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喜迎中國「紫檀制六角亭」(組圖)

2020-12-15 搜狐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與日本九州博物館副館長光安常喜先生共同為紫檀珍品「六角亭」落戶日本九州博物館揭幕。

  2007年1月31日,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迎來了尊貴的中國客人。中國政協委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女士帶來了其館內珍藏多年的紫檀制「六角亭」模型,從此刻起,這座傳遞著中日兩國文化和友誼的紫檀作品將被永遠地陳列於此,供日本人民欣賞,以更多地了解中國紫檀文化的深遠與厚重。

  陳麗華女士的這一舉動來源於2005年中國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館慶,在那次慶典上,陳麗華館長將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的五件珍貴的紫檀作品,包括「紫檀制天壇」、「紫檀制故宮萬春亭」、「紫檀制故宮角樓」、「紫檀制山西飛雲樓」、「紫檀制六角亭」,分別贈送給中國故宮博物院、美國史密森研究院、英國大英博物館、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及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

  在過去的一年裡,「紫檀制故宮角樓」、「紫檀制山西飛雲樓」已經前後交接。今天,這座「紫檀制六角亭」也開始了它的異國之旅,正式落戶在日本了。

  說起這座「紫檀制六角亭」,卻也與日本有著極深的淵源。它的原型是位於北京天安門西側的中山公園內的松柏交翠亭。中山公園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改建為社稷壇。直到1914年,這裡被闢為中央公園,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8年改名中山公園。1915年,聘請日本匠人在社稷壇東堆砌假山一座,其後又這座假山上建了一座六角筒瓦涼亭,叫六方亭。1930年換成綠琉璃瓦,改名為松柏交翠亭。而這座「紫檀制六角亭」便是以此亭的建築結構為藍本,選用珍貴的紫檀木為原料,運用手工雕刻技藝,完美地再現了松柏交翠亭的原貌。「紫檀制六角亭」首展引起日本民眾強烈關注

  九州,在日本,雖然沒有東京、大阪的繁華,卻有著歐洲鄉下的靜謐。

  九州與本州、四國、北海道同為日本四大島。九州位於日本的西南端,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區。域內有中國人熟悉的福岡、長崎、衝繩等縣,日本人民信奉的最高的學問之神菅道真就供奉於此。

  作為日本四大國立博物館中最具現代氣息的九州國立博物館,便坐落於此。1300年前,九州太宰府是統治九州全域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也是外國文化最先流傳的土地。那時我國就是在這裡與日本展開了密切的交往。據說,當年鑑真東渡日本弘法,最先到達的地方就是九州島,至今這裡的多處歷史遺蹟還能令人想像出當年的繁榮昌盛景象。九州博物館的選址便充分地考慮到文化氛圍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依山而建,可謂匠心獨具。

  對於來自中國有著古老文化底蘊的紫檀珍品,引起了日本民眾強烈的關注。今天,既是交接儀式,又是「六角亭」首日展出。

  儀式還沒有開始,已經引來眾多遊人駐足。更是吸引了眾多的當地媒體。

  當地時間2月1日11時儀式準時開始,九州博物館副館長光安常喜先生在致感謝詞時說到:九州博物館收藏了10000多件展品,從瓷器、字畫到古舊家具,應該說應有盡有,但具有「木中之王」之稱的紫檀展品,卻一直沒有,今天,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將這件珍貴的紫檀珍品「六角亭」無私的捐獻給九州博物館,不僅填補了博物館展品種類的空缺,而且,為我們研究、調查這種在世界上幾乎絕跡的珍貴木種,提供了機會,表示由衷的感謝!九州博物館將把這件珍貴的紫檀展品作為本館永久館藏,並特意首次用日文、英文和中文三種文字做了展品說明牌。

  隨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和九州博物館副館長一起為紫檀「六角亭」揭幕,頓時,全場為之震動,讚嘆聲、掌聲響成一片,中國紫檀制「六角亭」的珍貴精美、巧奪天工讓在場的嘉賓、遊客驚喜不已。  

陳麗華:「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紫檀文化是我的心願」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主持人邀請陳麗華館長致辭。陳館長感言道:這件紫檀「六角亭」是她糅進自己心血的作品。感情之深就像是自己的女兒一樣。她說。今天來這裡像嫁「女兒」,來為女兒送行的。心裡雖有不舍,但為了讓世界各國人民能更多的了解中國傳統的紫檀文化,我捨得。

  樸素摯誠的語言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繼陳館長捐贈給中、美、德、英、日五大博物館紫檀珍品後,她已收到席哈克總統的信函,歡迎她將中國的紫檀珍品傳播到法國,為此,今年三月,陳館長還將遠赴法國參加捐贈給法國香博堡紫檀天壇祈年殿的交接儀式。她希望用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中國紫檀珍品的方式和世界巡展的方式來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交接儀式上,陳麗華館長介紹說:紫檀素有「寸檀寸金」之說,而「六角亭」這件作品又是由100多名工人花了2年多時間經過14道工序,手工精雕細刻而成的,更是十分難得。此次將紫檀「六角亭」贈送給九州國立博物館,是希望將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帶上國際殿堂,陳館長同時邀請在場人士能夠到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一遊,欣賞中國的傳統紫檀文化,她還說今年正值中日兩國建交35周年,她希望此舉能進一步促進中日兩國民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為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同行的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遲重瑞先生說道:我和九州很有緣分,1300年前,鑑真第一次踏上日本國土的地方就是九州島。而我又有幸成為電視連續劇《鑑真東渡》鑑真大和尚的扮演者,在劇裡我是東渡日本弘法來傳播佛教文化,今天我又隨同陳麗華館長來九州國立博物館捐贈中國紫檀「六角亭」,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歷史雖然總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而文化的傳播卻總是驚人的相似。一衣帶水,有些東西是不能被隔斷的。

  今年是中日兩國建交35周年,所以這次的捐贈被眾多媒體賦予了積極的歷史意義,正如日本媒體報導的那樣,這個交接儀式無疑開啟了中日兩國建交第35周年民間文化交流之先河。  

一曲《鑑真東渡》 道盡中日文化淵源

  最後,遲重瑞先生一曲優美的《鑑真東渡》主題曲將交接儀式推向了高潮。交接儀式結束後,媒體記者對他們各自感興趣的話題對陳館長進行了採訪,關於這個古建築的由來、紫檀藝術品的製作工藝和流程、紫檀木的產地等,甚至對「六角亭」亭瘠的走獸造型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赴日捐贈交接期間,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在百忙中特意會見了陳麗華一行,對陳麗華館長致力於世界文化交流的行為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表示,陳館長此舉對於兩國邦交,中日友好意義重大,讚譽她是「民間文化交流大使」,並欣然在日式書寫版上為陳館長寫下「民間文化交流大使」贈予她留念。他說:今年九月底將在日本廣島舉行的華僑大會,邀請她參加,屆時,他一定會在廣島的最美麗的一個島嶼宴請陳館長。會見中,陳麗華館長將其親自編著的中國紫檀博物館第一本大型圖錄《麗質華堂》贈送給中川秀直先生,對此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仔細地翻閱,連聲的讚嘆。並表示,在即將到來的3月15日訪華期間,他一定要到紫檀博物館參觀,「看看這些紫檀藝術品的實物,一定會比畫冊上的更好看」。屆時將會給陳麗華館長帶兩棵九州島的臘梅作為回饋給陳館長的禮物,並風趣地說,帶有日本土壤的臘梅,栽在中國的土地上,用兩國土壤孕育的臘梅,一定會開出最美最豔的花朵,代表著兩國文化藝術的交流,代表著兩國人民的友誼。

  九州博物館對這次中國紫檀制「六角亭」的交接儀式非常重視,他們把來自中國的珍貴展品安排到了博物館四層的永久展物陳列室——文化交流展示室的正中,紫檀制「六角亭」在暖色調的射燈燈光照射下,直徑226CM,高250CM的「六角亭」顯得異常「搶眼」,盡顯「王者風範」。在展示室門口,捐寄者的名錄上赫然寫著:「中國紫檀博物館陳麗華」字樣,這是該館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的捐贈者。九州博物館館長三輪嘉六親自為陳麗華館長籤發感謝狀。

六角亭前,陳麗華接受媒體採訪

  日本九州博物館國際部主任淺井浩文向中國貴賓一行介紹博物館概況

  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遲重瑞先生現場高歌一曲《鑑真東渡》,道盡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淵源流長  

相關焦點

  • 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20年 年底將在珠海橫琴設分館
    陳麗華表示,多年來我們在世界範圍宣傳中國紫檀文化,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文化藝術之美,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通過一件件紫檀藝術作品,我們希望把前人的工匠精神傳承下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20年前,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器篇: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篇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
  • 「國寶音樂會」走進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新華社東京10月25日電(記者梁賽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24日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響起。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郭燕出席音樂會,並宣讀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的致辭。
  •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灣行巡禮
    對中國紫檀博物館長久以來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美國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中國紫檀博物館海外藝術顧問寶拉.S. 華萊士女士和臺北101大樓董事長林鴻明先生也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們對於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幾十年如一日的挖掘、保護、傳承、發揚中國紫檀文化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由衷的敬意。
  • 「兵馬俑」首次走進日本三大國立博物館(圖)
    核心提示: 10月26日下午,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始皇和大兵馬俑」展開幕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這也是「兵馬俑」首次進入日本三大國立大型博物館展出。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10月26日下午,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始皇和大兵馬俑」展開幕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這也是「兵馬俑」首次進入日本三大國立大型博物館展出。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 東京國立博物館西域古埃及古伊朗掠影: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西域古埃及古伊朗掠影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約有這裡展出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西域·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工藝美術品和考古文物。地下1樓有TNM&TOPPAN博物館劇場,分館設有餐廳。本館由建築設計師谷口吉郎設計,於1968年竣工使用。
  •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2021招生細則
    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的頂尖研究型合國立大學,日本九州地方最高學府,在日本乃至世界上均佔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九大曆來擁有良好的學風,治學嚴謹並重視學生的學習時間,教師也重視啟發式教學,大量學術名家從這裡走向社會,貢獻社會。我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就畢業於該校。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三國志》開展 18件四川文物精彩亮相
    7月9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
  • 東京奈良等日本國立博物館今起閉館,多個特展提前閉幕或延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近日在韓國、義大利、日本等多國升級。澎湃新聞獲悉,按照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從今天(2月27日)起閉館至3月16日,之後的計劃將視具體情況而定。日本國內其它博物館也陸續閉館或進一步限流。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紀念品「陶俑襪」熱銷
    原標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紀念品「陶俑襪」熱銷  據日本共同社9月20日消息,位於日本東京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的紀念品商店中,以藏品陶俑為主題的原創周邊產品目前人氣極高,大家表示:「雖是東博,卻呆萌呆萌的。」
  • 九州國立博物館,是位於福岡縣太宰府市石坂的,歷史系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是位於福岡縣太宰府市石坂上的歷史系博物館,是由獨立行政法人文化財機構運營的博物館之一,2005年10月份簡稱以來,有全國各地的眾多粉絲前來拜訪。驅車30分鐘的那珂川有一處觀光客難以前往的世外桃源般的溫泉在天神、博多站等大型商業圈都會有他們的免費接送巴士,裡面溫泉的種類非常多。坐在山中,泡著溫泉,欣賞著周圍的花花草草,大半天就這麼消磨過去了。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
    2019年10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本次《國寶音樂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中央民族樂團、日本讀賣新聞社共同舉辦。活動舉辦地設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表慶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收藏日本及整個東亞地區重要文化遺產的綜合性博物館。而表慶館是1908年為慶祝當時的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 大婚而建造的宮殿,是明治末期西式建築的代表,更是日本首個美術館。《國寶音樂會》也成為首個進入表慶館的中國文化交流活動。
  • 京都國立博物館「曬寶」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作者觀賞《菩薩處胎經》 攝影/謝田   ▌謝 田   近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這是三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館界盛事,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也為此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展覽   此次,借著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之機,京都國立博物館系統梳理了館內的寄託文物,並從其中請出139件文物來舉辦大展,讓人們一窺京都文物之美。   北朝經書唐代傳入日本   京都國立博物館成立於1897年,是日本關西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博物館。自公元794年到1868年,京都當了一千多年日本首都,市內古蹟寺廟眾多。
  •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日本國東京都臺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共有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展覽及資料館組成。收藏品總數為11萬件以上,其中包括日本國寶87件、重要文化財產610件。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打造「掌上博物館」
    新華社東京5月18日電(記者馬崢 張夢恬)輕輕滑動指尖,從繩紋時代到江戶時代的土器、佛像、武士刀、書畫等歷史文物,悉數躍然於手機屏幕上,猶如一個包羅萬象的「掌上博物館」。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企畫部負責人小島佳當天告訴記者,通過下載手機應用程式,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欣賞該博物館的藏品。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中日兩國清音雅樂再度迴響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今年適逢《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四十周年,《國寶音樂會》以文藝的形式負載中華文化和中日之間的交流歷程,實現別開生面的碰撞和傳播。
  • 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5/5)
    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正式對公眾開放/5) "← →"翻頁 12月18日,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在珠海橫琴舉行啟幕儀式並正式對公眾開放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頂級畫作
    京都國立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府,在這裡珍藏著流傳至今的國寶,是世界公認的「寶物殿」。佔地面積102,623平方米,是日本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於1897年建成開放,主要陳列場地有舊館和新館。
  • 【組圖】[巖松看日本]走進日本和平博物館
    【組圖】[巖松看日本]走進日本和平博物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2日 13:04 來源: 這是一幅在二戰中為日軍充當性奴隸的慰安婦的合影,它在和平博物館內顯得非常醒目,因為今天日本右翼勢力極力否認慰安婦歷史,還原歷史的真實性顯示了和平博物館的勇氣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