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吃的故鄉,玩的天堂,來過四川的朋友都知道都清楚,來了四川一定要對得起自己,吃喝玩樂一個也別忘了,否則會後悔不已。到了四川,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有玩不盡的樂子,吃不完的美食,一方一風格,一地一特色,這就是吃貨,玩貨中的四川。
如果來到四川,有幸參加過農村的宴席,那就更不擺了,絕對令你終身難忘。難忘四川宴席的九大碗。在四川,每逢紅白喜事都要辦酒席,俗稱辦九大碗,宴請鄉親賓朋,擇吉日吉時開鍋上灶,敬候鄉親賓朋的光臨。只要那家要辦九大碗,附近左鄰右舍都會提前來幫忙,主人家會提前請當地辦九碗的廚師來掌灶。廚師會根據主人家親朋好友有多少來定有多少桌,然後開出相應食材,主人家會按廚師要求置辦好。
四川農村辦九大碗,有一套固定的流程,分為花夜,正宴,復宴,通常花夜就是所有的準備工作,這一天該殺豬剁肉,開火上灶,為各種美食備好料,把所有工作有條不紊地鋪開,這時候也是最熱鬧時候,也可以說是鄉村聚會。
記得小時候,只要那家辦九大碗,左鄰右舍的人都會去,甚至全家出動,小孩子去吃九大碗的,一是湊熱鬧,二是可以不用在家燒火做飯。這也是兒時回憶了。
四川的九大碗,由來已久,一代代傳承演變,根據不同的宴席,九大碗又有所不同,例如婚宴,喬遷,滿月酒,在菜品結構上是有不同的,流程也有區別。正宗的鄉村宴席酒,正宴那天,通常會根據主人家測的吉時,會選擇一個時間開席,例如十二點,十一點。此時賓朋上坐,用的是正宗的八仙桌,每桌八人。(這是正宗的鄉村宴,八人一桌,城市裡十人,當然現在鄉村宴也是十人)隨著吉時一到,發令官一聲吆喝,開席走菜,幫廚人員立即用託盤開始出菜,通常是先上五盤子,就是類似小拼盤樣,一盤涼拌土雞,一盤滷鴨,一盤雙椒木耳,一盤黃瓜,一盤混裝(瓜子花生糖,當然飲料酒水肯定是有的)開胃小拼盤很隨意百搭。而接下來才是正菜,九大碗,只有九個大碗裝的菜。極品紅燒肉,粉蒸肉,爽口酥肉,尖刀圓子,梅菜扣肉,燒白豆肥腸,粉蒸排骨,東坡肘子,香碗扣△。別小看只有九個碗,碗碗都是精華,足夠一桌人共享。推杯換盞中,吃出濃濃的鄉村氣息,不亦樂乎。
鄉村九大碗看似很簡單的土菜,實則每一道菜每一碗菜都是精心製作,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當然做的也是原汁原味。體現的不止是廚師的廚師,還體現了一方水土一方鄉情。
第一道菜,極品紅燒肉,廚師會選用正宗的五花肉,把五花肉改刀成條,然後在滾燙的鍋中燙皮,這樣會讓皮更好吃,而且更易上色,然後用刮刀刮淨肉皮,用清水浸泡衝洗乾淨,再改刀成大拇指大小的塊。
然後投入油鍋中炸,把五花肉丁炸成金黃色,把多餘的油炸出來,這就是紅燒肉肥而不膩的秘密所在,在炒個糖色,把五花肉倒入大桶中加入糖色,生薑,八角,三奈,幹辣椒節,花椒,蔥,胡椒粉。用大火燒開打出浮沫轉小火慢慢的燉,起鍋時加入鹽,味精,這樣做出來才地道,原汁原味,軟糯可口,肥而不膩,來一口就是滿滿的回憶。喜歡吃的不妨一試。
第二道粉蒸肉,這道菜很家菜,而且老少皆宜,人人愛吃。但在九大碗製作中,這道菜是批量製作的,廚師會先把帶皮五花肉下入鍋中煮到七成熟,撈出冷涼後改刀成大薄片,每塊大小厚薄均勻。然後用一大盆納入剁細的豆瓣醬,紅魔乳,花椒麵,胡椒粉,白糖,醬油,雞精,味精,再倒入提前做好的米粉和勻調好味,倒入五花肉,土豆攪勻,每塊肉每塊土豆都粘滿米粉,然後再倒入熟菜油,加了菜油做出來才不發乾,才會油潤生香,然後把五花肉均勻鋪子碗底,把土豆放上面,上蒸籠蒸一個半小時左右。走菜時用另一個碗翻扣一下。撒上蔥花點綴一二,地地道道的粉蒸肉是能讓所有食峉大飽眼福的。
第三道,燉酥肉。這道菜把油炸與燉巧妙融合在一起,油炸的酥香,小火文燉的軟糯,食之無比酥香爽口。
廚師通常利用做扣肉或粉蒸肉餘留的邊角附料,修正成小塊,加入土雞蛋,濃薑汁(生薑榨成汁)胡椒粉,花椒粉,鹽,料酒,紅苕粉,澱粉,然後把肉徹底抓勻上漿。然後起一大鍋,油溫五成時逐一下入肉塊,表面微黃時撈出,等油溫稍高再復炸制金黃酥脆。
起一小鍋,少點油炒香薑片,蔥段,八角,三奈,然後添清水下入酥肉,加薑汁燉一個小時。適量調點鹽,味精。走菜時盛一碗酥肉,碗底放一小把豌豆尖即可。這道菜簡單,但非常的受歡迎。想像一下,一口咬下去的感覺,滿口噴香,食慾大增。
第四道,尖刀圓子。在四川鄉村九大碗中,這道菜是放正中間的,算是主角,不少人就是奔著它去的,俗稱包圓子,或吃圓子,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而以。
廚師會把肥瘦肉剁成肉茸,全程用菜刀剁,一點也不馬虎,然後加入雞蛋,濃薑汁,鹽,小蔥汁(小蔥榨成汁),胡椒粉,味精,紅苕粉,澱粉,把它們全部和勻,然後搓成尖刀狀大圓子。再下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備用。
然後取一大碗,墊入提前處理達的幹筍節,幹四季豆,幹豇豆角,幹黃花,蘿蔔乾,海帶,堆成尖形,然後放止8個炸好的圓子,邊上放8個鵪鶉蛋。倒入由姜蔥汁加鹽,胡椒粉,味精,雞精,上湯調成的料汁,一碗一小勺,上籠蒸一個半小時。
開席時直接走菜,一桌一碗,一人一個尖刀圓子,此菜一定擺於正中。如果舊時農村,一定由坐上方位的人說,揀圓子了,其他食客才可以開始品嘗此菜。
第五道,梅菜扣肉,選三線帶皮五花肉,下熱鍋燙皮,然後刮洗乾淨,下鍋煮8成熟,撈出涼冷後,廚師把肉切成大薄片,這可是考驗廚師刀功的,沒有三五年真還切不好,然後抹上用甜麵醬,料酒,醬油,白糖兌成的汁,再一片一片擺入蒸碗,蓋上梅乾菜。(梅乾菜首先要經過水洗擠開水份,然後加入乾花椒,幹辣椒節,生薑炒香,起鍋前加入雞精,味精,糖,胡椒粉。蒸魚豉油適量。)上籠燕一個半小時,
開席時倒扣另一個碗中,即可上桌,喜歡吃肉的不妨一試,梅萊解油除膩開胃,配上肉香,真是飽滿配無二。
第六道,清燒肥腸。也叫清燒豬四珍,肥腸,配心舌肚,這是一道解油解膩菜,食材簡單,做法更簡單,鄉村九大碗多有這道菜,就是洗肥腸麻煩些,不過為了吃,沒有什麼麻不麻煩的。把各種食材處理好,再切成塊。然後油鍋中加薑片爆香,加清水燉一個半小時左右,
中途加入提前煮過的白豆,胡蘿蔔,青筍條海白菜等,滿滿一大碗,紮實地道,把前幾種的油膩全解了。吃過此菜後感覺還可以再吃三碗肉樣。
第七道,東坡肘子,這道菜不用多說,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呀,鄉村九大碗怎麼可以少了它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道菜才是吃肉的精化。
鄉村廚師會把肘子逐個燒一下,再刮皮清洗乾淨。下鍋讓肘子洗個澡,撈出來抹開水份掛上蜂蜜。下六成肉油鍋中炸成金黃色後撈出。然後把肘子放進大鍋,加入鹽,八角,三奈,桂皮,香葉,大蔥,乾花椒,幹海椒。糖色煮一小時撈出。一個個肘子擺在碗中上籠蒸兩個小時。
開席時潑上魚香汁撒上蔥花即可出菜,有的也潑小米椒汁等,軟糯皮酥,略帶黏性,專門解決哪些三年未吃肉的人。
第八道某,粉蒸排骨,這道菜專為不怎麼吃肥肉的人定製的。從骨頭上體會一下刮骨吃肉的感覺。九大碗中這是老傳統名菜,也是鄉村宴席必備之菜,
將排骨砍成小段,放入盆中,加入薑汁,鹽,豆腐,紅魔乳,醬油,甜麵醬,白糖,胡椒粉,蒸肉粉,味精,雞精,醬油,花椒麵,油,抓勻,每塊排骨粘上蒸肉粉。可以用紅薯,土豆或藕作為陪襯,分別裝入碗中上籠蒸一個半小時即可。
第九道,香扣碗,這道菜工藝比較複雜些,廚師會先將肥肉瘦肉剁成茸,剁的時候加入姜,蔥一起剁,讓姜蔥融入肉中,再用打入雞蛋,胡椒粉,鹽,澱粉,水抓勻,順時針攪打上勁。再把雞蛋打散攪勻,下鍋煎成蛋皮,越大越好,用蛋皮包好肉茸,成長方形,上籠蒸30分鐘後取出來改成筷子厚的片。取出蒸碗放入黃花菜,皮蛋塊,小酥肉等,上面蓋上改好香碗,倒入調好味的高湯再蒸一個半小時,開席時撒上蔥花即可上菜。
隨著時代變遷,鄉村九大碗已經由全豬宴演變成有各種食材搭配的宴席,早以從古老的九大碗走出了新格局,鄉村宴席上,雞,鴨,魚,海鮮等食材的使用,讓鄉村宴越辦越好。越來越有層次。
如果有幸去品嘗一下正宗的九大碗,你就會感受到鄉村宴原汁原味的純樸。感受壩壩宴與眾不同的魅力。
四川最美土菜,九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