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2021-02-23 淼哥故事會

本文授權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問一個問題:

你知道當年那些高考狀元,後來都混成什麼樣了嗎?

可能你會這樣覺得:

「應該都成人中之龍了吧!」

「應該都走上人生巔峰了吧!」

真實情況會讓你非常意外。

中國校友會網艾瑞深研究院,

追蹤高考狀元們的職業現狀後發現,

「大多數狀元已經『泯然眾人矣』。」

雖然他們經濟收入和職業地位不算差,

但完全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

「沒有出現商界頂尖人才,

無人上過胡潤、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在政界也是一樣,

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相對普通,

出現過市長和局長級人物,

但未出現省部級以上官員。」

也就是說,

高考狀元們畢業後的職業成就,

其實遠低於我們的社會預期。

怎麼會這樣呢?

是他們腦子突然變傻了,

還是他們就此懈怠了?

都不是。

你一定想問:那到底是為什麼?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先講一個概念——均值回歸。

何為均值回歸?

就是一個事物,

雖然有時會登上波峰,

有時會墜入波谷,

但從一個較長時間段來看,

他會以很高概率向價值均位回歸。

就拿NBA球星詹姆斯來說,

他是一場比賽能拿30分的球員。

偶爾表現超好,能拿60多分。

偶爾表現失常,只拿10來分。

但從整個賽季來說,

他的場均得分會回歸到30分左右。

再比如,股票。

一支每股價值在20元左右的股票,

它上個月的價格可能會飆到30元,

這個月的價格可能會下跌到10元,

但從一個較長時間來看,

它的價格會回歸到20元左右。

所謂均值回歸,

就是一個事物,

雖然有沉有浮有起有落,

但他終究還是會回歸到跟他本身價值相稱的一個位置。

我們最終的生活也一樣,

是存在均值回歸的。

「那個均值,

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衝動,

就是你內心真正的欲望,

就是你到底想過什麼樣一種生活,

就是你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喜歡「Skiptomylou」的一段話:

「到底是什麼東西,

讓一些學生時代看起來特別優秀的人,

後來變成了特別平凡的人,

而又讓那時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些人,

後來做出了超越他當年水平的事情。

我想這樣東西,

在今天和兩千年前是沒有區別的,

那就是——你內心的渴望。

定義你最終歸宿的,

一定是能力和欲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

石悅是2006年參加的高考,

她以702分的成績,

奪得了內蒙古理科高考狀元,

最後被清華大學錄取,

讀了建築專業。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

她又去北大讀了建築研究生。

讀清華的時候,她成績非常好,

畢業論文被評定為優秀。

讀北大的時候,她成績更是牛,

拿到了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獎學金。

當大家都以為石悅的人生軌跡,

會朝著「建築師—高級建築師—著名建築師」這條路奔去時,

她竟然來了一個驚天轉折,

去做了一名遊戲主播。

「大家都覺得我應該做建築師,

但我後來發現,

我真正喜歡的事情是玩遊戲。」

石悅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順應大家期待去做建築師,

那你將來會後悔嗎?

答案是:百分之百會。

於是石悅就選擇了遊戲行業。

再後來,她成了一名遊戲主播。

石悅雖然沒能成為著名建築師,

但她說:「我過得非常快樂。」

1991年8月,

雷軍從武漢大學畢業後,

被分配到航天部某研究所工作。

這份工作,讓很多人豔羨,

但雷軍只幹了四個月就辭職了,

因為他心裡有一團火在燃燒——「我要成為賈伯斯那樣的人物。」

1987年,剛上大學的第一年,

雷軍讀了一本書——《矽谷之火》,

此書講的是賈伯斯等人創業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

我的內心就有一團火焰燃燒起來,

激動得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

我在體育場上走了一遍又一遍,

心情很難平靜,

在操場裡我奠定了一個夢想:

日後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

於是雷軍戒掉了午睡的習慣,

用兩年時間修完了大學課程,

然後瘋狂地修煉編程技術,

他不僅席捲了學校所有獎學金,

還拿到了兩次湖北大學生科研成果一等獎。

正因為這麼牛,

他畢業後才被分到了航天部某研究所。

儘管這份工作讓人豔羨,

但雷軍卻越幹越苦悶,

因為這份工作承載不了他的夢想,

所以他覺得非常痛苦。

1992年1月,他終於辭職,

然後投奔了金山軟體公司。

那段時間,雷軍幾乎是以金山為家,

奮力打拼6年後,

他成為了金山總經理。

當時的雷軍真是風光無限,

而丁磊、馬化騰、馬雲等人還籍籍無名,

「馬化騰和丁磊還是我手下的站長。

一個在深圳,一個在廣州。」

馬雲當年還找雷軍投資阿里,

只是被雷軍拒絕了。

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

市值6.26億港幣。

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但雷軍卻十分鬱悶,

因為他發現自己選錯了跑道。

2005年百度上市時,市值是39億美元。

2007年阿里上市時,市值是15億美元。

金山跟他們相比,差距太大了。

「我選錯了跑道,這個行業不可能做出很大的規模。」

所以在金山上市兩個月後,

雷軍就很沮喪地辭職了。

卸任金山CEO的雷軍,

過起了優哉遊哉的休閒生活,

然後順便再做做天使投資。

不得不佩服雷軍的眼光,

他參與投資的很多項目都發展得很好,

如拉卡拉、UC、凡客誠品、YY、樂淘、多玩、多看等等。

他就是天天躺著睡大覺,

這些錢一輩子也花不完了。

但雷軍心裡那團火就是熄滅不了,

那團火燒得他寢食難安:

「我這麼勤奮,又不比別人笨,

為什麼我就成不了大事呢?」

他得出結論:我沒有選對風口。

想通這件事情後的他,

便開始積極尋找能承載他夢想的風口。

2009年,他終於找到了,

這個風口就是——移動網際網路。

2010年4月,雷軍創辦了小米。

「就要賭一把,傾家蕩產我也認了。」

雷軍賭贏了。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市值高達543億美元。

雷軍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我為什麼要講石悅和雷軍的故事呢?

就是我覺得人生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便是要明白——我們的人生,是存在均值回歸的。

就像「Skiptomylou」所說:

「每個人的內心,

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渴望。

但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

由於教育體制的局限,

我們沒法在很早的時候,

洞悉自己的內心,

讀通自己的靈魂。

我們進入社會,

像棋子一樣被撒在不同地方,

但在經歷與社會的對抗,

經歷反覆的自我探索之後,

我們終會慢慢地爬到最適合我們的那個位置上。」

在最近一期《我就是演員》裡,

我居然發現了範湉湉。

在網綜《奇葩說》裡,

她曾經是那麼光彩奪目,

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有人說:《奇葩說》擁有很巨大的流量,你離開太可惜了。

範湉湉卻說:「但我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做一個好演員。」

所以說,人生就是如此,

定義我們最終歸宿的,

一定是能力和渴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我。

著名學者蕭功秦,

在研究東西方文化時發現一個現象:

「在美國的中國人的生活追求,

與西方人相比有一個相當大的區別,

那就是旅美中國人無論事業成功與否,

都喜歡沉溺於物質生活的享受,

只要中國人在一起,

無論是臺灣人、香港人、大陸人,

都非常講求生活的享受與安樂,

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就是房子車子票子。」

歐美人,也有不少關心物質生活,

但是更多的人在追求其他東西,

「有的人喜歡冒險,

而在物質享受方面相當隨便,

有的人成了億萬富翁,

但生活十分樸素,

始終開一部普通的車子。

他們對於別人以何種方式生活,

物質生活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乎。」

但中國人不一樣,

中國人喜歡追求「標配生活」,

多少歲之前應該買房,

多少歲之前應該買車,

多少歲之前應該達到什麼職位,

…………

為了過上這樣的標配生活,

中國人把生活過成了競技場。

有一次,蕭功秦的自行車壞了,

修車時,車架上的《西方哲學史》掉了下來,

給一位路旁休息的中年人看到了,

他像發現外星人似的看著蕭功秦,

「都什麼時代了,居然還有人讀哲學!」

蕭功秦感嘆:「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太單一了,大家都像一個經濟動物。」

知乎上有個提問:

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

我最喜歡「知行合一」的回答:

餘記童稚時,

嘗覽《坐井觀天》一文。

何為青蛙?

拘於方寸之地者,餘於心常不齒之。

後方知世事不易,諸事皆難。

乃知浩浩天地下茫茫蒼生多為欲做蛙而不得者。

此生願為井中一蛙,

不知天之浩渺,

不識地之深厚。

不問碌碌世事,

不嘆日月年華。

井壁綠意盎然,春也。

喜聽涼風陣陣,夏也。

身著落葉紛紛,秋也。

飄落白雪點點,冬也。

何謂光輝偉大?

何謂聲震寰宇?

餘不知矣。

唯知於心中方寸之地,自得其樂,此生亦足矣。

我為什麼喜歡這個回答呢?

因為我覺得——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你像雷軍一樣追求偉大也好,

你像石悅一樣追求平淡也罷,

只要最終你獲得了你想要的,

那你的生活就是值得被祝福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所以,就像「Skiptomylou」所說:

我想絕大多數中國人在回首歲月時,

最遺憾的應是沒有一開始就被告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認識自己。

我是誰?

我有什麼優缺點?

我內心真正渴望的到底是什麼?

我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我到底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這些問題,越早弄清楚越好。

因為越早弄清楚這些問題,

我們才能越早地選擇行走方向,

才能以越小的代價選擇應當離開,還是應當留下,

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走彎路,

才能越早地發現「求仁得仁」之所。

喜歡一本書,

就是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

書中主角叫思特裡克蘭德,

他的原型就是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

思特裡克蘭德原本是倫敦證券經紀人,

過著很多人羨慕的幸福生活。

可就在40歲那年,

他突然拋棄舒適安逸的生活,

留下一封信,就離家出走了。

「我要畫畫!」

「可是你已經四十了!」

「正因為這個我才必須要畫畫,現在再不開始就完了。」

他拋家舍業去了巴黎,

住最破爛的旅館,

吃最粗陋的飯菜,

生染重病,差點死掉,

但他依然毫不退縮。

再後來,他來到大溪地島,

娶了一名土著女子為妻,

終日埋首創作,自得其樂,

在生命的盡頭,

他得了麻風病,雙目失明,

他畫的畫依然沒有得到認可,

但他並不在意,撒手西去。

這本書裡,有兩句話震撼人心。

第一句是——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

淡泊寧靜、與世無爭,

難道就是糟蹋自己嗎?

與此相反,

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

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

難道就是成功嗎?

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

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第二句是——

「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我用盡全部心力畫畫,

縱然沒能得到世人認可,

儘管我過著平凡的一生,

但我一直做著我喜歡的事情,

一直過著我喜歡的生活,

這就算是很幸福的人生了。

這本書的結尾處,

出現了布呂諾船長,

他因下棋而與思特裡克蘭德認識。

布呂諾一家本來很富有,

但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

但不甘過貧困的生活,

於是從頭開始奮力拼搏,

終於又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園。

布呂諾很欣賞思特裡克蘭德,

「其實,我倆是同一類人。

我們尋求的是同一件東西——美。」

「美」是什麼?

就是「過上自己渴望的生活」。

這也是我寫這篇稿子想表達的:

每個人對「美」的認知可能都不同,

你可以像思特裡克蘭德一樣去追求「月亮」,

也可以像布呂諾一樣去追求「六便士」,

沒有誰好誰壞誰高誰低,

只要這是你內心真正渴望的,

那這種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要是問我:

「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

那我會這樣回答你: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

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所謂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本文轉載自「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趣、有品、有態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所謂幸福,求仁得仁,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所有的人生都是求仁得仁
    這個過程,是一個人成熟、內心強大起來的必經之路,有人童年坎坷,早年經歷了,在青春之時便呈現出超越同齡人的老練沉穩來裡。有人早年順遂,中年遭遇波折,甚至釀成更大危機。諸如此類的現象,在生活裡是不鮮見的,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苦難背後的幸運。所謂幸運,就在於它能讓人儘早地覺醒,如果人到中年、甚至老年依然不覺醒,或許會造成更大的貽誤。
  • 求仁得仁,慨當以慷
    他叫趙家和,1934年出生在清華園,抗戰期間隨著在清華大學任教的父親及家人遷往西南聯大,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是清華第一屆優良畢業生的得主,此後留校任教,從此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清華。於是,1977年他負責籌建電化教育中心,1979年被調到科研處幹管理,1985年51歲的他又再次「轉行」,負責清華第一個非理工科學院——經管學院的籌建,並在朱鎔基同志任院長期間,曾作為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
  • 詩詞丨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其實,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豬肉頌》宋·蘇軾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一個人如果還願意去尋找美食,那他必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陸遊就是如此。《漁歌子》五代·李珣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
  • 新月發生雙子座,這段時間許願必定求仁得仁
    最好的機會就是,會有一個時間段,是上半年最佳許願機會。抓住這段時間許願,必定能求仁得仁!這一次新月開始的時間是5月23日01:38分,而最佳許願的時間是01:38分到09:38分。(這裡所說的是北京時間,其他地區的朋友們需要自行換算一下時間)對於十二星座來說,根據自己的星象,是有特定的許願範圍的,也就是說大家嘗試著在這些範圍內許願更容易實現一些,所以,不要每一個人都許願讓自己暴富了!新月承載不了這麼多「昂貴」的願望的!
  • 林為洲決定參選新竹縣長 稱被藍營開除黨籍是「求仁得仁」
    林為洲決定參選新竹縣長(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環球網綜合報導】國民黨籍「立委」林為洲因新竹縣長之戰黨內徵召副縣長楊文科,讓一向堅持走黨內機制的林為洲備感委屈,聲稱在7月中取得林氏宗親的支持下,林為洲宣告參選到底,直言國民黨開除他也是可預期的結果,此舉也是「求仁得仁
  • 男人五十,所謂的幸福是什麼呢?無非就是這8個字!
    男人到了五十,也快到法定退休年紀,回想曾經的一切與現在的不同,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這個年紀的男人,一切都已成定數,對生活的企盼已不再像年輕那樣激烈,能夠安享晚年就已經很是知足,但這個時代與上個年代完全不同,對於所有的人來講,男人五十,所謂的幸福無非就是這8個字:有車、有房、兒孫滿堂!很多人肯定會說,實在是庸俗,但這卻是最真實的,為什麼呢?
  • 學誠法師:求仁得仁、心外無法
    一、全球化引發的人類命運與文化反思 當今世界已經步入一個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和區域的問題日益成為涉及全人類的普遍問題。無論是中國與西方,還是臺海兩岸,都無法將自身發展與利益獨立於所謂的「他者」之外。在現代文明迷失於自我中心主義困境之際,我們應積極開顯、倡導中華傳統文化的人類整體價值觀,謀求人類共同福祉與世界和平。作為臺海兩岸的中華兒女,我們更應有一種文化自覺和自信,尋求中華文化的深層認同,攜手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 大概所謂的幸福,就是還能跟你說一句:明天見
    在所有的問候裡,最喜歡「很高興認識你」,在所有的告別裡,最喜歡「明天見」,大概所謂的幸福,就是還能跟你說一句明天見。我想怕是沒有人會喜歡離別的。人生本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沒有誰能一直陪你走下去,在人來人往中,我們總要學著一個人長大。
  • 求仁得仁,求錘得錘
    標題:求仁得仁,求錘得錘作者:穎怡(私人微信:ying200203)
  • 讀《山居七年》有感:終能求仁得仁,終能心安理得
    二冬的「山居」追尋的是一種所謂孤寂的清澈感,是那一種在茫茫大地間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富有哲學性,是對回歸本真的一種試探與追求。我自知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更沒有如此獨居山中的能力,但對生活中詩性的追求,對想要真正探求自己本心的憧憬,對身邊世界變化的感知能力,卻是我心之所向。這本書文筆流暢,甚有雅趣,頗合我的心性。一本讀起來停不下來的小書。
  • 我們這一代人的幸與不幸,全都應在「求仁得仁,亦復何怨」之上
    一心網:「求仁得仁,亦復何怨」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大意是說:追求仁德最終便得到仁德,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在當下時代的最好解釋是: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人生,那麼理應就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沒有什麼好抱怨和遺憾的。
  •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畢竟,對任何人來說——事業有成還要家庭幸福,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贏家。而求仁得仁,雖然也不錯。但只是事業或者只是愛情並不構成整個人生。所以,還是能夠同時發展比較好。石原裡美的老公是何許人也?據說,那是個「圈外人」。並且,還是普普通通的金融男。只要女神高興,那就好。02去年10月1日,石原裡美突然透過經紀公司公開手寫信宣布將與同年齡的圈外人結婚。
  • 《幸福的麵包》:所謂知足,就是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正如約·德萊頓所說,「知足是財富,是思想的財富,誰能得到這筆財富,誰就得到了幸福。」我們不快樂不是因為自己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想要的太多。只有學會知足和滿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人和物,才能解開自己的心結,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 所謂優雅,就是你遵從內心活成你自己幸福快樂的樣子
    所謂優雅,就是你遵從內心活成你自己幸福快樂的樣子。2、一直都認為,最美的女子應當有一種遺世的安靜和優雅。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心情,她都能讓你平靜,讓你安心。3、人生的優雅並非訓練或裝扮出來的,而是百千閱歷後的坦然,飽受滄桑後的睿智,無數沉浮後的淡泊。
  • 孔子「四教」,使求仁得仁成為可能
    在《季氏》篇中,孔子將「言思忠」列入「君子九思」之一,這裡的「忠」就是強調說話要能前後相顧、貫徹始終,而不可侈言放行。總之,「忠」的主旨在於敦促主體堅持對人對事的一貫信念,竭盡所能、恪盡本分。「信」至少包含兩種意思,一種是人言(承諾),一種是伸展。在《周易·繫辭上傳》中,孔子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
  • 犧牲幸福去追求所謂的幸福
    我和老公剛結婚兩年,婚前雙方父母幫我們解決了房子首付,婚後我們自己還月供,但是兩年來他加班太多了,根本沒時間陪我,我真的覺得婚後的生活不幸福。 牛津通識讀本《人生的意義》中有一句話:「人們總是試圖犧牲自己的幸福去追求幸福」。
  • 平凡簡單就是幸福
    人生百態,所謂幸福的門檻,其實就是橫亙在自己內心的欲望。每個生命體活著都需要一個支點的支撐,生命全程就是滿足自我欲望和要求的過程,吃喝拉撒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無所不及,在這期間既要努力爭取,又要順其自然。然而奔跑是生命的必須,沒有奔跑,我們就會與幸福和痛苦擦肩而過,就失去了對生命意義和生存的質量的追求。幸福不要無止境的索取和獲得,而是能夠盡情地享受已經擁有的一切。對於每個人來講,能有容身之所,建立和諧穩定的家庭,自己和家人健健康康,有著維持基本生活的穩定收入,就足夠了,你已經超過全世界70%以上的人,成為擁有幸福的人了。
  • 精闢人生感悟句子經典:所謂幸福,就是有人能懂,有情能守
    相愛是一種緣分,人海茫茫中遇見你,在歲月長河中我們能相逢,這本身就是上帝的恩賜。相愛是一種默契,大千世界,能和最體貼最溫暖那個人相守是一種默契。相愛是一種感覺,一種須用兩顆心去體驗和感受,才能體會出那跌宕起伏的美麗。相愛也是一種付出,是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為心愛的人付出一切。
  • 全職媽媽的幸福,需要這些前提條件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想做一個幸福的全職媽媽,需要具備哪些前提條件。條件一:相對優越的家庭環境。如果說愛情講究的是浪漫與激情,那麼婚姻就全得靠規劃和實操來落地。而物質基礎,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大家常說的「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是這個道理。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所謂的幸福是什麼?
    這就是人生,讓我們好好珍惜吧。  我的人生旅行結果很讓人失望,失望的旅途有時會更加讓人刻骨銘心。生活總是在別處的心路歷程註定了人生路途的孤獨,"我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對前景的茫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志者都是踏著兒時的夢想一路走來,那時我們都編織了一個個美好的夢,成為一名科學家,詩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