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看,40多頭中華白海豚!北海鯨豚調查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2020-12-18 瀟湘晨報

說起中華白海豚

那可是北海無比珍貴的「生態名片」

對於海豚們來說

北海這片海域

更是它們繁衍生息的家園

近日

儒艮保護區和南京師範大學

在一天內發現5個中華白海豚種群

其中最大種群頭數達到30頭次

這可是近三年來

北海鯨豚調查中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12月12日上午10時許,廣西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和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的海域內開展鯨豚調查工作時發現,保護區核心區海域有5個不同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正在該海域內覓食嬉戲。其中,最小種群的數量有3頭次,最大的種群則達到30頭次,5個種群的中華白海豚總數有40多頭。這也是近三年來鯨豚調查發現中華白海豚最多的一天。

中華白海豚浮出海面嬉戲。

據儒艮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張宏科介紹,保護區和南京師範大學於2003年聯手在保護區海域開展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從過去這些年的調查情況看,該種群的核心家域就在保護區核心區,就算海豚遊出保護區活動,最終還是會「回家」。該種群健康狀況良好,種群中的幼崽數量較多,種群數量逐年提升,今年還新發現2頭幼崽。模型估算數據顯示,目前保護區內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50頭。

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嬉戲。

「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調查發現,保護區內的中華白海豚種群與其他種群相比有兩大特點,一是黑灰色個體居多,當它們進入青壯年時期後,掉色的速度遠慢於其他種群;二是我們從死亡個體提取樣本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該種群與珠江口、三娘灣、廈門的中華白海豚有基因差異。」張宏科說。

已經呈粉白色的中華白海豚。

張宏科表示,北部灣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該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300~500頭,主要分為兩大群體。一是「大風江-南流江口」群體,約300頭,主要分布在大風江、南流江和冠頭嶺等海域;二是「儒艮保護區」群體,約150頭。其中,後者的青年個體佔總數的66.34%,研究發現,該種群不但數量顯著增加,且有顯著的遺傳差異和分化,這說明該種群具有獨特的遺傳多樣性和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追逐嬉戲。

下一步,儒艮保護區將繼續往擴大調查範圍,收集更多鯨豚科研數據,為北海的海洋環境保護和發展向海經濟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來源:北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肖尤盛是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成員。這個救護小組,也是我國唯一以中華白海豚為主要對象的專業救護隊伍。十餘年來,這個以年輕人為主的救護小組處理救護各類鯨豚230起,其中中華白海豚186起。憑著一份執著大愛和專業技術,贏得讚譽。
  • 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昨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召開。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12月12日,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據了解:保護區與科研機構近年來連續開展保護區海域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
  • 迷路白海豚,我送你回家(保護區裡的年輕人⑾)
    在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年輕隊員們,用知識、熱情和責任,守護著他們特殊的夥伴:中華白海豚。從珠海市區駕車,穿過淇澳大橋,就到了位於珠江口西側伶仃洋上的淇澳島。目之所及,珠江口混合著鹹淡水的淡黃色水面,在陽光照耀下,緩緩流動,視野開闊。
  • 研究報告:重金屬汙染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未來瀕臨絕種
    新華網香港1月9日電(記者趙菁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中山大學9日聯合發布了一項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報告,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香港水域與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多種重金屬物質,預計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有可能在未來60年內大幅減少
  • 海洋公園鯨豚表演背後的辛酸--大陸鯨豚表演調查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與香港、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的動物保護組織,共同在臺召開記者會,公布大陸「圈養海洋哺乳動物表演場館調查報告」,及「兩岸觀光旅遊涉及鯨豚表演行程調查」。呼籲兩岸民眾,不要把人類的娛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上,交流旅遊切勿交流殘酷,拒絕觀看鯨豚展示與表演,並呼籲業者,「不要安排並推銷動物表演的旅遊行程。」
  • 臺中松柏漁港發現一隻死亡鯨豚 將送科博館制標本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11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當局「海巡署」中部地區巡防局第三海岸巡防總隊日前接獲通報,指出有民眾在臺中松柏漁港附近發現一隻死亡鯨豚,經鯨豚協會人員分析為中華白海豚,將運送到自然科學博物館製作標本。
  • 彰化縣發現小臺灣白海豚屍體 環保團體:臺灣首例
    中新網2月14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2月13日,臺灣彰化縣芳苑鄉海邊出現1隻出生約1周、體長約1米的臺灣白海豚屍體,保育人員指出,這是臺灣第一起發現臺灣白海豚幼體死亡案例,屍體將送自然科學博物館解剖,以釐清死因。
  • 中國綠會鯨豚類救護隊在珠海長隆成立
    中新網珠海11月2日電(王華 麥子)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會),2日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成立鯨豚類救護隊。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近危物種(NT),其中臺灣海峽東部的族群被列為最高保育等級的極危等級(CR)。而中國廣東珠江口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鯨豚擱淺案例時有發生,隨著環保意識提高,民眾積極參與救助,但如果救助方法不當反而會加重傷害。
  •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助力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日常巡護
    7月22日上午,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廣科院」)聯合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保護區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廣科院派出機器人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無人機專家餘正泓博士為巡護活動保駕護航。
  • 香港將軍澳發現中華白海豚
    中新網10月18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將軍澳海灣發現海豚「稀客」。一向聚居香港大嶼山西部水域的中華白海豚,17日被發現在將軍澳對面海面暢遊,表現活潑,有市民用手機拍下罕見一刻,將片段上傳網絡,引起網民熱議。
  • 「珠海」金灣又見白海豚嬉戲
    近日,攝影愛好者蘇先生就十分幸運地在珠海機場附近海域,拍到了他們的身影,只見一群白海豚,或躍出水面,或追逐嬉戲,玩鬧了一個多小時才消失在視野中,話不多說,先看看它們的英姿吧!據蘇先生說,當天上午9時左右,他正在附近出海,忽然看到一群白海豚由遠而近遊來,「當時目測有十幾隻,但它們彼此之間離得比較遠,都是兩三隻在一起活動,所以只拍到了個別的。」
  • 我國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多種稀有鯨豚種類
    科考人員在該海域發現和記錄了抹香鯨、條紋海豚等多種稀有鯨豚種群,其中抹香鯨和喙鯨群體都觀察到母子對,表明極有可能存在抹香鯨和喙鯨的定居群體。這些發現填補了南海鯨類尤其是南海深潛鯨類研究的空白。然而,迄今為止,除歷史上的捕鯨記錄、部分擱淺鯨類信息收集以及個別近岸物種(如中華白海豚)的生態學調查外,科學界和公眾對南海海域鯨類資源的了解還很缺乏,特別是對潛水深度深、時間長的深潛鯨類幾乎一無所知。在南海海域目前是否存在定居的抹香鯨、喙鯨等動物群體,在什麼海域等,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學問題。
  • 兩岸專家共探「鯨豚研究和保護」
    當日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廈門舉行。王丁以廈門為例,指出當地300多平方公裡的海域就維持著一個穩定的中華白海豚種群。該研討會自2005年首次在臺北舉辦,迄今已是第七屆,每兩年舉辦一屆。
  • 佛山河中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圖)
    發現者: 擔心相關部門沒趕來又駕船回去看著 發現這頭白海豚並報警的首個目擊者是一名嚴姓的船員。駕船近40年的嚴先生說,12日早上7:20,自己開著啟勝699號船運貨到石灣,途經東平河道的五鬥大橋底的時候,發現河道下遊出現一頭粉紅色的海豚,曾在香港和珠江口岸見過海豚的他,憑著經驗判斷出這是一頭中華白海豚。
  • 守護鯨豚,南師人在行動!
    時隔一天後,14日上午11時許,陳炳耀老師就趕到現場出船調查,再次發現小座頭鯨擱淺,距離上次擱淺地僅約2公裡。這一次它已經沒有之前的活力,精神較為萎靡。經過救援人員6個多小時營救,於當晚19時10分,座頭鯨寶寶再度遊回大海。
  • 北海成功救助一擱淺鯨豚類動物
    原標題:北海成功救助一擱淺鯨豚類動物  5月19日上午,一頭鯨豚類動物在北海市外沙內港海域擱淺。經有關部門及時救助,當天中午,該鯨魚已被成功放生。從目前傳出的影像資料看,專家初步推斷這頭鯨魚為領航鯨,具體品種還有待進一步確定。同時,管理站將密切跟蹤關注,隨時準備為擱淺的鯨魚提供救助。  (記者/藍永前 通訊員/方曉淦 原文編輯:曹麗媛)
  • 廣東珠海現當街宰殺中華白海豚 與殺熊貓同罪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昨日(3月30日),有網友爆料在廣東珠海金灣區南水鎮附近有人宰殺販賣海豚,後經專家證實為幼年中華白海豚,與大熊貓同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 該陳姓工作人員表示,據爆料人自述,3月30日當天,爆料人在下午3時14分左右,路過珠海市金灣區南水鎮飛沙灘附近時,目睹了上述宰殺白海豚的過程並拍下照片。 「我們領導立刻安排金灣大隊前往調查」,該陳姓工作人員稱,首先要核實其真實性,另外,由於宰殺買賣過程已結束,調查取證需要一定時間。
  • 這個鯨魚監獄已有100頭鯨豚了,它們會被送去哪一個海洋館呢?-虎嗅網
    這個是中華白海豚,除了我工作的香港珠江口附近,其實廈門這邊也有,它們的身體的顏色變化很漂亮。我們中國鯨類保護聯盟邀請了國外的一些研究專家來到中國,跟我們一起調查中國這些鯨豚的狀況,我們發現我們的表演除了還停留在馬戲表演的階段之外,訓練員的解說也沒有意義,而且還經常會誤導觀眾。
  • 看!白海豚!海洋中的「大熊貓」現身佛山,就在…
    看!白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那些年誤入佛山的「大白」此前,《佛山日報》曾多次報導佛山水域出現中華白海豚:2020年6月:不少佛山街坊發現,在東平河畔有一條疑是中華白海豚的白色「大魚」。經記者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確認,這「大魚」的確是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