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溼噠噠的梅雨季是每年雷打不動的「噩耗」,不過在吃貨的眼裡,黃梅天的到來預示著美味就在眼前!比如我今天要說的這碗蕈油麵。
所謂蕈油麵,就是採摘野生的「蕈子」炒制出「蕈油」蓋在面上,其鮮美堪稱一絕。那懂行的朋友自然都曉得,蘇州哪裡的蕈油麵最好吃——常熟虞山興福寺。相傳這蕈油麵最早是寺中僧人採摘虞山上獨有的松蕈熬製素油,煮食麵條而得名。後來被大眾熟知其鮮美滋味後,發展成了如今適合俗家之人吃的蕈油麵。
這蕈油麵和黃梅天有啥關係呢?關係可大嘞!虞山興福寺的蕈油麵如今是一年四季均有銷售的,可正所謂「蕈油麵四季常有,而野生蕈子不常有」呀。每年山上採摘鮮蕈的正經日子便是6月的梅雨季後!
在梅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虞山上的鮮蕈就會露頭出來,這是採摘鮮蕈的最佳時間。興福寺外的麵館一般都會趁這段時間收購大量野蕈,凍起來保鮮,以此來熬製蕈油,作為全年的供應。換句話說,除了6月梅雨季之後那一段時間你能吃到鮮蕈熬製的蕈油麵,其餘時間吃得那都是冷凍的幹蕈製作的蕈油麵,那鮮味上的差別可不是一點點哦。
除了6月梅雨季的野生鮮蕈,蕈油麵最講究的「松蕈面」則要到10月之後,那一陣子是松蕈的採摘季,老饕們可是很在意這一口的,更何況其產量稀少,能不能吃到新鮮的松蕈面就全看緣分了。
新鮮採摘的野生蕈子,經過店家繁瑣複雜的手工處理之後,便會入後廚炒制,這一步一般在早晨5點左右就會完工,靜候第一批吃頭湯麵的客人。
麵館一牆之隔便是寺院,清晨露水剛剛散去,溼潤的空氣中已有淡淡檀香。伴著麵湯的熱力,蕈油的香氣逐漸瀰漫開來,它細膩圓滑,如同一個精靈,時而飄過你的鼻尖,時而又躲在了微風裡,引得你不由靠近。
捧起碗,湊近碗沿,細嗅清香的同時喝一口麵湯。蕈油伴著湯汁滑入口腔,那一瞬間,蕈的鮮香會一次性迸發出來,看似濃稠卻並不覺得厚重,清甜之餘,素的鮮美能為你的味蕾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精品的蕈,口感潤滑厚實,如肉般有些嚼頭,但鮮而不腥,不愧是「素中之王」。
不知不覺中,這一碗極鮮的面很快就會見底。邊上常熟麵館標配的鹹菜、香菜、薑絲可以隨意取用,但是在這一勺蕈油麵前,呵,統統靠邊站吧。
為吃蕈油麵去一趟興福寺,或是拜完興福寺順道吃碗蕈油麵,這莎士比亞「To be or not to be」般的辯證問題,在常熟人身上是找不到答案的。雖然不是絕對,但對於不少常熟人而言,虞山+興福寺+蕈油麵+喝茶=常熟老炮兒的生活方式。
寺外的老麵館地界兒大著呢,能擺開十來張桌子。日常來這兒的食客大都是當地老茶客,清早上山吃碗頭湯麵。老相識見面扎堆坐下,每個人點的面或許不一樣,但那一杯茶是必須的。吃麵事小,嘮嘮家常才是重頭戲。
麵館周邊時不時有小販經過,賣點茶幹、雞爪,還有提供肩頸按摩和採耳的服務,倒是也頗有市井風情。想感受一把地道的常熟慢生活,這碗面值得趕早吃一吃。來源:情調蘇州 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