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原來還有這些習俗,真是漲見識了!

2020-12-22 大熊談績效

雖然現在的年輕一代對春節習俗越來越淡化,但是傳統習俗我們不能拋棄!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從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講究。

初一不出遠門

初一拜年都是長輩或左鄰右舍,一般是不出遠門的,因為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禍人間,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而且初一不能用掃帚,不然會掃走運氣,還會破財。但如果你非要掃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面。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持著這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廢水,當日不外潑。

在新年裡不可以打碎餐具、家具如果不小心打碎了記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迎婿日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且夫婿要同行,所以稱為「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大年初三老鼠嫁女兒

這天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一定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因為民間傳說「老鼠記仇,如果驚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大年初四迎接灶王爺

這天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了,自個收拾辭職走人。還有傳說,這天灶王爺要查戶口,所以也不宜遠行。

大年初五開市接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在黎明時分,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面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千家送窮鬼

商店酒樓這天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放大鞭炮,不亞於除夕的情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人日撈魚生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羊四豬、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是人日。這一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

大年初八穀日惜糧食

這天是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統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的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著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大年初九拜天公壽誕

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在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

大年初十祭石頭生辰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初九夜,人們將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餐,用繩索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嶽父請女婿

這天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有很多,所以娘家不必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唱唱、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等。」

正月十五上元食湯圓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吃湯圓。

差不多就這些,如有不足之處歡迎補充,祝各位老友狗年旺旺旺!

相關焦點

  •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講究和忌諱嗎?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漲知識)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年末將近,將迎來中國最盛大傳統節日——春節,你們對春節的習俗了解多少?下面來看看農村裡「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吧。初一,新的一年第一天,是不允許打掃衛生,不能倒垃圾。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和丈夫一同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初三,據說當天出門很容易跟人發生口角,因此都會在家裡面,因此當天又稱「赤狗日」,不過現在難得相見,因此也淡化了許多。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那麼春節初一至十五都有哪些習俗呢?你又了解多少呢?那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正月初一忌動用掃帚,不準倒垃圾,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
  • 農村過年,大年初一的鞭炮紙為什麼不能往外掃?原來還有這些講究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過年,大年初一的鞭炮紙為什麼不能往外掃?原來還有這些講究如今馬上就要過年了,一到過年的時候,幾乎是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說法。有傳統的習俗,也有傳統的忌諱。比如,農村過年放鞭炮,大年初一的鞭炮紙為什麼不能往外掃?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過年放鞭炮的來歷和意義。
  • 【年俗】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完整版,你知道多少?
    正月初一(2月05日)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後,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8、正月十三點灶燈中國風俗,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
  •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
    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與齋戒有多大關係《易經》是中華民族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一)《易經》中簡述了有代表性的一些祭祀活動。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可讀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
  • 漳州人過年初一到十五習俗完整版,拿走不謝
    正月初一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後,穿上新衣,給家長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個紅包。吃完早餐後(一般吃青菜粥,菠菜、豆腐,而且要吃得乾乾淨淨,以後出門才不會下雨~!!)。出門走家串戶拜訪親戚好友。別忘了,初一這天是不掃地、不倒垃圾的。怕把財氣掃沒了。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有啥講究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居然有這種習俗!「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你知道啥意思嗎?
    老一輩的農村人會流傳出很多很多俗語,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初一的皇上,十五的娘娘」這句俗語意味著初一生的男生就是皇帝命,事物生的的女生就是娘娘命,總之以後的生活都是大富大貴!然而,近期居然聽到這樣的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初一十五:民間有寺院上香的習俗,這不是迷信更是民俗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逢過年過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在海南三亞的南山,朝聖祈福,浸染靈氣,是海南各地百姓鄉鄰結伴或攜家帶小常常去的地方。從南山寺客堂得知,僧人們除了在佛教節日舉行普佛法會外,他們在初一和十五早上九時左右,都會大金堂(大雄寶殿)念經上供。在上供時,遊客和信眾都可以加入僧人的行列,一起參加法會。
  • 居民每到初一十五燒紙錢求平安 差點燒著鄰居被子
    居民每到初一十五燒紙錢求平安 差點燒著鄰居被子 原來有人在樓上燒紙錢,黑灰飄到鄰居家裡,引來不滿。居民們說,這樣的煩惱已經存在很久了。  居民  每到初一十五  樓裡飄滿紙灰  「一到農曆初一、十五,就會碰到這種情況。」居民林先生說,他住在9層,最近家裡經常飄進鄰居燒紙錢後留下的黑灰。
  • 初一到十五,春節講究都在這裡
    那麼初一到十五的春節習俗大家知道多少呢?春節到,福氣到  大年初一的習俗  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的習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皆由於嗜殺成性,窮奢極欲,以致昏蒙而亡。後來的諸侯大王們以之為前車之鑑,便在這些日子齋戒養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
  • 農村人為什麼要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三種說法哪種合理
    在農村,從古到今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也就誰說,在農村誰家的孩子要是出生在這個日子是視為不吉利的,非常不受人待見,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說呢?畢竟一個人出生的日子不能由人選擇,在農村有什麼說法呢?
  • 為什麼初一、十五要焚香呢?有什麼說法嗎
    小時候,常常看到母親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就會在香爐裡點上幾支香。然後拿去屋外場心,放在凳子上,最後對著香爐拜三拜。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才了解了民間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習俗。原來初一和十五是十齋日,所謂十齋日就是黑白無常在人間遊歷的日子。如果這幾天有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那肯定是要好好拜佛去祈求菩薩原諒的;即使沒有罪過,那麼在十齋日去祭拜,菩薩也會保你平安如意。也可以為家人們祈福,保平安。
  • 每逢初一十五村民自覺搞衛生
    原來,自今年7月初以來,福田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移風易俗工作相結合,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引導村民文明祈福,倡導村民搞好自家衛生的同時,一起參與村裡的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新風尚。如今,村民逐步養成農曆初一、十五灑掃庭除,一起動手扮靚家鄉的習慣。 「今天是農曆十五,也是環境衛生整治日,等搞好自家衛生後,我就去參加村裡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 初一到十五 春節習俗知多少
    農曆正月初一,新的一年正式開始。英語點津編輯部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吉祥如意,平安健康!雖說如今我們的生活天天都像過年,但是在傳統文化中,春節的每一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初一早上吃餃子、放鞭炮,初二女兒回娘家拜年,初四迎灶神,等等。咱們一起回顧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