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發布:推動零廢棄校園整體文化的建設

2020-12-15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上海熱線】;

了幫助更多校園實現零廢棄的目標,2020年7月,由萬科公益基金會、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等共同主辦 的「校園零廢棄,分類新時尚——2020年深圳市垃圾分類蒲公英計劃啟動儀式」中,萬科公益基金會正式發布「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提供更具工具化的操作指引,有助於更高效地推動零廢棄校園整體文化的建設。

同時,致力於將垃圾減量和分類教育成為學校管理日常的「零廢棄校園行動」加入到2020第三屆零廢棄日全場景的零廢棄生活全民行動中,號召大家力所能及參與到零廢棄校園建設,共同營造零廢棄的校園環境和氛圍。

四川德陽綿竹市遵道學校,是萬科公益基金會零廢棄項目的重要工作領域之一。

在地化探索和實踐,總結零廢棄校園建設經驗

隨著近年來,圍繞著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進校園,因應學校思考如何垃圾減量,培養學生養成有益於環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的需求,建立在零廢棄理念基礎上的「零廢棄校園」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2018年,萬科公益基金會資助自然之友,聯合上海未愛教育、華基金等夥伴,在深圳5所 小學聚焦課程教學、學校管理和家校互動等三方面,共同探索「零廢棄學校建設」,致力於將垃圾減量與分類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及管理日常。2019年底,結合項目實踐經驗和夥伴7年教師培訓經驗總結而成的《零廢棄學校建設指南》(試用版)成型推出。

遵道學校教學樓一側的「環保銀行」

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共享零廢棄校園實踐資源

據介紹,「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 是一本深具行動導向的操作指引,提供了在零廢棄校園文化打造、環境創設、課程建設、活動建設等多方面的經驗、案例和建議,其核心內容包括項目背景及政策背景介紹、零廢棄行動工具包和零廢棄評估工具包三大部分,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教案手冊、教師賦能手冊、評估手冊、附屬工作包五本手冊,全方位指引學校開展零廢棄。

其中,零廢棄行動工作包聚焦於根據學校的情況設計、開展和管理相應的垃圾減量分類教育行動,零廢棄評估工作包則是監測垃圾的減量和分類實施情況並且根據實施情況的評估進行不斷改進的實施方案。

大家可登陸萬科公益基金會官方網站下載該指南,希望透過共享資源和工具,激發更多人願意嘗試從點滴的行動開始實踐零廢棄校園工作,並且能支持這一領域的行動者,踐行理念、因地制宜,持續深入地聯合家庭、社區、社會各界開展零廢棄學校教育。

多元化行動方式,共同推動零廢棄校園建設

由於學校師生、社會力量肩負的使命和介入零廢棄校園建設的行動有所不同,「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給出多元化的參與方式。

學校和教師代表可分別提出零廢棄校園建設和零廢棄校園註冊講師申請,爭取獲得註冊「零廢棄學校」和 「零廢棄註冊講師」資格,在專業的指導下,創造性地開展校園垃圾減量實踐活動,具體申請方式請留意萬科公益基金會官方消息。

另外,也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在廢棄物管理話題、「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推廣渠道、零廢棄校外實踐活動等給予相應的支持。

遵道學校裡,家長與學生攜手完成遊戲

在即將開啟的以「零廢棄生活·立圾行動」為主題的第三屆零廢棄日——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零廢棄聯盟發起的全國性聯合倡導行動中,「零廢棄校園行動」是重點活動之一。

「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和今年「零廢棄日」所倡導的行動準則是相契合的:重視每一個行動的價值、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相信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此,也成為了推動本次「零廢棄校園行動」的重要指導工具。

值得期待的是,除了長期支持四川遵道學校等「零廢棄校園」的教育發展、發布「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等行動,萬科公益基金會將持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把零廢棄校園的理念和方法推廣至更多的學校,並號召每一個關心教育、關心可持續發展的人能夠從力所能及的行動開始,在自己的生活環境踐行環保,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

相關焦點

  • 故宮打造「零廢棄博物館」 國博發布「博物館能源管理指南」
    1月15日,《博物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與實施指南》團體標準發布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此團體標準的發布,對於提升博物館類公共機構能源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挖掘博物館類公共機構節能潛力、探索制度化可持續的管理機制提供了解決方案,成功地發揮了博物館類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
  • 徐海雲:無廢城市能與「零廢棄」劃等號?
    「零廢棄」是英文「Zero Waste"的直譯,也許用「無廢」更簡單明了。「零廢棄」與反焚燒同流合體。2003年,第二次「零廢棄」對話會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主辦者就是全球反焚燒聯盟(GAIA)。
  • 故宮打造「零廢棄博物館」
    原標題:故宮打造「零廢棄博物館」   自5月1日實施垃圾分類以來,故宮博物院累計收集可回收物超2.6噸。本周末,故宮通過官微呼籲,號召參觀者一起參與「零廢棄」項目,力爭兩年內打造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今年故宮實現80%以上可回收物回收。   故宮宣傳環保理念,從「古」說起。
  • 【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③】許楷楠:做蒲公英的種子,傳遞「零廢棄...
    她和同伴們像蒲公英的種子,努力將「零廢棄」理念傳遍城市。今年,她榮獲了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評選的「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榮譽稱號。她就是深圳市龍華區零廢棄促進會會長許楷楠。用點滴努力影響更多人許楷楠的老家在河北承德。她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樂觀、熱心,即便自己不富裕,也願意幫助別人。
  • 龍山靛房學校:打造校園牆壁文化 推動文明校園建設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裴應珍)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體現校園文化特色,推動文明校園創建,靛房學校精心打造校園牆壁文化,用隨處可見的圖片和文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文化牆建設中,學校以思想性、
  • 辦好校報 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報作為學校的重要宣傳輿論陣地和思想教育園地,同樣要緊密配合這一根本任務,通過它切實達到「辦報育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報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校報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聯繫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要紐帶,是展示高校對外形象和塑造學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 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
    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北極星固廢網訊:家園導讀:「無廢城市」類似的相關概念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源頭「零廢棄」。這一提法是美國環境學者保羅·帕爾默在上世紀70年代初首創的。保羅·帕爾默是一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化學博士。
  • 全球首家「零廢棄」純素餐廳探店!
    如今,David和Jasmin親手把它改造成了這樣一家「零廢棄、純素食」餐廳。 還沒跟David和Jasmin坐下來正式開聊,我已經被「零廢棄」包圍起來了。原來,餐廳裡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綠植都是從eBay網站上二手買來的。所以,很多桌椅都不是配套的,但又不突兀地被重新搭配了起來。
  • 建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文化育人是《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六途育人之一,該鎮中心學校為進一步落實《中小德育工作指南》,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深入開展,增強文化育人氛圍,推動文化育人進程,提高文化育人水平,在全鎮中小學開展了師生共話文化育人「十全十美
  • 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校園文化建設就是把學校的精神文化與校園環境融為一體,以全方位方式為學校創造獨特的校園文化,以真正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努力,在文化設計之路上與您同行!校園環境的教育意義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室內環境的延續,校園室外環境的建設是師生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領域,校園景觀形象設計不僅是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工程。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單一物質形態的體現,而且具有深刻的校園文化內涵,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塑造了校園文化在師生心中的形象。
  • 簡述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對策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理由談談點自己的看法。1.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 淺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湘西州民族實驗小學 覃祖松    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管理與發展的積極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為推動教育進步的巨大動力。而校園網絡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一種新型載體,對學校文化建設可以產生重大的影響。學生、教師是校園網絡文化的參與者、建設者,學生與教師的培養是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關鍵。
  • 冰點 | 開始零廢棄生活,其實並非完全為了保護環境,而是為了自己(雙語)
    零活實驗室創辦人湯蓓佳在微信上建立涵蓋全國範圍的零廢棄生活網絡,積極推進零廢棄生活的普及 (圖片:中國發展簡報)當人們還在熱議北京將在明年5月份實施的垃圾分類新法,中國有這麼一群人已經踏上一個比垃圾回收更極致的旅程——零廢棄生活。
  • 閻良區:校園文化建設多彩紛呈
    西安網訊:為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11月16日,西安市閻良區組織義務教育學校校長20餘人觀摩學習西安鐵一中航空城分校西校區、武屯初中、西飛四小東校區新華小學、西飛一小西校區閻良二小、武屯中心小學、曲江一小教育集團紅豐小學等6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先進經驗。
  • 校園文化建設芻議
    校園文化是對學校各項工作的總結、提煉和概括,如果沒有學校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滋養,校園文化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校園文化建設也無從談起。現實中,我們既不能脫離學校的實際工作和現狀談校園文化建設,也不能一味強調其他工作而忽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巨大能動作用。學校應該高度關注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認真總結提煉學校辦學以來各個發展階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元素,去粗取精,形成學校校園文化特色。
  •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亟需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亟需改變簡單粗放的校園文化建設與管理方式,樹立科學化、精緻化建設與管理思維校園文化是反映一個學校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是檢驗學校建設和發展成就的重要指標,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整體事業發展布局中,顯得尤為重要,決不是可有可無的。
  • 什麼叫校園文化建設呢?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澱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範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
  • 加強老年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初探
    建立領導決策機制,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校長會議、不定期召開校長辦公會,每周召開一次校長碰頭會和周辦公會,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當前具體工作;建立領導責任制,確定一位副校長具體分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建立教師獎勵機制,積極向社會籌措資金,每年教師節向教師發放獎勵金,留住優秀教師人才,激發教師為老年教育事業服務的熱情,進一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建立激勵機制,定期表彰「十佳班級、十佳教師、十佳班主任、十佳班幹部、十佳學員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是什麼?校園文化建設該不該做?
    校園是一個傳承教育的領域內,更是莘莘學子所走過的美麗校園,充滿青春韻味,更是我們嬉戲打鬧的地方,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是什麼呢?所展現的是學校文化和文化理念,那麼校園文化建設該不該做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問題來做個了解吧!
  • 智能校園建設第一步——校園文化互動展窗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和新基建的興起,以及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創新技術的發展,為智能校園、數位化校園建設提供有效助力。各行各業,也在為智能校園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作為一家專注於研究互動科技在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的應用,並致力把VR/AR技術融入課室,為學校提供一個創新的「互動特色教室」解決方案,助力智能校園建設的新法教育,繼互動美術教室、互動地理教室、互動運動教室等互動特色教室方案後,又推出了新產品——「校園文化互動展窗」,從校園路上顯眼位置的布告欄開始,全面落實智能校園、數位化校園的建設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