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姓的由來和漢字書法演變「書品百家姓」

2021-02-08 微陳氏


點上面「微陳氏」加入陳氏家族!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陳氏信息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陳姓是華人的第五大姓。目前人口7000萬。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是舜帝姚重華的後裔。陳姓名人輩出,是常見的中華姓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陳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陳」字的漢字書法演變的過程。


陳姓的來源

1、出自媯姓。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找到帝舜的後代胡公滿媯姓。封胡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並將其女嫁給他,伺奉舜祠,其後人以國名為姓。

2、鮮卑族改姓,據《魏書》所栽,南北朝時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陳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陳。

3、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有姓陳。

王大有繪製的「陳」姓氏的圖騰

陳姓祖先——陳胡公

陳氏祖先陳胡公

「陳氏遍天下,淮陽是老家」已成為陳姓人的共識。陳氏的始祖是虞舜的後裔陳胡公。他死後,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後人為了紀念他,修建了陳胡公陵園,位於淮陽縣風景秀麗的龍湖岸邊,成了海內外8000萬陳姓子孫的精神家園,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陳姓後裔前來祭祀先祖。

陳胡公陵園

「陳」字的造字本義和漢字書法演變


陳字的起源,

一種說法是:左邊的「耳刀」是「阜」的演化,本意是山坡,「東」的本意是太陽照射樹木的樣子,有的金文寫法還加一個「土」。陳字本意表示,太陽高升,山坡土丘陳列在前。

另一種說法是:「陳(陳)」與「陣」同源,後而分化。陳,金文的「耳刀旁」是「阜」表示山地,東是車的另一種寫法,表示部隊在野外山地布陣。

「陳」字的字體演變

【篆書】

金文


金文「陳逆簠」上的「陳」,簠fǔ,是古代祭祀時盛稻粱的器具。這裡的「陳」「阝」的寫法很像英文字母大寫的「E」,表示的是斜坡山地。右邊的「東」和後來的寫法一脈相承。金文寫法比較簡單大氣,這個在書法上是一種拙樸的美學。


有的金文會在下面加上「土」,土表示曠野,可以表示廣袤的土地場景,也可能表示部隊在曠野行兵布陣。


有的金文會加上「攴」,攴在偏旁裡就是「反文旁」,本意是拿著棍棒類的東西,可以表示攻擊,也可以表示訓誡。在這裡,應該表示部隊持械進攻,打擊敵人。在這裡的字義,更傾向於軍事上「陳」的含義。

小篆


「陳」的小篆寫法有兩種,一種是金文及各種寫法的總結,這個和繁體字的「陳」寫法基本一致,還有一種用了寫意的寫法,宛若流雲狀,極具裝飾性。

《六書通》中的記錄的不同篆書寫法的「陳」,可以看到篆書的多種形態。有的甚至還把「東」替換成「電」的篆書寫法。


【隸書】

漢簡


在敦煌馬圈出土的馬圈灣前漢簡《辭書觚》,字形和用筆具篆意,無明顯波勢與挑法,但是結體已有較大變化,用方筆,多取橫勢,筆畫有粗細,行筆簡疾。

漢隸


隸書《西狹頌》的「陳」雖然是隸書成熟時代的作品,但又帶有較濃的篆書意味,它"結體在篆、隸之間"。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

清隸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他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這個隸書「陳」字體現了金農用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

他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楷書】

魏碑


《爨寶子碑》中的「陳」,處在隸書和楷書風格之間,風格樸厚古茂,奇姿百出。康有為評其:"端樸若古佛之容",

唐楷

顏真卿《多寶塔碑》

顏真卿《多寶塔碑》,是經典的楷書字體,用筆有力,結體方正。左邊的「耳刀」的豎有弧度,和右半部分的「東」的端正相輝映。

【行書】


經典行書《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行筆瀟灑,線條映帶有韻律,行雲流水。

【草書】

章草


元代鄧文原章草《急就章》,用筆迅捷,結體穩中求變。

今草


晉代王羲之的草書《闊別帖》,氣勢連貫,筆走龍蛇,屬於一筆書,似流水又如疾風



凡是陳氏宗親們,將這篇文章傳揚出去,

遠播陳氏文化,弘揚氏精神,

攜起手來,團結一致,共創氏輝煌

         

         

相關焦點

  • 百家姓是中國姓氏大全嗎?
    在中國,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百家姓》。甚至沒讀過書的人,大多也知道一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可為什麼「趙錢孫李」為首?百家姓是不是中國姓氏大全?人為什麼有姓氏?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姓與氏的區別逐漸縮小,《通志·氏族略》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自秦朝一統後,姓氏漸漸合而為一。
  • 讀書筆記|李海平《漢字字形學新論》字形演變篇
    一種是能成為某個階段的社會「焦點」的字形,如鳥蟲書、小篆、隸書等;一種是不屬於社會「焦點」,但字形改造幅度較大的,如宋體字形等;最後一種是名書法家或名書法作品的字形,如歐陽詢的書法字形和《蘭亭序》裡的字形。作者把漢字字形的演變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嘗試」——「掌握技法」——「第一次改造」——「第二次改造」——「第三次改造」。嘗試階段處於商代到西周這段時間,是漢字發展的初期。
  • 百家姓是不是中國姓氏大全?
    在中國,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百家姓》。甚至沒讀過書的人,也知道一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可為什麼「趙錢孫李」為首?百家姓是不是中國姓氏大全?人為什麼有姓氏?「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姓氏是標示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
  • 「蔣」姓怎麼寫好看?6位書法家真跡!
    蔣氏圖騰「蔣」姓蔣姓是百家姓之一,據《元和姓纂》中記載,蔣氏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後,以國名為氏。書法名家寫的「蔣」字蔣璨-楷書敬世江-行書毛澤東-草書米芾-行書徐伯清-草書顏真卿-楷書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7月3日,由上海師大非遺研究中心、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上海浦江書院等單位主辦的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在江蘇茅山召開。滬蘇兩地漢字研究學者、書法家出席會議並聽取上海非遺研究中心的特約研究員,該書法展總體設計、策劃、創作者高金平先生關於漢字演變書法展的主要內容及表達方式的介紹。
  • 為什麼說漢字的演變豐富了書法藝術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交往的複雜性和審美要求不斷提高,以及使用工具的改進,字體發生了自然演變,形成了多種字體,即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隸、楷、行、草。正是這些多樣字體才顯示了漢字的蓬勃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才能承載幾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同時,也催化了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搖弋多姿、魅力無窮的藝術特徵。
  •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平時我們碰到一個陌生人,要想與之溝通,總要問「您貴姓?」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這又是怎麼回事。這裡就來談一談這方面的知識,主要講一講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
  • 田齋劉建 篆刻 《二十四書品》
    書法有法「傳承傳統文化 感受書法之美好」聚 焦論文入選明清流派印學術研討會(2016,無錫)論文獲獎「篆物銘形」——圖形印與非漢字系統印章國際學術研討會 三等獎(2016,杭州) 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篆刻藝術館、蘭亭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 2020年姓排名,這十個姓排到了前面
    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依託全世界最大、覆蓋全國14億人口的信息系統,採用大數據技術對全國戶籍人口(不含港澳臺地區)的姓氏和姓名用字、2019年新生兒姓名用字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再度推出全國姓名報告。一、姓氏情況姓氏文化在我國數千年傳承至今,影響深廣。據現存文獻記載,「姓」與「氏」單用可上溯到甲金文與竹帛時代,「氏姓」一詞出現在戰國中晚期,「姓氏」一詞出現在漢朝。
  • 姓的偏旁部首為什麼會是「女」?
    點擊上方「魚羊密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 聊聊「百家姓」改姓那些事兒
    姓是不能改的。所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這是一句老話,「好漢都這樣!」不對,千萬不要以為,姓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爺爺奶奶或者爹媽給的,就不能改,不是這樣的。在歷史和現實當中,改姓的情況相當普遍。有自願的,有被迫的,有榮耀的,有悲哀的。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幾則改姓的故事。第一, 因為避禍、避仇改姓。
  • 學習書法,你先得知道漢字的起源,演變
    學習書法前你先應有的認知大家好,今天開始我們就要正式開始學習書法,學習怎麼快速寫出一手好字啦,那麼這之前,你有了解過漢字的起源,演變嗎?不管是學生學習,還是上班族工作,對你所學的課文內容和工作要做的事情,你得先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學習到課本知識和工作技能。學習書法自然也需要了解漢字是什麼,漢字從哪裡來,以及經歷怎樣的演變才成為現在大家熟知的楷書。今天就先開始學習漢字的起源,演變吧。
  • 「衛」姓怎麼寫?6位書法名家寫「衛」字!
    衛氏圖騰「衛」姓衛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約六十七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2%左右。發展和演變:衛姓不僅僅是康叔的後代,古代少數民族鮮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候也有改姓「衛」的。衛姓歷史名人衛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原名公孫鞅,一名商鞅。著名戰國時期秦國丞相,衛氏鼻祖之一。衛綰:(公元前?
  • 書法技巧:動圖教你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字體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也是文明的傳承。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書法的行列,而楷書、行書、草書是比較受人民追捧的三大字體。下面就通過動態圖和酸棗君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漢字吧!楷書三部分要相互配合,最後一筆寫成反捺;行書結構與楷書基本相同,注意筆畫連貫;草書變化較大,左側是兩點水,右邊是一個食字,注意辨識和練習。
  • 關於漢字形體的演變及書法知識
    漢字的演變是經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隸書、 草書、楷書、行書的過程;由小篆到隸書叫隸變,是漢字形體演變的分水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稱為古文字;隸書、楷書、行書為今文字。前者具象形性,後者具象徵性。
  • 如果你了解了漢字演變過程,就不會再去聚合噴簡體字了!
    六種字體演變對照漢字的簡化也是伴隨著書寫效率而進行簡化的,最為明顯的就是書法影響到了漢字的簡化過程:從漢代到三國時代,佔據中國主流文字是小篆和隸書同時存在,但是已經有了更為簡潔的行書、草書和楷書萌牙,書法更為成熟更藝術,這個時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鍾繇(yáo),被稱為楷書鼻祖。
  • 「韓」姓寫出來真好看!書法名家寫「韓」字!
    韓氏圖騰「韓」姓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書法名家寫的「韓」字褚遂良-楷書敬世江-行書文徵明-草書顏真卿-楷書趙孟-行書趙子昂-草書
  • 傅如明小楷《百家姓》,附原文、讀音和由來
    《百家姓》原文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 姓氏的普通話讀音和由來:趙Zhào:造父為周穆王駕車,穆王把趙城賜了給他,其後代以國為姓。夏Xià:源於姒姓,是大禹的後裔。蔡Cài:源自姬姓,發源於今天的河南省上蔡西南。田Tián: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大禹的後代胡公滿於陳(今河南省境內),並且建立了陳國,其後代都以陳作為姓。樊Fán:出自姬姓,發源於今天的河南省濟源縣。胡Hú:源於姬姓和歸姓。凌Líng:出自姬姓,發源於今天的河北省。
  • 「漢字篇4」我姓「Zhang」音十章,還是立早章?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A:你姓什麼?B:我姓Zhang。A:弓長張還是立早章?如果是章姓人士一般會回答「立早章」。可是有學問的章姓人士就不高興了,「我是音十章!」但還是欠斟酌,漢字有一詞多義的現象,不能說明在商代或者周代的「章」不可以表示音樂的一章。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發展史,及漢字書體的演變階段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大致經歷了發展期、成熟期、繁榮期三個歷史階段。發展期一發展期的書法 包括先秦時期的書法、秦代書法、西漢書法;成熟期一成熟期的書法包括東漢書法、魏晉書法、南北朝書法;繁榮期一繁榮期的書法包括隋、唐、五代時期書法,宋、元時期書法,明、清時期書法和近現代書法。漢字書體在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書體。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漢字書體的演變是交織在一起共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