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名小學生到國學館體驗傳統文化和VR科普教育

2020-09-09 中國涼都周刊

貴州民族報訊 (記者 付萍 攝影報導)9月5日,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周家寨小學百餘名孩子在校長和老師的帶領下,到涼都國學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了傳統文化和VR科普教育,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了課外活動提高了科普認識。

活動現場,學生換上漢服,到大堂行拜師禮儀,聽老師講解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到研學街體驗陶藝製作、印刷等傳統文化工藝。

學生在涼小漫VR科普教育體驗館,用3D眼鏡體驗了關於《地震逃生》安全方面以及《火箭發射》、《宇宙空間》、《自然》等場景,大家對科技的進步驚嘆不已,學生第一次接觸VR,學校負責人介紹:「以後會多組織學生參加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對豐富山村校園生活,增長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新興科技的認識,對於提升教育方式有很好的作用」。

國學館研學運營的貴州華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

公司將國學館內以前的商業街改造成研學一條街,目前正進行試運營階段,這是第一次無償邀請附近的村寨小學到國學館體驗國學和VR科普教育,公司與貴州時代精彩文產公司聯合增設涼小漫VR科普教育體驗館,目地是藉助當地卡通形象黑葉猴「涼小漫」是中國十佳文旅吉祥物的影響力,實現傳統與科技的有效結合,使之成為項目中一個大的亮點,對豐富景區和涼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不少的促進作用。正式開館運營後,華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將以商業和公益有效相結合,不斷邀請山村孩子來研學街體驗。讓山裡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和感受科技帶來的快樂。

國學館研學拓展項目至9月初試運營以來,接待師生500餘人次。


總策劃 | 農文成

總監製 | 楊小天

值班編委 | 程麗清

值班主任 | 劉加飛

值班編輯 | 宋蘭 趙江

法律顧問 |吳圯

相關焦點

  • 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被設立為護士傳統文化培訓示範基地
    此次會議積極響應「健康中國夢」號召,圍繞網際網路+醫學護理,5G時代的網際網路醫學,基因檢測前沿技術創新、轉化應用和產業化展開探討,旨在聯合深圳市醫學行業的權威人士,打造從「基因檢測+高端體檢+健康管理」的服務閉環。會上,深圳市護士協會將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設立為護士傳統文化培訓示範基地,並進行了《護士傳統文化培訓示範基地》授牌儀式。
  • 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舉行國學文化體驗日活動
    人民論壇網12月29日訊 12月25日,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舉辦「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開館儀式暨國學文化體驗日 」。明德書院已在全國8個城市投資建設運營國學館。深圳作為深圳市明德儒商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明德書院的大本營,深圳國學館不負眾望,在試運營期間,各項成績取得之最:建築面積最大、舉辦活動最多、接待嘉賓最多。
  • 孔子文化學院三千小童國學館運營總部落地上海
    為了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華傳統文化與兒童國學教育的高度重視,預測未來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經過顏廷淦院長與專家教學組反覆討論與慎重決策,2017年孔子文化學院決定啟動三千小童項目,將已經在曲阜孔子文化學院成功推行了四年之久的兒童國學教育模式複製到全中國,正式大步踏進全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
  • 聚集廣州最強的科普教育體驗地!
    力天文創設計團隊通過文化旅遊第一站的整體定位,以清晰的整體規劃,鮮明的展館定位,大膽合適的空間改造,突出了十五大亮點,觀眾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廣州地鐵的發展軌跡,更能實景感受地鐵運營建設的工作細節,體會到地鐵員工的精神氣質。
  • 明德書院深圳國學館開館一周年慶暨企業文化日圓滿落幕!
    本次歌唱比賽不僅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企業凝聚力,活躍企業氛圍,更為大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書香濡染,茶藝燈謎;傳統活動,文化傳承。除了才華橫溢的歌唱比賽,本次企業文化日還設置了頗具傳統文化意味的茶藝、書法、投壺、燈謎、品酒、電影鑑賞六大文化體驗活動。大家都在古色古香的深圳國學館中,沉醉中華文化之美,盡享中國古典美妙。
  • 傳承手作,體驗扎染,科普傳統文化別有樂趣
    一塊絲綢布,打一個小小的結扣,經過浸染就能出現美麗雋永的圖案,這讓參與體驗活動的社區居民感到非常神奇
  • 曲阜三千小童國學館南京鼓樓分館開館
    濟寧新聞網訊  近日,三千小童國學館南京鼓樓分館開館。曲阜孔子文化學院顏廷淦院長親臨現場,並發表題為「當下傳統文化在義務教育與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演講,現場多名家長身受同感,家長積極響應發表感言。此次活動展示了多項傳統文化項目,包括:開筆禮、國學經典傳唱、拓片、投壺、剪紙等。
  • 三千小童國學堂——推廣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三千小童聊城國學館在水城的開辦,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儒家國學經典思想和精神品質的有效傳承,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熱烈慶祝成都王府外國語學校國學館開館
    「成都王府外國語學校國學館」致力於完善孩子的心性和品格,引導孩子的日常行為,啟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從而為其一生的成長和踐行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反映儒教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成都王府國學館的建立讓孩子們身沐中華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在國學館裡可以習得傳統文化,誦讀國學經典,積澱文化底蘊,獲得詩文經典的薰陶。學校將堅持國學文化傳承與國際理解教育,同學們通過國學課程的學習將聖賢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上,獲得精神的力量,獲得道德的升華,獲得理想的信念,自覺地以他們為榜樣,成為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國際視野開闊的新時代的好少年。
  • 弘揚傳統文化 感受國學之美
    首孝悌,次謹信……」7月19日,隨著30名兒童集體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廣安豐德(景山)國學館在北京景山學校四川廣安實驗學校正式開館。據悉,廣安豐德國學館於2016年4月成立,是廣安首家國學機構,旨在搭建文化交流及教育平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本地文化藝術生活。
  • 消防科普體驗館內的VR消防安全體驗
    9月7日上午,沙市區90名中小學校長及有關負責人來到荊州消防科學教育中心。結合校園火災的特點,講述者藉助真實的消防案例分析了學校火災的起因和火災事故的危害,並解釋了如何在初期階段撲滅火災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常見火災。滅火和逃生設備。
  • 什麼是VR安全體驗館?VR安全體驗館適用哪些行業?
    所謂的VR安全體驗館就是將VR技術應用到可視化建築信息模型,模擬真實工人施工作業場景,可以使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事故發生的過程,從而對參與人員有一種安全警示。小柒VR系統豐富可適用於建築工地安全教育、電力安全培訓、消防教育培訓、公共安全科普、交通安全教育等等方面。
  • 教育專家張文質蒞臨蘭州三千小童國學館分享教子經驗
    中國甘肅網4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張羽)4月27日,知名教育學者、家庭教育專家張文質蒞臨蘭州三千小童國學館,為蘭州的家長們做了「家校共育、成全生命」的專題講座。聽取講座的家長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紛紛表示獲益良多。
  • 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傳統文化教育自成體系
    千龍網北京10月18日訊 (記者 李思瑾)10月18日,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舉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討活動,來自豐臺區100餘所中小學,順義、密雲、石景山部分學校,山西山陰一中共計2百餘人齊聚,觀摩了麗澤中學傳統文化學科滲透、綜合課、校本課程、社團活動,並就如何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分享和研討。
  • VR技術改變科普、教育模式 看各方大咖聚集廣州共話VR
    23日,廣州虛擬實境與科普教育應用高峰論壇在2018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展館舉行,吸引了近500人參會,本次論壇以虛擬實境在科普教育應用中的詳細案例和技術點結合作為主題。用VR來構建科普的新體驗廣東科學中心黨委副書記、廣州科普聯盟秘書長朱毅才研究員分享了虛擬實境技術在科技場館的應用,平安廣州志願服務總隊鄧躍輝隊長分享了傳統消防安全基地對於虛擬實境技術的需求,廣州科協科普部、科普中心、青少年中心與卓遠等舉辦了專場的虛擬實境科普大篷車交流會等,影動力文化與平安廣州舉辦專場VR消防等多場具體應用行業專家的分享
  • 大學生自創自辦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體驗展開幕
    與一般展覽不同,該展覽以情境化、沉浸式、多重感官互動等「穿越式」體驗,來實現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功能,配合移動新媒體與影像,給大學生帶來線上線下全方位的禮儀科普。展覽吸引了在華東師大就讀的,來自世界各國的諸多留學生們。
  • 維爾森安全體驗館:虛擬自然災害教育館/VR自然災害教育館
    自然災害的安全科普,以及地震、颱風來臨時的安全逃生技巧教育,顯得尤為重要。vr技術的發展,使得自然災害安全科普教育更加的真實和有效。vr技術可以建造一個逼真的虛擬世界,讓體驗者進行互動,把自己置身於「災難之中」,從而加深印象,學習逃生技巧。VR在災害科營和應急演練中的運用早已屬見不鮮,它的到來為防災減災開啟了新的方式。
  • 張文質走進蘭州三千小童國學館分享家庭教育
    張文質走進蘭州三千小童國學館分享家庭教育  每日甘肅網4月30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通訊員魏波)4月27日,知名教育學者、家庭教育專家張文質來到蘭州三千小童國學館,為家長們做了「家校共育、成全生命」的專題講座。
  • 從傳統文化到AR體驗,長寧少兒圖書館西館全新開幕
    從傳統文化到AR體驗,長寧少兒圖書館西館全新開幕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20-10-11 17:25 來源:澎湃新聞
  • vr消防安全體驗館設計方案普樂蛙消防隊科普教育基地
    隨著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火災事故的多發性和滅火救援任務的艱巨,過去的安全培訓就相當於對牛彈琴,因為培訓過程中大家都是根據視頻觀看或者根據圖文信息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很難身臨其境地對火災發生的場景進行感受。所以在災害來臨時。我們還會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