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驅車百裡只為吃一碗蘇州頭湯麵,上海食客的這份執著數十年來仍...

2020-12-17 騰訊網

對上海的老食客而言,「朱鴻興」、「觀振興」、「陸長興」這樣的蘇州百年老字號麵館耳熟能詳,在這些館子吃上一碗地道的蘇式湯麵,是愛好美食的遊客在蘇州的必打卡節目。近兩年,同為蘇州百年老字號的「裕興記」也借著招牌的禿黃油麵打進了上海,慕名前往的食客不惜驅車數百裡,只為趕去蘇州吃上一碗地道的禿黃油麵或三蝦麵。

至於蘇州本地人,更是離不開湯麵。在外遊學、工作的蘇州人,回蘇州後心心念念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蘇州湯麵和一桌蘇幫菜。看似簡單的蘇式湯麵,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日前舉行的「尋味中國·文化美食巡遊活動」上,各路美食專家學者給出了他們的解讀。

【上海人趕去蘇州吃頭湯麵,早有先例】

「寬湯、重青~」「緊湯、免青~」一聲又一聲似江湖黑話般的「接頭暗語」,是曾經的蘇州老字號麵館裡常出現的地道蘇州俚語。外人可能聽得稀裡糊塗,當地人卻瞭然於胸:「寬湯」,指要湯多面少,「緊湯」則反之;「重青」,指多放蒜葉,「免青」則不放蒜葉。

蘇州書香酒店集團運營總監謝宇震說,在蘇州當地,不論什麼場合都離不開一碗具有獨特意義的麵條,壽麵、生日面、滿月面,都是如此。有人出差或遊學在外經年數月,回到蘇州後的第一件事,也是去館子裡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清湯麵。麵條,承載了蘇州人民血液裡流淌的對獨一無二的蘇州味道的記憶。

「南人飯米,北人飯面,常也。」李漁的《閒情偶記》中,如此記述了南北方在主食上的差異。麵食是中華傳統美食中重要的呈現方式之一,北方的麵條、饅頭、包子等等,各種呈現方式和不同寓意,都良好地繼承了中華傳統的美食文化。而蘇州人吃麵習慣的養成,也得益於北方人的南遷。

蟹粉兩面黃

大約是南宋時期,南下的達官顯貴將北方的麵條帶到江南,同時入鄉隨俗,漸漸形成了江南形式的麵條,最明顯的便是從指頭寬甚至腰帶寬的麵條發展成了細面。這種細面,也是蘇州人、江南人獨特的細膩的性格在美食上的呈現方式之一。除了細面樣式的龍鬚麵,在漫長的歷史中,根據習慣也形成了其他的小寬面以及滾子面,但除了 「寬湯免青」這些俚語,吃麵的傳統裡不得不說的就是老蘇州人說的頭湯麵。

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上海人專門起早坐早班火車,去蘇州吃一碗頭湯麵。如今,依然會有早起的食客,去麵館蹲守一碗頭湯麵。「頭湯麵」,就是早上第一道湯的面,老些的麵館,湯是大鍋熬的。但面下得多了,湯就變得渾濁,麵條也就沒那麼爽滑了。因此,雖然頭湯麵並不比其他時候的任何一碗麵貴,但講究的老饕,就是會願意專門為了這一點口感的差異而特意早起。

蘇州人會吃、好吃全國有名,這不僅僅跟蘇州人細膩精緻的性格有關,更與歷史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有關。伴隨人們對飲食需求的改變,蘇州也形成了5款典型的蘇式面:紅湯麵、白湯麵、拌麵、兩面黃、爛糊面。蘇州人講究不同季節吃不同款的麵條,也發展出了季時兼容的奧灶面。以奧灶面聞名的胥城大廈的麵條聲名在外,僅胥城大廈一年賣掉的面的長度就可以繞地球兩圈。資深烹飪大師徐鶴峰說,奧灶面的精髓之一是「三燙」:碗燙、湯燙、澆頭燙,一燙抵三鮮,香味都出來了。

漫步在蘇州的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百年老字號的麵館「朱鴻興」、「觀振興」、「陸長興」。據不完全統計,光蘇州城裡就有2800餘家麵館,足見蘇州人對湯麵的喜愛。

【不時不食,面、湯、澆頭都講究】

蘇州人喜歡吃麵,尤其喜歡吃細面。如果仔細留心下,會發現講究的蘇州麵館裡盛出的每碗麵條,剛剛端出來時都會呈現出鯽魚背的樣子。

要將這碗每根只有一毫米多的細面捯飭成這樣,可是一門技術活。不僅需要下面師傅雙手協調將筷子與小爪籬配合完美,打造出蘇式湯麵典型的「鯽魚背」,更需要下面師傅多年的經驗,在滾沸燒沸的鍋裡根據下鍋時間,麵條形態,精準判斷出麵條的軟硬,滿足食客的私人定製需求。徐鶴峰解釋說,盛出來的麵條呈現出「鯽魚背」的形態,美觀是一方面,同時也直接影響口感。麵條到碗裡根根分明、不糊不爛,這是境界。

蘇式湯麵呈現出的「鯽魚背」形態

湯是蘇式湯麵的靈魂。不同品種的湯麵,麵條的基本配置不變,湯和澆頭卻有很多變化。「湯講究要清而不油,色澤透亮,猶如琥珀,味鮮美而食後口不幹。」蘇式湯麵的白湯一清見底,哪怕是最尋常的一碗麵湯,也是用土雞、大骨、蹄髈、蟮骨等十餘種食材加上店裡各自的秘制調料文火慢熬近一天而成;紅湯則是在白湯的基礎上加入了五花肉慢熬吊出的醬汁。將純天然的食材濃縮成麵湯中的精華,這也是很多食客不僅會吃光面,還會喝光麵湯的原因。同時,鍋裡吊好的原湯如同滷菜店的老滷一般,用剩下的湯再吊新湯,才能將這鍋湯越吊越美味。如此下去,原湯便成了老湯,越是年代久遠,湯味越是濃醇,這也是老字號麵館的法寶。

光吃一碗麵,只起到飽腹的作用,蘇式湯麵最精彩的部分要數澆頭。以「不時不食」而出名的蘇州人,在蘇式湯麵的澆頭上做足了功夫,品種之豐絕無僅有。

蘇式湯麵的澆頭品種,有數十種之多,如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滷鴨、壯雞、頭尾、三鮮、什錦、肚襠、甩水、卷菜、白湯蹄膀面、小羊面、鳳爪面、小肉、素澆等。此外,麵筋、素雞、火方、香菇、牛肉等,也都是麵館中的常備澆頭。也有應季而產的春天筍油麵,夏天三蝦麵、秋天禿黃油麵、冬季的燜蹄面等等。

【一碗麵做出大文章】

無論是百年老字號的奧灶面、陽春麵,還是夏季為人們所期待的三蝦麵,都令蘇式湯麵聲名在外。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影響之下,一碗蘇州湯麵也被做出了「花頭經」,成為酒店行業增加餐飲營收的拳頭產品。

去年,蘇州開了近30年的奧灶麵館胥城大廈,在蘇州電視臺舉辦的「蘇州一碗麵」 蘇式湯麵狂歡活動中摘得桂冠,引來了紛至沓來的食客。今年1月以來,疫情令各地酒店入住率急轉直下,原本遊客如雲的蘇州也不例外。「過去,我們集團在全國各地的60多家酒店營收比,是客房七成餐飲三成,現在餐飲上升到了六成,客房收入只佔到四成。」書香酒店集團董事長朱巍說,在國際遊客和會務市場雙雙受到衝擊的情況下,酒店千方百計做大餐飲市場份額,從30來元的單人外賣套餐,到兩三人、五六人的「小宴」,再到一桌蘇幫菜變成蘇式湯麵(奧灶面)澆頭的「面宴」,在完整呈現蘇幫味道的同時也賦予面宴足夠的儀式感,讓食客感受到精緻的蘇州韻味。

「面宴」菜品

現在,依然會有講究的上海食客為了一碗麵專程開車去蘇州品嘗。而對蘇州的美食而言,上海則是一個大舞臺。蘇州市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華永根說,緣起於蘇州的青團,到了上海後發揚光大,上海一家老字號一季度賣出的青團就可以達到5000萬元的營業額,幾乎超過蘇州所有門店的青團收入。今天的蘇式湯麵,在上海也大有市場,因此蘇州老字號「裕興記」開到了上海。自上海開埠以來,兩地在餐飲文化上的互相交流和學習從未停止,也不會停止。

相關焦點

  • 老蘇州的小日子:一兩黃酒配碗頭湯麵,再來那麼一曲評彈
    正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食性,或以熱辣俘獲食客,或以清雋之味會友。在這個千城一面的時代,這座城市打動我的遠不止老蘇州精緻的一日三餐,還有不同於繁華都市的詩意與人情。【老蘇州的小日子】水陸並行的平江路,沿河伸出眾多歷史悠久的小巷,隨意拐進一座老宅,便可以親臨真實的市井。
  • 蘇州人的一碗麵
    聽說上海的評彈藝人,有重要演出,會清晨驅車百裡,到蘇州專程吃碗湯麵,再回滬說書表演時,嗓音中蕩漾著的濃濃吳語其韻味和書卷氣格外地原汁原味。掌聲要比平常高出好幾成。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
  • 農村大爺賣「石頭餅」,2元1個,吃過的都說好,食客驅車百裡來買
    農村大爺賣「石頭餅」,2元1個,吃過的都說好,食客驅車百裡來買。說起先如今的特色小吃,其實在中國還是有很多的,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地域都有他們不同的特色小吃,對於這些特色小吃來說,有的可能會比較流行,在全國各地都能夠買到,但是有的因為特殊的製作手藝,所以就只能夠在當地才能夠吃到了,畢竟現在有很多的傳統小吃的,這種手藝已經是失傳了,很多人都表示吃不到這種傳統小吃也是非常遺憾的,其實對於一些傳統小吃來說,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經常能夠遇到的,今天我們要來為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非常傳統並且非常有特色的小吃
  • 4點起床,驅車1小時,就為了常熟虞山興福寺這碗蕈油頭湯麵!
    興福寺外的麵館一般都會趁這段時間收購大量野蕈,凍起來保鮮,以此來熬製蕈油,作為全年的供應。換句話說,除了6月梅雨季之後那一段時間你能吃到鮮蕈熬製的蕈油麵,其餘時間吃得那都是冷凍的幹蕈製作的蕈油麵,那鮮味上的差別可不是一點點哦。
  • 來一碗蘇式湯麵|細細品味老蘇州的精緻
    「老闆,來碗燜肉麵,寬湯重青,加份薑絲啊!」「好嘞,拿好牌子自己找位子坐啊!」一碗紅湯光面滿足不了口腹之慾,加上澆頭才好。去一家蘇式麵店,要是吃不準這家店的水準,你就點碗燜肉麵試試。上好的豬五花肉燜得酥爛但不走形,等凍得稍微硬挺一些再下刀切成1釐米左右的厚度,端上桌來還凝著油花。
  • 無錫:探秘網紅小吃「許阿姨雞蛋餅」,上海蘇州食客驅車品嘗
    稻香新村南門口的許阿姨雞蛋餅,是無錫小吃界的一個傳奇,今年更是人氣暴漲,連上海、蘇州的食客都驅車前來,附近的居民介紹,「以前排個十幾二十分鐘,現在必得40分鐘打底」。「大家一直要來吃的,對我也非常好,怎麼好意思漲價呢?」原來,每當許阿姨雞蛋或者油條不夠用了,就會有熱心的顧客主動幫她到附近去購買,免去了她來回奔波,也節約了做餅的時間,許阿姨說,「大家相互照顧,我少賺一點沒事的。」夜裡12點半起來攤餅,一年只休7天這個餅,一做就是25年。
  • 錢小穆:蘇式湯麵
    麵條最初只稱為「餅」,「 水溲餅、煮餅 」便是中國麵條。首屆中國麵條文化節上評選出中國十大麵條為: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河南蕭記燴麵、杭州片兒川、蘇州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和吉林延吉冷麵。 一碗陽春麵 , 是許許多多蘇州人生第一次上館子品嘗的正宗蘇式湯麵 , 亦是能念叨一輩子的美味 。
  • 蘇州必吃的十家麵館!
    說到吃麵,蘇州人那是數一數二的。面,似乎成為了蘇州人的一種情懷,貫穿在蘇州人的生活日常裡。蘇州城不大,麵館卻有2000多家,百年老字號也多,於是到哪裡去吃麵,吃什麼面,就大有講究了。在蘇州的老面客心中,都有一個麵館排行榜,每天早上去自己心儀的麵館中吃上一碗頭湯麵,這才心滿意足,開始一天的美好生活。
  • 吃遍這些老字號 才算真正的蘇州「美食家」
    眼睛一睜,他得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 一碗麵的吃法已經叫人眼花繚亂了,朱自治卻認為這些還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頭湯麵」。千碗面,一鍋湯。如果到一千碗的話,那麵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
  • 蘇州最貴麵條排行榜
    蘇州人吃麵是有傳統的,老蘇州們把喝茶、吃麵、聽評彈當成了每日的必修課。蘇州人的一碗湯麵,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範疇,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蘇式生活」之中。一碗蘇式湯麵,完全就是蘇州人性格的縮影:精緻內斂,不張揚,看似簡單平常,卻底蘊深厚。
  • 廣東路這家不起眼的麵館,為何每天食客擠破頭?上海麵館吃評28期
    上海每一家能開得下去的麵館,就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對吃麵極為挑剔的上海人,味道好的麵館一定是非常火爆的。所以有時候毛哥在上海找麵館,所幸就選弄堂裡食客都在排隊的那種,通常味道都不差。今天要說的這家麵館,是在人民廣場附近廣東路上一家不起眼的小麵館,雖然環境逼仄,但是每次路過都一堆食客排隊,毛哥耐不住好奇也去吃了幾次,味道果然不錯。接下來就讓毛哥帶大家一起來這家「順德麵館」嘗嘗。辣肉蔥油拌麵首先從最經典的款式蔥拌開始,再加一些店裡最受歡迎的辣肉,一端上來就香氣撲鼻,不錯。
  • 小盅五件子端進「蘇州一碗麵」
    記者 小圓 攝本報記者 尤薇「吃蘇式面、品五件子,大飽口福兩大美食。」昨天,記者探店十全街老字號麵館萬泰興,該店新上市的五件子創意面澆頭,讓不少老蘇州稱讚「有新意」。「蘇式湯麵要在傳承中不斷發揚光大,」萬泰興掌門人胡小軍介紹,蘇幫大廚改進位作工藝,五件子變身小盅麵館版,加入「蘇州一碗麵」,吸引不少消費者專程前來嘗新。
  • 夫妻開麵館10年只賣1種面,每天客人爆滿,食客:一天不吃饞得慌
    夫妻開麵館10年只賣1種面,每天客人爆滿,食客:一天不吃饞得慌麵條與羊肉,這兩者的搭配可謂是經典,羊肉熗鍋面這道面便融合了麵條和羊肉兩種食材。要想做好羊肉熗鍋面可是不簡單的,羊肉的腥味較重,所以要將麵條做到鮮味十足著實不容易。
  • 上海最好吃的大腸面,一碗從2.5漲到了33,食客排隊1小時搶著吃
    上海雖然是精緻的南方城市,但是對麵食也很喜愛,不同於北方的大碗寬面,上海人吃麵花樣繁多,可以說上海小吃的各種麵條,你一個月也吃不完,很多人還要驅車去蘇州、杭州吃麵,真是一群被忽視的麵食愛好者。在上海有很多小麵館,他們藏在小巷子裡,但是本地人卻山長水遠找過來,大熱天大冷天也要排隊吃,這些麵館也有自己的一些規矩,哪怕開豪車,大家也會乖乖地守規矩,真是為了一碗麵犧牲太大了。像西直門這家小麵館,有上海獨一份的大腸面,有上海最好吃的大腸。
  • 夏天去蘇州:看一看蘇州的蓮荷,品一品蘇州的湯麵
    遠在春秋時期這裡即為楚相春申君黃歇的封地,當時就在這片溼地引種了楚地蓮藕。後越國大夫範蠡棄官隱跡在此,鑿河洩洪,圍蕩養魚,積澱了豐厚的吳地文化……這個地方說近不近,說遠不遠。雖沒有地鐵可直達,但地鐵站下來打個車還是蠻近的。來公園裡賞荷的遊人大部分是本地市民。只見他們拿著市民卡就可以刷卡進內。
  • 舌尖丨江海一碗麵
    出門前我看了一下窗外,當時正是風雪交加。原本想去樓下的24小時超市買上點半價刺身加一聽啤酒,喝完就睡覺。誰知換好衣服下樓,風雪停下,天光大好,我便步行到ばりきや,等著開門吃他第一碗麵。往日裡打工結束或報告完成都是在晚上,所以那是我在日三年中第一次那麼早出現在拉麵店,老闆問我,「今天怎麼來吃早面了?」我說,「寫完了碩士論文,我要走了,以後不曉得什麼時候再回來了」。
  • 這個日本人來中國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你也來看看,自己家鄉的那碗麵條上榜了沒?01「十大湯麵」、「五大乾麵」各地麵條擂臺爭霸老爺爺特別喜歡的蘇州湯麵,是到老字號朱鴻興吃的。一碗燜肉蝦仁面不過癮,還追加了肚片面、肉絲麵,連吃3碗。
  • 上海最好吃的老字號白斬雞,從七歲吃到七十歲,鮮香滑嫩好吃極了
    在上海說到白斬雞,最出名的莫過於有著十幾家分店的振鼎雞了。每家店的店面都不大,點餐也是在前臺點的。種類不多,可是每樣吃完之後都讓人難以忘懷,最經典的莫過於那四道菜了,雞湯麵,白斬雞,和雞汁拌麵了。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振鼎雞的三大鎮店之寶。在說菜之前,點單也是一大學問呢。
  • 一碗玉米糊湯麵,一碗西峽的鄉愁——酸菜糊湯麵
    「糊湯麵?」這有什麼新奇的全國各地都有。何以代表西峽的鄉愁呢? 那兩木就要告訴你了,此「糊湯麵」非彼「糊湯麵」。西峽的「糊湯麵」和「糊麵條」,這可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美食。
  • 30年,450多地,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你也來看看,自己家鄉的那碗麵條上榜了沒?01「十大湯麵」、「五大乾麵」各地麵條擂臺爭霸老爺爺特別喜歡的蘇州湯麵,是到老字號朱鴻興吃的。一碗燜肉蝦仁面不過癮,還追加了肚片面、肉絲麵,連吃3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