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黎雯蒂
近期兒童過敏高發,家長們必須知道的幾個應對方法!
過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特別是在春季更是高發季節,因蚊蟲叮咬、兒童過敏來看門診的孩子日趨增多。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針對各種兒童過敏具體表現和應對方法。
一、認識各種過敏性疾病
1、過敏性鼻炎、鼻竇炎、中耳炎、結膜炎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機體受過敏原刺激後,出現以鼻阻、發作性噴嚏、流涕為主要症狀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過敏性中耳炎:
與過敏性鼻炎有一定相關性。因為鼻部的黏膜水腫,導致鼻與耳道之間相通的管道堵塞,或過敏性炎症在管道中延續,使中耳黏膜也出現同樣的反應,中耳就會出現負壓,液體滲出,患者就會出現傳導性耳聾。
過敏性結膜炎:
同理,也多與過敏性鼻炎相關。鼻部和眼部之間有相通的管道,當鼻部因過敏性炎症導致黏膜腫脹,通道堵塞或炎症在通道延續等情況,就會出現眼部過敏症狀,如眼癢、流淚、灼熱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等。
2、過敏性皮膚病:
蟲咬皮炎、變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
過敏性皮膚病是有多種複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過敏性炎症。
病因不明,可能與環境、遺傳、免疫失調、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基因突變等相關,易反覆發作,常伴明顯瘙癢。
蟲咬皮炎:
即被臭蟲、跳蚤、蚊子、蠓及蝨等常見昆蟲叮咬後出現的皮疹。
變應性皮炎:
常見為接觸過敏原後反覆發作的瘙癢性皮疹;
接觸性皮炎:
常見金屬鎳皮炎、尿布皮炎、芒果皮炎、舌舔皮炎等,均在接觸刺激物後產生。
日光性皮炎:
由皮膚光過敏引起的紅斑、水腫,甚至水皰;
3. 過敏性喘息、咳嗽: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一旦喘息、咳嗽、流鼻涕,那就是感冒。
其實不然,過敏因素也會導致呼吸道受刺激或產生氣道可逆性痙攣,從而出現喘息、咳嗽症狀。
過敏因素引起的咳喘,一般以早、晚活動後發作性咳喘為表現,病程常較長或反覆發作,抗生素治療無效。
過敏性疾病與過敏體質相關,並無特別有效且迅速的辦法能改變過敏體質。
因此,與過敏相關的疾病大多是不能完全治癒的,但卻可防、可控。
二、兒童過敏如何防控?
1、增強孩子免疫力:
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來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是不靠譜的。
我們能做並一定有效的增強免疫力的方法是:鼓勵孩子適度運動(可參照上期文章)、均衡飲食營養。
2、找到生活中的過敏原,儘量避免接觸:
生活中最常見的兩個過敏原是黴菌和蟎蟲。
黴菌:在空氣溼度超過60%,且木製品較多的地方,最容易出現。
針對這些位置,家長要注意進行溼度的監測,適當使用除溼器,並注意清潔衛生。
蟎蟲:僅僅靠暴曬除蟎是不能徹底解決蟎蟲問題的。
需要使用除蟎的吸塵器,對沙發墊、床墊等每周一次清潔;
被褥、床單每1-2周清洗一次。
特殊注意的過敏原:
牛奶蛋白:一般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產生自然耐受。
1歲小孩75%會耐受,3歲以上85%會耐受,5歲以上90%會耐受。
狗毛、貓毛:在明確過敏的情況下,家裡一定不要養這類小寵物。
如果不是過敏的話,養這類小動物反倒有助於減少過敏風險。
春季常見過敏原:
花粉、柳絮、豚草等。這些物質隨風滿天飛,要想完全防控就只能關門閉戶。
外出時,可以通過鼻腔阻隔劑、出門前皮膚塗抹凡士林等方式,儘量避免接觸。
特別提示:
每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而且不同階段免疫狀態也不一樣,生活中很多過敏原需要自己去發現。
若過敏原太複雜,或自己發現不了,就需要去看醫生。
3、溼化氣道、阻隔吸入過敏原:
勤餵寶寶溫水,讓口腔、鼻腔保持溼潤。
鼻部過敏的孩子,可在過敏季節前提前3天使用鼻腔阻隔劑。
使用一次,能持續6小時維持鼻腔溼潤,還能避免吸入過敏原直接接觸鼻腔黏膜。
平時有過敏鼻炎表現時,儘量早期使用生理性海鹽水清洗鼻腔,清除鼻部病原及促進局部自淨功能恢復。
4、減少皮膚受損風險:
防蚊蟲叮咬:在家被蚊蟲叮咬後使用肥皂水等鹼性液體塗抹,能緩解瘙癢,避免寶寶抓撓後皮膚破潰感染。
外出時穿防蚊衣褲,並攜帶嬰幼兒使用的外用藥物。
注意補水保溼:寶寶洗澡時間不宜過久,5-10分鐘最好,洗澡後在寶寶皮膚溼潤的時候要立即給予適當的補水,和擦保溼的護膚品。
沐浴露、香皂等使用不要太頻繁,建議每周1次。
使用棉質品:穿棉質衣物,使用棉質床單、被套等。
勤換紙尿褲:對於尿布皮炎的患兒,因為少量尿液、糞便最容易讓寶寶"爛屁股"。
口水皮炎的患兒:
避免寶寶用舌舔,備好口水巾,勤擦口水,安全的情況下塗抹一些油劑。
對食物、空氣中粉塵過敏的:
出門、進食前塗抹油劑,儘量阻隔過敏原直接接觸皮膚。
在家、進食後清洗皮膚,然後塗抹油劑。
皮膚光過敏的寶寶:
出門記得塗防曬霜或帶遮陽帽
最後特別提醒,針對過敏性疾病,預防重於治療。
如出現症狀應及時就診,早期幹預,避免出現免疫"過度激惹"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