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

2020-12-19 源易緣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

《易經》是中華民族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一)

《易經》中簡述了有代表性的一些祭祀活動。

《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關於祭祀,《易經》還在多個卦中的多處卦爻辭中提及,談到了祭祀的關鍵是人心的真誠與誠信,祭祀的規格則是次要的。

《易經》經文中多處涉及有關的畜牲、獻牲之類的內容,反映出周人逐漸廢止了殺俘獻祭的殘暴行為,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周朝人「以德治國」的思想和舉措。

  

(二)

「源易緣」在此列舉易經中的4個卦例:

1.《觀》卦。觀 ,上巽 、下坤 ,巽為風、為入,坤為地、為眾,有眾人聞風而至之象,象徵觀瞻。

卦辭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大意是,祭祖時只要心懷虔誠,肅然起敬就足夠了。

2.《萃》卦。萃 ,上兌 、下坤 ,兌,為澤、為悅;坤,為地、為眾。有眾人喜悅聚集之象,象徵諸侯薈萃。卦辭曰:「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聚也;亨,第一個亨字,亨通也,第二個亨字通享字,為祭,祭祖也;《萃》卦,有眾人歡聚之象,象徵諸侯薈萃,亨通。君王到了宗廟,利於祭拜有大德先王之靈。祭祀,是有利的佔問;要用大牲獻祭,吉利,利於前往。

  

3、《大有》卦。大有 ,上離 、下乾 ,有天上大明之象,喻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象徵大豐收。

有,豐收也,《詩·魯頌·有駜》:「自今以始,歲其有。」

大有,大豐收也,《穀梁傳·宣公十六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

卦辭曰:「大有:元亨。」

既然大豐收了,當然要大祭一番。卦辭只講「元亨」,不講「利貞」,乃無需佔問。

《大有》卦講的是在大豐收後,諸侯朝貢、獻物助祭之事。

卦辭的大意是說,《大有》卦,有大豐收之象,要大祭先祖。

4.《復》卦。復 ,上坤、下震,有雷在地下微動之象,象徵陽氣開始復生。卦中僅初爻為陽,二至六爻皆為陰,正處在典型的「陰盛陽衰」之時,時值冬至節令。

《象》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後,即諸侯。

《象》的大意是說,到了冬至之日,先王開始閉關,商旅不再遠行,諸侯也不再巡視四方,反映了古人冬季生活的休閒狀況。

  

(三)

以上篇幅談到了如何祭祀,祭祀什麼,是因臺灣的黃來鎰教授分享過來了有關「素食」與「齋戒」的文章。

該文中,黃來鎰先生講到「齋戒」與「吃素」畫等號,是錯誤的觀念;初一與十五茹素的習俗沿用至今的原因等……  

黃來鎰在文章中說:31歲阿彭蒂諾今年當選義大利杜林市市長,她的首要施政是要把杜林市打造成為義大利第一座" 素食大都市 "。

不食飛禽走獸魚蝦,只吃蔬菜水果米麥維持生命,稱為《素食主義者》。

這些人有些是基於宗教信仰,有些人是為健康著想。

全世界素食人口不斷增加,《善待動物組織》公布2016年全球十大素食者城市,臺北市名列其中。

據說,湯滅夏桀,是在乙卯日;武王滅紂是在甲子日,所以世傳初一、十五茹素的習俗延用至今。

  

佛教主張不殺生,但佛陀容許弟子吃「三淨肉」,目前仍有若干佛教不忌葷素。

梁武帝所著《斷酒肉文》,主張僧尼一律戒斷魚肉之前,佛教並沒有嚴格規定要茹素。

為此,黃來鎰感悟:很多人把" 齋戒 "和" 吃素"畫上等號,是錯誤的觀念。

「齋」是清除心靈的不淨,和" 吃不吃素 "並沒有直接關係。

相關焦點

  •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皆由於嗜殺成性,窮奢極欲,以致昏蒙而亡。後來的諸侯大王們以之為前車之鑑,便在這些日子齋戒養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
  • 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一、十五齋戒,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佛教的朔望齋戒(初一十五吃素),在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的支持。如果改為吃素,則可使血液變清稀,使血液運行快。血液運行快就容易把血轉化為氣。氣就容易充足,人體就更健康有活力,所以農曆每月初一持齋吃素為好。
  • 【今日臘月初一】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經》,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世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初一十五食素,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再者,由於初一是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每月一半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福報等做法,或者在家裡吃齋、念佛、念經、供養等做種種善事活動,以培福增德。 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 農曆初一、十五為何特別重要?
    再者,由於初一是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每月一半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福報等做法,或者在家裡吃齋、念佛、念經、供養等做種種善事活動,以培福增德。  初一十五食素,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佛教來說有何特殊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經》,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 佛教知識|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再者,由於初一是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每月一半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福報等做法,或者在家裡吃齋、念佛、念經、供養等做種種善事活動,以培福增德。 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農曆初一、十五吃素大有深意
    、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200多種素食,其生動性和豐富性已大大超過了前代,真可謂是琳琅滿目,洋洋大觀。  佛教在「齋戒」問題上的態度,對中國的素食人群是最具號召力的。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 ​【今農曆六月初一】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經》,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初一十五食素,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 信佛之人常吃素,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素的日子還有講究
    所謂「年三月十」,便是指一年裡三個月的前半月,加上每個月的十天,需要吃素。這些講究,是根據農曆(陰曆,與節氣無關)來的,所謂「年三月十」,分別是: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的初一到十五;以及每個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便提前至二十七)。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答案令人吃驚
    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素食」在中國古代的含義並不等於「不吃肉」。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
  • 古代初一十五都去寺廟燒香禮佛,有什麼注意的地方?
    初一十五燒香禮佛是來自佛教的一個習俗,當然,燒香禮佛是沒有固定日子的,心中有佛,隨時隨地都可以禮佛。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哪一個日子或者地點。也不一定非要在這一天燒香供佛祭拜。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虔心向佛,下令天下僧尼不得殺生、吃葷,出家人只能吃素。這個法令在隋朝統一南北之後,演變成漢傳佛教的禁令,由此演變出一系列的素食,來面向信佛的人饗用。
  • 素食新說:古代素食含義 為何初一、十五要吃素
    (圖片來源:資料圖)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200多種素食,其生動性和豐富性已大大超過了前代,真可謂是琳琅滿目,洋洋大觀。佛教在「齋戒」問題上的態度,對中國的素食人群是最具號召力的。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
  • 大年初一要吃素:全國各地過年素食有講究
    「海口初一吃齋是祖上留傳下來的春節習俗,初一是不吃葷的,必須得吃齋,意思來年不殺生,乾乾淨淨;初九吃'齋',圖日子平安吉利。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淨潔白以懷念祖先)。其二在於大年初一吃素餡餃子是祈求新的一年裡能過上肅靜日子,也就是一年到頭都清靜,無憂無慮。大年三十日過年不喝酒,不吃肉,在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這一習俗竟相沿數百年。因紀念英雄謝良珩,他的後人每逢除夕,均素食,以示紀念。在滿族的習俗中,從新年的第一天至第五天都要吃素。這些素食,大多是模仿寺院的齋食精製而成。許多地方的客家人與閩南人,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
  •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在《地藏經》中有:「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兩日,均屬於十齋日,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天神會按人們日常所作善惡,定其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道教裡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為什麼道教選擇初一、十五吃素呢?農曆初一、十五,海洋的潮汐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的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道教修煉注重性命雙修,把凡人修煉成真。《黃庭經》曰:「淡然無味天人糧。」
  • 祭祀、儒學、佛道教,唐朝為何流行齋戒「吃素」,全員「素食主義」?
    佛教每月有六天為齋日,斷食,但不以苦行為目的,而是強調懺悔、清淨的精神。《大般若經》講:「一切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皆由般若波羅密多故。」般若意為智慧,波羅密多意為到達彼岸。從煩惱和生死的彼岸到達清淨的彼岸,齋戒是法門之一。齋戒不只要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有智慧的指導。
  • 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時候這樣做,福報緊緊跟著你!
    每個月都有初一十五,這個習俗來自於佛教,這兩天對於所有佛教徒而言,相當於禮拜日,平日生活比較忙碌,經常做不到每天都堅持上香吃素,便會選擇每月的這個時候專門去吃素、誦經、敬佛。但不能只把它當成禮佛形式,而忽略掉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在這一天上香,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懷著一顆虔誠恭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