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企業出口能力逐步恢復,海外客戶補貨需求增加,中國外貿不僅實現企穩,甚至持續回暖。但出乎很多企業預料的是,當前海運運力大幅下降,運價持續上漲,甚至出現了"一艙難求"和"一箱難求"的行情,給外貿穩定發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運價上漲艙箱難求
李豔偉從東北到廣東闖蕩多年,現在是中山市欣爾綺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燈具企業一路闖難關,可現在李豔偉明顯感覺生意難做,最近的海運費上漲就是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
"比起之前,現在的海運費上漲了好幾倍。"李豔偉說,雖然公司採用FOB報價,由客戶及其貨代公司找船並付運費,自己不用承擔多餘成本,但運費上漲勢必通過各種渠道影響與貿易夥伴的合作。"客戶會減少訂單。有的客戶對交期催得緊,也有客戶會壓低我們的價格。"
不僅運費上漲,"一艙難求"和"一箱難求"的問題也在短期內使出口企業受到影響。廣東展豐智能設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彭新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主要生產氣釘等產品,出口到歐洲和美國、日本等地。這些地區都處在熱門航線上,船和貨櫃都非常緊缺,需要船進港才能拿到S/O(裝貨單)。"我們有一筆貨物,五六十個櫃,壓了將近一個月才出貨,一不小心就會影響交期。"
記者在福步外貿論壇上看到,很多出口企業人士吐槽貨運費用上漲和缺船缺箱的問題,這一狀況不僅使得貨代公司和船公司挑櫃甚至坐地起價,也增加了外貿企業違約的風險。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整體來看,目前遠洋運價比年初翻了好幾番,其中美東航線運價最高5500美元/箱,歐洲航線最高5000美元/箱。
上海航運交易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27日當周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延續高位行情,多條遠洋航線運價有不同程度上升。中國出口貨櫃運價綜合指數為1198.72點,比前一期上漲4.6%。今年以來的情況也是屢屢突破歷年高點。
需要提前籌謀應對
疫情之下,海運為何會出現如此強勢的行情?蔡家祥分析,年初疫情暴發之後,出口急劇下降,國際班輪公司大幅減小運力。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海外訂單增加,中國出口快速復甦且集中出運,國際班輪公司卻沒有及時恢復運力和航班密度,導致缺艙位又缺空箱的現象,造成運價暴漲。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缺倉位缺空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國外疫情防控措施普遍升級使得船到岸後需要滯留和查驗很長時間,很難及時返回。船從中國港口發出多回來少導致運力不足,不僅價格持續高漲,而且船艙和貨櫃難求。
這波海運行情目前給外貿企業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彭新偉透露,其對不同的企業影響不同:對於FOB報價的企業,直接影響暫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時間太長,客戶很可能重新進行價格談判。無論採用何種報價,貨物不能及時出運都會造成積壓,增加倉儲成本,而且企業需要提前生產和訂艙發貨,增加了不確定性。
蔡家祥表示,目前中國外貿企業80%~90%採用FOB報價,運價上漲對企業出口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運價長期漲下去勢必導致買家讓中國出口商分擔部分成本,從而侵蝕中國出口企業的利潤。"
此外,蔡家祥強調,在客觀原因基礎上,班輪聯盟從原來的4家減為3家,市場集中度更高,更容易集體聯合決策,此次減運力和提運價與此不無關係。緩解當前困境既有賴於增加運力供給,加強各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查驗在符合防疫要求基礎上更加便捷高效;也有賴於依法進行反壟斷調查,規範班輪行業的定價機制,防止運價大起大落而影響貿易。(記者 吳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