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希望往「任何方向有力推進」的設計師,用「愚蠢」形容自己的...

2020-12-14 好奇心日報

在概括 BAM 設計工作室的十周年時,三位創始人選擇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形容詞——愚蠢,配以英文 10 Years of DUMB!

不過在 Jake Walker、Dan Gass 和 Allison Dailey 眼中,「愚蠢」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設計師在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嘗試。不過你稍後就會看到,這個詞或許也意味著這三個人在中國不加限制地接手案子,由此做了很多奇怪的項目。

最近,他們將十年來所有攜帶「愚蠢」痕跡的項目,擺放到了北京 798 的 Tabula Rasa 畫廊中。百餘平米的展廳,每塊牆面都掛滿了展板,上面密布著眼花繚亂的圖片與文字,用以向參觀者介紹 BAM 不同項目;展臺上則擺放了數個製作精細的模型,以及一些造型古怪的「藝術品」,比如無芯手型蠟燭。

展覽開幕的當天,Jake Walker 穿了一身紅色條紋的西裝,與人交談時,頻繁地爆發出響亮的笑聲。他看起來似乎更像一名藝術家,而非建築師或景觀設計師。

未做任何功課就走入展廳的觀眾,或許很容易在五花八門的展品中生出一個疑惑:這是個什麼地方?這就是 3 位設計師希望別人體驗到的情緒,因為這就是他們的 10 年。

從左至右,分別是 Allison、Dan 和 Jake

BAM 的全稱是 Ballistic Architecture Machine。這個名字是 Jake、Dan 和 Allison 一同琢磨出來的。他們從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不模仿「老派」建築事務所的命名方式——直接將創始人的姓名放到工作室的名字中,而是希望整間工作室所做的事情「比每個個體所能做的事情要大」,因而傾向於更具集體意義的選擇。

儘管搭配上爆炸式的圖案,BAM 的縮寫看上去很搖滾,但對於每一個字母背後的寓意,他們卻有一套嚴肅的解釋。

Ballistic 強調的是可能性與靈活度,他們希望不拘泥於某個領域,而是能盡情嘗試不同的事物,「往任何方向有力地推進」。Architecture 指代的是三個人在康奈爾大學時所學的建築學專業,以及建築學背後適用於不同設計的嚴謹態度。Machine 代表的不是機器運轉時的機械感,而是「非常拼命工作」的狀態。

帶著這三個字母回顧 BAM 的十年,能發現不少有意思的經歷。

Dan、Allison 和 Jake 的工作室宣傳圖

Jake、Dan 和 Allison 是大學校友。他們都曾是康奈爾大學建築系的學生,不過相識的原因是三人對公共藝術裝置的熱情要遠高於建築設計。2007 年在美國成立 BAM 時,他們沒有選擇成為建築師,而是繼續了藝術之路,因為藝術可以讓他們「更快地試驗自己的想法」。

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相比「經濟膨脹」、「有很多在建項目」的杜拜、中國、巴西,美國「沒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發生」。於是在 2009 年,三人來到了中國,在北京成立了新辦公室。隨後的八年,他們像是一間中國本地的工作室,接手的大多是中國業主在中國的項目。

從美國背景到中國環境的迅速跨越,以及「根本沒有項目」的初始狀態,是「愚蠢」歷程的開端。

為了尋找客戶,BAM 一邊嘗試自費製作各種藝術裝置,比如用塑膠袋在四合院內搭了一個「遮陽棚」,一邊廣鋪網絡,聯繫潛在的客戶,並接手可以勝任的項目。

儘管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比歐美要興盛許多,但是在 BAM 看來,對於他們想要實現的、「讓城市變得更好」的公共藝術,中國並不存在所謂的市場。

「沒有人會一看到我們做的東西就說,哦,這很重要。」 Dan Gass 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說,「我們必須得先做,然後讓人們看到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們在早期時碰到的很多人,比如開發商,會說,來,為這個地方做一個漂亮的雕塑。在他們的腦海中,裝置就是一些好看的東西,你可以擺放到某個角落,然後讓他們的項目看上去很奢華很美觀等等。」

他們妥協了一段時間,奉行過只說「是」的政策。「有一段時間,只要是有項目,不管是什麼,哪怕和我們想的不一樣,我們都會接受,去做,而不會拒絕。」 Jake Walker 在採訪時說。

由此,他們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項目,武夷山遊行車、空氣過濾器、手型蠟燭、創意 T 恤、聖誕節裝飾……整個過程也不是一無所獲,由於藝術裝置的製作周期較短,他們在三年內完成了 26 個公共藝術項目,通過不同類型的項目,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善了對製作工藝以及材料的認知:「通過這段經歷,我們嘗試了各種想要嘗試的試驗,對於我們來說非常有價值。」

在積累了一些經驗和一定數量的客戶之後,三個人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一座城市究竟需要什麼?

2008 年之後,隨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北京的天際線被不斷興建的摩天大樓進一步拉高了。不過在 BAM 工作室看來,以建築為中心的城市,並沒有因為建築數量及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更美好。他們認為真正構築起城市身份的,不是一座座建築,而是位於建築之間的空間。

填補這些空間並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城市的方法,是開展景觀設計。從 2012 年開始,BAM 的工作重心開始往這個方向傾斜。

他們從參與城市綠化帶的打造開始,逐漸有了為商業地產與公園設計景觀的機會。藝術裝置中所強調的藝術感與互動性,被 BAM 沿用到了景觀設計中。

北京大興公園 1 期,是一個遍布圓形的公共空間。鵝卵石、瓷磚、山石與不同種類的植物,在空地中構築出了圓形、半圓形和同心圓圖案。公園中常見的線性步道被打破了。人們可以沿著圓形的邊界行走,也可以進入鋪滿草皮的下沉式軟景區,坐在草地或白色大理石方椅上休憩。

大興一期

類似的幾何元素也出現在了大興公園 2 期的設計中。他們還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比如用不同顏色的瓷磚拼貼出的馬賽克圖案,將草坡改成了階梯狀並嵌入了一排排座椅,並在巨型同心圓圖案的中心,設置了會在夏季打開的泉眼。公園中的座位被特意加寬了,人們可以側臥、平躺或盤腿坐著,用自己舒適的方式在公園中放鬆。

在 BAM 自稱最受歡迎的北京頤堤港兒童遊樂場中,人造的景觀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冒險的場所。他們可以在橙色圓盤的遮蔽下,在沙坑中玩耍。或沿著繩索、管道攀爬「山峰」。還可以通過白色大理石滑梯重新回到山下,嘗試旋轉鞦韆、螺旋平衡木和攀爬架等娛樂設施。

而在與世界著名景觀設計大師 Peter Walker(他是 Jake 的父親)合作的「有限/無限」公園中,單排的懸鈴木通過鏡面的映照,被複製成了一片無窮無盡的樹林,而在鏡牆之外,綠籬、懸鈴木與白色砂石又構築出一個有限的空間,整個景觀由此被附贈了哲學意味。

在 Jake 看來,從製作藝術裝置到設計景觀,並不算是一種轉變:「我們感興趣的永遠是公共空間,從沒有給個人設計過擺放在他們客廳的藝術裝置。藝術裝置其實處於一個更大的概念之中,即城市應該如何被使用,公共藝術裝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切都被放在一個更大的語境之下,即公共項目,所以並不是過去我們做公共藝術裝置,後來又去做別的事了。」

在設計公共藝術裝置時所遭遇的客戶對「公共藝術裝置」定義的偏狹,同樣出現在了景觀設計中。就像客戶會簡單地將藝術裝置等同於好看的雕塑一樣,景觀總被簡單地理解為公園、綠色緩衝帶或庭院等綠地。但在 BAM 看來,街道、地鐵、高速公路、交通堵塞和自行車道,都可以被視為景觀。

而在對城市景觀的理解差異之外,在景觀設計中更容易產生的障礙,是客戶團隊中的高人員流動率。「人們更換工作非常頻繁,因為他們可以通過這個途徑在階梯上爬得更高,(因而)他們不會全程去堅守一個東西。設計師可能是唯一一方能夠將一個項目跟蹤到底的,業主那邊老闆經常換人,管理層經常變動,組織團隊非常龐大,因而有很多的人員調整。延續性非常弱……你能從延續性中獲得的東西因而喪失了。」 Jake 在採訪中解釋道。

對於比公共藝術裝置更耗時的景觀項目,這種變動有時是致命的。從項目的設計到施工,設計師時常會有新增的想法,但「新老闆不一定有耐心去理解」。

因此,BAM 偶爾會啟動一些沒有業主的項目——比如國貿橋的景觀設計,耗時近 4 年,他們才完成了最終的規劃。

項目啟動的原因,是 BAM 當時的辦公室位於北京國貿區塊的南面,在員工們早晚高峰極不順暢的穿行體驗中,他們發現了國貿區域設計的問題。

這個遍布高架橋與交錯道路的區域,在設計上,是先以汽車、公交和地鐵為核心,後附加人行道、汽車道以及公交等候區等設施的,行人的通行因而變得危險且困難,車輛的通行也總是在早晚高峰時期變得極不順暢。而隨著國貿及其附近區域,不斷有新的摩天大樓建起,這種擁堵且危險的狀況在不斷惡化。

BAM 提出了一套方案,通過改造複合道路空間,完善車行與人行路線,並將高架橋底下的閒置空間建造成公園。在他們的構想中,公園可以變成一條紐帶,將行人與地鐵站以及鄰近的辦公大樓連接在一起。

「我們著眼的就是去找問題,究竟存在什麼問題,而且是人們沒有關注過的問題。大家都是在想怎樣讓經濟發展,怎樣賺錢,而沒有人真正關心背後的問題是什麼,這也是讓這個項目很特殊的一個原因。」 Jake 在採訪中說,「我們不想等政府來說,請設計一個公園吧,(然後再開始設計),我們是設計師,我們知道這些問題。」

國貿橋規劃圖

現在看起來,因為這種「愚蠢」的勁頭,BAM 一行 3 人才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儘管有時這種機會他們也無法一言以蔽之。

比如他們開心地發現,相比美國人,「中國的開發商會想將自然加入到項目之中」,不過不是因為開發商本身就關心自然,而是「70% 的受訪對象表示,在公寓本身的設計之外,公寓外的景觀是決定他們是否購買某處房產的首要因素」。隨即他們補充,或許是園林文化給中國消費者植入了自然意識,這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儘管他們其實並沒有了解過,所謂的園林文化到底如何滲入了當代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裡,這很有可能是幾個身在中國的外國人的美好想像。

這樣的認知過程,或許也是他們形容為「愚蠢」發展的一部分。

題圖及文內圖均由 BAM 提供

相關焦點

  • 父母的5句話,能推進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他們在一所小學隨機挑選了幾個孩子做智力測驗,就通知所有人說:「這些孩子以後肯定是天才。」結果八個月後,當他們再對這些學生進行智能測驗時,發現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比第一次進步了很多,教師也給了他們很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教育成果,也說明了,教育孩子,鼓勵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其實當你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時,往往能推進孩子往好的方向走。
  • 蘇州園區站往南京方向增加了3個停靠班次,往上海方向增加了一班
    是旅客進入園區的重要中轉站但園區站列車班次較少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為此園區規建委積極協調鐵路部門爭取增加停靠班次根據2020年7月1日開始運行的列車時刻表,目前園區站往南京方向增加了3個停靠班次,往上海方向增加了一班20:09直達虹橋的列車,每天上下行列車達39個班次。
  • 用一個詞形容你自己
    今天在逛論壇的時候看到一個話題熱度還挺高「用一個詞形容你自己」,心血來潮點進去,一個網友寫道「有點像現實中的劉峰,但我並不想當這樣的人」...看到這裡我有些停頓,很多時候我覺得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是無法完全形容一個人的,但這句話還是讓我有了很強烈的認同感。
  • 50個形容書法的成語,點評用、素材用、作文用,相當實用!
    今天,書法思考匯總多番資料,給大家整理出50個形容書法的成語,可用來點評作品,也可以當做書法創作素材,以及作文之用…相當實用!趕緊收藏吧!
  • 人生方向盤交給別人是非常愚蠢的,生命用詞語來形容「自作自受」
    對於年輕人來說,我見過的最愚蠢的行為之一就是選擇在野蠻成長的時候混日子。所謂愚蠢,是指許多年後,當你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時,你會發自內心地責罵自己,你會特別後悔。希望大家能冷靜下來,仔細讀一讀這篇文章,然後再想一想。當然,思考後會帶來的怎樣的變化。
  • 2018湖北農商行面試答題技巧-請用三個詞形容一下你自己
    用三個詞語來形容自己。【解析】各位考官,我想用3個詞,水、火、樹來形容自己。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懂得包容別人的人。雖然工作時間比較短,但對工作的投入,讓我收穫了關心,得到了肯定,認定了自己未來擇業的方向。樹,紮根土壤,奮力生長.我一直欽佩身邊拼搏進取的人,所以我也時刻提醒自己,學無止境。在大學時除了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外,偶爾攝影,自學PS,現在可以對圖片進行基礎的修改。
  • 我們努力把車頭往正確的方向拉
    他們似乎對我兒子不抱任何希望,但我如何能放棄?他們的話像刀子一樣扎在我心頭,我的腦袋一陣陣作痛,我想它一定是要炸裂開了。」時隔30多年,羅伯特·納瑟夫還是能清晰地記得1984年,兒子被確診為自閉症(也稱孤獨症)時自己的感受,後來成為心理學專家的他把這些細節寫進了《讓愛重生:自閉症家庭的應對、接納與成長》一書中。
  • 乾貨 | Designing Your Life——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3月10日,前海生涯講師劉暢受深圳讀書會邀請,在羅湖圖書館分享了本書中的觀點和工具,幫助大家成為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探索更多自我生命的可能性。通過人生指南針的製作,你會發現「我不可能知道自己前進的目標,但是我會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3、路徑尋找知道了方向和目標,下面的一步就是如何找到前進的道路了。
  • 千萬別用這幾個詞形容自己
    我們都會等著別人的讚揚,但假如你等不及就先往自己臉上貼金,可是會笑掉別人大牙的。比如說,一個人說你「很有魅力」,確實很值得高興,但如果是在介紹自己的時候,你說自己很有魅力,聽在別人耳裡大概只會覺得「你有事嗎?」
  • 服裝設計師究竟如何創立自己的品牌?
    (3)工資設想自己能接受多久沒有工資。你想全職做這個服裝品牌嗎?如果是這樣,你願意在公司盈利、自己賺取薪水之前等待多少年?或者你只希望它是一個副業嗎?在一個符合目標市場定位的賣場裡兼職「臥底」是個好法子。看看賣場都進什麼貨、顧客都買了些什麼。找到一個和你想設計的服裝類似的例子,了解它們能賣多少。當你自己創建服裝品牌時,這會是一個有力的支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
    原標題: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8日(星期三)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人民日報記者:外長您好。
  • 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聚焦七個「有力」,對標推進...
    自入選以來,按照學校黨委總體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大力推進黨支部「制度化、標準化、程序化、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不斷邁向新臺階,為培育有齊魯文化底蘊的理工人才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如何找到自己職業方向
    如果你剛開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就要在這條路上慢慢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光焦慮是沒用的,只有付諸行動,你所期望的才會慢慢實現。嘗試著從基層工作做起,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許會受盡苦難,經歷各種思想競爭。
  • 人類擁有智慧和愚蠢兩面,AI 要類人,愚蠢是否也必不可少?
    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假設你愚蠢地被自己的腳絆倒了,這樣做之後,你就會意識到之所以被絆倒是因為你沒有小心地抬起腳。從那時起,你就會開始更加注意如何走路,從而在走路時變得聰明起來。也許在晚年,當你走在一個羊腸小道上時,能夠設法避免自己從路邊摔落,部分原因便是愚蠢引發的早期人生教訓,已成為你智慧的一部分。當然,愚蠢也會給我們招來麻煩。
  • 聽白宇如何說用三個詞形容自己的2018年,形容自己的優點
    白宇從來都覺得有「流量」是好事,能夠通過喜歡自己而關注自己演出的電視劇一直在他看來都是好事。但是他清醒的知道這種「流量」現象不會一直存在,這些熱度都是階段性的,這無關於自卑或者是自信,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但是即使有一天他不火了,仍然也不會放棄演戲,不會輕易放棄他熱愛的職業。
  • 這9個想法決定了未來設計的方向
    設計師必須牢記在心的,是如何通過這種學習能力讓設計變的更好。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新機會。過去,人們的心態是「做完了就完了」,如果產品不好用,你也得接受這個現實。但是現在,設計師能夠從一個產品進化到另一個產品,這令人驚喜,並且有利於商業。但是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長期死磕這些問題,並且從中找到滿足。
  • 中國設計星晉級設計師林嘉誠:穿梭於設計的異想世界
    他會翻著旅行的相片做設計,希望通過尋找記憶深處的設計原點,也常常告誡自己不要為了做設計而做設計,而是要多嘗試不同題材的案子,學習駕馭不同類別的空間,然後享受每一次全力以赴後的收穫。設計是條無止盡的學習路,林嘉誠卻並不畏懼。他說自己是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會穿梭於設計的異想世界,他也是會往設計裡注入感情的暖心大白,會用心做有愛的設計。
  • 用「可愛」來形容一個女生已經過時了!
    還有人說當實在不知道誇什麼好時,用可愛就對了。 當我們看見小孩子或者是小貓小狗等喜人的動物時也會用「可愛」這個詞,以前因為日本動漫文化傳入到國內,越來越多的女孩子也希望自己能不變得如漫畫中的人物一樣可愛,雙馬尾、JK群、洛麗塔的服裝等等可愛元素一一往身上堆疊。
  • 7個形容自己超級忙的英語口語
    7個形容自己超級忙的英語短語歡迎分享轉發,但保留以下聲明: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美語操練俱樂部,微信公眾號:meiyuclub。
  • 8個步驟,高效推進產品設計評審
    作者介紹了進行設計評審時可以提升評審效率,幫助設計師和與會者更好的進行溝通,並順利推進項目的一些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啟發。這些涉眾不是和您說同一種語言的其他設計師,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時間表都不同。您正在努力讓他們支持你的設計,很多時候都將依賴於這樣的設計評審。那麼,如何獲得有用的反饋,達成共識,並推進您的設計?以下是我在介紹作品時所採取的八個步驟:寫下設計理由。了解會議室裡的人。做好準備。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