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讓他們擺脫列強的控制,收回租界和不平等條約,政治也可以避免一個集團不平等的賠款,段祺瑞在1914年的時候,讓14萬勞工去參加一戰,並且是以非戰士的身份去參加戰爭,但是很明顯,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但是對於段祺瑞來說,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開始是以政治去威逼,然後在利誘,稱工作壓力小工資高。
貧窮讓他們相信了,最後他們踏上了火車,等來到了戰場以後,他們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他們的工資只有幾塊錢,吃的甚至不如當地的工人,每天還有高強度的工作量。
法國人利用中國工人高強度工作,還會嘲諷中國工人的無知,還指責民國政府的懦弱,就在這樣一個雙重壓抑的環境之下,中國工人勉強的活著。
後來,戰爭結束,中國工人以為可以回家了,但是法國人玩起了貓膩,因為戰爭太激烈,法國有一大半的男人死在了戰場上,留下幾十萬法國女性,為了保證法國的人口,政策強制性的要求法國女性挑選中國勞工結婚,最後有一部分中國工人留在了法國成家立業。
當時中國勞工真的為法國獻出了很多,沒日沒夜的工作,甚至還為法國人口做貢獻,所以趾高氣昂的法國人也為中國勞工做了一塊紀念牌,立在了巴黎的唐人街上,紀念為法國作戰犧牲的中國人,同時也承認中國人曾經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