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家詩人送文學進校園,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2020-12-14 湘湘帶你看社會

日前,韶關市五月詩社研究會、仁化作家協會桂漢標、鄧覃貴一行6人到仁化縣扶溪學校、城北小學開展文學進校園活動。活動舉行了以《教師與詩歌》《文學與閱讀指導》《古體詩詞寫作入門》等為主題的講座;鄧覃貴、梁麗雲分享了自己文學成長的故事。

據悉

扶溪學校在各級教育部門和韶關市五月詩社研究會的支持下,率先在全市開展新詩實驗活動、堅持走特色辦學發展之路,14年來四任校長薪火相傳,著力打造新詩教育實驗這一品牌,發揮傳統的「詩教「作用,營造詩意的校園,促進了學生的詩意成長。

該校詩歌教學碩果纍纍,學校2011年被評為韶關五月詩社首批「新詩走進課堂實驗基地」、2013年被評為「廣東省詩歌節小學生新詩教育示範學校」、2017年學校詩社被評為「韶關市優秀學生社團」。

學生在《南方日報》《全國青年詩歌雜誌》《創新詩刊》《韶關日報》等報刊雜誌和網站發表了近300多篇詩作,近100人獲全國、省、市級文學徵文大獎,出版了兩部學生詩集。

仁化縣城北小學是一間投入了一億多元資金、新落成的縣重點學校,該校於2019年9月正式啟用。學校重視加強活動陣地建設,營造良好育人環境、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大力開展創辦班級作文周報和《尚美》校刊活動,組建有城北小學尚美文學社,致力打造具有仁化特色的校園文學品牌,實施文化興校,營造「博雅尚美」的校園文化氛圍。

參與活動的作家詩人向學校和師生贈送了《心旅夢尋》《滄桑雲雨》《詩訪青春》《青山牧雲》《五月詩箋》和「逐夢人文叢」等書籍;推介「詩云子悅」新詩進課堂實驗。

文字: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兆宇 通訊員 鄧覃貴

圖片來源五月詩箋

編輯:羅奕麟

責編:袁少華

【來源:文化韶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一批校園小詩人、小作家湧現
    (記者王暢彤攝)原標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一批校園小詩人、小作家湧現新疆網訊(記者王暢彤)隨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推進,烏魯木齊各中小學的校刊、校報、國學社、經典誦讀班越來越多。市2小、14小、35小、54中、109中學,都開設了相關社團與刊物,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為同學們提供學習與展示的平臺,湧現出來許多校園小詩人和小作家。
  • 河南濮陽:召開「激情創文明,文學進校園」頒獎盛典暨詩歌朗誦會
    河南省作家協會委員、市作協原名譽主席、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胡耀楨同志在講話中指出,「市文聯、市作協為我市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市作協領導班子在李騫主席的帶領下,充分發揮下屬各委員會、學會的作用,從不同角度挖掘濮陽文化,從不同側面傳播正能量,為濮陽市文明城市創建和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
  • 「文學名家進校園」公益活動啟動
    1月19日,由《中國校園文學》雜誌社、北京市雜文學會、《青年文學》雜誌社共同主辦的「文學名家進校園大講堂公益活動」在北京市京源學校啟動,「文學名家進校園大講堂」即正式落戶在北京京源學校。     著名作家、全國政協委員艾克拜爾·米吉提,著名詩人艾青的夫人高瑛,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吳思敬,著名雜文家、北京市雜文學會副會長李下,著名雜文家、《北京晚報》編委、北京市雜文學會副會長蘇文洋,散文家、詩人、《中國國門時報》副總編輯華靜,《檢察日報》「綠海副刊」的資深編輯等,包括在京的部分新聞媒體及北京京源學校數百名師生,共同見證了新年伊始的這次活動。
  • 「文學名家進校園大講堂」公益活動啟動
    83歲的艾青夫人高瑛為北京京源學校學生文學團體——紅豆文學社的成立揭牌。  中新網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校園文學》雜誌社、北京市雜文學會、《青年文學》雜誌社共同主辦的「文學名家進校園大講堂」公益活動19日在北京市京源學校啟動,83歲的艾青夫人高瑛親自到場為該校學生文學團體——紅豆文學社的成立揭牌。  艾青夫人高瑛自己就是詩人,出版有《山和雲》《詩的牽手》《我和艾青》等多部著作。
  • 我市舉辦「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近年來,市科協強化科普載體建設和科普能力提升,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通過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中科院科學家科普報告等形式多樣的科普進校園活動,深入推進全民科學素養建設,激發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興趣,樹立科學理想,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推動我市青少年形成學科學、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著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平涼市知名作家公益講座進校園 與學生"零距離"互動
    中新網甘肅新聞10月22日電 (通訊員 吳希會)10月18日下午,由平涼市崆峒區作家協會組織的市、區作家協會「文學進校園」系列講座啟動儀式在平涼市第五中學舉行。來自省市區作家協會、文藝評論家協會、楹聯協會負責人和會員的13名知名作家走進校園做文學創作和閱讀指導,學校沐晨文學社及其他愛好文學的師生約240人參加了活動。
  • 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發布:推動零廢棄校園整體文化的建設
    「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提供更具工具化的操作指引,有助於更高效地推動零廢棄校園整體文化的建設。在地化探索和實踐,總結零廢棄校園建設經驗隨著近年來,圍繞著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進校園,因應學校思考如何垃圾減量,培養學生養成有益於環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的需求,建立在零廢棄理念基礎上的「零廢棄校園」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 文學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空港新城學區舉行
    9月17日,由空港文學館組織的文學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空港幸福裡學校進行。活動特別邀請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國學院執行院長王即之首場開講《時代呼喚國學回歸》。空港文學館負責人王海指出,2020年文學進校園活動主要區域在空港新城學區,2021年將根據西鹹新區黨工委宣傳部要求在西鹹新區五個新城學區開展,不僅組織文學館籤約作家走進校園,而且邀請文化名家走進西鹹新區校園,不僅是文學進校園,而且要根據學校需求組織書法、美術、戲曲、朗誦等門類藝術家走進校園,在全省樹立一個「文學藝術進校園」的品牌。
  • 重慶一中舉行第三屆「作家進校園」活動:一次跨越南北的「牽手...
    重慶一中舉行第三屆「作家進校園」活動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8日8時50分訊(韋燕)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雲,「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也曾說,「
  • 西鹹新區空港西城文學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文學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空港新城學區舉行大美西部觀察訊2020年9月17日,由空港文學館組織的文學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空港幸福裡學校進行。,2021年將在西鹹新區五個新城學區開展,不僅組織文學館籤約作家走進校園,而且邀請文化名家走進西鹹新區校園,不僅是文學進校園,而且要根據學校需求把書法、美術、戲曲、朗誦等門類藝術帶進校園,在全省樹立一個「文學藝術進校園」的品牌。
  • 新蒲新區:積極推動童謠創作進校園
    近年來,遵義市新蒲新區切實加強「黨建帶關建」工作,充分發揮關工委「五老」隊伍優勢作用,積極推動童謠創作進校園活動的開展。2020年11月27日,在新蒲新區舉行的童謠創作大賽頒獎大會上,新蒲新區管委會原副主任、區關工委主任陳文寬說,本次童謠創作大賽既是謝幕、也是開幕,推動童謠創作進校園要創新方式、方法,持續加強新區童謠創作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固化運用童謠宣傳推介新區,培育引導新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經驗做法,努力推動童謠創作進校園取得新成效。
  • 聚焦「詩歌周」|中外詩人觀摩正則學校詩教活動:詩歌進校園,校園盡...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鄭甘 楊志 何俊)詩意的校園,詩意的情懷。12月12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和中外詩人、作家、學者,中華詩詞學會團隊,友好城市及兄弟縣市嘉賓一行,走進汨羅市正則學校觀摩詩教活動,在充滿激情的詩會節目中,在學生們創作的詩句裡,收穫驚喜和感動。下午四點,在正則學校體育館觀眾席各個方位響起的洪亮誦詩聲中,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詩歌進校園詩會"專場節目拉開序幕。
  • 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暨「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開啟
    為推動中國校園文學的健康發展,3月23日,中國作家協會下屬的《中國校園文學》雜誌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辦的「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暨『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啟動儀式」在京隆重召開。在他看來,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和由此開啟的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是一次引領高尚文化、發現文學人才的活動,必將在中國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張東燕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和政府一向對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報告也強調要發展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 17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推動經典進校園: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部近年來大力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第一,老師的培養很關鍵。要讓各個學段的老師喜歡優秀傳統文化,能有這方面修養,開口就能「白日依山盡」。第二,新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特別是經典名篇的比重。目前中小學教材中的優秀古詩文比例已經提升了,這很必要。詩歌朗朗上口,又有節律,讀起來能調節身體,還能調節心情,孩子們會很喜歡。必須把教材建設這件事做好。第三,建設校園文化。
  • 萊山區圖書館送圖書進校園 加強書香校園建設
    水母網9月18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徐睿 通訊員 孟博 攝影報導)為弘揚尊師重教傳統美德,加強書香校園建設,近日,萊山區圖書館開展了「書香四溢 感恩教師」活動,為區第二實驗小學的師生送去了500餘冊圖書
  • 我市「六個一」項目入選全省「非遺進校園」十大精品案例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 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 優秀案例徵集活動評選結果 我市「六個一」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 在全省眾多案例中脫穎而出
  • 50名作家詩人交流中韓文化
    本報12月30日訊(記者彭桐)紅帆詩社32周年慶暨中韓文化分享會昨天在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文學院舉行,50多名中國和韓國的作家詩人和海南師範大學學生、紅帆詩社新老社員匯聚一堂,以詩歌的名義,深入探討交流中韓文化。參加者進行了一次中韓雙語詩歌的洗禮,感受到一場世界多元文化的沐浴。
  • 加強老年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初探
    學校堅持寓教於樂,不斷豐富拓展第二第三課堂,大力推動群眾性文化建設,根據「立足群體、立足服務、立足本質」的原則,積極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引導和動員老年學員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回饋社會,服務社會,努力發揮校園文化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 辦好校報 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報作為學校的重要宣傳輿論陣地和思想教育園地,同樣要緊密配合這一根本任務,通過它切實達到「辦報育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校報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聯繫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要紐帶,是展示高校對外形象和塑造學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 碧草文學:創刊廿五載,廣東校園文學的奇葩|大灣區時報|中國校園...
    (《大灣區時報》訊,特派記者許水活)廣州是一座千年商都,也是一個文化氣息馥鬱的歷史名城。這裡誕生了一本校園文學雜誌叫《碧草》。它紮根於這片沃土,歷經二十五載風雨的洗禮,已經成為了廣東校園文學的一朵奇葩。《大灣區時報》記者了解到,碧草文學由知名作家鍾偉強創辦,碧草亦為其筆名。1995年11月,他在廣東省對外貿學校創立了碧草文學社和校園文學雜誌《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