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東方時報》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遊客造訪島國東瀛,「中國大陸遊客在日被宰」的新聞事件也越來越多地充斥於我們的視聽。這與時下正在預熱的「中國大陸遊客赴日旅遊」形成了極不協調對比。隨著該報熱線電話近一段時間以來所接到的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遊客的投訴。發現中國大陸旅遊的行業「潛規則」正在蠶食著日本旅遊業界。
一位剛剛參加了「赴日短期旅遊」的中國大陸遊客回到國內後這樣對朋友們講:「報價每人4680元人民幣的日本本州島全景六日遊,全程下來竟刷光了我的銀聯卡。粗粗一算竟然花掉了我4萬多元。這真好像扒了我的一層皮,日本我再也不去了」。
最近該報也不斷接到來日旅遊的大陸遊客打來的爆料電話。反映在旅遊、購物和用餐時發生被「宰」現象。且上述問題多發自東京的秋葉原電器一條街的免稅店及大阪等地區的餐飲娛樂場所。為了弄清事實的真相,記者來到上述地區進行了長時間的暗訪。
秋葉原的兩家怪店
今年日本的經濟很不景氣,就連人氣最旺的秋葉原與往年相比也變得冷清了許多。但是記者在暗訪中發現,在秋葉原電器一條街上,有兩家電器免稅店的生意卻異常的火爆。每天的不同時段總有大巴將一車車的遊客送到店門前,在不長時間後,遊客們就會拎著大包小包登上大巴離去。記者發現這一車車被送來的遊客竟然無一例外地都講中國話,從他們身上旅行社所統一發放的標識來判斷,他們全部來自中國大陸。
出於職業的敏感,記者混入遊客隊伍走進了這兩家生意興隆的免稅店,發現這裡的商品的標價竟高得離譜。帶隊的導遊時而幫著店員向遊客促銷這裡的商品,時而又匆匆地催促遊客抓緊時間,後面還有很多的景點要逛。很快,等待結帳的遊客們就在收款臺前排起了長隊。
記者採訪了這條街上其他的幾家免稅店。大家紛紛表示這兩家免稅店是和中國大陸的旅行社籤訂了合約的,旅行社把遊客只帶到這兩家店鋪中購物。之後這兩家店鋪再從利潤中給旅行社和導遊一份份額不低的回扣。正因如此,儘管這兩家店鋪的商品價格奇高但是仍舊顧客盈門的原因。
記者在連日的採訪中遇到一位剛剛被「宰」的大陸遊客。他拿出了剛購得不久的一隻精工牌手錶。這隻嶄新的手錶仿佛已經成了他這次來日旅遊的心病。
他說:「當他隨旅行團下了飛機坐上開往市中心的大巴時,導遊就在車上對他們反覆強調,日本雖然是一個法治國家,商家經營遵紀守法,但有不少騙子,不要相信他們推薦的商品,一說便宜就去買,那是假貨。根據行程安排,我們會去日本政府指定的免稅店購物,大家在那裡購物不會有問題的。另外,日本政府規定,中國團體旅遊團必須集體行動,個人不能擅自離團。當時我們還覺得這是導遊善意的提醒,現在看來這其實是為後來『宰』我們做下了一個『洗腦』般的鋪墊。當大巴把我們帶到秋葉原時,我們只能隨導遊來到指定的免稅店。導遊明確強調,我們決不能擅自離團。我們只能在他指定的這家免稅店消費,並且還為我們每人都發了一張『優惠卡』並且指出,只有在結帳的時候出示了這張卡才能獲得優惠。我當時看上了一隻精工牌手錶,只是感覺價格稍微有點高,但是在一邊的導遊勸說我買下來,說這是全秋葉原最便宜的價格了。我沒有經得住勸說,終於花35000日元買了下來。起初的幾天我還為這隻手錶而沾沾自喜,可是到後來的幾天自由購物時,我才發現這款手錶在其他的免稅店裡價格才是9800日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被『宰』了!現在我覺得日本處處是消費陷阱,真是防不勝防啊。」
這位大陸遊客還向記者介紹,他們這一個旅遊團的其他朋友,幾乎都遭遇了同他一樣的被「宰」的經歷。從手錶到各種數碼產品。相比之下,他的損失並不是最大的。同團的一位朋友在導遊的誘導下花了83萬日元買下了一根據說是「高科技產品」的磁性項鍊。後來在自由購物時她發現在正規市場上,一根八面立體的18K金項鍊的價格也不過40-50萬日元而已。
中國產的日本深海魚油
記者在接聽中國大陸被「宰」的遊客打給該報的爆料電話時,出現率僅次於東京秋葉原的就要數大阪了。
來自山東的王先生講述了自己在大阪花高價買到中國產的深海魚油的經歷。王先生說:「上了開往大阪的大巴,導遊就開始反覆推薦一些日本最具人氣的緊俏商品。深海魚油就在其中,當大巴駛入大阪之後的第一站就是免稅店。進店後導遊先是發放優惠卡,之後便是幫助店員向我們促銷產品。他特別重點推薦日本高科技營養品深海魚油,我被導遊的宣傳所打動,花了38萬日元一口氣買下了10瓶這種貼著日本標籤的深海魚油。我們同行的朋友也紛紛搶購。可是回國才發現,原來這個日本標籤是後貼上去的。仔細查看了包裝後才發現,這款深海魚油原來竟是中國生產的。這樣的保健品在中國大陸至多也就是400元人民幣一瓶的。這回我們是虧大了!」
事先擺滿桌的冷鍋舊飯
旅居日本多年的老陳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被「宰」事件。前不久,他邀請了國內某城市的考察團來日考察。他委託某旅行社全程安排,並且親自陪同。在行程中他們去了一個日本著名的溫泉勝地,入住當地最好的賓館,吃最貴的懷石料理。
當一行人進入餐廳後,大家還很高興,說:日本人服務就是好啊,人都沒有到,飯菜就已端上來了。
但在一旁的老陳卻發現了其中的「貓膩」:邊上幾桌的日本遊客,用餐的標準與他們一樣,菜品也一樣,但是人家卻是在除了前菜冷盤外,其餘都是一道道端出來,熱氣騰騰。而自己這一桌,早已經是從前菜到飯後水果,全擺在了桌上,儘管看上去也很漂亮,但顯然這不是新鮮的料理。老陳憤怒了,叫來了經理用日語責問:「一樣的標準,為什麼我們的卻不是新鮮的料理?就因為我們這一批是中國來的遊客嗎?」見到老陳說出一口流利的日語,知道遇上明白人。經理立即道歉並提出了解決方案:作為「賠罪」,晚上的料理你們這幾位全部「無料」(免費)。
兩天後,這家賓館的「道歉信」也寄到了公司老陳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