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上漲艙箱難求 外貿穩定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加

2020-12-11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伴隨企業出口能力逐步恢復,海外客戶補貨需求增加,中國外貿不僅實現企穩,甚至持續回暖。但出乎很多企業預料的是,當前海運運力大幅下降,運價持續上漲,甚至出現了"一艙難求"和"一箱難求"的行情,給外貿穩定發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運價上漲艙箱難求


  李豔偉從東北到廣東闖蕩多年,現在是中山市欣爾綺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燈具企業一路闖難關,可現在李豔偉明顯感覺生意難做,最近的海運費上漲就是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


  "比起之前,現在的海運費上漲了好幾倍。"李豔偉說,雖然公司採用FOB報價,由客戶及其貨代公司找船並付運費,自己不用承擔多餘成本,但運費上漲勢必通過各種渠道影響與貿易夥伴的合作。"客戶會減少訂單。有的客戶對交期催得緊,也有客戶會壓低我們的價格。"


  不僅運費上漲,"一艙難求"和"一箱難求"的問題也在短期內使出口企業受到影響。廣東展豐智能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彭新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主要生產氣釘等產品,出口到歐洲和美國、日本等地。這些地區都處在熱門航線上,船和貨櫃都非常緊缺,需要船進港才能拿到S/O(裝貨單)。"我們有一筆貨物,五六十個櫃,壓了將近一個月才出貨,一不小心就會影響交期。"


  記者在福步外貿論壇上看到,很多出口企業人士吐槽貨運費用上漲和缺船缺箱的問題,這一狀況不僅使得貨代公司和船公司挑櫃甚至坐地起價,也增加了外貿企業違約的風險。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整體來看,目前遠洋運價比年初翻了好幾番,其中美東航線運價最高5500美元/箱,歐洲航線最高5000美元/箱。


  上海航運交易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27日當周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延續高位行情,多條遠洋航線運價有不同程度上升。中國出口貨櫃運價綜合指數為1198.72點,比前一期上漲4.6%。今年以來的情況也是屢屢突破歷年高點。


  需要提前籌謀應對


  疫情之下,海運為何會出現如此強勢的行情?蔡家祥分析,年初疫情暴發之後,出口急劇下降,國際班輪公司大幅減小運力。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海外訂單增加,中國出口快速復甦且集中出運,國際班輪公司卻沒有及時恢復運力和航班密度,導致缺艙位又缺空箱的現象,造成運價暴漲。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缺倉位缺空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國外疫情防控措施普遍升級使得船到岸後需要滯留和查驗很長時間,很難及時返回。船從中國港口發出多回來少導致運力不足,不僅價格持續高漲,而且船艙和貨櫃難求。


  這波海運行情目前給外貿企業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彭新偉透露,其對不同的企業影響不同:對於FOB報價的企業,直接影響暫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時間太長,客戶很可能重新進行價格談判。無論採用何種報價,貨物不能及時出運都會造成積壓,增加倉儲成本,而且企業需要提前生產和訂艙發貨,增加了不確定性。


  蔡家祥表示,目前中國外貿企業80%~90%採用FOB報價,運價上漲對企業出口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運價長期漲下去勢必導致買家讓中國出口商分擔部分成本,從而侵蝕中國出口企業的利潤。"


  此外,蔡家祥強調,在客觀原因基礎上,班輪聯盟從原來的4家減為3家,市場集中度更高,更容易集體聯合決策,此次減運力和提運價與此不無關係。緩解當前困境既有賴於增加運力供給,加強各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查驗在符合防疫要求基礎上更加便捷高效;也有賴於依法進行反壟斷調查,規範班輪行業的定價機制,防止運價大起大落而影響貿易。(記者 吳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受外貿激增、航運運價創歷史新高等因素共同驅動 貨櫃一櫃難求...
    原標題:貨櫃一櫃難求 搶櫃如同打仗   「最近貨櫃有去無回、一櫃難求,眼看著櫃價從300刀(美金)上漲到2200刀」「著急的
  • 外貿企業一艙難求運費暴漲
    廣州外貿公司工作的李女士對記者表示,即便訂了艙位,也要一周左右才能拿到訂艙證明,以往這一日期一般是2~3天。「這種情況下,我們也無法向客戶保證交貨時間,畢竟很多因素不是公司能控制的。」這同樣成了的楊悅(化名)這段時間以來的煩心事。楊悅在北京外貿公司工作,近期由於船太少訂不上,而出口量又在增加。
  • 外貿企業一艙難求運費暴漲
    中國外貿強勁復甦,一艙難求成了外貿公司的年關難題。  「最近能明顯感覺到貨櫃緊缺,中國需要空的貨櫃出口,而我們這邊的碼頭又罷工,外加疫情影響很多空箱回不去,貨船迴轉率又慢,直接影響了進口速度。」
  • 受外貿激增、航運運價創歷史新高等因素共同驅動貨櫃一櫃難求搶...
    「最近貨櫃有去無回、一櫃難求,眼看著櫃價從300刀(美金)上漲到2200刀」「著急的企業只能去參與艙位預訂搖號了」「搶櫃搶到和打仗一樣」……從事外貿的人士近來承受了「甜蜜的負擔」:近期中國外貿出口激增,而由於境外疫情蔓延,不少貨櫃堆積在境外港口,導致國內出口用貨櫃緊缺。
  • 中國外貿面臨"貨櫃荒":一櫃難求,運價飆漲數倍
    與此同時,訂艙難也成為外貿企業繞不開的難題,海運費在半年之內激增數倍,連創天量紀錄,並大幅擠壓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針對上述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缺櫃、爆艙、運價大幅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又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 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 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中國外貿強勁復甦,一艙難求成了外貿公司的年關難題。廣州外貿公司工作的李女士對記者表示,即便訂了艙位,也要一周左右才能拿到訂艙證明,以往這一日期一般是2~3天。「這種情況下,我們也無法向客戶保證交貨時間,畢竟很多因素不是公司能控制的。」這同樣成了的楊悅(化名)這段時間以來的煩心事。楊悅在北京外貿公司工作,近期由於船太少訂不上,而出口量又在增加。
  • 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記錄 出口企業「一櫃難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記錄,出口企業「一櫃難求」「商家的貨早都備好了,但是遲遲拿不到貨櫃,無法運出。現在不論是上海、寧波,還是鹽田、廣州,所有港口都缺櫃。」與此同時,訂艙難也成為外貿企業繞不開的難題,海運費在半年之內激增數倍,連創天量記錄,並大幅擠壓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針對上述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缺櫃、爆艙、運價大幅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又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 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廣州外貿公司工作的李女士對記者表示,即便訂了艙位,也要一周左右才能拿到訂艙證明,以往這一日期一般是2~3天。「這種情況下,我們也無法向客戶保證交貨時間,畢竟很多因素不是公司能控制的。」  這同樣成了的楊悅(化名)這段時間以來的煩心事。楊悅在北京外貿公司工作,近期由於船太少訂不上,而出口量又在增加。
  • 船運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船運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證券時報記者 張騫爻 陳麗湘阮潤生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行業「一箱難求
  • 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行業「一箱難求」,這些連鎖效應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商務部發言人最新表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運價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 一箱難求,外貿出貨繼續...
    所謂靠運氣刷箱預約是不存在的截圖來自朋友圈,消息具體是否屬實,有待考證。截圖來自朋友圈,消息具體是否屬實,有待考證。外貿人面臨的種種問題也得到了多方的關注。12月8日,央視新聞頻道再次報導,曝光行業「一箱難求、一艙難求、運費爆漲」的情況。
  • 集運市場再現「一船難求一箱難求」
    來源:中國證券報11月17日航運板塊走強,海運指數上漲6.84%,位居市場第一,中遠海特、中遠海控、中遠海發等多家公司漲停。 業內人士指出,全球集運市場再現「一船難求、一箱難求」的情況,主流船公司訂艙已至12月下旬,預測高運價將持續到春節前後。
  • 運價上漲,一倉難求,跨境賣家如何「渡劫」?
    要艙位沒艙位,要箱子沒箱子,海運和空運價格一路水漲船高,照目前形勢來看,高運價將持續到春節後。自進入旺季以來,陸運也出現嚴重擁堵的情況,整個物流嚴重延誤。隨著歐洲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封國封城,人手也隨之越來越少,加之今年歐洲提前放聖誕節假,因此空運漲價,海運沒櫃,鐵路沒櫃,陸運嚴重擁堵,整個物流鏈都在延誤,而旺季的訂單量卻在暴增,尤其是電商的訂單。
  • 海運價格飆升 外貿廠商話「箱愁」
    「一箱難求」直接推升了海運運價。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12月18日,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報2411.82,比上一期(12月11日)上漲100.11點,再創歷史新高。「海運價格從今年四五月份開始上漲,特別是9月份以來價格飛漲。什麼都要搶,船公司訂艙要搶,訂到艙之後提貨櫃要搶,價格每天都在變。」孫瑩說。
  • 多條主流航線艙位緊張 貨櫃運價加速上漲
    近期多條主流貨櫃航線運價上漲較快且艙位緊張。航運業研究人士表示,近期一些主要航線艙位確實比較緊張。形勢趨好有「聖誕季」因素,也有韓進海運破產、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因素的推動,但這些因素都是有時效性的。多條主流航線艙位緊張上海航交所公布的運價指數顯示,截至11月11日,中國出口貨櫃運價綜合指數報收於763.78點,較前一周上漲1.4%。
  • ★海運價格飆升 外貿廠商話"箱愁"
    浙江宏升玩具生產廠銷售經理王開滿臉愁容,他的外貿業務正遭遇「卡脖子」難題。    沉寂十年的海運市場這個冬天異常火爆。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出口訂單快速轉好,國內貨櫃需求集中爆發,而海外疫情持續致全球貨櫃周轉不暢,海運價格飆升3倍仍「一箱難求」。外貿廠商成本急劇上升,出口業務大受影響。
  • 「一箱難求」壓力下,如何應對物流供應鏈穩定性挑戰?
    今年上半年,防疫物資出口需求旺盛,餘先生接外貿訂單一度接到「手軟」。風雲突變。進入下半年以來,不斷「漲漲漲」的海運費,致使公司的物流成本高企不下,由於籤了長期合同,餘先生每出運一單就要虧損一單。事實上,「百年一遇」的高運價也給國際貨櫃航運物流業帶來了嚴重衝擊,貨櫃設備短缺日益嚴峻、船期大量延誤、一艙難求、運價持續上漲,這些都讓供應鏈上的參與者苦不堪言。
  • 集運價格全線大漲 「一箱難求」局面短期難緩解
    由於需求回升,加上運費上漲和成本降低,馬士基期內實現盈利增長39%至23億美元。持續數月旺盛的出口,加之進口國貨櫃周轉速度受疫情影響而變緩,越來越多的貨櫃「沉澱」在運輸和周轉的過程中,貨櫃的供需嚴重失衡,「一箱難求」在所難免。
  • 商務部回應「一櫃難求」 將加大運力投放,支持貨櫃企業擴大產能
    導讀: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全球多國都面臨相似的難題,運力供需不匹配是運價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高峰指出,中國外貿正持續回穩向好,這對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國際需求總體不振,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仍存堵點,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外貿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 上演「搶船大戰」,亞歐航線運價創新高!供需結構短期難改變
    由於歐洲疫情反彈,消費者再次居家辦公,進一步刺激了線上消費,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進口需求不斷增加,貨量保持高位,運價持續上漲。由於全球貨櫃運力嚴重失衡,並未得到緩解,出現了不良的連鎖反應。 亞歐貨櫃貿易航線上的即期運費已經大幅上漲,與蓬勃發展的泛太平洋航線相比,狂歡來得要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