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③】許楷楠:做蒲公英的種子,傳遞「零廢棄...

2020-12-24 澎湃新聞

她是深圳市首批垃圾分類特聘志願講師、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大使。她和同伴們像蒲公英的種子,努力將「零廢棄」理念傳遍城市。今年,她榮獲了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評選的「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榮譽稱號。她就是深圳市龍華區零廢棄促進會會長許楷楠。

用點滴努力影響更多人

許楷楠的老家在河北承德。她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樂觀、熱心,即便自己不富裕,也願意幫助別人。小時候,許楷楠經常聽父母說起山區貧困孩子的教育問題和他們自己為希望工程捐款的事。那時候,她的願望是長大以後自己有能力了,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許楷楠大學畢業後到深圳發展,在環保行業工作。1999年的一天,許楷楠經過荔枝公園,看見有公益組織在招募志願者,很多人圍著諮詢,她主動報了名。許楷楠讀大學時就做過志願者,她喜歡付出愛心收穫快樂的感覺。在這之後,許楷楠多次參加公益組織的活動,認識了很多有愛心的朋友,也慢慢了解了這座城市。

2008年,許楷楠的寶寶出生了,她從職場白領變成了全職媽媽。放慢腳步的許楷楠對一些問題也有了新的思考:自己之前為事業奔波忙碌,得到的僅僅是生活的富足。她開始更多關注教育、環保、公益等領域,想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有一次,許楷楠參加深圳市民大講堂活動。那次的活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她很受觸動。之後,許楷楠在社區組建了一個置換物品的微信群。一開始,只有幾十個人在裡頭,隨著社區居民、環保專家和環保志願者的加入,微信群的影響越來越大。大家在群裡進行物品置換,還常常交流環保知識,分享節約資源的經驗。許楷楠還在小區裡招募志願者,開展愛護家園、關愛保潔員、資源回收等一系列與垃圾分類有關的活動,一邊行動,一邊尋找解決垃圾分類問題的辦法。

「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樹立環保觀念、培養良好習慣,進而吸引家長參與,從個體影響到家庭,家庭影響到社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6年,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許楷楠在行知實驗小學開展資源回收活動。她到每一個班級給孩子們上環保課,配合圖片和視頻講授環保知識。

許楷楠還在學校設立資源回收日。每個星期五下午放學前,孩子們會自發到教學樓指定地點,把提前分類好的垃圾依次放入對應的垃圾桶裡。高年級的學生還會幫忙把紙皮壓平疊整齊,把礦泉水瓶放進相應的大袋子裡。

漸漸地,孩子們在校內外都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了,也都會進行垃圾分類了,並把環保的理念傳遞給家長。節假日,孩子和家長還在居住的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和回收工作,影響更多人參與其中。

讓「零廢棄」理念深入城市角落

一次,許楷楠參加公益組織阿拉善SEE牽頭髮起的環保教育論壇,接觸到一些國內零廢棄領域的專業機構。這也啟發她想把零廢棄工作做得更加專業和系統。

2017年,許楷楠倡導成立了深圳市龍華區零廢棄促進會,她被選舉為會長。這是一個由生態環保和垃圾減量分類等領域的社會組織、企業及個人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旨在通過引導公眾參與零廢棄實踐、志願者人才培養、公益傳播及零廢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為廢棄物管理和循環經濟領域提供公益性服務。

▲許楷楠(右二)在做垃圾分類的宣傳

2018年3月,深圳市的相關部門設計了生活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蒲公英計劃。這項計劃是要建設市、區、街道、社區公眾教育基地,組建並培養垃圾分類宣傳人才隊伍,統一和規範垃圾分類教育培訓課件和宣傳資料,搭建一套垃圾分類公眾教育體系,實現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規模化、平臺化、常規化,讓垃圾分類這顆文明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不斷傳播,讓人人都成為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和行動者,把深圳打造成人人知道分類、人人參與分類的綠色城市。

2018年5月,促進會組織學校老師學習廢棄物與生命課程,邀請自然之友公益基金會工作人員到深圳做培訓。深圳市相關部門的同志到現場考察了他們的培訓工作,經研究決定把蒲公英計劃中的培訓工作交給了促進會。6月3日,蒲公英計劃正式啟動。最終,205人中有60人通過面試,進入正式培訓環節。

培訓既有系統的理論講授,也有社區實踐,還有演講、人際溝通等課程,對志願者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提升。通過考核的志願者會獲得相關部門頒發的垃圾分類志願者講師證,持證上崗,在社區引導大家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工作。深圳市龍華區零廢棄促進會也組建了自己的蒲公英講師志願者團隊。志願者們像風中飄過的一顆顆蒲公英種子,雖微小,卻堅信總有一天能將綠意傳遍城市。

▲許楷楠(右一)和志願者們像蒲公英的種子,將「零廢棄」的理念傳遍城市

許楷楠和她的同伴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潤物無聲地實踐著「零廢棄」的理念。每次為志願者上環保課時,老師們都會讓學員自帶飯盒杯子,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逐步減少垃圾產生。

2019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在仙湖植物園舉辦。主辦方和零廢棄促進會一起策劃了「不塑飲水」和「不塑午餐」的減廢活動。主辦方在遊客服務中心、自然教育嘉年華區、龍華區零廢棄促進會展位旁等區域設置了飲水裝置,遊客自帶水杯免費飲水。志願者則在植物園內撿拾垃圾……這次活動最大限度減少了垃圾,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環保的理念像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在深圳市民心中生根、發芽。

談到自己做環保志願者的感受,許楷楠說:「期間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個領域裡許多優秀的人給了我力量,激勵我堅持下去。環保志願者的工作讓我感到快樂,它給我帶來了成就感。雖然有時候可能忙不過來,但從未想過放棄這件事。原來我的性格比較脆弱,現在變得越來越堅強了。」她說,實現「零廢棄」的目標,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像今年疫情期間,很多人宅在家裡通過網上購物,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包裝物垃圾,環保機構和志願者也在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深圳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我喜歡這裡『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願者』的氛圍。在深圳,有數以萬計的志願者,他們用汗水和智慧為這座城市的發展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愛心回饋社會,用點滴努力溫暖著周圍的人。我是他們中普通的一個。」許楷楠說。

來源/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③】許楷楠:做蒲公英的種子,傳遞「零廢棄」理念》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名單的公示
    根據《關於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系列活動的通知》(環辦宣教函〔2019〕348號)要求,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經各地各部門組織推薦、集中推選、專家初評、評審組評審,現將評選通過的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名單進行公示。
  • 【志願者風採】用行動播撒環保的種子,這群人的故事不簡單!
    為更好地發揮典型示範和價值引領作用,日前,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2020年廣東省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評選活動。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全省共有30人獲此殊榮。他們的故事,你一定也想了解。
  • 零廢棄校園建設指南發布:推動零廢棄校園整體文化的建設
    本文轉自【上海熱線】;了幫助更多校園實現零廢棄的目標,2020年7月,由萬科公益基金會、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等共同主辦 的「校園零廢棄,分類新時尚——2020年深圳市垃圾分類蒲公英計劃啟動儀式」中,萬科公益基金會正式發布
  • 市生態環境局周君麗被評為2020年「梅州市最美志願者」
    志願者,是指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服務的人。志願工作具有志願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四大特徵。參與志願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樂人",同時也"樂己"。參與志願工作,既是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也是在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周君麗,女,中共黨員,現在梅州市生態環境局工作。
  • 李冰,最美志願者實至名歸!
    十年堅守 志願種子播撒隨州2003年,還遠在廣東工作的李冰就開始做公益,2010年回到隨州後,為了圓他的志願夢,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他開始在隨州播撒志願服務的種子。2014年,李冰就率先提出成立志願服務聯合會,兩年後,隨州市志願服務聯合會正式成立,並成為湖北省第一家聯合性的社團組織。
  • 「最美環保奶奶」的兒子倆也是環保志願者
    53歲的蔣付軍和40歲的蔣軍偉就是一對齊上環保一線的親兄弟。他倆分別擔任海口市美蘭區白沙門環保教育站(以下簡稱白沙門環保站)的站長與副站長,也是本報12月8日報導的「最美環保奶奶」趙月英的兒子。  2017年,蔣付軍在美蘭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建了白沙門環保站,收廢品垃圾,做成各種環保物件。「過去家裡日子苦,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就想做點事情回饋黨和政府、回饋社會。」
  • 環保花燈傳遞「綠色節慶」
    一組由6萬多個廢舊塑料瓶築起的大型環保花燈《美麗家園》首度登場,傳遞環保生活的「綠色」節慶觀。春節期間,越秀公園每天30名志願者堅守崗位,攜手一批來自廣州校園的小講解員,為遊客提供導覽服務,自成一道新春景觀。
  • ...行動者(志願者篇⑦)丨丘美玲:關注企業汙染治理 傳播生態環保理念
    2020年六五環境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近期,我們對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的先進事跡逐一展示,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讚,向他們學習,同時能夠身體力行、擇善而從,參與生態環保志願服務,共建美麗中國。
  • 【志願者風採】參與環保志願服務有多快樂?聽聽他們怎麼說
    為更好地發揮典型示範和價值引領作用,日前,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2020年廣東省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評選活動。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全省共有30人獲此殊榮。他們的故事,你一定也想了解。
  • 工人日報:「蒲公英」模式激發環保閱讀
    2012浙江·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上,一種名為「蒲公英」的商業模式備受推崇。出售人將廢舊書籍賣給一家網絡圖書館,不僅可拿到原書價1到3折的錢,如果以後有人不停地租這本書,出售人還能從網絡圖書館持續拿到分紅。
  • 海口「最美環保奶奶」趙月英:倆兒子也是環保志願者-海口新聞網...
    「最美環保奶奶」的兒子倆也是環保志願者哥哥:把環保做起來留住綠水青山 弟弟:想在海南建1000個環保站■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實習生 陳燕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53歲的蔣付軍和40歲的蔣軍偉就是一對齊上環保一線的親兄弟。
  • 廈門海滄:尊崇禮遇志願者 傳遞文明新風
    關注 國際志願者日尊崇禮遇志願者 傳遞文明新風海滄區為志願服務先進典型頒獎,並為禮遇志願者企業(單位)授牌走上紅毯志願者成為全場最亮的星星最美志願者、最美志願服務隊伍、最美志願服務項目、最美志願服務村(居)、最美志願服務家庭、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夜晚的海滄市民廣場,長長的紅毯格外醒目,當海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六個最美
  • 武漢成立生態環境志願服務總隊 數十個環保社團攜手關愛自然保護
    武漢商學院學生表演環保秀。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來自三鎮的數十個環保志願者團隊共同行動,開展7場環保志願服務活動。在後官湖畔武漢商學院的主會場,武漢生態環境志願服務總隊成立,標誌著全市的環保志願者團隊有了「一個自己的家」,緊密攜手關愛自然、保護環境。近年來,我市的環保社會組織、高校環保社團、中小學環保團隊、機關企業環保志願服務隊等不斷擴大,積極開展「愛我百湖」「關愛自然保護山川」等多種形式志願活動,廣泛宣傳、科普環保知識,助力解決環境問題,成為我市志願服務的一大特色。
  • 中國青運會臺灣志願者連玲玉:綠色青運環保先行
    ,我所做的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將環保理念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動手參加環保創意創作從而了解綠色青運的價值。」  據了解,來自臺灣的連玲玉老師不僅是環保美學教育藝術家,更是臺灣臺北市環保再生創意協會創會理事長。她笑著對記者說,這次前來參加志願者服務,主要在志願者之家負責指導運動員在休息時間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環保創作,從美學的角度告訴運動員們變廢為寶的環保價值。  「我對福州有著特殊的感情,這幾年也都參與了福州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
  • 齊魯蒲公英,文明種子生
    豐富工作內容:做實,還要出新  在龍口市,「習語潤心」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通過組建市級百姓宣講團,線上線下同頻,開展理論、政策、法治等系列宣講,廣泛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受群眾歡迎。汶上縣面向全縣「五老」人員及典型先進人物等選拔鄉土講師,組成「鄉土講師團」,說鄉音、舉實例,用「土教材」講活「新道理」,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耳走心。
  • 福建廈門——十中環保種子在成長
    每周五中午是廈門第十中學的環保活動時間。看到學生從容地分享「環保十指口訣」與「一日五善」。十中德育處副主任王小寧老師高興地說:「學校環保種子這麼迅速地成長,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同學們,有句話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要如何分類,把沒用的垃圾變為可用的資源呢?」環保站倡導室坐滿了初二(九)班的學生,提問的是環保講師蔡怡齡老師。
  • 故宮打造「零廢棄博物館」
    原標題:故宮打造「零廢棄博物館」   自5月1日實施垃圾分類以來,故宮博物院累計收集可回收物超2.6噸。本周末,故宮通過官微呼籲,號召參觀者一起參與「零廢棄」項目,力爭兩年內打造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今年故宮實現80%以上可回收物回收。   故宮宣傳環保理念,從「古」說起。
  • 荊門環保志願者2020年公益植樹活動
    在這最美人間四月天,環保志願者們抓住春天的尾巴,開始植樹啦!據了解,公益植樹是荊門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每年的傳統。自2018年起,協會每年春天都會組織開展公益植樹活動,並舉辦的非常有意義。今年受疫情影響,雖然公益植樹活動沒能在三月的植樹節正常舉辦。但是,我們相信陰霾終將散去,希望正在萌芽。
  • 「最美志願者、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最美志願...
    一、最美志願服務群體(1個)     湖北監利沉船事件救援和善後工作全體志願者 二、最美志願者(100人)     北京(4人)     袁寶鈞 昌平區拯救修復老照片志願隊骨幹     李 楠 朝陽區望京李楠社會工作事務所負責人
  • 武漢公布最美志願者名單
    經宣傳發動、擇優推薦、綜合考核等環節,劉大桂等42名同志被推選為武漢市「最美志願者」;武漢市社區志願者協會等40個集體被推選為武漢市「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我為家人學急救」等42個項目被推選為武漢市「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江岸區四唯街道六合社區等28個社區被推選為武漢市「最美志願服務社區」;華雨辰等116名同志被推選為武漢市「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