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的尷尬多少被化解了。
作為河南新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以往他碰到新鄉的「市長和七八個(副)市長」的時候,總是很恭敬,「王市長好、李市長好的去打招呼」。不過,新鄉的「李姓市長有男的也有女的,王姓市長有正的還有副的」。
「這樣就沒法叫。」劉冬說。
11月中旬,新鄉市政府辦公室對內下發紅頭文件,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互稱「同志」。從此,一種政治風氣的革新開始在這座豫北城市延鋪。
「接近年終歲尾,各方面工作都很忙,這個通知一下來,讓我們突然感覺輕風拂面。」新鄉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耿建明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事實上,這陣新風已超越原來紅頭文件劃定的場合,或多或少地浸入到新鄉官場的細微角落。有退休的老同志經歷過互稱「同志」的時代,聊起這個話題來,對此也「非常贊同」。
不過,也有當地政界人士直言不諱,即使喊了聲「同志」也很難恢復到過去那種「同志」關係上,「很多東西由來已久,說積弊甚深也好,說受中國傳統文化制約也好,等級制度還是非常嚴格。」
他舉例說,市委有的部門目前見到部長還是叫部長,見到副部長也是叫部長。
堅決推行
初冬時節的新鄉偶爾被霧霾籠罩,一則「國家工作人員不稱職務互稱同志」的消息讓這裡迅速成為全國焦點。
11月18日,一份名為《新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中進一步規範國家工作人員稱呼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紅頭文件,在新鄉當地各部門傳開,該通知落款處加蓋了新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公章。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通知》稱,「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根據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現將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中進一步規範國家工作人員稱呼的有關事宜通知如下:對於國家工作人員,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
《通知》顯示,文件傳送對象為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班子成員,辦公室縣處級幹部,各科(室)、辦負責人等。
有網友質疑新鄉官方侵犯「私域」,並稱這是「形式主義重現」。以至於,新鄉方面透過河南當地媒體強調,該文件屬內部工作提示,並不屬於正式公文,也並未公開大範圍傳達。對於「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這兩個重要的限定場合,也有媒體事後強調「不應忽視」。
這些,讓新鄉市政府辦公室的一紙文件變得更像一起輿論事件。
11月24日,新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劉冬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重申,關於改稱「同志」的通知只是新鄉市政府辦公室內部的一個要求,通知各科室是為了便於措施的執行,並不是全市範圍內下發的正式紅頭文件,「沒有上升到市政府的層面要求全市各縣直部門以及縣市區政府遵照執行。」
劉冬表示,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這類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中央領導都是互稱「同志」的,這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
11月上旬,新鄉市政府辦公室黨支部在「兩學一做」第三次集中學習時,有黨員提出「以後我們都稱同志好不好?」經過討論,該提議被確定下來。
劉冬說,互稱為「同志」不僅令人感到親切,更能弱化以前的等級觀念。「同志,志同道合,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和目標。通過集中學習黨章,黨員之間互相稱同志,也是很符合黨章的要求,大家入黨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目標。」
新鄉市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有一百餘人,黨員人數佔80%,黨支部成員包括市長、副市長及普通機關幹部、機關工勤人員。
在劉冬看來,將稱謂改為「同志」是件嚴肅的事情,部門內口頭通知顯得不太正規。「原本是準備口頭通知一下,但有人提議口頭通知會不會流於形式?我們就發個內部正式通知,就是想把這個堅決推行,把它固化下來。」
隨後,新鄉市政府辦公室擬好文件並加蓋公章,發給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班子成員,辦公室縣處級幹部,各科(室)、辦負責人等。
這份紅頭文件的緣起還有一個背景。
11月24日,新鄉市委外宣辦副主任王高峰對澎湃新聞提到,新鄉市政府辦的通知的確是部門內部要求,其源於不久前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新鄉市委書記舒慶提議以後會議中互相不再稱職務,改稱為「同志」。隨後,市政府辦內部制定通知,落實執行。
上述《通知》裡也稱,系「根據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
不過,澎湃新聞了解到,多個新鄉市政府組成部門都曾在市政府文件交換系統中收到過此通知,新鄉市下轄的縣市區同樣按照市政府辦公室「改稱職務為同志」的要求去落實執行。
對此,王高峰指出,「全市沒有正式發文,但是縣裡肯定會受市裡面的影響,這個通知僅僅是市政府辦公室內部的要求,但是除市政府辦公室外的其他部門,也可能根據市委常委會的精神要求該部門這樣做。」
約定俗成
無論如何,新鄉市政府辦公室文件透露出的精神已被當地各級單位捕捉。
就在新鄉市政府辦公室對「互稱同志」作出明確要求後,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政府組成部門以及新鄉市下轄的延津縣、封丘縣、獲嘉縣、衛濱區等縣市區,都按照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內容去落實。
澎湃新聞了解到,在一部分單位,使用「同志」的場合也超出了原定的「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限制。
據新鄉市教育局辦公室工作人員鮑偉介紹,經過與該局機要室確認,該局已經收到了市政府辦公室的通知,「要求黨員幹部不再稱職務,一律改稱同志,收到通知以後整個局機關都落實了。」
他特意找了幾張請假條看了看,局長去市裡開會請假的,請假條上都改稱某某同志了:「因我局××同志在省廳開會,不能參加××會議,由我局××同志代替參加××會議」。
鮑偉還說,現在見到局長已經不喊局長了,「領導已經要求了,不允許再喊職務。」
這一變化讓他感到跟領導間的關係更親切了,「以前都是××局長、××主任,現在都是××同志了。以前有個別的會議稱同志,現在發了文以後,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改了,上行下效嘛。」
在鮑偉看來,這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東西:以前都喊局長,那大家就跟著喊局長,那現在喊同志了,可能一兩天不適應,習慣了也就好了。
確實有人感到不適應。
新鄉市體育局辦公室朱姓主任就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是軍轉幹部,在部隊已經養成了上下級分明的習慣,改稱「同志」的要求不太能接受。
已經退休的新鄉市政府辦公室接待辦原主任李效彥也指出,之前在工作中不稱職務感覺顯得有些對領導不尊重,這次新鄉要求在工作中互稱「同志」,「我個人感覺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開始的時候有些領導也許不能接受。」
新鄉此次文件中提到的「同志」,在網絡上多少遭到一些另類解讀,當地官場人士也看在眼裡。
「這種歧義其中就是邪不壓正的問題,『同志』本身是很高大上的稱呼,但是有人借著這個音對它進行了引申。它不可能成為主流,如果成為主流了那就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新鄉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耿建明認為,一些稱謂的異化是不正常的現象,「註定要枯萎和死掉」。
他舉例說,改革開放以後,有些地區稱男性為「先生」,女性為「小姐」,後來「小姐」就不再稱了,因為產生了不好的負面影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稱呼是一種體現和反映。黨內思想意識形態回歸到主流、回歸到正常軌道上後,其實這都不應該是個新聞。」
耿建明也承認,非常好的政策也會有不同的聲音,這體現了國家民主化進程的發展。「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說什麼都可以,但不能影響主流。」
「同志」的魔力
自11月中旬發文以來過去半個月了,新鄉這次革新有沒有出現此前輿論擔憂的「形式主義」?
耿建明舉了個例子,「如果在院裡遇到局長了,以前會叫局長,去打個招呼。現在就是點頭微笑,說句早上好,不再刻意的去叫什麼了,其實也沒必要。新同志來了後或許會喊職務,如果有的話,我會提醒他。」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感覺落實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大家反映也比較好。」劉冬告訴澎湃新聞,比如在領導批示文件上,「以前我這個部門發文件時,我就需要寫上請吳秘書長閱示,我們慢慢就改口了,現在就是請嶽善同志閱。給市長的文件也是一樣,原來需要寫上請王市長閱示,那現在就是請登喜同志閱。」
「我們自己感覺這種稱呼很親切,不是說他來這我就感覺他是多大的領導一樣,其實我們目的就是共同把一件事幹好,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劉冬表示。
最讓他深有體會的是在一次「兩學一做」集中學習會上,現場有機關工人、科級幹部、還有市級幹部,也包括新鄉市長王登喜。「剛開始他們會覺得市長在這呢,能不能暢所欲言,都有所顧忌。這樣一稱同志後,說話說起來,大家覺得交流更通暢和親近了。」
劉冬覺得,親切感對工作是有好處的。「改稱同志後就比較標準化,更舒服一些,等級觀念就會淡化些,讓大家從心裡上感覺有所釋然。以前的民主生活會上,不是官的見到大官不敢說話,現在這樣一叫同志了,就該說啥說啥了。」
他還補充道,非黨內人士也可稱「同志」。「機關內他們從事的工作也和我們一樣,說大一點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做自己的本職工作的。都是一個目標,也是志同道合,也可稱同志,並不矛盾。」
那麼,秘書和領導間的稱呼會不會變?
劉冬介紹,領導與秘書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並不多,也就是送個文件。在重要會議場合,秘書向領導匯報緊急事務時也是在領導身後小聲說,外人並不知道怎麼稱呼。「當然,這個稱呼也要改,在黨支部民主生活會的時候已經開始稱市領導為同志了,沒有以前那樣拘謹了,相信領導也能接受秘書稱其為同志。」
在鮑偉看來,不再稱職務以後,人與人的關係較之前會更近一些,「(原來)你是局長,高高在上,我是一個普通同志,首先就把自己放低了,你就很難的去心平氣和的處理一些問題,去面對一些問題。」
「只有你把你們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就是工作與工作之間的關係,你才能更加理智、平等地去面對問題。你對這個工作是怎麼想的,你就毫無保留地說出來。當有了那些所謂的不應該有的尊卑之分的時候,你會想我說了合不合適?該不該說?」據他介紹,目前整個教育局機關都自然而然地互稱同志了。
劉冬回憶起十幾年前他剛進入政府工作的時候,「沒有人稱同志,都稱官職,也沒有人想著叫同志」。
他說,以前大家學黨章的時候沒現在這麼重視,「入黨時看看黨章吧,平時也沒有人要求你這樣去做。說是開民主生活會,也就是流於形式,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是真刀真槍的幹了。」
也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政界人士對澎湃新聞指出,喊名字、喊「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還難以真正做到,這些改變需要靠時間、靠黨內製度去落實。
在他看來,「黨內互稱同志」這個概念還是有些模糊,而官場很多東西是隱形的、潛在的,僅僅將職務改稱「同志」無法評論其好壞。「僅僅靠一個稱呼,恐怕不能說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不能說現在有這個規定了,我們就想方設法去說它的好,但是能夠體現出我們努力的方向。」
「改稱『同志』是一個好事吧。」他說,「過去喊行政職務也沒什麼不好,關鍵是我們想嘗試著恢復一些東西。」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