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是教師走出象牙塔的契機

2021-03-01 MOOC

Coursera的兩次教學風波

天有不測風雲,即使像Coursera這個衝勁十足,表現耀眼的新創之秀,也出現了凸槌情況:有門課在教學一周後,突然無預告地關閉了。這也成為一個話題,最反諷的是,這是一門名為《如何規劃與執行在線課程》的課。

這門課在2013年1月28日開課當天,就因為分組搞得一團亂,2月3日又突然在課表上失蹤。按理說,這門課的老師是在線教學老手,不該犯此錯誤。但或許正因如此,老師太大意疏忽了,以為教四萬個學生,跟教二十個學生,沒什麼不同,因而沿用貫有的教學模式,更沒有虛心觀摩其他老師的教學。

老師不夠戒慎恐懼,連別的老師開課前都會做的問卷調查也沒做,一開始上課,就要求學生到GoogleSpreadsheet去籤到和分組,結果Google伺服器因無法支援龐大的交通量而死機,造成一團亂,只得停下來。

網上專家分析造成此次「災難」的原因有三個,都與分組有關。第一個,就是技術故障導致Google伺服器崩潰;第二則是缺乏對分組的目的作明確說明,讓學生陷入一團迷霧,而產生很大挫折感;第三則是沒有明確的小組活動來導引組員之間的認識與互動。

Coursera的另外一門課《經理人的微經濟學》,是由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的RichardMcKenzie教授主講,學生人數為37000人。

二月下旬,這位教授宣布退出教學,他對外界說明退出的理由,是出於授課質量的考量,他發覺學生太多,難以掌控學生的學習質量,他認為討論區的發言太多,會使學生分心,影響好學生學習,而且學生抱怨作業太多,使他無法確認學生能否達到他心目中的標準。

但也有人批評,這只是McKenzie教授的一面之辭。有一名學生名叫CatherinePrendergast,同時也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她指出,老師不喜歡學生反擊自己的理性經濟模式,還要有經濟學知識的學生閉嘴,他不但無法接受批評,還要學生買他寫的教科書(87美元),學生不配合,讓老師覺得無利可圖,尊嚴又大受打擊,才會出走。

慕課推動教師的自我變革

很多人看MOOCs的興起,最喜歡討論的就是商業模式,最少談的就是老師,其實對老師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契機,不論是當MOOCs的學生,看看別的老師如何教課,或是當MOOCs的老師,來實驗新的網絡教學模式,都可讓大學老師從原來的學術象牙塔中走出來,發現老師角色的轉變與新機會。

Coursera宣布新增29所合作大學,其中包含亞洲的臺灣大學、新加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東京大學,使得Coursera的合作高校共有62所,並增加90門新課,累計有313門;授課語言也增加法語、漢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加入的學生累積達280萬人,每個月有140萬人註冊上課。其中,用中文講授的課程有香港中文大學的兩門人文課程,一個是李歐梵,主教《中國人文經典:大師導讀》,另外一個是白先勇,主教《崑曲之美》。

這兩位教授都是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之後,到美國留學,得到學位後,在美國教書到退休,最妙的是,兩人還是同班同學,都年過70,卻仍樂意投入MOOCs的實驗,因為他們受過西方文化的洗禮,所以沒有架子,不畏科技,不怕丟面子,勇於實驗和創新。

香港中文大學推出的另外一門課,就是統計學的專業課程《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由KitTaiHau教授主講,他說:「自1995年以來,十多年了,我已在大陸不同地方,舉辦近百次大型結構方程研習班。大陸學生勤奮、進取的學習態度,令我甚為感動。不過,中國地域甚為廣闊,就算我到一些偏遠地方辦免費班,頗多學生仍難以支付旅費前往參加研習班。為此,我將在香港中文大學內自行製作的網上課程公開,方便學生們用這網上課程及大量的練習去修讀。」

KitTaiHau教授為大陸學生設想的一片好心,令人感佩,但一般Coursera課程的影片,都放在Youtube上面,大陸的學生除非翻牆,否則是無法瀏覽的,不知Coursera和香港中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會辜負了老師的一片好意!

教學國際化成為輕鬆實現的理想

我的母校臺灣大學,在Coursera推出了兩門新課,一門是《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一門是《機率》,開機率課的葉丙成老師雄心勃勃,特別強調在課程當中將搭配使用臺灣大學所開發的多人競技在線遊戲系統,來幫助學生快速葉老師說:「這個遊戲的主要精神,便是由學生們自己設計一個機率題目,而後彼此競技,互相攻破他人的題目。

我們會教同學如何設計題目。同學在設計題目的過程中,可以快速養成對於機率題目的洞察力……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在線課程出現的多人競技在線遊戲,歡迎你一起來加入!」

我的母校臺灣大學,在Coursera推出了兩門新課,一門是《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一門是《機率》,開機率課的葉丙成老師雄心勃勃,特別強調在課程當中將搭配使用臺灣大學所開發的多人競技在線遊戲系統,來幫助學生快速葉老師說:「這個遊戲的主要精神,便是由學生們自己設計一個機率題目,而後彼此競技,互相攻破他人的題目。

這是多麼吸引人的課程介紹呀!他舉出課程設計有兩大重點,一個就是讓學生設計問題給同學解答,而非傳統的解答老師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採用多人在線遊戲來作答題比賽,不管實驗途中會不會出現問題,這種勇氣和用心,就令人激賞!

我在臺灣的研究所教課,觀摩了不少MOOCs,我發現老師都會碰到一些問題,但他們也會很快地修正和適應,不太會把挫折或學生的批評放在心裡,教完之後,很多老師馬上會繼續開同樣的課。Coursera真正嚇人的武器是翻課率,快得嚇人。比如,普林斯頓教授的《20QaboutNetworks:Friends,Money,andBytes》,為期十周,針對目前各種網絡服務,做了極為深入周全的分析,教得真好,還舉辦了十個網絡創新項目競賽,只可惜教學過程中,引用太多數學,使很多人卻步。

他去年年底教完第一次,給學生的課後報告中說,今年2月4日就開第二次課,內容與第一次相同,接下來5月份他又要開一次,這次他就會呼應同學的請求,換用新內容,完全不使用數學公式來教學。

加拿大的數位化學習專家StephenDownes認為,21世紀的老師,已經無法像從前一樣,只是當個灌輸知識的管道,而是兼具四種不同角色,那就是專家、教練、設計者和學習者。這四個角色,在MOOC的課堂中,每位老師都有或多或少的清楚呈現。

MOOCs像是一把鑰匙,打開封閉的大學象牙塔,讓老師之間、師生之間可以相互觀摩、學習和合作,像Cousera的很多老師就相互觀摩和分享許多教學技巧。MOOCs讓跨校、跨國的觀摩,不費吹灰之力,也讓教學國際化,成為可以輕鬆實現的理想。

MOOCs但是很多老師並不看重教學方法的改變,還是維持著傳統的封閉教學方式與心態,只教書,不學習,不改變,這不但是學生的損失,更是老師自己的損失,MOOCs會加速推動老師的改變步伐!

來源微信公號:Elearning之家

產權及免責聲明對本公號原創、原發、評述、評註、整理轉發的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上連結。本文系「MOOC」公號轉載的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內審核處理。

了解在線教育,
把握MOOC國際發展前沿,請關注:
微信公號:openonline
公號暱稱:MOOC

相關焦點

  • 中國礦業大學:走出象牙塔的困境-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高等學校如何擺脫大學生眼高手低、創新能力不足的尷尬,從而走出象牙塔的困境,是當前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國礦業大學,正值該校第九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如火如荼進行,不少學生正組成團隊緊張地備戰。
  • 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走出象牙塔的「明星講師團」
    「在馬言馬」,走出馬院書齋2018年12月22日,冬至,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誕生的日子。那一天,首都6所高校學生理論團齊聚一堂,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研討會。「能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傳播出去,打造具有馬院品牌的實踐項目?」北大馬院陷入思考,研究生講師團的成立讓人看到了曙光。
  • 象牙塔微信公眾號入口
    還在單身無聊的同學們,快來象牙塔社交軟體了,找對象,吃飯,唱歌等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應有盡有。象牙塔APP可實現學校安全巡查上報工作及學生管理,安全巡查上報工作主要包括落實學校一崗雙責任務,實現網格安全巡查每日一報,學生管理主要實現了學生請銷假一鍵管控,學生進出校時間查看,學生在校內重點區域的可收到預警提醒,以及學生校內行為軌跡的查看,還包括班級空間的維護,課程表、班級文化、作業管理等,幫助教師輕鬆實現學校安全管理,發現問題,隨時上報,輕輕一點,問題解決。
  • 失落的象牙塔
    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就像一列火車階段性的提速,在應試教育的道路上狂奔,蒙塵的金色童年,消失的追風少年,青春韶華藏在了校服裡面,變成了清一色追求,象牙塔的純真無暇的光彩變得暗淡無華失落的象牙塔在這裡願呼喚純真,呼喚信仰,呼喚象牙塔重光,將希望照亮,使我們走向輝煌。
  • 象牙塔還是名利場
    高校是人人敬仰、嚮往的地方,因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典雅、純潔、高貴、尊嚴,被暱稱為「象牙塔」,然而,近年來,中國高校頻頻出事,引起社會紛爭一直不斷,可謂是議論紛紛,讓人不由得感嘆,如今的大學,還是人們敬仰的象牙塔嗎? 事實正在改變人們對高校的看法,先是仝卓直播中曝料自己高考時偽造身份,將往屆生身份改為應屆生,他在提起這件事時,毫無愧疚之感,讓人震驚。
  • 從象牙塔到花瑤山,湖南衛視聚焦湖大人的扶貧故事
    從象牙塔到花瑤山,湖南衛視聚焦湖大人的扶貧故事 2020-05-14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開課讓知識走出象牙塔 讓更多人能通過學習自我提升
    北京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抖音,讓北京大學的教育資源能被更多人所接觸,讓知識走出象牙塔,讓更多人能夠通過學習自我提升。疫情期間,抖音推出了抖音公開課項目,以直播的形式邀請國內高校名師在線開講。此次與北大的合作,是抖音公開課的新探索。
  • 《杜威選集》首發:重讀杜威,看實用主義如何走出象牙塔
    原標題:《杜威選集》首發:重讀杜威,看實用主義如何走出象牙塔
  • 大學不再是象牙塔,關係成為上升天梯
    學校自古至今就是用來傳播學問的地方,而大學又是所有學府中比較高等的,所以以前有很多人都象徵意義的稱大學為象牙塔。大家都會認為在大學裡面,只要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就能讓自己的未來做出質的變化,殊不知大學裡面任何需要得到的都是需要靠關係的。
  • 走出象牙塔去新疆支教: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對首都師範大學大四學生王姝傑來說,即將到來的9月10日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個教師節。一個半月前,她和同學們來到了新疆,做起了支教老師。章林昱,進入老師的角色在西部一些艱苦地區,還有很多剛剛在北京走出象牙塔、甚至是在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人,將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鎖定在了支教崗位上。
  • 從象牙塔到社區 文化教育資源利用新模式
    從象牙塔到社區 文化教育資源利用新模式 雖然「高校遊」的市場熱度不斷飆升,但相關層面的管理者則強調大學作為象牙塔的封閉性,認為大學不是公園,害怕高校遊會影響校園秩序。  日前,中國新聞網發起了「高校是否應該閉門謝客」的投票,除了兩成網友認為「應該進行封閉式管理,保證正常的教學和校園秩序」外;多達四成的網友認為「高校應該開放,讓更多人共享文化教育資源」;不過,另有兩成網友則建議「可以封閉管理,但應有更好的方式利用文化資源」。
  • 七待| 象牙塔角落裡的陰暗
    七待 | 象牙塔角落裡的陰暗 2020-12-04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12名學生被退學,論象牙塔外的新世界
    象牙塔象牙塔高校學子被認為是象牙塔尖上的一群人是這個世界未來的中堅力量,如何看待被退學這個問題可能比退學本身更具有其背後的現實意義,無論是世界級名校哈佛還是劍橋,和我國的211和985,或一般普通高校都存在學生退學的情況,越是頂級的學府學生畢業的難度也是相當之大的,如清華大學每年學生的畢業形勢是水深火熱的,因為今天的教育體系是多維而全面的,不再只是單一以試捲成績論英雄,今天的高校學子不但要品學兼優且還需要德才兼備,不但要有德有才還要有實際動手能力,走出校門代表的是母校的形象
  • CKU印象 | 犬舍專訪VOL2-象牙塔犬舍
    犬舍名稱:象牙塔犬舍主要繁育犬種:西高地白梗犬、諾維奇梗犬犬舍星級:五星級主理人:張晗露採訪人:華西區希瑞CKU星級犬舍評比中,五星級代表著最高等級,意味著這個犬舍在繁育犬種專注度《CKU帶您走進犬舍》第一期專訪,我們有幸邀請到了這位對西高地有著濃烈熱情的象牙塔犬舍主理人張晗露女士。希瑞 : 常常在賽場上聽到大家親切的稱呼您「小貝」,今天很高興您能參加我們CKU華西辦公室第一期的優質犬舍專訪,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些年象牙塔犬舍的故事吧。
  • 象牙塔精神不能丟
    大學是一種社會性顯著的組織,不可能不與社會發生交集。也就是說,「象牙塔」不意味著「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表示大學在與社會發生密切聯繫時,能保持獨立自由,不被各種價值所同化,不受制於社會上的各種利益群體。可以說,象牙塔精神是大學之魂。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認為:「大學的使命有二:一曰學生之訓練,一曰學術之研究。」
  • 哥大留學生被撕名牌 種族歧視蔓延至"象牙塔"?
    難道美國象牙塔也躲不過種族歧視嗎?沒有絕對的公平,文化差異成為一道「牆」美國雖然有諸多好處,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平等。美國文化認為華裔沒有白人優越,設定了諸多很難推翻的刻板印象——只會埋頭苦幹,沒有領導能力,不善言辭,沒有人格魅力。很多白人,包括媒體人,都會公開嘲笑華裔的體型不如白人強壯,笑話華裔眼睛小,不如白人好看等等。
  • 象牙塔丨花花學姐探訪師大溫泉校區
    關注「掌上烏魯木齊象牙塔「速速拿出手機掃一掃
  • 普林斯頓:象牙塔中的天堂 探秘美國大學
    260餘年來,這片天空閃現了無數星光璀璨的名字:美國爵士時代桂冠詩人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在這裡度過大學時代、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這裡安享晚年、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曾在這裡執教,還有3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從這裡走出。思想與思想的碰撞閃爍出智慧的火花,照耀著人類文明的天空。
  • 七待|象牙塔角落裡的陰暗
    本期人物:Saiki本期主播:蔡逸萱為什麼把大學校園比作象牙塔?或許,因為那裡是遠離複雜社會和調和人情冷暖的最後一座港灣。但只要是一個空間,就必然會有屬於它的角落。
  • 雙一流高校男生患上愛滋病,愛滋病已經向象牙塔伸出魔爪了嗎?
    象牙塔中的危機愛滋病為什麼會發生在身處象牙塔的大學生中呢?我想很大的原因在於對自身的管理,和自己的性知識不全面影響的。連處於中國頂端的大學生都對性知識淡薄,那麼對於其它領域,層次的人群性教育的普及更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