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初一、十五吃素大有深意

2021-02-07 大悲禪寺

正法閱讀推薦

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

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

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

       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素食」在中國古代的含義並不等於「不吃肉」。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

  有專家作過考證,素食在中國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此義與我們現代意義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然純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區別只是現代人已很難吃上他們理念中的「天然純素食」;第三指無功而食祿,那已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事,與本文之旨無關。

  按照中國傳統的養生學,人不應該追求濃烈肥厚的飲食,「平易恬淡」才是養生的硬道理。隨著佛教傳入,南北朝有「菩薩皇帝」之稱的梁武帝,使素食成為中國大乘佛教的鮮明特色。

  梁武帝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此前的佛教徒,即便是釋迦佛祖在世的印度,也是允許修行人食用「五淨肉」的。自梁武帝以後,素食便一舉成為中國漢傳佛教的一大標誌。因此,要說從古至今最自覺、最徹底、最無私地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素食主義道路的群眾,當公推南北朝以後的中國佛教徒。

  古老的中醫學一直是主張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膩厚味的。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金翼方》中說:「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故食最鮮餚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

  這裡說的「鮮餚務令簡少」,即是說一定要少吃葷食,不要因貪鮮味而傷身體,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弱,更要三思而後食之。孫思邈還進一步說:「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飲食太冷,故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於人,宜常斷之。」

  在《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飲膳正要》、《本草綱目》等中醫古籍中,都記載有用蔬菜製作素食的飲食療法。

  宋代是中國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記載,北宋汴京和南宋臨安的餐飲業中,已經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了。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有100多種食品,其中大部分為素食,包括花卉、藥物、水果和豆製品入菜等,還首次記載了當時有「假煎魚」、「勝肉夾」和「素蒸雞」等仿葷技術。此外,陳達叟的《本心齋疏食譜》也記錄了20種用蔬菜和水果製成的素食。

  至元明清三代,素食的發展愈加繁榮,素菜在各種文獻中的記載也非常豐富。據日本學者木宮泰彥的《中國交通史》記載,明末高僧隱元和尚東渡日本時,曾帶去了中國的素食烹飪製作技藝,其冠名為「淨素烹飪」,把佛教高超的精神修養落實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200多種素食,其生動性和豐富性已大大超過了前代,真可謂是琳琅滿目,洋洋大觀。

  佛教在「齋戒」問題上的態度,對中國的素食人群是最具號召力的。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而作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們,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自然就只能吃素淨的食物了。

  佛教的朔望齋戒,在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的支持。按照潮汐理論,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力主要是施加於地球上的水體中的,它往往是通過海洋潮汐的定期漲落體現出來。人體的水分佔了身體的80%以上,而且,人體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也與海洋中鹽分的濃度幾乎是一樣的。因此,每當朔望日(即農曆初一、十五日),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

  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國外有研究發現:每當十五月圓之日,人們的情緒普遍會比平日更易激動,社會的犯罪率會陡增,車禍的發生率也大大高於平日;而到了初一新月之日,人們的情緒則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鬱症患者會增多,自殺率也會增加,一些有精神性疾病的人會比平日更難於自我控制。

  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一、十五的齋戒,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些古代的高僧大德,會說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而寺廟裡選擇這個日子誦戒講戒,的確也是因為人們在月亮潮汐最大值的影響下,最容易犯戒!

(文章來源網絡)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點擊閱讀原文大悲禪寺文庫輕鬆學佛法

---關注我們,期待您的留言...

相關焦點

  •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皆由於嗜殺成性,窮奢極欲,以致昏蒙而亡。後來的諸侯大王們以之為前車之鑑,便在這些日子齋戒養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
  • 農曆初一、十五為何特別重要?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今農曆六月初一】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經》,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初一十五食素,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 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一、十五齋戒,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如果改為吃素,則可使血液變清稀,使血液運行快。血液運行快就容易把血轉化為氣。氣就容易充足,人體就更健康有活力,所以農曆每月初一持齋吃素為好。
  • 【今日臘月初一】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經》,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世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初一十五食素,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 原來這就是初一十五要吃素的原因...
    
  •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在《地藏經》中有:「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兩日,均屬於十齋日,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天神會按人們日常所作善惡,定其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道教裡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為什麼道教選擇初一、十五吃素呢?農曆初一、十五,海洋的潮汐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的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道教修煉注重性命雙修,把凡人修煉成真。《黃庭經》曰:「淡然無味天人糧。」
  • 佛教知識| 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為什麼要在初一十五吃素?答案令人吃驚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大般若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分享的文章了。每天更新,完全免費。
  •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易經》是中華民族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一)《易經》中簡述了有代表性的一些祭祀活動。
  • 素食新說:古代素食含義 為何初一、十五要吃素
    (圖片來源:資料圖)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有專家作過考證,素食在中國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此義與我們現代意義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然純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區別只是現代人已很難吃上他們理念中的「天然純素食」;第三指無功而食祿,那已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事,與本文之旨無關。按照中國傳統的養生學,人不應該追求濃烈肥厚的飲食,「平易恬淡」才是養生的硬道理。
  • 每到農曆的初一或十五,這條河總是「冒出」紅色的小鯽魚
    近段時間以來,位於京杭大運河的南運河,每到農曆的初一或十五,總有紅色的鯽魚從河中「冒出」,引發當地人好奇以及垂釣愛好者前來過癮。河中為啥頻現紅色的鯽魚,而且還這麼有規律。為此,記者來此一探究竟,揭開謎底。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說到這樣的一句話,」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按理說初一是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何不說躲過初一,躲不過三十呢?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初一和十五的這兩天有玄機,本文要說的就是:"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雖然是俗話,但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暗藏兇險。
  • 大年初一要吃素:全國各地過年素食有講究
    在素食館裡,各種年飯素菜賣相精緻,且大都有著動人的名稱———竹報平安(板慄燒腐竹)、萬事如意(空山松子落)、歲歲有花紅(淮山釀杏鮑菇卷)……對「肉食動物」來說,這是鬧春之際一次獨特的美食體驗。餃子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大年初一,到底是吃葷餡餃子還是素餡餃子是大有講究的。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至今在農村仍有很多算的非常精準的,他們根據生辰八字和面相來預測福禍,只不過火車站天橋上這些算命的估計都是為了養家餬口而沒有真本事的。那麼根據出生的年月日來預測將來到底準確嗎?為此咱們老祖宗也留下了一句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第一、初一的娘娘。
  • 每逢初一十五村民自覺搞衛生
    9月2日是農曆七月十五,當天上午7時許,博羅縣福田鎮山下村村民徐美蘭帶上掃帚,加入村中的義務清潔隊,上路打掃衛生扮靚家鄉。 原來,自今年7月初以來,福田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移風易俗工作相結合,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引導村民文明祈福,倡導村民搞好自家衛生的同時,一起參與村裡的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新風尚。如今,村民逐步養成農曆初一、十五灑掃庭除,一起動手扮靚家鄉的習慣。 「今天是農曆十五,也是環境衛生整治日,等搞好自家衛生後,我就去參加村裡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 信佛之人常吃素,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素的日子還有講究
    對於漢傳佛教的信眾來說,吃素是常事,而在國人的印象裡,吃素總是和和尚、佛教聯繫在一起。其實,吃素的不僅是佛教徒,道教全真派的道士就吃素,而且從不間斷。一般的在家信徒當然不必像寺廟裡的和尚那樣天天吃素,不過,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吃素,也得有些講究,這講究概括起來,便是「年三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