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家園導讀:「無廢城市」類似的相關概念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源頭「零廢棄」。這一提法是美國環境學者保羅·帕爾默在上世紀70年代初首創的。保羅·帕爾默是一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化學博士。「零廢棄」是一個符合倫理的、經濟、高效、有遠見的目標,引導人們改變日常生活方式和做法,以效仿自然界可持續的循環,所有廢棄材料都設計成可供其他過程使用的資源。義大利卡潘諾裡小鎮的做法對我國「無廢城市」建設具有借鑑作業。
反對火爐之戰
卡潘諾裡,這個位於盧卡附近,擁有46700居民的小鎮被安排作為義大利下一個焚燒廠建造的選址。北歐通過焚燒垃圾解決垃圾填埋導致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模式吸引了義大利的巨大關注。這個國家有著引人注目又亟待解決的垃圾問題。當地的醫療機構甚至環保機構對此反應甚小。他們認為焚燒已經是目前比較無害的處理方式了,同時也覺得這是一個無法突破的困境。來自北歐的壓力和投資方的意向使得本就來勢洶洶的焚燒廠建造進程更加馬不停蹄。
公眾對於垃圾焚燒的一些事情關注、討論得太少了。相比資源回收利用,垃圾焚燒在獲得垃圾裡儲藏的少量能量的同時卻會使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還會釋放有毒物質等。
像卡潘諾裡這樣的小鎮還在面對垃圾焚燒設施的建造孤軍奮戰。1977年,小學老師羅薩諾•埃爾克裡尼認定,已經在計劃中的垃圾焚燒設施將對人民的健康和周圍風景產生存在潛在破壞性的影響。保羅•康耐特教授是世界範圍內的零廢棄領域的專家,在他的幫助下,埃爾克裡尼開始向居民們宣傳在小鎮裡開展零廢棄的意義。這次行動十分成功地改變了該鎮垃圾處理的方向,並且還很快就傳到了同地區的其他三個同樣處在垃圾焚燒困境中的村鎮。
尋找垃圾的新出路
至於什麼是取代垃圾焚燒的替代方案,埃爾克裡尼確定減少垃圾是唯一的解決方式。他接手當地垃圾回收公司——ASCIT的運營,並創造了一個挨家挨戶上門回收垃圾的定點試驗計劃。一年之後,他辭職在義大利範圍內開展零廢棄運動。2007,埃爾克裡尼成功說服卡潘諾裡的市議會,作為第一個籤署了零廢棄戰略協議的社區,保證在2020年之前讓垃圾填埋場實現零垃圾處理量。
在2005到2012間,挨家挨戶上門回收垃圾在各個地方逐步推廣,先是從小村鎮開始,這裡可以及早發現並糾正錯誤。接著在2010年,範圍擴大到整個地區。到了這個時候,82%的城市生活垃圾被分揀出來成為了再生資源,只剩下18%由垃圾填埋場處理。在2012年,許多村民開始遵從一種叫做計量收費(Pay As YouThrow)的新收費制度,這一種收費制度要求使用一種帶有閱讀器的廢物收集車,閱讀器裡的微型晶片通過掃描其他垃圾袋上的標籤來記錄每家每戶扔垃圾的頻率。在這些村民所在的地方,這種新的收費制度鼓勵了更好的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使得當地的資源分類回收率達到90%。
原標題: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