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倒計時年假進行中,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以來百姓信俗認為,春節的來由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為躲避災難求吉利,人們將屋裡屋外布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將「年」驅趕走。
聽聞,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早在在南北朝時,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把「年」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時期的事,當時開始採用公曆紀年,統稱陽曆,把1月1日叫做「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今天所說的「春節」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那麼春節初一至十五都有哪些習俗呢?你又了解多少呢?那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正月初一忌動用掃帚,不準倒垃圾,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忌打碎家具,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初二:金吠報春。親朋好友相互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也逐漸淡化。
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在以前,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通俗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是不是覺得很新奇有趣。
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為元宵做準備。
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當然少補了習俗吃元宵、湯圓。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春節禁忌】
春節是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所以有些禁忌也需要注意了解下:
一、除夕不能留溼衣服過年。
二、大年初一:
1、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回娘家。
2、初一忌吃稀飯藥類,過去的傳統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裡整年度都會很富有,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3、初一早上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忌用剪刀、斧頭。
4、初一忌借錢,忌催債。記得要在年前還清債務,如果已欠過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否則會倒黴一整年!
5、忌打碎家具,不過當孩子們由於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緊,只要大人們趕快說上一句:「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兇為吉了。
6、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三、大年初三:
俗稱"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早點熄燈睡覺。
初三也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類同;
四、大年初四:
忌出門,民間有恭迎灶神回民間的說法。這一天灶王爺要點查戶口,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五、大年初五:
1、俗稱"破五""五窮",忌走親訪友。這一天應吃水餃,而忌諱吃藕,並且忌梳頭。
2、"五忙日",忌動土。
六、大年初六:
屬於好日子,大家不必太忌諱什麼,放心暢玩,做客,旅遊去吧。
七、大年初七:
又稱"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這一天忌諱動針線,刑法,不應打罵小孩等。
一般過了初七初八,年也算基本過完啦,年假也結束啦,繼續返回公司上班啦,春節的各種禁忌也基本沒啥啦,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啦!
看完是不是覺得新奇又有趣,眼看著年味逐漸濃厚,趕緊和夥伴們一起分享這份春節習俗和禁忌,過個有意思的2019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