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229 字,約4 分鐘可讀完
顧客是上帝,消費者是衣食父母,顧客的體驗大於一切,這一直是許多企業與公司一直追求的理念。
顧客的事情無小事,一切以顧客的需求點出發,為消費者提供最極致的服務,把消費者感動到哭天喊地,這是許多企業的經營理念。
不過以天朝現在的商業氛圍來說,這些所謂的理念與追求要麼只是掛在牆上,要麼只放在嘴上。
有不少企業從創立起就並沒有說要精心打磨產品,溫暖貼心服務,更多的是如何賺錢才是第一要務。
比如那些各種山寨的企業與公司,大多數並未把消費者的體驗放在第一位,顧客買了自家東西反而還指責消費者貪婪。
即便如此,那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公司在追求消費者的體驗,還是有不少公司會直接無視顧客的需求?
原因就在於消費者既聰明,又會「傻冒」。
一、消費者的聰明
夏天的龍蝦與秋天的螃蟹在媳婦看來簡直是人間美味。
因為是忠實的顧客一枚,媳婦已練就了吃一口便知龍蝦、螃蟹新鮮不新鮮的能力。
就今年8月底,在武漢的一家生意非常好的龍蝦店,媳婦吃了幾個馬上就說龍蝦不新鮮,媳婦便後悔說下次應該去那家價格雖高一點,但是開了很多年的老店。
可能有人覺得中式餐飲無法做到標準化,偶爾一兩次的失誤也屬於正常。
味道可以有一定差異,但食材不新鮮,這一方面是企業的管理有問題,再就是忽略了顧客比想像中的要聰明得多的事實。
無論是味覺的享受還是體驗過程中的愉悅感都讓我們的身體產生了記憶,一旦同樣的商品體驗不對,或產生的愉悅感不足時,那麼消費者就會懷疑不如從前。
有的人會以為這可能是因為消費者用得多,吃得多的之後,因為疲倦而產生的感覺。
老餘以自己1個月吃30碗吃熱乾麵的親自經歷來說,永遠不要忽略顧客已養成身體性的習慣。
這是許多做食品,餐飲的店鋪需要經常試吃自己的產品或交給其他人群來試吃,以保持口味沒有太大的差異。
這個原理其實如同老餘從不吃蔥、姜、蒜,而老媽做菜的時候放了一丁點,老餘吃一口也能吃出這個味道是一樣的。
消費者的聰明還在於善於捕捉商家的各種漏洞,這種一般是在網上購物體現得更加明顯。
即將拉開的雙11大幕,各種跨店的購物津貼,各種店鋪優惠券,品類優惠券,不少商家手抖手殘了一下,很有可能會出現200元的東西1塊錢被買走。
當然每一年總會有商家設置了錯誤的優惠規則,總會有商家設置優惠券時多打了一個0等等。
但不管商家是不是真的有意而為之,網購的消費者們都會精打細算,如何花最少的錢來買到心儀的商品。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不想計算,懶得計算,甚至連客服諮詢都懶得問的消費者,他們難道不聰明嗎?
其實不然,他們只是在買自己不是特別在意的商品時比較懶,如果買的是蘋果XR,他們同樣也會精打細算,詳細比對,跨門店詢價等等。
消費者的聰明才智其實都是相通的,只是在於商家讓他們付出的風險是否在他們的承受範圍內而已。
二、消費者的「傻冒」
前段時間跟公司的小姐姐們無意間聊起旅遊的事情,提到出國看看,自然也會想到東南亞泰國越南等這些國家。
老餘說道:「普吉島沉船事件後,泰國官方推卸責任,很多中國遊客不去的話,應該會慘澹很多吧。」
不過公司的小姐姐卻說:「其實並不是,憑藉多年旅遊在外的經驗,以及泰國政府的尿性,過不了多久就會出臺減免籤證費用,增加停留時間等優惠措施的。」
「每當這些政策出臺之後,過不了多久還是會一批又一批地國人去泰國吃喝玩樂。」
對於價格的免疫力低,期望便宜、實惠、質量好,終身包售後,用完還可以退換貨等,這可以稱得上是消費者「傻冒」的一面。
即使是一分錢一分貨地被教育了那麼多年。
有不少人會講到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消費升級了,怎麼會還對價格免疫力低呢?
其實消費者骨子裡所期望的花更少的錢,買完美的東西的初衷從來都沒有變過。
不然為什麼山寨的商品依舊那麼多,拼多多靠什麼才走到今天?0團費旅遊始終屢禁不止?
前面提到的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假冒偽劣企業又會一直無視消費者的安全需求?
因為他們知道有一群「傻冒」的消費者會因為你給的價格足夠低,而前來在詢問的邊緣試探。
現在大大小小的企業也熟知這一如意法寶,品牌商通常價格高品質好,後入的企業想要分一杯羹時大多直接採取品質相對過關,但價格便宜的手段。
這種手段對於沒有鮮明特色的與品牌的標品而言(水果、農副產品等)使用得更加明顯,品質差不多,誰的價格低就買誰的。
好在消費者在多年被「坑」的經驗中已慢慢不那麼「傻冒」,越發地聰明,也更加難以取悅。
說到底本來是一把殺手利器,卻被一些垃圾商家竭澤而漁用得多了,也鈍了許多。
不然價格戰促銷用得好,點燃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的結果是什麼?
看看18年即將開啟的雙11,2000億的目標肯定可以達成,只是這2000億原來可能是100元1個的客單價組成,現在變成了50元賣3個出去而已。
結語:
所有的新起步的企業,除非家底夠厚,或者機遇足夠好,一開始就堅持高品質,高客單價,或者低價值,低客單價,但其實這兩個極端都不太好做。
高客單價的顧客投入太大,培養周期長,消費者培養還未到收割時,可能自己就已倒下。
低客單價的消費者斤斤計較,毫無品牌忠誠度可言,你家價格便宜就來你家,你家價格高就去別家,競爭壓力還很大。
選擇居中的段位,堅持給顧客提供對應段位的產品與服務,不要小看顧客的聰明,企業對他們是否真的用心,顧客們還是能感知得到。
意圖加快推廣進程時,適當運用價格策略,利用顧客對於價格沒有免疫力的「傻冒」習慣,也能圈到更廣泛的群體。
只是如果為了圈到這樣一群消費者,而降低了自身品質與產品定位追求,那麼這群看似「傻冒」的消費者馬上又會聰明地教你做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