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建築看南京:中山北路建築設計透出報國理想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頤和路上的老房子

  在拆與留的爭吵聲中,南京市政府有條不紊地對民國建築進行整理、修繕和保護。民國建築究竟給南京留下了什麼?一見南京市旅遊局諸炎佳副處長,她就若有所思地說:「南京旅遊大多與民國歷史文化有關,像中山陵、玄武湖、總統府等著名景點都是民國遺蹟。明清建築看北京,民國建築看南京。」

  頤和路:老房子裡聽故事

  與南京滿街的梧桐不同,頤和路兩旁都是粗大的槐樹,樹身爬滿了青苔,兩邊長牆圍著一個個幽靜的院落,牆頭上和樹梢間,透出的是風格各異的屋頂。這裡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最集中的民國住宅示範區,擁有外國公使館、名人故居等225處。道路都以中國名勝命名,主幹道叫「頤和路」,兩側有「珞珈」、「靈隱」、「普陀」、「天竺」、「莫幹」等路,路網格局「看似歪斜,令人迷茫,又仍成一體」,一般人首次到了這裡,會被這裡的道路搞得暈頭轉向。

  這裡的建築精彩紛呈,不拘一格。有歐式、美式、中式等,每一式樣中又有各不相同的風格,宛如一個萬國建築博物館。躑躅其中,汪精衛、顧祝同、閻錫山、湯恩伯、張治中等國民黨高官要員仿佛就在你眼前晃動,那個時代的歷史如走馬燈般地在腦中閃過。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

  這裡不僅有官邸,還有民宅,每一幢建築都經過精心設計,每一個房間都留下溫馨的記憶。我走進掛著「江蘇省慈善總會」牌子的頤和路9號,只見半院花樹,半院別墅。看門的殷阿姨如數家珍:「這院子是1933年,一戶李姓人家買地蓋的,德國人的設計。房子剛蓋好,日本人就佔了。直到1949年,李家才住了進來。上世紀50年代,江蘇省政府租用,現在省裡劃給慈善總會使用。」

  今年60歲的殷阿姨在此看門20多年,說到老房子感慨萬千。她說:「李家兒女常來看老房子,特別珍惜在此度過的童年時光。他們家大兒子雖定居美國,每次來南京,都會騎車到這裡,探頭向院子裡望上兩眼,感嘆道:真好,保護得真好。」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風雨摧蝕,民國建築已進入「老齡化」階段。因此,2004年5月,南京市出臺了《頤和路民國公館區風貌保護規劃》,決定逐步騰出住戶,對這片地區進行保護性開發。已整理出的頤和路12片區,就有馬歇爾、拉貝、陳布雷、薛嶽、楊公達、熊斌等公館,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歷史。

  整葺一新的小樓,民國風味醇厚,魅力四射。據鼓樓區委宣傳部孫雲才介紹,迄今已有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70多家國內外著名企業前來登記,想把中國區總部搬到這裡。

  中山北路:建築設計透出報國理想

  中山北路101號對南京人來說,並不陌生。門前曾經掛過許多機關的牌子,但真正進去過的人並不多。這裡是1933年5月落成的民國時期最高法院。穿過一個拱形門洞,進入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大院中央的圓形水池,池中建有一座碗形噴泉,寓意為「一碗水端平」。迎面的3層主樓,無論正視,還是俯看,均呈「山」字形,含「執法如山」之意。步入大樓,從底層走道正中,抬頭仰望,只見房頂上,有一個方形的玻璃天窗,寓意「明鏡高懸」。天窗採用西方現代設計,既可透光,又能讓人抬頭見青天。

  站在這裡,我陷入了沉思: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激發出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和前所未有的創造力。振興中華,建設國家,成為有識之士的共同理想。海外學子們把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了回來,以期望能拯救積貧積弱的中國,一時間,歐風美雨,蔚為大觀。這凝聚著智慧光芒的南京民國官府的建築設計,便是這些莘莘學子報國理想的歷史見證。然而,理想在腐敗的政治現實面前往往會破滅,腐敗的政府終究要被時代所淘汰。

  幾度戰火,幾度春秋。倖存下來的建築在述說著人民創造歷史的奇蹟。

  1912:穿越時空的街區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首飽含深情的《鄉愁》,寄託了臺灣詩人余光中對故土的綿綿思念。1992年,余光中終於回到了他曾經生活過10年的南京。他說:「玄武湖,紫金山都變了,但大學原來的校舍我還能認得出來。」

  余光中來了又走了,臺北人吳仁森卻因加盟「1912」的投資與開發,從2004年起就留在了南京。

  我是在細雨中,走進「1912」的。這條緊挨著總統府的時尚街區,充滿著時尚與懷舊的味道,好看的西式建築裡散發著煮咖啡和烤牛排的芳香,若有若無的小提琴曲從落地門窗中飄了出來。

  我信步走到街邊一座3層木樓前,牆上一塊南京市政府2009年立的藍底白字的牌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上面寫著:「該處原為20世紀30年代民國政府官員住宅,英國傳統半木構建築風格,具有景觀和地標作用。」吳仁森的同事陶亮告訴我:「1912」是以4棟這種民國老別墅為基礎,創建成的民國風格建築的酒吧街,一開街就湧來了10萬遊客。人們很喜歡這裡的情調。這條融娛樂與餐飲於一體的酒吧街,很快就出了名,成為南京的時尚地標。

  人們在這裡睹物思人,覽舊閱新,自然各得其樂。但有一點感受應是相同的,那就是新中國取代了舊中國,當為歷史的必然!

相關焦點

  • 南京中山北路——民國建築群宛如凝固的音樂
    南京市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北路是近代南京城市文化的縮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沿線分布著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江南水師學堂、江蘇議事園、國際聯歡社等,是最能體現南京城市近現代歷史文脈的道路之一。目前,南京市已經啟動對中山北路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其中南京的民國建築一枝獨秀,無與倫比,富有典型性、獨創性和代表性,堪稱是民國建築的大本營。 風雲際會的南京民國建築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應運而生、華麗轉型、黃金十年、停滯不前和迴光返照五個階段。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其中南京的民國建築一枝獨秀,無與倫比,富有典型性、獨創性和代表性,堪稱是民國建築的大本營。 風雲際會的南京民國建築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應運而生、華麗轉型、黃金十年、停滯不前和迴光返照五個階段。
  • 那些曾經的民國建築
    那些曾經的民國建築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還。留存下來的只有前人的智慧和物質,比如建築。今天,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的建築吧!首都飯店舊址民國時期南京最豪華的賓館首都飯店舊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178號,是民國商業建築遺存,是軍政要員及外賓下榻之處。1932年始建,1933年竣工。該建築主體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376平方米,建築面積926平方米。建築為現代派西式風格,根據功能和地形特點,平面設計為不對稱的「7字形」。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華江飯店。
  • 南京中山陵美齡宮等民國建築開設文藝咖啡館
    中新社南京5月14日電 (記者 申冉)14日記者在民國歷史景點豐富的南京中山陵園景區內看到,各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的民國建築開設「文藝範兒」十足的咖啡茶館,受到遊客與民眾歡迎。  位於南京中山陵園內的美齡宮,是曾久負「遠東第一別墅」美譽的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
  • 中山碼頭、浦口火車站,融合了南京最純的民國史~
    來碼頭的路上,正好途徑熱河路。當然,它早已不是李志歌裡的那條路,城建的需要,路邊兩側,滿目瘡痍。或許,很多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中山碼頭前的民國建築,宣誓著曾經的滄桑歷程,見證了中山先生靈柩的由北向南。
  • 中山東路 民國建築說明牌成「天書」
    牌子上的字已經脫落南京中山東路上有幾處著名的民國建築,在這些建築門口都擺放了金屬制的說明牌,分中英文介紹了該建築的歷史背景、建築特點等。不過近日有市民反映,中山東路上多家民國建築門前說明牌上的介紹文字已經脫落,難以閱讀了。中山東路上的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辦公樓舊址門口說明牌上的中文介紹文字已經殘缺不全,英文介紹更早已消失無蹤。在此處辦公的一位柯姓工作人員說,由於說明牌表面為鋼板製作,製作時在上面刷了一層黃色的漆,然後再把說明文字摳出,經過風吹日曬,兩年前漆就自然脫落了。
  • 南京湖南路新華書店將遷至中山北路龍吟廣場
    揚子晚報網訊 (通訊員 孫雲才 王建花) 為配合湖南路二次提升工程,江蘇鳳凰傳媒集團日前與鼓樓區政府籤訂搬遷協議,位於湖南路04、05片區徵地拆遷範圍內的圖書發行大廈將於下月中旬搬遷完畢。
  • 南京山西路廣場將大變模樣
    交匯點記者黃勇&nbsp&nbsp&nbsp&nbsp山西路廣場附近藏著7處民國建築&nbsp&nbsp&nbsp&nbsp作為南京曾經的第二商圈——湖南路的規劃、改造,牽動著所有南京人的心。
  • 「城市客廳」出新 民國味兒的山西路廣場你喜歡嗎?
    昨天,《山西路廣場東北地段整體更新城市設計及控詳調整》公示,徵詢公眾意見。現代快報記者發現,這裡將大變樣,西流灣公園完全展露,成為城市綠色客廳。青少年宮「搬家」到附近,形成新的文化地標。最值得一看的是民國風情街,未來你可以在首都飯店舊址、土耳其大使館舊址這些老建築間穿行。
  • 南京市新街口將添三處廣場,中山東路長江路地下聯通
    [公共開敞空間]新建三處 面積較大步行休閒廣場所謂新街口東北象限,指的是南至中山東路,北至長江路,東至洪武北路,西至中山路的範圍,總面積11.85公頃。未來,新街口東北象限地塊內將形成若干(主要有三處)面積較大的步行休閒廣場,德基一、二期與新建的高層綜合體三組商業建築,圍合成宜人的休閒娛樂場所,並在中山路和長江路十字路口這一側附近設置下沉廣場;而在遠期規劃中,中山東路沿線將形成綠色、舒適、開敞的市民廣場,一直延續到原中央通訊社舊址附近,也就是洪武北路的西側;而忠林坊A地塊,也就是天時國際廣場的北側,將有新的建築與德基一期圍合
  • 南京山西路廣場東北部規劃出爐
    南京山西路廣場東北部規劃出爐 2016-01-19 23:16
  • 山西路廣場將媲美新街口 民國風情街等一應俱全
    、湖南路地下商業街、公園地下空間等一體化設計,打造可媲美新街口的地下城,這裡還將成為南京最富有活力與特色的標誌性區域、重要的城市開敞空間與公共活動中心,以及重要的青少年活動基地。據了解,規劃範圍內有歷史文化資源點7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處,為首都飯店舊址,市級文保單位1處,為西流灣8號民國建築,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5處,分別為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舊址、中山北路178號丙樓民國建築、土耳其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藍文蔚舊居和西流灣6-1號徐恩曾舊居,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現狀保存情況參差不齊,部分歷史建築尚待修繕,歷史文化資源功能未能有效利用,彰顯不夠。
  • 尋訪南京的中山大道—中山路
    走過中山北路,便來到了中山路,中山路北起鼓樓廣場,南到新街口廣場轉盤,是南京最繁華的街道之一,中山路長約兩千米,道路兩側分布著江蘇廣電城、鼓樓醫院、口腔醫院、南京大學、南京地鐵大廈、金陵中學、人民中學、金陵飯店以及德基廣場等重要建築和機構。
  • 南京江南水泥廠16座民國建築將全部修繕保護
    一行人駐足的首站,是江南廠標誌建築之一的「小黃樓」,這是一棟兩層民國小樓,布局呈現倒置的「凹」字型,其中一側設計建設成尖塔造型,不對稱中顯示出了精緻。  經過中方專家對比考證,小黃樓就是辛德貝格在安全區中醫院的所在地。當年他從城裡的鼓樓醫院,找來醫生、護士為這裡劫後餘生的中國難民傷兵治療。  「舅舅當時住的房子在哪兒?」參觀中瑪麗安忍不住提問。
  • 南京300多處重要近現代建築今年將全部掛牌保護,都有哪些
    部分近現代建築得到「雙重保護」       南京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與城市雕塑處的彭曉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前,南京市已經為200多處重要近現代掛牌。今年擬要掛牌的,是前六批名錄中還沒有掛牌的。       掛牌的標誌牌用天然石料雕刻而成,從外觀上看,與老建築的風貌吻合。
  • 南京十大高建築排名(2018),300+超高建築數量井噴!
    當前南京最高的大樓為紫峰大廈,紫峰大廈建成於2009年,當時為全國第二高樓,僅次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但從那以後南京高層建築建設速度開始緩慢下來。直到青奧會花落南京,河西CBD二期建設全面提速,南京高層建築開始井噴,多數超高建築集中在河西中央商務區。
  • 國立中央大學-南京民國建築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除了對這些建築進行維修改造外,又建起了校園南大門、大禮堂、生物館、牙科醫院等建築,形成排列有序、錯落有致的建築群。這些建築,基本上呈對稱布局,從南大門至大禮堂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的建築物依次排列在中軸線的兩側。現根據建築物的排列秩序,依次作一介紹。南大門(現為東南大學正門):它是校園的主要出入口。門樓由楊廷寶設計,建於1933年。
  • 民國時期最有特色的民國建築,為什麼在這個城市?而不在北京上海
    民國時期不僅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同時在我國歷史建築的歷程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民國時期的建築被稱為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好看的建築,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是民國的建築卻發展的非常快速,而且民國的建築設計非常的特別,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小編覺得民國時期能夠有這樣宏偉的建築真的非常偉大
  • 南京聖保羅教堂,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太平南路,民國建築
    南京聖保羅教堂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太平南路396號,教堂於民國十一年(1923年)建成,是南京中華聖公會的聖保羅堂。也是南京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禮拜堂。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是南京基督教現存最早的民國建築。保羅堂的建造,從選址到建造經歷了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