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與日本九州博物館副館長光安常喜先生共同為紫檀珍品「六角亭」落戶日本九州博物館揭幕。
2007年1月31日,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迎來了尊貴的中國客人。中國政協委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女士帶來了其館內珍藏多年的紫檀制「六角亭」模型,從此刻起,這座傳遞著中日兩國文化和友誼的紫檀作品將被永遠地陳列於此,供日本人民欣賞,以更多地了解中國紫檀文化的深遠與厚重。
陳麗華女士的這一舉動來源於2005年中國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館慶,在那次慶典上,陳麗華館長將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的五件珍貴的紫檀作品,包括「紫檀制天壇」、「紫檀制故宮萬春亭」、「紫檀制故宮角樓」、「紫檀制山西飛雲樓」、「紫檀制六角亭」,分別贈送給中國故宮博物院、美國史密森研究院、英國大英博物館、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及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
在過去的一年裡,「紫檀制故宮角樓」、「紫檀制山西飛雲樓」已經前後交接。今天,這座「紫檀制六角亭」也開始了它的異國之旅,正式落戶在日本了。
說起這座「紫檀制六角亭」,卻也與日本有著極深的淵源。它的原型是位於北京天安門西側的中山公園內的松柏交翠亭。中山公園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改建為社稷壇。直到1914年,這裡被闢為中央公園,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8年改名中山公園。1915年,聘請日本匠人在社稷壇東堆砌假山一座,其後又這座假山上建了一座六角筒瓦涼亭,叫六方亭。1930年換成綠琉璃瓦,改名為松柏交翠亭。而這座「紫檀制六角亭」便是以此亭的建築結構為藍本,選用珍貴的紫檀木為原料,運用手工雕刻技藝,完美地再現了松柏交翠亭的原貌。「紫檀制六角亭」首展引起日本民眾強烈關注
九州,在日本,雖然沒有東京、大阪的繁華,卻有著歐洲鄉下的靜謐。
九州與本州、四國、北海道同為日本四大島。九州位於日本的西南端,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區。域內有中國人熟悉的福岡、長崎、衝繩等縣,日本人民信奉的最高的學問之神菅道真就供奉於此。
作為日本四大國立博物館中最具現代氣息的九州國立博物館,便坐落於此。1300年前,九州太宰府是統治九州全域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也是外國文化最先流傳的土地。那時我國就是在這裡與日本展開了密切的交往。據說,當年鑑真東渡日本弘法,最先到達的地方就是九州島,至今這裡的多處歷史遺蹟還能令人想像出當年的繁榮昌盛景象。九州博物館的選址便充分地考慮到文化氛圍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依山而建,可謂匠心獨具。
對於來自中國有著古老文化底蘊的紫檀珍品,引起了日本民眾強烈的關注。今天,既是交接儀式,又是「六角亭」首日展出。
儀式還沒有開始,已經引來眾多遊人駐足。更是吸引了眾多的當地媒體。
當地時間2月1日11時儀式準時開始,九州博物館副館長光安常喜先生在致感謝詞時說到:九州博物館收藏了10000多件展品,從瓷器、字畫到古舊家具,應該說應有盡有,但具有「木中之王」之稱的紫檀展品,卻一直沒有,今天,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將這件珍貴的紫檀珍品「六角亭」無私的捐獻給九州博物館,不僅填補了博物館展品種類的空缺,而且,為我們研究、調查這種在世界上幾乎絕跡的珍貴木種,提供了機會,表示由衷的感謝!九州博物館將把這件珍貴的紫檀展品作為本館永久館藏,並特意首次用日文、英文和中文三種文字做了展品說明牌。
隨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和九州博物館副館長一起為紫檀「六角亭」揭幕,頓時,全場為之震動,讚嘆聲、掌聲響成一片,中國紫檀制「六角亭」的珍貴精美、巧奪天工讓在場的嘉賓、遊客驚喜不已。
陳麗華:「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紫檀文化是我的心願」在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主持人邀請陳麗華館長致辭。陳館長感言道:這件紫檀「六角亭」是她糅進自己心血的作品。感情之深就像是自己的女兒一樣。她說。今天來這裡像嫁「女兒」,來為女兒送行的。心裡雖有不舍,但為了讓世界各國人民能更多的了解中國傳統的紫檀文化,我捨得。
樸素摯誠的語言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繼陳館長捐贈給中、美、德、英、日五大博物館紫檀珍品後,她已收到席哈克總統的信函,歡迎她將中國的紫檀珍品傳播到法國,為此,今年三月,陳館長還將遠赴法國參加捐贈給法國香博堡紫檀天壇祈年殿的交接儀式。她希望用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中國紫檀珍品的方式和世界巡展的方式來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交接儀式上,陳麗華館長介紹說:紫檀素有「寸檀寸金」之說,而「六角亭」這件作品又是由100多名工人花了2年多時間經過14道工序,手工精雕細刻而成的,更是十分難得。此次將紫檀「六角亭」贈送給九州國立博物館,是希望將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帶上國際殿堂,陳館長同時邀請在場人士能夠到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一遊,欣賞中國的傳統紫檀文化,她還說今年正值中日兩國建交35周年,她希望此舉能進一步促進中日兩國民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為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同行的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遲重瑞先生說道:我和九州很有緣分,1300年前,鑑真第一次踏上日本國土的地方就是九州島。而我又有幸成為電視連續劇《鑑真東渡》鑑真大和尚的扮演者,在劇裡我是東渡日本弘法來傳播佛教文化,今天我又隨同陳麗華館長來九州國立博物館捐贈中國紫檀「六角亭」,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歷史雖然總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而文化的傳播卻總是驚人的相似。一衣帶水,有些東西是不能被隔斷的。
今年是中日兩國建交35周年,所以這次的捐贈被眾多媒體賦予了積極的歷史意義,正如日本媒體報導的那樣,這個交接儀式無疑開啟了中日兩國建交第35周年民間文化交流之先河。
一曲《鑑真東渡》 道盡中日文化淵源最後,遲重瑞先生一曲優美的《鑑真東渡》主題曲將交接儀式推向了高潮。交接儀式結束後,媒體記者對他們各自感興趣的話題對陳館長進行了採訪,關於這個古建築的由來、紫檀藝術品的製作工藝和流程、紫檀木的產地等,甚至對「六角亭」亭瘠的走獸造型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赴日捐贈交接期間,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在百忙中特意會見了陳麗華一行,對陳麗華館長致力於世界文化交流的行為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表示,陳館長此舉對於兩國邦交,中日友好意義重大,讚譽她是「民間文化交流大使」,並欣然在日式書寫版上為陳館長寫下「民間文化交流大使」贈予她留念。他說:今年九月底將在日本廣島舉行的華僑大會,邀請她參加,屆時,他一定會在廣島的最美麗的一個島嶼宴請陳館長。會見中,陳麗華館長將其親自編著的中國紫檀博物館第一本大型圖錄《麗質華堂》贈送給中川秀直先生,對此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仔細地翻閱,連聲的讚嘆。並表示,在即將到來的3月15日訪華期間,他一定要到紫檀博物館參觀,「看看這些紫檀藝術品的實物,一定會比畫冊上的更好看」。屆時將會給陳麗華館長帶兩棵九州島的臘梅作為回饋給陳館長的禮物,並風趣地說,帶有日本土壤的臘梅,栽在中國的土地上,用兩國土壤孕育的臘梅,一定會開出最美最豔的花朵,代表著兩國文化藝術的交流,代表著兩國人民的友誼。
九州博物館對這次中國紫檀制「六角亭」的交接儀式非常重視,他們把來自中國的珍貴展品安排到了博物館四層的永久展物陳列室——文化交流展示室的正中,紫檀制「六角亭」在暖色調的射燈燈光照射下,直徑226CM,高250CM的「六角亭」顯得異常「搶眼」,盡顯「王者風範」。在展示室門口,捐寄者的名錄上赫然寫著:「中國紫檀博物館陳麗華」字樣,這是該館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的捐贈者。九州博物館館長三輪嘉六親自為陳麗華館長籤發感謝狀。
日本九州博物館國際部主任淺井浩文向中國貴賓一行介紹博物館概況
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遲重瑞先生現場高歌一曲《鑑真東渡》,道盡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