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昀歷史地理學學術思想和工作思路決定了他在這一學術領域中必然創穫卓越的工作成就,而且是與他的地理學成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歷史地理學的學科性質和基本工作方法。
張其昀的歷史地理研究學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寫作《中華五千年史》巨著上。這是一個龐大的著作工程。按照作者的計劃,自1961年起,「撰著中華五千年史,將欲伸民族之大義,發潛德之幽光,綜羅名家創穫,運以一己心得,本於溫故知新之明訓,而作繼往開來的努力。自古迄今,預定有五百多個題目,每一題目都寫成一章。……大約每十五章至二十章,可訂成一冊,單行出版,如此則全書計有三十冊左右,歷時十年方克完成」,(該書「自序(一)」,)。70年代末,在答《華學月刊》主編鄧景衡問時,張其昀說:自己在地理學10門專科中,對歷史地理學亦特加愛好。而中國版圖遼闊,正是究明歷史地理的好園地。自1966年起,出版《中華五千年史》,「以新史學的方法,思想史為重心,綜羅史料,別開體例,此為本人畢生學力之所寄,而歷史地理之究明,亦為本書貢獻之一端。全書預定二十冊,現已寫至第八冊。……將來此書果能全部告成,綜合聯貫,時空交織,則於中國歷史地理之研究,自不失為一重要之貢獻也」圖。據程榕寧《張其陶的治學方法與原則》介紹,《中華五千年史》計劃20餘冊,至80年代初,已著述到第9冊。按張其昀1984年12月1日《遺書》:「餘一生精力,集中於中國通史之研究,蓄欲`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餘之見解,略見於近著《中華五千年史》,預定成為二十餘冊,今已成書九冊,至西漢史為止,但體例規模,略見於是。今已不克續寫,命生宋烯君續成之」。由此可見,張氏預計撰著二、三十冊10年完成的《中華五千年史》並未能按原計劃完成,歷時二十餘年方完成並出版了其中的九冊。究其原因,一是任職文化大學的校務及任職臺灣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的政務,使中斷了撰寫達14年;二是晚年病弱,不得已就此擱筆。
按照《中華五千年史》編輯要旨,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縱橫數萬裡之輿圖,史實繁頤,浩如煙海,必須深研地理之學,以時與空為經緯,方有燦然在目之快,作者於此,特為究心」;而關於地理與遠古歷史之關係,作者認為:「猶如地質學與地球歷史的關係有同樣的功用。遠古史像伏羲神農時代,只有傳說,尚無文字記載的歷史,至今亦無地下發掘的材料,以為佐證,唯一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地理學的方法。地質學家利用地層和化石以為研究地史的根據;同樣情形,地理學家可利用名勝古蹟和區域觀念,來設法印證古代傳說的可靠性」。事實上,作者反覆強調了該書寫作的歷史地理學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則;並運用這一原則和方法研究與倡導了「汝穎之間為天下先」的觀點,提出了「漢泅之間與汝穎之間,東西相連,屬於一個地理區域,現代地理學家稱為黃淮平原,這裡是中國文化最早開發的地方,其影響於後代者,關係至為重大」的認識。因此,《中華五千年史》的特色在於,它是以歷史地理學的觀點,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闡述人地關係原理的巨著。用秦孝儀的話說,就是:「以言體裁史法,則為合編傳為一,亦雜史論為一;以言融會貫通,則為兼圖文為一,亦總史地為一;以言時間、空間,則為通古今為一,亦較中外為一」;所謂「合編傳為一」,即「五千年史,既以世次為先後,使史實相貫串,其中於每一發明、功德、議論變局,又必特為標舉出之,並旁徵博引,論其然
疑得失,使雖在五千年以下,尚得究其原委,考其利病,明其賢否,……庶幾會通,無所偏廢,)。對此,錢穆亦認為,《中華五千年史》是一部記事本末體通史,「而於編年傳人兩體之精義,則固已密運乎其間矣」。所謂「兼圖文為一」,即「五千年史,於章服、宮室、器用、金石、版籍……去古既遠,不能以文字懸揣者,必附稽原因,其或胭如,亦必追摹得之使兼左圖右史之美。至於疆域變易,郡國川邑異名者,則皆考校其沿革,分別其同異,復以方輿經緯出之,使雖在五千年以下,仍一如履其郡縣,坐其宮室。二顧之《讀史方輿紀要》及《天下郡國利病書》合之乃仿佛有其二三,是則兼圖文為一,亦總史地為一也」。所謂「通古今為一」,即「五千年史,既以通古今之變,亦以酌外內之宜,使古人精神心跡,與今人相感通,又使世界人類之發展,得以相互較其文明草昧,王道民主,熟先熟後?如植竿見影,如葉葉相當,知遠之近,知風之自,此尤為挽近治史學者所不敢輕造輕議之境界,所謂通古今為一,亦較中外為一者此也」呻〕。這正所謂「綜合聯貫,時空交織」的歷史地理研究成果,體現了歷史地理研究的學科特色。
上述學者的認識也正是基於對《中華五千年史》各分冊篇章結構及其內容的客觀總結。姑依第1冊及第3冊和第8冊的部分章節篇目為例說明該書的歷史地理特色
第1冊
第一章 中國文化起於淮水汝穎之間為天下先畜牧時代的出現
第二章 中國農業起於丘陵
第四章 黃河五津黃帝時代的版圖
第五章 中國語言的特性
第七章 汾河下流的開發
第九章 禹貢—大禹的版圖
第十一章 夏代地理河南與河間區域
第十二章 黃河下流的開發殷商地理
第十四章 殷商的地理環境三千年前的名都
第十五章 殷商的版圖
第十六章 遠古史的活動中心汝穎區—陳漢泅區—曲阜 山南區—呂中原區—商邱河東區—平陽、蒲板、安邑河西區—岐、鎬河南區—斟娜河南區—帝丘河內區—殷墟遠古時代的邊疆附錄地理的環境—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