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者在擴大交易量而且以多頭為主,而消費者在縮小消費量甚至通過黃金回購的局勢出售,那麼在這個市場中投機者和消費者誰更聰明一些?
世界黃金協會11月5日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有點超乎意料卻又在情理範圍之中的黃金第三季度整體消費狀況同比大降,其中黃金飾品需求同比下降16%至460.9噸,達到了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印度黃金消費同比下降32%至101.6噸,中國黃金消費下降12%至156.3噸。投資需求同比增長110%至408.6噸,9月黃金ETF創下歷史峰值達到2855噸,同比增長256.2噸,北美上市的黃金ETF是該季度整體規模增漲的主要來源,而金幣金條的消費則同比下降50%至150.3噸。
但與低迷的實物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三季度黃金投機活動大幅增加。全球央行第三季度共買入黃金156噸,同比下降38%,主要由於2018年第三季度基數是歷史最高水平,實際採購量還是很高的,今年全年採購量達到550噸,同比增長12%,科技方面同比下降4%至82.2噸,主要源自電子行業的發展放緩。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量小幅上漲至1107.9噸。
從長線上來看,當下的黃金價格還是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尤其是在折算通脹過後,黃金價格在2018年達到了相對的極低水平。目前的價格(每盎司1450美元)甚至近期最高點的價格,在以美元計價的市場預計也會成為後續相對偏低的水平。
最近金價下行的主要驅動力,除了中美經貿的改變以外,也與全球非美地區的貨幣在過去幾年相對美元大幅貶值,導致對應的金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所致。尤其是英鎊和歐元金價達到歷史峰值附近後,在缺乏核心推動力的作用下,缺乏再繼續向上突破的動能,而兌美元又沒有太過強烈的升值預期,在這種傳導機制下,美元計價的黃金出現一定的回調也是正常的,我們對此解釋更多為衝高回落,這是投機市場形成的自然而然的行情。在此也想提醒各位投資者,雖然我們關注的更多是美元黃金,帶動進行人民幣黃金的操作,但在全球市場中美元的流通量佔60%,歐元和英鎊也有30%的位置,歐元計價和英鎊計價的黃金會形成投資者的心理盲區。
可以看到,第三季度投機者和消費者的行為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投機者在擴大交易量而且以多頭為主,而消費者在縮小消費量甚至通過黃金回購的局勢出售,那麼在這個市場中投機者和消費者誰更聰明一些?
其實包括期貨分析在內,本質上都是進行中短線的投機,以獲取資本利得為主,我們的行為模式很明顯是波段操作或者進行追漲殺跌,在情緒的推動下價格並無絕對的高低,同樣的極端行情也是廣大投機者抱團導致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但消費者往往購買黃金是出於「便宜才買」,黃金邊際價格對投資者行為的彈性影響很大,這種情況下在大多數市場中會形成自發性的「高賣低買」的「削峰填谷」的行為模式,可能被很多人瞧不上的「中國大媽」的黃金消費決策卻比大多數人來的正確。不過,如果行情出現了中長線的慣性,兩者的行為模式卻又會反過來,部分投機者在穩定收益的趨勢下變成了「削峰填谷」,剩下的投機者和一部分消費者會轉為對產品價格上漲的盲目自信,這一點在1980年和2010年兩輪黃金峰值前後的一年都得到了驗證。
因而在絕大多數市場,「消費者」是比「投機者」理智的,但當一定量的趨勢性行情出現並延續後,「投機者」反倒比「消費者」理智,主要源自「投機者」的想像力和執行力都很高,持倉周期相對較短,「投資者」的想像力和執行力都相對較差,但持倉周期相對較長。
因而在後續的操作上,在當下的金價偏低的位置上操作需要更多的想像力,而在金價偏高的位置上則需要更多的克制。當下是需要想像力的階段,峰值可能比前高每盎司1900美還要高,在這輪多方驅動的情況下,黃金深跌敢買維持想像力是最重要的,預計下方位置大概在每盎司1435美元至1440美元。
本平臺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指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來源: 中國黃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