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勒斯坦工程師尤斯裡·塔爾德研發出一種「快遞機器人」,可為在醫院隔離治療的新冠病人提供快遞食物和藥品服務。該機器人由傳感器、攝像頭、GPS定位追蹤器、雷達等部件組成。圖為尤斯裡·塔爾德操作「快遞機器人」。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應急響應方式紛紛出現,助力各國防控疫情。分析認為,未來,數位技術在優化公共衛生安全體系、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改善社會治理等領域將釋放更大潛力。
全球有28國推出應用程式追蹤病毒密切接觸者
近日,美國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宣布,將共同推出一款名為「接觸追蹤」的應用程式,供公共衛生機構用於追蹤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觸者。它可以安裝在蘋果iOS和安卓兩大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上,利用短距藍牙信號,收集與用戶密切接觸過的其他手機的數據,在人們靠近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時發出警報。
據英國年利達律師事務所統計,全球已有28個國家推出了類似應用程式,包括中國、新加坡、印度、挪威、以色列等,另有11個國家正在開發基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或藍牙數據的應用程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拉梅什·拉斯卡爾表示,截至4月10日,美國已有3個地方政府籤署了使用該校開發的「PrivateKit」應用程式的協議,另有17個州和市政府正考慮是否使用。韓國推出的應用程式「新冠100米」可以讓用戶看到新冠肺炎患者被確診的日期、就診地點等信息,以及用戶與患者的距離,以幫助用戶避開患者所在區域。美國《科學》雜誌發布研究報告稱,人工排查通常需要一周時間完成的程序,定位追蹤技術能在瞬間完成。
據韓聯社報導,從4月27日起,韓國政府要求違反居家隔離相關規定的人員必須佩戴電子手環。電子手環通過藍牙裝置與手機上的應用程式連接,當隔離人員離開限定範圍或手環受損時,有關信息將自動傳送至負責人員。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將向所有進入該州的人發放二維碼腕帶,佩戴者需要通過掃描腕帶二維碼,每天兩次提交位置信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衛生部聯合推出「合力追蹤」手機應用程式。當兩個用戶在兩米距離內、接觸時間超過30分鐘時,就會被記錄下來,數據將保存21天。
數位技術可以為診療提供決策依據。1月底,「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線。該系統利用創新的人工智慧全肺定量分析技術,為臨床專家提供基於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療效評價等服務,能夠更為高效、準確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
數位技術有助於可靠疫情信息的傳播。聯合國日前推出非洲新冠肺炎疫情網上知識中心,非洲國家民眾可在線查閱疫情匯總信息。歐盟資助建設了驗證插件「我們核實」,可以幫助新聞從業者驗證視頻和圖片的真偽。美國亞馬遜公司為旗下語音助手應用「Alexa」開發了疫情防控期間健康指南功能,幫助用戶掌握疫情發展情況、個人防護措施和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等信息。奧地利維也納市、林茨市推出的「Corona—Bot」聊天機器人可以回答奧地利政府疫情防控政策方面的問題,如交通、公共場所運營等。
數位技術也是疫情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手段。4月20日,歐盟委員會啟動「歐洲新冠肺炎數據平臺」,為研究人員提供面向歐洲和全球的開放性數字平臺,用以快速收集、存儲和共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蛋白質結構等研究數據和相關研究文獻等。義大利CINECA國家超算中心高級研究員卡洛·卡瓦佐尼介紹說,該中心正藉助超級計算機對新冠病毒展開模擬計算,從數以百萬計的化合物中篩選出最有可能遏制病毒傳播的1000個甚至更少的化合物,以供實驗室測試哪種藥物最有效。IBM的超級計算機「頂點」已在幾天內為研究人員模擬了8000多種藥物的化合物,如果使用傳統計算機則要耗費數月時間。
美國IBM公司的快速供應商連接網絡使用分布式記帳技術,可幫助救援物資的生產企業與需求方建立聯繫。荷蘭的分布式記帳技術公司Tymlez正與荷蘭政府合作成立一個技術聯盟,利用其網絡建模技術來繪製和分析醫療供應鏈。
在追蹤效果與保護信息安全之間謀求平衡
在追蹤新冠病毒接觸者方面,應用程式固然有效,但也有民眾擔心: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
歐盟委員會4月16日發布指南,規定歐盟成員國的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在使用應用程式的數據時,都須遵循《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個人自願安裝應用程式、分享個人數據。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應堅持數據最小化原則,不建議使用非必要數據。同時,嚴格限制數據存儲時間,並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
很大程度上,應用程式的追蹤效果取決於用戶覆蓋率。歐盟表示,要充分發揮應用程式的作用,需要歐盟國家民眾最大程度地參與、信任並接受這種創新數字解決方案。
目前,「數據孤島」現象依然存在。「數字歐洲」協會總幹事塞西莉亞·波妮菲爾德·達爾表示,歐洲在共享和分析健康數據方面仍存在巨大障礙,「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有時甚至在一個國家內,都存在不同的格式和規則」。由於擔心違反相關隱私保護條例,很多健康數據尚未得到開發。未來幾個月裡,需要增強視頻諮詢、高級診斷、開發新療法等數字健康服務。公共部門、研究人員和企業應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共享對追蹤和治療至關重要的數據。各國之間統一數據保護規則,增加對人工智慧和數字醫療的資金投入。
為行業發展和建立新商業模式提供空間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的一篇評論稱,運用數位技術抗擊疫情,可能會提高公眾和政府對數位技術應用於醫療保健其他領域的接受度。美國智慧城市服務商Quantela執行長斯裡達爾·加迪稱,雲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為行業提供了發展和建立新商業模式的空間。這些商業模式有助於讓民眾理解流行病的嚴重程度,並確保採取預防措施。各國除了加快重要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應加快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分析指出,數位技術可以指導各國制定衛生政策,提高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未來,在優化公共衛生安全體系、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改善社會治理等方面將釋放出更大潛力。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表示,企業應通過數位化物流網絡調配資源,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數位化進程。打造開放的數據共享平臺,促進政府、企業之間的數據流動和整合,將顯著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數位技術更緊密地嵌入社會管理,蘊藏著數字經濟發展的更大增長點。
(本報布魯塞爾、曼谷、華盛頓、北京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