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的街道,鹿港的小吃,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丨好食真我臺灣行

2021-01-21 好食記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因為羅大佑的一首歌,鹿港小鎮幾乎人盡皆知。



後來羅大佑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他並沒有去過鹿港小鎮,這首歌裡,「鹿港小鎮」只是一個指代,象徵著那些值得懷念的傳統。



如果你到了鹿港,就會發現,用「鹿港小鎮」來指代「傳統」,應該是最合適不過了吧?

我們抵達鹿港那天,是農曆正月十六。



鹿港在清朝時期便是臺灣的第二大古鎮,以出口鹿角和鹿皮而得名。因為長時間的繁榮興盛,那裡有大量的廟宇、美食,又因為後來逐漸沒落,被現代化侵蝕得少,那些傳統居然就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在當地,保留著漁村的風俗和美食,媽祖更是最深的信仰。我們抵達鹿港老街的時候,正好趕上盛大的「請媽祖回娘家」的儀式。一組組樂隊和神像走過,虔誠的香客捧著各樣大大小小的媽祖神像。



這個在羅大佑歌中出現過的「媽祖廟」,可不是一般的媽祖廟——又稱鹿港天后宮,建於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在臺灣媽祖廟中地位極高。因該廟所供奉的媽祖神像是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由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琅從莆田湄洲天后宮恭迎到臺的,是全省唯一由湄洲而來的神像,人稱為祖神,是臺灣三大媽祖廟之一。



在傳說中,媽祖原來是位林姓姑娘,後來屢次被加封,稱為天后娘娘,也成了整個東南沿海的海神。



就像專家所說,中國的海神是位女性,本身就是春風化雨,帶著慈愛和包容,所以我們的航海行動,都是把善良和教化帶去。


雖然剛到3月,鹿港小鎮天氣已是爆熱。


比天氣更熱的,是媽祖廟周遭的美食。



整條街,全是小吃攤和小吃店,九層塔花枝、翅包米、芋頭糕、大腸包小腸……鹿港靠海,所以小吃以海鮮為主,比如蝦猴、 蚵仔酥、 蚵仔煎、蝦丸等,到鹿港來吃蚵仔煎、蚵仔湯,肥美料多的程度,可是外地比不上的。



另外糕餅茶點也很有名,如鳳眼糕、 牛舌餅、豬油荖等,此外還有當地人經常會吃的面線糊。



因為傳承時間長,經常會遇到一二百年的老店,或者某一個攤位,家裡已經傳了好幾代。



這裡最特色的,應該就是蝦猴酥了。



活的蝦猴,是海邊巖石裡爬的一種小生物,在臺灣,蝦猴只有鹿港才有,其他地方是見不到的。


個頭小的蝦猴,卻有個好處——不必剝殼;蝦猴的殼很薄,可以直接入口。(膏黃飽滿,味道香濃,身上幾乎沒有肉,滿滿的全是黃,吃起來口感香味類似蟹黃)



這種灘涂地上生長的海產,過去是窮人的佐餐美食。每年的10月左右,蝦猴膏黃飽滿,海邊的居民就到灘涂地上去掏蝦猴,捕獲的蝦猴洗乾淨用鹽滷煮熟之後,拿玻璃瓶裝起來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為了節約,一般滷得非常鹹,所以早年臺灣鹿港有句俗話叫「一隻蝦猴三碗粥」。



近年來,市面上更多的,是酥炸蝦猴,熱油炸了撒上胡椒羅勒葉和洋蔥,鮮香透著絲絲甜味。



當天因為天氣太熱,小攤上冰冰涼涼的鮮榨甘蔗汁,也同樣大受歡迎。



鹿港除了天后宮周邊各色小吃,還有一個著名的阿振肉包。這是個著名的百年老店,到老闆那已經傳了八代,原名「振味珍」,因為肉包太好吃,就被人習慣性稱為「阿振肉包」。1999年,一個日本人吃過後念念不忘,來了七八趟,找阿振肉包的老闆鄭永豐學做肉包,學習三年後半後,在日本開了家鹿港肉包店,日日排隊。



在我們去遊覽天后宮時,當地的領隊簡永和先生幫我們排隊,差不多排了四十多分鐘,帶回來一袋熱騰騰的包子。


包子皮暄軟,有酵母的甜味,裡面的餡是純肉的,咬一口,紮實多汁。



除了經典的肉包,據說,店裡的牛奶包和紅豆包都不錯呢。


中午逛累了,我們隨便在中山路上找了家老街上裝修比較精緻的小店「美村尼克」。初看像時尚快餐店,剛開始還擔心口味會不會不如老店呢,不過環境清雅,太適合歇腳了,決定進去。



誰知道,一下筷子,就驚豔了,隨便點的豬血糕和芋頭糕,口味非常贊。豬血糕在臺北夜市也是著名小吃,和著糯米蒸熟,完全沒有腥味,只有軟糯的清香。



老闆鄭文洲是個年輕的90後,看我們愛吃,他很驕傲地說,這個豬血糕和芋頭糕,可是他媽媽親手做的呢。



「富過三代,方知飲食」。這話放到鹿港,應該再合適不過了吧。就像我們隨便走進一家街頭小店,水平都很出乎意料,才說明這個地方的飲食,真的很棒了。




文 | 李肖肖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65期匠心內容

新朋友搜索微信號haoshiji001或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擊藍色字樣,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提供美食線索。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留言微信後臺或發郵箱:370829586@qq.com

或者加微信chenqingmeng520進群。

相關焦點

  • 丁哥駝行-鹿港的街道,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因為羅大佑的一首歌,鹿港小鎮幾乎人盡皆知。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到彰化鹿港小鎮,鹿港老街裡的天后宮,不可錯過。彰化鹿港小鎮伴隨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而早已名聲在外。因為靠海,鹿港開埠較早,十八世紀初、中葉就成為臺灣重要的港口,歷時200年而不衰,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尤極一時之盛,人口十餘萬,曾贏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鹿港老街是鹿港小鎮裡人氣最旺的地方,這裡又被稱為"古市街",其實就是指瑤林街、埔頭街以及大友街這一帶。老街的街屋大都還保持著清朝時期的原樣,好玩、好吃、好逛,又好買。
  • 臺灣鹿港小鎮故事多,百年名店經典好滋味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鹿港小鎮》這個位於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在人文歷史的淬鍊下,鹿港小鎮成為了現在古色古香的傳統小鎮。 在這裡,有許多以人文為主的古蹟以及老街,不僅有那濃濃的人情味,也有地道的傳統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小吃。
  • 歌詞漫談《鹿港小鎮》羅大佑作詞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我的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是一家賣香火的小雜貨店。鹿港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讓我們聽著《鹿港小鎮》一起暢遊在美麗的彰化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一首《鹿港小鎮》唱出了臺灣人的鄉愁也使得鹿港的名字紅遍了大陸在古舊的街巷中穿行一邊欣賞古蹟一邊吃隨處可見的古早味小吃不亦樂乎
  • 臺灣鹿港老街入口處,熾熱的思鄉懷祖情,被這樣表達著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今天說說鹿港小鎮的老街,這是此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兩岸同源、兩岸一家的情懷,在鹿港老街裡被真摯地表達著。鹿港老街入口,這裡又稱古市街,是鹿港小鎮裡最具魅力的古街。「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上世紀80年代,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唱紅了鹿港。
  • 【人文臺灣】之 鹿港小鎮
    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作家、歌手、香客、鹿僑……他們越來越習慣用「鹿港」來追溯歷史,而不是展望未來。鹿港,好似臺灣島的縮影,與其命運相關的,是一段段錯綜複雜、無從斷清的歷史。你聽說過施琅嗎,《鹿鼎記》中為韋小寶不齒的靖海侯施琅?鹿港天后宮的媽祖就是他請到臺灣來的。天后宮始建於明永曆元年(公元1647年)。
  • 看見臺灣 隨心徜徉於靜謐午後的鹿港小鎮
    作為一個吃貨,首要任務是在逛遍鹿港的同時,吃遍鹿港的小吃。鹿港美食眾多,到了鹿港簡直到了吃貨的天堂。攝影:源形畢露  著名歌手羅大佑還唱過一首歌曲《鹿港小鎮》,歌詞裡面寫道: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鹿港:徘徊在文明裡的小鎮》:繁忙的小巷,有泡在文化裡的小鎮
    曲折蛇的街巷,紅牆燕尾的國南古厝,香菸繞的媽祖廟,案桌前度該叩拜的老婦人每次來到鹿港,我都有憂若回到國南故鄉的銷結寬。不同的是,我的家鄉鮮有人知,而鹿港卻因為羅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鎮》)而揚名華人世界。我去過五六次鹿港,多數是因為有採訪任務來去匆匆。最愜意的是2008年3月的那次,我和同事騎著自行車,級緩穿過「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去探訪「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有「三多」ー一古蹟多、匠師多、小吃多。自行車在曲裡拐彎的小巷子中穿行,一路經過「米市街」、「板店街」、「打鐵寮」等老街。
  • 歌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紅磚綠瓦還剩多少?
    《鹿港小鎮》更是直面抨擊、批判政府,這算是當時藝人中前所未有的「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而這條街在當時也算是非常繁華的一條街,鹿港在光緒時期也是非常繁盛,後來港口發展的越來越多,這裡也就漸漸失去光彩逐漸衰退。由於地處靠海,風浪風沙較大,街道兩旁店鋪很多居民為了防止風沙便在店鋪門前屋頂蓋了一層頂。這裡也算是保留了當年的鹿港風情。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臺灣鹿港古鎮
    必須承認,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雨困在鹿港藝術村時,我的心情是鬱悶的。這個位於彰化的小鎮,是臺灣最早的開埠港之一,30多年前又因羅大佑的歌曲《鹿港小鎮》而揚名。這裡不但是臺灣尋古懷舊的勝地,也成為不少大陸歌迷心中嚮往的地方。    香火綿延  鹿港的確是懷舊的好地方。
  • 因為一直迷戀:羅大佑歌中的那個鹿港小鎮
    鹿港龍山寺旁攤販(照片:林品君攝)許多人說,臺灣大大小小的觀光老街已經變成一個樣子,全部都被攤販淹沒,已經不知道本來「老街」,古老街坊的樣子。在鹿港,有一群從都市回到鄉下老家的「鹿港囝仔」,正默默地在進行「保鹿運動」。
  •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八十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片繁榮景象,那時「亞洲四小龍
  • 臺灣鹿港新12大景點排名 玻璃媽祖廟成新亮點(圖)
    臺灣鹿港新12大景點排名 玻璃媽祖廟成新亮點(圖)         世界最大的玻璃廟「臺灣護聖宮」光燦動人,成為網友喜愛的鹿港景點 臺灣《中國時報》圖   中新網10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鹿港除了公立古蹟龍山寺、天后宮外,您最想去哪裡?
  • 臺灣媽祖廟——鹿港天后宮
    當時鹿港天后宮管理人泉合利王君年,召集鹿港街內三十位保正(相當於今日的裡長)開會,討論天后宮重修事宜,並邀請鹿港籍士紳辜顯榮擔任天后宮重修總理,準備鳩工庀材,重修廟宇。然而,重修天后宮的發起人王君年,卻於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往生,以致重修廟宇事務因而暫停。
  • 探訪鹿港小鎮:走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交匯處
    鹿港因港而起,那時鹿港所有的「船頭行」及大盤商都與他們的祖地福建密切往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泉州蚶江與鹿港對渡習俗充分說明當時頻繁的兩岸商貿關係。即便到了日據初期,並且港口日漸淤塞,鹿港也仍然是中臺灣唯一與福建乃至大陸通航的「合法」港口。那時從福州、蚶江過來的貨船往往乘著潮水靠泊鹿港。  這種商緣的延脈來自親緣、血緣。
  • 鹿港小鎮:文化的地標,鄉愁的渡口丨僑鄉風物誌
    漫步於鹿港老街,不時駐足看看廣場上正在上演的傀儡戲,路邊隨處可見《鹿港小鎮》歌詞裡「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在鋪著紅磚的古樸街市上喝一杯手搖茶或傳統藥草湯飲,感受熙熙攘攘的熱鬧;在背街狹窄曲折的「九曲巷」裡追尋歷史的腳蹤,享受一個人的寧靜。正如老街街口牆壁上印的一句話「無價的印記是人文歷史的足跡」,在鹿港小鎮的足跡也一步步印在了我的心裡。
  • 在臺灣的媽祖廟
    人稱為海峽女神的媽祖,自宋代以後百姓對她的賢德極其崇敬,立廟奉祀。隨之歷代帝皇逐步敕封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在碧波環繞的臺灣島,隨處可見媽祖廟,計有四百多座之多。這裡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媽祖廟,從中可知媽祖在臺灣人民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