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危機來自哪裡?

2020-12-12 譚吉坷德

● 譚吉坷德

「人口即命運」。人口再生產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第一問題。今日中國的最大危機,就是人口將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減少。中國未來面臨的人口問題將比其他國家更嚴峻。

在中華文明當中,人口從來都是第一位的資源和財富,「多子多福」歷來都是我們這個民族深入人心的觀念,而「斷子絕孫」則是最惡毒的詛咒。

中華民族的最大優勢就是人口。這種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人口規模優勢正面臨著雪崩般的坍塌危機。我們現在的生育率不僅低於歐洲發達國家,平均生育意願甚至比「超低出生率」的日韓還要低。歷史告訴我們,人口長期低於世代更替率的文明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這一切危機的源頭都來自上個世紀80年代,來自西方。

只有資本主義才試圖通過消除過剩人口的辦法實現自然資源的平衡。說到底是如何看待人的價值,人的價值是正數還是負數的價值觀問題。

在人口問題上,美國一直都是兩副嘴臉。一邊是他們在國內長期地鼓勵生育,一邊是他們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降低生育率。人口問題在西方精英那裡,一直是隱藏得很深的維護自身利益打壓對手的戰略武器。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生育率不斷降低,西方人口過剩理論各種悲觀的預測全部破產。全世界範圍內對人口在發展和文明競爭中的作用開始轉向正面。就在這個時候,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六年的時間裡,該基金會主任八次訪問中國。

美國1974年制定的人口戰略的指導綱領,核心秘密就是下面這句話,「為了確保美國的安全和海外利益,美國要誘使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相信,控制人口對他們自身有利」。

1980年,該基金會同中國籤署協議,中國接受他們在人口普查、計劃生育、人口學研究等項目上的資助和指導。中國掌握話語權的人口學家和計劃生育官員很多都是由相關項目培養的。這些項目的金主不但有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還有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日本財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上,1980年一個包括有關部委負責人25人,自然科學家19人,社會科學家19人組成的小組;在沒有任何普查結果,沒有任何全國性的調查研究,沒有任何省級以上數據支持的情況下;經過三次閉門座談後,由部委負責人為主的20幾人,起草了後來實施了35年的「一孩政策」。中國開始了建立在西方人口過剩理論上面的計劃生育實踐。

現在公開並被各方面認可的數據顯示,「一孩政策」出臺時,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已經接近人口更替水平,人口出生下行的苗頭已經顯露。正是這種與人口出生趨勢反向的「一孩政策」,敲響了中國人口優勢的喪鐘。這種嚴酷的「一孩政策」更適合叫做「計劃節育」,它和倡導性的計劃生育其實根本是兩個東西。

人口政策從來都是公共政策,可是從那時起,這一政策就掌握在了西方資本勢力以及他們培養出來的利益集團的手裡。聯合國人口署人口展望數據對其他國家估算相當準確,但卻一直嚴重高估中國生育水平。

外部勢力和內部利益集團合流後一直掌控著中國人口政策的話語權,一直通過扭曲的人口數據影響政策。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生育率只有1.22,而一個國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這一數字不能低於2.1。但是聯合國人口署和計生委居然能將其人為的調整為1。8,使中國憑空多出來近億人口。在那些掌握國家重要人口數據和決策參考的人嘴裡,人口數據就像抽水馬桶,想注水就注水,想放水就放水。

建立在虛假數據上的人口政策史無前例地自毀長城,製造政治包袱和歷史責任。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的人類文明,幾千年的治國理政經驗,中華民族的天理人倫,無數奔走呼喊的志士仁人居然一直鬥不過一個小小的利益集團。就在他們全部人口數據預判淪為笑柄的情況下,2017年「兩會」面對全世界的媒體居然還豪邁地說,中國生育情況完全符合預判,中國不缺人口,未來100年都不缺。這到底是智力問題還是良心問題。

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發聲: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談何容易。人口規律的一個突出特徵是當面對問題時,就已經錯過了解決的機會。任何國家都無法靠福利和金錢阻止生育下滑。35年最嚴酷的生育限制政策已經讓一個數量和文化雙重意義的「超老齡社會」走到了我們面前,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超低生育率正在製造一個人口收縮型社會。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精英比我們要清醒得多。早在2011年基辛格回答中國能否在2050年成為最強大國家時說:中國將由於計劃生育而在2030年開始出現巨大的人口危機,這種人口危機是其他國家都未曾有過的。因此,不能根據中國目前的發展趨勢簡單地推測中國將成為強國,沒有理由認為美國將落後於中國。

低生育危機導致的人口頹勢,將嚴重弱化甚至摧毀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和強國的根基,對中國的復興無異於釜底抽薪。如果這種趨勢無法逆轉,中國最終將退化成一個經濟低迷、矛盾突出、自顧不暇的地區性國家。2014年希拉蕊說20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窮的國家。她在闡述理由時居心叵測地迴避了人口問題,而這正是西方政客的高明之處。

對這一點,俄羅斯總統普京深有感觸。今年1月,他說過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俄羅斯的命運,它的歷史前途取決於我們有多少人。」正是認識到人口在大國博弈中的核心意義,普京曾在國情諮文中強調,每個俄羅斯家庭都至少應該擁有三個孩子。

人口走勢與經濟長期走勢高度吻合是一個歷史常識。伴隨老齡化和人口下降特別是快速的人口縮減,必然會帶來市場的大幅萎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等問題也會紛至沓來。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兩億人沒有人口危機,中國13億多人卻有人口危機的根本原因。

沒有強大的人口基數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文明。人口是文明和文化的載體,如果在人口上長期處於萎縮狀態,其文明和文化最終必將沒落。雖然人口多並不一定表示會強大,但人口急劇萎縮則一定預示著衰落。

《禮記禮運》中孔子談到理想的大同社會時,其中的標準之一就是男子努力工作,女人努力的生孩子和持家。孔子說這話的時候,中國人口約佔世界三分之一,今日中國人口約佔世界六分之一。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人口增長的意義是正面的積極的。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超越階級、超越政治、超越信仰、超越民族的核心共識,是人類先進的生育理念。

人類文明是一部人口不斷增長的歷史。在世界人口十億的時候,西方世界就充斥著人口增長達到極限的警告。今天全世界的人口已經70多億,一些西方國家卻需要接受難民來維持自己的存續。這充分說明了人口價值的正向意義。

生育的自我調節是連動物都具備的一種本能,更是人類實現自我平衡的一種天然能力。西方人口理論的荒謬之處就在於完全低估甚至抹殺了人類的自我調適能力。1980年《中國人口百年預測報告》稱如果生育趨勢不變,我國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40億就是這種理論的濫觴,事實證明這是半點唯物主義都沒有的侏儒思維。

真相就在那裡。今天必須要做的就是摒棄沒落的西方人口理論,重建中華民族的生育信仰,走出「超低生育率」和「超老齡社會」的雙重泥潭,化解這場本質上是美國和西方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危機。人大代表提出的有計劃生育,就應有計劃養老正在成為一個新課題。

現代化應當是人類繁衍的催生劑,而不應該是殺傷力強大的廣譜避孕藥。當務之急是在社會觀念和社會機制上營造更好的生育環境,把「造人政策」放在「搶人政策」的前面,把那些育齡青年從996+6個錢包買不起一套房的焦慮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身心輕鬆地孕育中國的未來。

本文版權所有,歡迎大家轉發。

相關焦點

  • 統計局:中國人口結構扭曲 危機要爆發!
    這是中國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歷史性轉變,實行了36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即告終結。放開全面兩孩是不是意味著中國人口面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他認為,全面兩孩的實施效果事關中國發展大業和中國夢的實現,如果失去目前調整人口結構的最後較佳窗口期,中國人口安全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 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祖先來自中國
    越南人口不到1個億,卻有54個民族。越南主體民族是京族,約有8000萬人左右,其餘都是少數民族。在越南53個少數民族當中,岱依族、傣族、芒族、華族、儂族是越南的主要民族。其中岱依族是越南人口最多的民族,約有100萬人左右。
  • 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中國生育報告2019(上)
    (原標題: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中國生育報告2019(上))
  • 聖誕老人來自中國?
    說中產階級面臨危機,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激烈衝擊下,法國中產階級中的絕大部分的收入正在下滑,僅一部分(佔人口中的8%)有望擠進資產階級的行列。而所謂資產階級,今天在法國,是指月收入超過3429歐元的人,他們佔總人口不到3%。除去這3%和50%的中產階級,剩下的就是低收入人口,月收入不到1143歐元。而其中多達13%的人月收入不到666歐元。   以房價為例。
  • 放開二胎兩年後,中國出生人口居然下降了,人口危機真的來了嗎?
    從2016年1月5日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開始,中國人口結構步入了新階段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昨天解局財經發布的《中國面臨新一輪改革?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中,有粉絲留言稱「要為國生娃來報效時代」,當前中國真的到了需要我們多生娃才能更好報效時代的地步了嗎?
  • 當前教師的名聲危機來自於哪裡?
    是的,「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這一句來自於痞子王朔、馮小剛的調侃之語,時至今日簡直成為真理。在經濟大潮面前,「教師就要守得住清貧」幾乎成為了眾人唾棄的一句話。無論三令五申如何如何不準辦班,總有同行視若無睹,辦得不亦樂乎。僅僅一個暑假就可以有五位數的收入,何樂而不為?
  • 【中國十大長遠危機之一】少子化問題
    不過這是扼殺了未來,屬於是得一成好處,換得九成的代價。  其實強制計生自82年開始,當年的生育率已經是2.2,非常接近更替水平,如果還要少生四億人——屬實的話,未來的勞動力缺口就是四億人。這些人哪裡去找?  中國人口膨脹,起因更多的應當是壽命的延長——過去很年輕就死了的人,普遍地又多活了幾十年,那麼人口膨脹速度當然快得驚人。
  • 中國迎來「人口危機」!出生率不斷下滑,是不願生還是不敢生?
    中國迎來「人口危機」!出生率不斷下滑,是不願生還是不敢生?推薦語: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全年新生兒數量1723萬;2018年全國全年新生兒數量1523萬;2019年全國全年新生兒數量1465萬,中國人口出生率嚴重下滑,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中國迎來「人口危機」:出生率的下滑,年輕人不願生也不敢生?
    走在街頭其實玩個遊戲感覺出來每個地方都好像都在招人,尤其是工廠,更不是更沒有見到90後和那些90後去哪裡了,並不是說他們隨便跑了。而是他們剛好是出生在計劃生育那時候,所以說很多90後是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也就造成供不應求勞動力的社會狀態。
  • 2017年新出生人口同比減少63萬 生育危機是否存在?
    2017年我國新出生人口同比減少63萬 生育危機是否存在3月5日中午,多位年輕夫婦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生殖與遺傳醫療中心就診。  「一孕傻三年啊,生孩子前後這三年,事業基本廢了。」今年已經29歲的小冉,雖然正處於較佳生育年齡,但是剛在深圳工作一年的她完全不敢要孩子。
  • 俄羅斯最大危機並不是人口下降,一旦爆發,可能徹底毀了國家未來
    【歷史】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每個人無論多麼強大,都會有危機,這是最基本的規律。而這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危機都是相伴相隨的,唯一不同的是,危機的嚴重程度和危害程度。
  • 東南亞一小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來自中國,官方語言是英語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主要官方語言應當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和人口決定,但是有時候很多事情也會有例外,尤其是對於面積小人口少的國家來說,畢竟它們的可變化因素很多,而且太容易改變。要說世界上哪類人口最多,遍布面積最廣,那絕對不能少了我大中華,光是本國人口就已經達到了世界五分之一,還有很多更是去到了世界各地,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敢說自己全國沒有華人華僑的。有些國家更是大部分人口都是華人華僑,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新加坡。
  • 淺談人口危機:從家族生育史,看當代社會的生育狀況
    反過來說,在人口危機討論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只要你回頭看看自己的家族生育史,以及生育史變化背後的原因,就能窺探到現在生育狀況的樣貌。同樣的,未來人口會如何變化,也能由此窺見。總的來說,我國人口到現在一共經歷了隨便生、隨便養;計劃生、精緻養;鼓勵生、全力養;三個階段。
  • 青島人口結構危機釋放出的危險信號
    青島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青島面臨的人口結構危機。青島經濟工作會議關於2021年的工作重點中提到,「加快做大人口規模。」從人才到人口,雖是一字之差,但背後反映出的工作思路卻有著本質的不同。人口資源是人才資源、人力資源的「蓄水池」,從有關歷史數據並與深圳等國內經濟較發達城市對比來看(均來自於各地統計局公開數據),我市人口結構暗含危機,搶才乃至搶人大戰刻不容緩。1目前,全市人口結構變化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徵。第一,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人口代際更替失衡。
  • 中國人口問題的基本認識與建議
    從形勢論,人口危機漸行漸近,成為最大的灰犀牛之一。 世界人口形勢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於計劃生育長期推行,中國人口形勢較絕大多數國家更為嚴峻。中國人口危機,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
  • 中國人口面臨著「危機」?國家要怎麼做,國人才能心甘情願生孩子
    很多年輕人表示,現在生孩子和養孩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再加上物價和房價的上漲,更是讓他們不願意生,畢竟隨著孩子的出生,家庭的開銷也就增加了,生活質量也隨著降低,所以說現在中國人口面臨著「危機」,那麼國家需要怎麼做,才能讓國人心甘情願的生孩子呢?
  • 義大利防疫和人口大國的中國防疫相比,究竟敗在了哪裡?
    2019年義大利總人口5510.4萬人。按患病密度計算,目前義大利每100人就有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不幸的是,截止目前,義大利病例仍以每日數以千計的數量急速增長。截止今日中國累計確診病患81749例,中國總人口則有14億。
  • 5年後或爆發招工難 未來迎來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
    5年後或爆發招工難 未來迎來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時間:2015-10-20 16:34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年後或爆發招工難 未來迎來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 人口的過快增長和過慢增長都將會帶來相應的後果,近日有筆者發文稱,未來我國將會迎來招工難、娶妻難、養老難等人口危機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我們再來看看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情況。總人口整體呈緩慢增長,但每年新增人口在減少,2019年自然增長率創新低僅有0.334%。中國發展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預計,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將在2022年達到14%,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總的來說,中日韓三國都面臨較為嚴重的人口危機,日本比韓國「領先」10年,中國比韓國「落後」四五年。
  • 「無家可歸人口危機」衝擊美國加州,白宮提議建「經適房」是認真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無家可歸人口危機」的考驗。當地時間17日,白宮公布了一份「美國無家可歸人口現狀」報告,稱在美國無家可歸人口最多的5個城市中,4個都在民主黨的大本營加利福尼亞州。到2018年1月,加州無家可歸者的人數已經超過1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