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滿園食府推薦】關於春節的習俗(初一到十五),太全了!

2021-02-17 孟津微商聯盟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  串門走親戚

這一天是農曆年的第一天,大家回去拜訪家裡年長的長輩,這樣的拜訪有助於促進家庭關係,這種形式被稱為拜年(百年)。去拜年一定要帶著禮物,而且要帶雙份,喻義著好事成雙。

而長輩通常會給孩子紅包,裝錢的紅色信封象徵著好運,也寓意著闢邪。

為了迎接親朋好友,主人會準備茶和甜點,這是為了讓來訪者在新的一年甜甜美美,而裝糖果用的託盤通常被稱為八寶盒,八種食品跟中國漢字中的「發」諧音相似。喻義在新的一年裡會發財。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 媳婦回娘家

在這一天,已婚的女兒們會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父母,親戚以及好友。傳統來說,已婚的女兒沒有很多看望自己家人的機會。

在舊時代,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所以他們一般不能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回家吃團圓飯。

但是現在,男女平等,人們並不會十分較真的遵循著這樣的習俗。然而,當看望父母時,已婚女子都應與自己的丈夫,帶著一些糕點禮物上門。

 春節習俗:大年初三 老鼠嫁女兒

在前兩天忙於走親訪友之後,人們在今天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

實際上,在大年初三會親友是一件並不吉利的事兒。人們會在今夜早早歇息,在早上也晚點起來。

俗語說,大年初三,老鼠娶親,所以人們會在晚上減少活動,以便給老鼠們嫁女的時間。

人們會把米飯、蛋糕或者花生放在角落,讓老鼠拿走。人們希望與老鼠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以便老鼠可以給人們太平的一年。

這個民間信仰主要是源於在舊時代,老鼠往往給人們帶來災難。

老鼠娶親在中國傳統故事中十分著名,所以經常出現在各種詩歌、畫作以及表演之中。

 春節習俗:大年初四 迎接灶王爺

遵循習俗,農曆12月23日是送神日,而在大年初四,則被認為是一個請神的好日子。

據說,灶王爺要將過去一年人類的善與惡匯報給玉皇大帝,直到大年初四才會重返人間。

中國俗語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在清晨需要送走灶王爺,而在下午四點左右迎接灶王爺。

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傳說,在這一天,灶王爺會降臨,檢查家家戶戶,因此在這一天不應離家在外,同樣也有一個習俗說,這一天不要關門,以防灶王爺無法進入家宅之中。

 春節習俗:大年初五 開市接財神

今天習慣稱為「破五節」。

根據傳統習俗,人們認為,很多新年禁忌,在這一天都可以被打破。

有幾個關於破五節的來源的故事,在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這一天是財神的誕辰。

所以,在這一天,人們會有大餐來慶祝。

人們還會放煙花,來吸引財神的注意,這樣以保證新的一整年中都可以有財神的眷顧,而有財運降臨。

甚至直到今天,在中國北部地區,人們仍然十分鐘愛在這一天吃餃子,來慶祝這一天可以打破許多禁忌。

另外,餃子的形狀酷似金錠,所以吃餃子也是一種慶祝財神誕辰的方式。

 春節習俗:大年初六 千家送窮鬼

根據傳統習俗,家裡通常要在這一天送走窮鬼。

通過做這些,中國人希望能送走貧窮並且在新的一年迎來幸福和好運。

根據傳說,幾千年前窮鬼是一個皇帝的兒子。他矮小而又瘦弱,並且喜歡穿破爛的衣服,喝稀飯。

即使人們送給他新衣服,他也要扯破後才穿。因此,隨著時間推移,他被稱為了窮子,漸漸地就變成了窮鬼。

為了送走窮鬼,人們通常會將自己的破衣服、垃圾和其他髒東西扔掉。

這一做法也是為了清潔。

就新年的前五天來說,人們不允許扔掉任何垃圾因為垃圾被視為財富不能被清掃掉。

然而在破五之後,許多禁忌就可被打破。

於是,人們最後會再打掃一遍他們的房子。

如今,在大城市中送窮鬼的習俗已經不常見了。

 春節習俗:大年初七 人日撈魚生

這天通常被稱為人日,被認為是每個人的生日。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人們會在這一天吃麵條,因為在中國的文化中,麵條象徵著長壽。

在中國的南方,甚至是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國人會在這一天拿魚生來慶祝每個人的生日。這種中國式的生魚沙拉也被稱為lo hei(撈起魚生)。

它通常由生魚條(多為鮭魚)拌入蔬菜丁,再加入多種醬汁及作料,與其他配料一併食用。

魚生字面意思就是「生的魚肉」,但是因為「魚」和「餘」發音相同,魚生被解釋為同音詞「餘升」,寓意為高升有餘。

因此,魚生便成了富足、發財的象徵。

魚生的配料包括蘿蔔(白色小蘿蔔)、胡蘿蔔、紅辣椒、蕪菁、紫薑泥、橘子幹、檸檬葉、芫荽、幹辣椒、海蜇皮、花生末、烤芝麻、炸蝦米、五香粉等,再加入由酸梅醬、米醋、金絲橘膏及香油調製的醬汁。

一般說來,每個加進去的配料都意為吉祥如意。

 春節習俗:大年初八 穀日惜糧食

這天被認為是穀子的生日,它是在典型的農業社會的古代中國最重要的農作物。

人們把初七當做人類的生日而初八則作為人們最主要的食物的生日。

這天被稱為「穀日」。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天氣好,則這一年稻穀豐收;然而,如果這天天氣多雲甚至下雨,則年歉。

雖然穀子再也不是中國的主食之一了,但是在這一天慶祝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天的目的是重視農業和珍惜糧食仍然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孩子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尤為重要。

 春節習俗:大年初九 拜天公壽誕

這天被認為是道家的最高神靈玉皇大帝的生辰。

這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慶祝活動之一,玉皇大帝的生辰據說是新年的後面第一天就像感恩節慶祝一樣。

此外,這也標誌著福建地區的新年,這一天要到道教寺廟拜天公。

平常的家庭也有自己慶祝玉皇大帝生辰的方式。

從新年初八的午夜到初九的凌晨4點,人們會放鞭炮。人們通常在這天祭祀玉皇大帝。

在福建方言中,甘蔗聽起來像「感謝」,這寓意著吉祥。

因此,一對甘蔗是必須的。在祭祀前,全家人都會先洗澡來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春節習俗:大年初十 祭石頭生辰


這天被認為是石神的生日。由於中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石頭被用來製作食物和藥物甚至可以來裝飾。

這被認為是中國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玉皇大帝生辰的後一天,人們將會慶祝石神的誕生。

在這天,禁止搬動任何的石頭,包括石磨,石材廠以及用石頭做的中藥磨床。因此,這天也被叫做「石不動」。

另外,開挖山體和用是頭建造房子也是被禁止的,否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農作物上。

這天,家裡會給石神點燃薰香和蠟燭,供奉煎餅。如今,地區差異的慶祝活動還能在農村地區看見,很大程度上人們還在使用石制的工具。

 春節習俗:正月十一 嶽丈請女婿

這天是嶽父(妻子的父親)來招待女婿的(妻子的老公)。在正月初九慶祝玉皇大帝生辰這天留下了很多的食物,因此那天剩下的食物被用來招待女婿。在許多地區,這天之後人們將開始準備即將來臨的正月十五元宵節。

 春節習俗:正月十二 選燈搭燈棚

這天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從新年到正月十一,人們吃的食物中大多豐富且多油。因此,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更重要的是,由於三天後將是元宵節,從這天開始就要準備。家裡將會買燈籠,搭燈棚。

 春節習俗:正月十三 點燈買燈籠

元宵節的準備還在繼續。在中國南方,這天要欣賞燈籠。絡繹不絕的中國人會在這天去城隍廟賞花燈。而這僅僅是元宵節的序幕。除了傳統的紅燈籠外,還有許多不同樣式的花燈。燈展通常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古話是這樣講的: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

 春節習俗:正月十四 春夜猜燈謎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這天,燈會正是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為了元宵節,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的字謎遊戲。大人和孩子都喜愛解決這些問題。

春節習俗之正月十五   上元食湯圓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今天是所有中國人慶祝的元宵節或是在英語中更熟知的Lantern Festival。也被稱為上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而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上元節或叫元宵節是中國的主要節日。新年的活動將在這一天到達高潮。這天早上,街上將會有舞龍舞獅的遊行,所有街道都會充滿人。最開心的時刻在這天的夜晚來到。在晚上,家人會一起外出賞月,欣賞五彩的燈籠以及猜燈謎。在中國的某些地方,人們還會放孔明燈,上面寫著他們的美好願望。元宵是一種傳統食物,它由糯米粉製成。糯米粉混合著少量的水做成球,裡面填充甜的芯(例如圖上畫的黑芝麻或是花生或是紅豆),然後用開水煮熟並端上桌。元宵通常是與家人一同食用。裝著圓形的元宵的碗象徵著家庭的和睦、團圓。這也被叫做湯圓。據說,從公元1912到1916年的袁世凱時期,他不喜歡「元宵」這個名字,因為這聽起來像「袁消」。於是,他命令改名叫「湯圓」。

這天也正式標誌著新年的結束。

內容來自網絡

福滿園食府

溫馨提示:

福滿園食府新推出10元自助餐:熱菜十幾個品種;涼菜七八個品種;燉菜有三四種;水果有三四種;主食米飯、饅頭等七八種。歡迎新老顧客光臨品嘗!

地址:縣城會盟大道與中興路交叉口西

電話:0379-67000776 13333888970

口碑:★★★★★

更多精彩,請關注【孟津微商聯盟】!或mjwslm 


點擊閱讀原文找到所有聯盟商家優惠信息   聯盟電話:13526993218


相關焦點

  •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講究和忌諱嗎?
  •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年末將近,將迎來中國最盛大傳統節日——春節,你們對春節的習俗了解多少?下面來看看農村裡「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吧。初一,新的一年第一天,是不允許打掃衛生,不能倒垃圾。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和丈夫一同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初三,據說當天出門很容易跟人發生口角,因此都會在家裡面,因此當天又稱「赤狗日」,不過現在難得相見,因此也淡化了許多。
  • 初一到十五,春節講究都在這裡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的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那麼初一到十五的春節習俗大家知道多少呢?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倒計時年假進行中,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以來百姓信俗認為,春節的來由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為躲避災難求吉利,人們將屋裡屋外布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將「年」驅趕走。聽聞,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 初一到十五原來還有這些習俗,真是漲見識了!
    雖然現在的年輕一代對春節習俗越來越淡化,但是傳統習俗我們不能拋棄!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從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講究。初一不出遠門初一拜年都是長輩或左鄰右舍,一般是不出遠門的,因為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禍人間,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而且初一不能用掃帚,不然會掃走運氣,還會破財。但如果你非要掃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面。
  • 初一到十五 春節習俗知多少
    農曆正月初一,新的一年正式開始。英語點津編輯部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吉祥如意,平安健康!雖說如今我們的生活天天都像過年,但是在傳統文化中,春節的每一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初一早上吃餃子、放鞭炮,初二女兒回娘家拜年,初四迎灶神,等等。咱們一起回顧一下吧。
  • 漳州人過年初一到十五習俗完整版,拿走不謝
    辭舊靈雞歌日麗瑞犬迎春柳色新漳州新年的習俗是什麼?快過來看看吧!正月初一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後,穿上新衣,給家長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個紅包。吃完早餐後(一般吃青菜粥,菠菜、豆腐,而且要吃得乾乾淨淨,以後出門才不會下雨~!!)。出門走家串戶拜訪親戚好友。
  • 初一到十五 每天各不同 收好這份春節年俗表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而且,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
  • 新年到,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大盤點,你都知道嗎?快幫孩子收藏
    春節指的是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傳承發展中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春節寓意著除舊布新,在這一天,人們會祭神拜祖、祈求豐年。關於春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
  • 初一到二月二,青海的春節習俗與老規矩
    初一到十二,天天有指代。頭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蘿蔔十二蒜,過了十三再不算。據說,根據《佔書》記載,這初一到十二的順序是上天創造萬物的順序。所以,這十二天每天的天氣,成了人們佔卜人運、農耕和畜牧好壞的根據,確定來年計劃。順便提及的是,人和谷相輔相成,人靠谷活,谷靠人種,相互依存,缺一不行。
  •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易經》是中華民族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一)《易經》中簡述了有代表性的一些祭祀活動。
  • 【年俗】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完整版,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中國人最濃鬱、最美麗的鄉愁而年俗則蘊含著中國人希冀美好的心願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年俗漸漸消失或者不再適宜但是了解這些年俗則是了解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最隆重的節日的重要途徑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習俗吧
  • 俗語「男不佔初一,女不佔十五」,女孩子十五出生有什麼講究嗎?
    除了這些,辦滿月酒、給村裡人散雞蛋、埋胎盤都是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習俗。說了這麼多習俗,筆者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農村生孩子「吉日」的俗語「男不佔初一,女不佔十五」。男不佔初一在農村,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準備好很多美酒佳餚,同時也會準備好過年的煙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
  • 春節過年,各地習俗您知道嗎?
    趕廟會是北京過年的一大習俗。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除夕晚上零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金元寶模型放在門外。而在在湘潭一帶古老而樸素的過年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
  •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以及四大春節來歷傳說
    【正月初一】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民俗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拜年時跟除夕守歲直接相關的。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在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五千年的習俗演變。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消失,永遠沉溺在過去;也曾經有一些新的文化習俗興起,他們在新的時代,煥發著新的光芒;還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即使歷經千年的滄桑,依舊屹立不倒,穿越千年的文化積澱,依舊光彩照人。
  • 收藏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 你知道多少?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初二:
  •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韓國人過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韓國春節最受歡迎商品:白色信封(裝壓歲錢)、禮品包裝盒 韓國春節習俗: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8、正月十三點灶燈中國風俗,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
  • 春節習俗主題繪本推薦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當準備和孩子去講述春節的那些習俗時,才發現自己了解的太少了,除了「年獸」,其他的還真說不上來幾個。這些年,家中的老人越來越少,春節 的味道也越來越淡。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後面買春聯、貼門帘,還記得三十晚上,全家人圍著灶臺不停輪流講故事,不管是灶王爺,還是門神,還是財神,關於習俗的傳說真是百聽不厭,然而現在卻一點想不起來了。幸好,還有童書來幫我們的忙,於是我開始了從童書中尋找年俗的過程。   一、灶王爺   「二十三,灶上天」,每年臘月二十三,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