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正陽縣,如果農田發生病蟲害,農民首先想到的是「正陽牛」打藥隊,而這支打藥隊被當地群眾稱為農田的「啄木鳥」。
農資經營戶建起打藥隊
提及「正陽牛」打藥隊,不得不說一個關鍵人物牛超。牛超是80後,從河南省農業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畢業後到廣東發展。幹了幾年,牛超手裡有了積蓄,決定返鄉創業。他認準農資經營後,在慎水鄉臺天村開起了一家門店,當起了店長。
「2013年剛開始賣農藥時,我引進一批花生拌種劑,本來是適合夏季花生拌種的,卻推到了春季花生拌種,同時趕上低溫,花生出芽率低,農戶到店裡鬧得不可開交,最後我賠農戶每畝150元。」牛超說,他為此得出教訓:沒有專業技術人才,病蟲害專業防治就是空談。
這一年,牛超認識了河南省農業大學植保專業畢業的做農藥推廣的喻鵬洋,並請他當合伙人。剛開始,喻鵬洋沒有答應,牛超就多次到他家勸說。一年後,這個「技術通」加入了牛超的隊伍。
2014年,牛超結識了本縣種植大戶謝超。牛超看中了謝超的管理能力,二人一拍即合。2014年8月,「正陽牛」打藥隊正式成立。
團隊要有大作為,就要借勢發展,全國綜合農事服務公司——廣西田園公司就成了他們的合作夥伴。田園公司看中了這個團隊,派來專業技術過硬的指導員潘志斌。就這樣,7名大學生組成了打藥隊。
「正陽牛」打藥隊牛起來
創業初期,他們逐戶發名片,效果很不理想。後來,他們決定在一個村選擇兩戶人家,打藥不要錢,讓群眾看看植保效果。
免費打藥有了效果,2015年,找「正陽牛」打藥的農戶越來越多。一次突遇強降雨,雨後機械下不了地,為了信譽,他們背著噴霧器,光腳為農戶打了3天藥。
經歷這件事後,他們下決心研製出更有效率的打藥機械。他們放棄原來的機械設計理念,重新設計繪圖,單獨定製配件。他們開著貨車跑到河北、山東等地採購零部件,進行打藥機研發。目前,他們自主研發的高地隙三輪打藥設備遠銷洛陽、焦作、周口等地。
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貧困戶面臨打藥難的問題,他們在每個村都建立了打藥隊,為貧困戶免費打藥。如今,正陽縣已有136個「正陽牛」打藥分隊,287臺自走式高地隙打藥機械,植保無人機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