雲小鎮了解到,蜜芽樂園已經在兩年前關閉。同時,從蜜芽樂園微信公眾號上可見,截至2018年9月30日,蜜芽樂園的動態就已經停止更新。

隨後,北京商報記者又分別走訪了位於悠唐購物中心和位于楓藍國際購物中心的悠遊堂門店發現:當初悠遊堂直營店被蜜芽收購時,所承諾直營與加盟門店的後臺系統會實現打通的條件,直到現在也未實現。

北京商報記者在對比後發現,上述兩家門店在樂園遊戲設施、辦卡費用、會員體系等方面並未統一。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前悠遊堂在北京只剩下加盟店,為各自經營的狀態,後臺數據和結算方式並未打通。因此消費者在一家門店辦卡後,只能在會員卡的歸屬門店使用。例如購買一張通票,悠唐購物中心門店的價格為180元,而楓藍國際購物中心門店為120元。而在費用收取上,前者的項目更多,除了相應的季卡、年卡,還包括電玩項目費用。

據介紹,蜜芽完成收購後,只有悠遊堂直營店會納入到蜜芽的體系,而加盟店獨立運營,但加盟店和直營店的後臺系統和經營管理是相通的。早在2018年4月,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時得知蜜芽正在對悠遊堂進行收購。彼時的數據顯示,悠遊堂在北京共有24家門店,其中14家為直營,10家為加盟店。從當前的局面來看,悠遊堂在北京的門店正不斷萎縮,歸屬於蜜芽管理的悠遊堂直營店已銷聲匿跡。

缺乏存在感

針對蜜芽線下發展規劃,以及線下店收縮的原因,蜜芽相關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蜜芽的重心為線上業務,線下業務已經於2019年暫停。

而對於目前仍在營業的蜜芽成長灣系列樂園的經營狀況,該人員並未回復相關問題。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北京蜜芽成長灣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經營範圍包括兒童遊樂設施、組織文化藝術交流等,蜜芽間接持股100%。

從當下的兒童樂園迭代趨勢可以看出,蜜芽線下樂園沒有形成自己的獨有IP,與市面上熱度較高的樂園相比,蜜芽樂園的被替代性較強。以當下市場熱度較高的兒童樂園品牌奈爾寶為例,奈爾寶主打沉浸式的場景設計,包含了圖書區、職業模擬城、攀爬遊樂區等核心功能區,還有飛城、動手天堂等多達數十種玩樂項目。

再如芳圓裡ID MALL中的主力店之一meland club兒童樂園,主要面向中產階級家庭消費者。該品牌樂園多為三四千平方米的超大面積門店,有樂園託管、用餐、娛樂等多種功能服務,其中,娛樂項目超過30多種。該樂園的受眾人群為8個月到12歲的小朋友,覆蓋年齡段較為廣泛。

無論是項目豐富度,還是年齡段的跨度,蜜芽在北京僅存的一家門店,似乎都不具備明顯的優勢。

同時,蜜芽線下店被淘汰的另一原因,或因為其難以滿足當下購物中心對於親子業態的要求。有購物中心運營相關負責人透露,親子業態近幾年在快速地迭代,在招商時希望有高品質的樂園進駐,例如有自己的IP元素,且能夠滿足消費者親子互動、寓教於樂等需求。按照此標準來看,蜜芽線下店並不完全具備相應的訴求。

此外,一位家庭親子樂園的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很多親子樂園品牌發展受限還因為租金費用和加盟費用比較高昂。「我們的樂園面積大概在1000平方米左右,位於北京二環區域附近,一年租金就達20萬元。」該人士表示。

從資金角度出發,北京商報記者從天眼查數據查閱發現,蜜芽的上一輪融資時間停留在2016年10月,為E輪融資。而另一組來自網經社的數據提及,2020年上半年國內母嬰電商融資總額僅為0.137億元,同比下降96.48%。從外部環境來看,儘管母嬰消費是剛需,但資本市場對這塊垂直領域卻顯現出遇冷的態勢。

錯位競爭失算

近年來除了蜜芽,其他母嬰電商如寶貝格子、寶寶樹等均在向全品類延展,從單一的母嬰產品向家庭消費場景轉變。不過,寶貝格子、寶寶樹等母嬰電商的線下布局更多是以商品零售為主,並沒有像蜜芽一樣花重金開設完全脫離零售業態的遊樂園。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表示,母嬰電商做線下樂園的邏輯,主要還是基於線上的流量導流至線下,以服務體驗來挖掘利潤點。因為諸多大型電商平臺不會輕易介入遊樂場,垂直的母嬰電商可以錯位激烈的線上競爭來尋找線下機會。

「不過實體店運營與線上平臺運營有較大差異。線下服務業在人員管理、安全性、硬體設施維護、店內衛生等都需要大量投入,此外由於地域性差異,線下門店在選址方面也需要有專門的團隊進行管理。」莊帥說道。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則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目前行業對於母嬰的投資熱度已經過去,而母嬰電商企業由於是靠融資驅動,所以必須朝全品類發展來擴展規模,但在當前電商競爭環境下並不容易。此外,母嬰電商若是想以銷售服務為突破口也較難,因為賣貨與賣服務是兩個獨立業務,需要專業團隊進行運作,也很難一蹴而就。

一位兒童樂園經營管理者則認為,兒童業態雖然在特殊時期抗風險能力較弱,但這並不會導致該行業衰退或消失,只會讓這一行業加快轉型的步伐。從單一的業態轉型多元化,從固定年齡客群轉向多年齡段客群,以及增強會員黏性,是實體兒童遊樂場的大發展方向。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劉卓瀾 何倩/文並攝

相關焦點

  • 蜜芽線下店大敗退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趙述評 劉卓瀾 何倩兒童娛樂市場入局者越來越多,但母嬰電商出身的蜜芽卻節節敗退。12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國瑞購物中心三層的蜜芽成長灣嘉年華更換了位置,而該門店是蜜芽在北京存活的唯一一家線下門店。蜜芽收購的悠遊堂直營店在北京市場已經蕩然無存。
  • 蜜芽線下難存活:無獨有IP 兒童娛樂業錯位競爭失算
    兒童娛樂市場入局者越來越多,但母嬰電商出身的蜜芽卻節節敗退。12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國瑞購物中心三層的蜜芽成長灣嘉年華更換了位置,而該門店是蜜芽在北京存活的唯一一家線下門店。蜜芽收購的悠遊堂直營店在北京市場已經蕩然無存。蜜芽曾經大力開店的誓言還在耳畔,可門店現狀卻頗為悽涼。
  • 母嬰電商蜜芽寶貝:揭示電商供應鏈困局
    渠道商違規出貨成蜜芽寶貝手推車事件導火索;蜜芽稱該事件僅為個案不到半年時間,名不見經傳的母嬰電商蜜芽寶貝迅速受到投資者青睞,並且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但瑪格羅蘭品牌兒童車銷售之後,這家正要「高飛」的初生公司遭遇出生以來最大危機。
  • 線下母嬰店轉型「服務商」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資本退燒,過去兩三年迅速發展的母嬰電商平臺洗牌在即。相比線上,線下的傳統母嬰實體零售商家則可以藉助區域化商圈轉型成為母嬰服務商,將母嬰業務與早教中心、月子中心以及藥店等結合,為用戶提供購物、早教的「一站式」服務。
  • 母嬰電商呈三國鼎立 貝貝網 蜜芽 國際媽咪誰先殺出重圍
    自二胎政策落地後,就湧現出一大批垂直母嬰電商平臺,經過上幾輪廝殺,目前剩下的垂直母嬰電商平臺屈指可數,貝貝網、蜜芽、國際媽咪為目前媽媽們最為熟知的三大垂直母嬰電商,近期這三大垂直母嬰電商各出奇招,上演起了「三國殺」,也預示著母嬰電商平臺的競爭正式進入了3.0時代。三大垂直母嬰電商平臺下一步布局,究竟誰能贏得人心?讓我們拭目以待!
  • 進駐遊樂場、度假村、婦產醫院……在二胎時代,蜜芽要做一家從線下...
    2月24日,母嬰電商蜜芽在「301瘋搶節」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三個消息:3月1日,蜜芽將聯合300家國際品牌,進行年度大促;對外宣布戰略投資兒童室內遊樂品牌悠遊堂;並全面進駐美中宜和醫療機構,在其旗下所有的婦兒醫院內開設跨境母嬰店
  • 蜜芽打開邊界:線上線下double kill的雙殺玩法揭秘
    都是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構建線上+線下+物流的一體化平臺,進而實現個領域的業態升級。雖然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但各家玩法都不盡相同。譬如母嬰界內超群拔類的蜜芽,從試水到高歌猛進。40家自營的兒童樂園門店,雄踞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一線和超級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又憑藉蜜芽夥伴店擴張至四五線城市,並用會員制的方式,協同了線下門店和線上平臺的利益,開闢了創新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玩法。
  • 網際網路巨頭長驅直入線下 母嬰電商發力線下打造生態閉環
    新零售狂熱,線下熱潮持續升溫。目前,線下實體店仍然佔據約80%我國零售市場份額,規模以下小企業所創造的銷售額超過50%,區域連鎖企業聯合起來的總體規模將超過我國當前任何一家「零售巨頭」,大企業站隊、小企業聯合,已成為目前零售企業應對新零售的常態。
  • 「蜜芽蒙冤」揭示電商供應鏈困局
    新京報記者 李冬 攝  不到半年時間,名不見經傳的母嬰電商蜜芽寶貝迅速受到投資者青睞,並且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  但瑪格羅蘭品牌兒童車銷售之後,這家正要「高飛」的初生公司遭遇出生以來最大危機。  近日這家母嬰電商被媒體曝光其銷售的瑪格羅蘭品牌兒童手推車為假貨,有媒體開始質疑蜜芽寶貝其他產品的供應渠道,不少媽媽充滿焦慮。
  • 蜜芽發力布局線下兒童業態
    (原標題:蜜芽發力布局線下兒童業態)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劉芳)
  • 蜜芽、國際媽咪、貝貝網三大母嬰電商發展模式 誰能贏得媽媽的心
    【摘要】 二胎紅利政策下,大量母嬰電商湧現,但經過兩年的搏殺和洗牌,留下來的母嬰電商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紛紛各出奇招,進入了白熱化競爭。
  • 蜜芽深陷奶瓶售假疑雲 凸顯母嬰電商供應鏈之殤
    一家電商如果被廠商證明沒有貿易來往,那麼勢必抹不掉「賣假貨」的嫌疑。近日蜜芽繼此前銷售的手推車、安全座椅貨源存疑後,再次因為奶瓶被戴上了假貨的「帽子」。9月18日,日本奶瓶企業Betta表示,和蜜芽沒有任何貿易往來。昨日,蜜芽回應稱是從供應商處拿到授權,並表示國內主流電商平臺天貓、京東、亞馬遜等都是由該供貨商供貨。
  • 蜜芽劉楠:我對母嬰行業和垂直電商的思考 | 獵雲網
    獵雲網註:蜜芽創始人兼CEO劉楠(百度長江學堂首期班學員)在創創社區選修課上為創業者帶來了精彩分享。2015年9月16日,母嬰電商蜜芽宣布完成1.5億美元D輪融資,是母嬰電商領域迄今最大金額融資。至此蜜牙估值達10億美元,正式邁入獨角獸行列,而這距離蜜芽成立只有4年時間。
  • 速途研究院:2018年Q3母嬰電商研究報告
    目前母嬰電商的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綜合電商的母嬰頻道,同樣也因為擁有著巨大的流量,佔據著目前最多市場份額;垂直母嬰電商,如樂友、蜜芽、貝貝等;品牌商或零售商自建的電商平臺;還有社區平臺的電商模塊,如寶寶樹。無論哪種模式,都為用戶提供了便利,在母嬰電商市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母嬰電商蜜芽寶貝陷入「售假門」
    原標題:母嬰電商蜜芽寶貝陷入「售假門」   剛剛獲得2000萬美元B輪融資的母嬰電商蜜芽寶貝卻被曝出多款產品存在售假嫌疑,儘管蜜芽連日來多次發布聲明,但其對進口奶粉來源問題的解釋仍然讓消費者難以釋懷。   記者昨天了解到,Maclaren瑪格羅蘭在官微上發聲明確認,其官方從未銷售過任何產品給蜜芽寶貝,也未授權給蜜芽寶貝和其公司北京花旺在線商貿有限公司以及蜜芽寶貝合作的經銷商「天津維啟達商貿有限公司」。
  • 2017中國164家獨角獸名單:千萬寶媽的信賴之選 母嬰神器蜜芽的進階...
    蜜芽上榜,以10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107位。4月8日,母嬰電商蜜芽對家庭親子娛樂連鎖品牌悠遊堂進行收購。以母嬰電商起家的蜜芽,對線下母嬰市場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蜜芽在2015年戰略投資悠遊堂後並沒有直接插手經營,而是自建蜜芽樂園。2016年7月,蜜芽宣布試水線下親子樂園,首個線下樂園在北京祥雲小鎮開業。進入2017年中旬,蜜芽開店的速度明顯加快。
  • 蜜芽開放城市合伙人加盟:每城開放一個名額
    隨著消費升級,傳統母嬰電商提供的有限線下服務已經逐漸難以匹配自己的線上價值,而線下活動是沉澱社群關係的必要途徑。對於蜜芽來說,線下布局的大量「真空」呼喚一個能沉到廣袤線下市場的新形態,但僅憑一己之力幾乎不可在短時間內為廣泛分布的會員搭建線下便捷、高頻、專業的服務網絡。
  • 母嬰店在廈門遍地開花 應對電商競爭各有招
    隨著「二孩」政策的施行,廈門的母嬰用品店像雨後春筍般冒出,這兩年,面對線上「氣勢洶洶」的電商「侵襲」,線下實體店面臨著新突圍戰。  【市場現狀】  80後90後的新媽媽習慣在網上為寶寶花錢  愛嬰室、愛蝦米、可愛母親、陽光寶貝……這些年,廈門的母嬰店開了不少。
  • 母嬰零售渠道洞察:線上線下渠道皆存成長空間
    ▌線下渠道:競爭激烈,母嬰專賣店相對優勢明顯線下渠道:購物中心/百貨規模領先,母嬰專賣店增速更快行業現狀:我國母嬰渠道經歷了四個階段,行業進入成熟階段。資本競爭升級,跑馬圈地時代漸漸落幕,進入門檻提高,內部整合調整來臨,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渠道商集中度長期有望提升。從渠道結構來看:由於母嬰行業社交特徵明顯,因此雖然線上渠道增速相對較快,但線下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存在。
  • 西安母嬰用品店扎堆 有的線下店步履維艱
    (原標題:西安母嬰用品店扎堆 有的線下店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