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 | 一封給大學生的公開信

2021-02-13 社會學會社

潘光旦(1899.8.13-1967.6.10),原名光,後署名光旦,又名保同,字仲昂,江蘇省太倉直隸州寶山縣羅店鎮(今屬上海市寶山區)人。近代中國社會學家和優生學家,對於優生學、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問題、人才分布等等有研究。
今天是潘光旦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特別推送此文以饗讀者。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工具的學問和對於時局的超然的興趣」,如此,方能照潘先生所說,「安放求學的心」「充實求學的力」,「心和力都有了著落,才不辜負國家、社會、與家庭所給的優渥的機會。」年華如水,又是一學期開始了。在這個內憂外患交相煎迫的年頭,你還能夠覓得一方乾淨的所在,鬧中取靜、忙裡偷閒的做一些學問上的探討,此種清福實在是可以令人豔羨的。最近報紙上登著兩宗關於高等教育的統計,尤其可以證明你是一個天之驕子。第一宗統計裡說,一個大學生每年所佔的費用平均為七百九十九元零八角,這自然是但就學校方面所經手的而言,個人的私囊還不在內。第二宗列舉專科以上的學生與各省人口的比率,江、浙、閩、粵等省算是高等教育最發達的省份,但和全省的人口比較起來,每一百萬人中最多也只得二百六十一人,至於內地和邊徼的省區,多則在五十上下,少則不過一二十人。換一種說法,有權利享受那八百元的巨額的費用的人,最好的也不過一萬人中有兩人半,其次有一人的、半人的、甚至於五分之一人的。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真合著俗語所謂千中揀一,萬中揀一。古語說,才過千人者謂之俊,才過萬人者謂之傑,無論你的才是不是合乎俊傑的程度,全少社會與國家是以俊傑待你的,是以國士待你的。你的幸福雖大,你的責任卻也不小。這一層我想你是早知道的,至少知道你所花的一部分是父母血汗所換來的錢,所以至少你該向你的家庭負責;如今你該明白為你所消耗的金錢,和你所應該負責的對象,實在比你平常所自覺的要大得多。我一面豔羨你的機會,你的境遇。同時卻也不能不提醒你,你所處的,只不過是一個機會與境遇而已,你真要希望有一些成就,還得完全靠自己的努力,這句話很像老生常談,隨處可以通用,但卻也和一些浮泛的叮嚀的話有些不同。中國的大學,名義是大學,是學院,是最高學府,所供給的是高等教育,人才教育,其實除了極少數的例外以外,大都是很簡陋的,科學儀器的設備不去說它,就是一些普通科目所需要的圖書與師資,也是到處可以見到捉襟見肘的情狀。上課聽講幾乎等於大學校生活的全部;教員於上課講解外無素養,學生於上課聽講外無自修。兼任教授輪轉著到各校上課,有人比方做唱話匣子,並且所唱的老是那幾張片子。更有刻薄的人則把它比做叫出局,也是到處唱些老調。至於圖書的預算,大都一年之內只有幾千元,有時候這幾千元還得挪作別用。在這種形勢之下,你說能完全把你的命運交付給學校麼?為一紙文憑計,為日後在社會上可以鬼混計,自然是沒有什麼不可以。不過我知道你決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你決不甘心隨波逐流的專幹那搖鈴上課搖鈴下課的勾當。

錢鍾書本科階段在清華獲得的畢業證書,時任校長羅家倫在其數學考試15分的情況下將其破格錄取。 [圖源:搜狐]

既不甘心,你便得想些補救的辦法。我為你設想,以為至少有兩方面是應該特別注意的。第一自然是學問的修養方面。在這一方面,我目前只預備和你談談所謂工具的學問。工具的學問如國文、英文、與基本數學之類原是中學時代以內便該打下良好的基礎的;但中學的簡陋和大學的很相彷佛,因此往往十有八九在這方面不能與學生以充分的準備,要是你不幸也是這樣準備不足的一個,你就得在你大學時代裡亟起直追了。無論你的興趣是在實科方面,或文科方面,我以為你至少應該把中文英文弄一個清通,中文不但要閱讀得快,更要能寫作得流利,英文至少要能不翻辭典,也能明白一篇文字的精要。就我這六七年來和大學生接觸的經驗而論,我覺得四年大學的結果,往往連這最低的一個限度還做不到;不要說西文了,就是寫一篇中文稿子,往往在體裁上既不免不文不白,在結構上尤不免不中不西。我充分的承認,在這中西新舊交流的時代裡,做人與學做人都是不容易的,但是鬧了二三十年的新教育,在大學生的筆墨裡,依然十足可以看出此種混亂與夾雜的局面,卻不是我初料所及。有時候接到此種不文不白不中不西的考卷或稿件,弄得沒有辦法的時候,我對於目前號稱大學教育的教育,就只有一個最低的虔誠的願望,就是,把各個學生的中文弄清通了再說別的。但新式的學校在這方面還比不上舊式的私塾,不是個別施教的,這責任十分之八九還得每個學生自己擔負起來。所以第一點我要請你注意的,是你自己工具學問的充實。對於文科的學生,工具學問的充實便無異成功的一半,在目下的中國社會裡,甚至於可以說成功的全部。何以說是一半呢?文科學生,不論其所志在博,或所志在專,他的最大的憑藉自然是圖書,他最重要的進修方法自然是瀏覽。要收瀏覽的實效,第一須靠文字方面沒有隔閡。一個文科的大學生誠能在中西文方面都有相當的把握,他就從此有了自動的能力,他至少可以從「堂差」式的教員手裡解放出來,以前只能靠聽覺間接獲得一知半解的,現在可以靠視覺直接把學術的精華吸收受用。這樣的學生一多,不要說「賣膏藥」或「賣野人頭」的教授要立腳不住,就是圖書館的內容也勢所必至的會一天比一天充實起來,誰還敢把學生繳納的圖書費挪作別用呢?何以說工具學問的充實無異成功的全部呢?我近來觀察所及,大凡最容易找到出路的大學生倒不是那些專長一門學問的分子,而是擅長中西文字的分子。中國社會上職業的分工現在還不很細,所以只要你文字清通,書法整潔,處世待人,又善於相機應變,你總可以覓到一席之地,否則任你是教育學的學士也罷,政治學的碩士也罷,未必有人請教。第二方面應該注意的是你對於目前政治局面的態度與操持。誠如亞里斯多德所說,人也許是一個政治的動物,但無論如何,我以為在學生時代,無論你所專攻的是不是政治學,你總應該培植一種所謂超然的興趣。英文裡有兩個似乎相反而實則相成的字,一個是interest,平常譯作「興趣」,又一個是disinterestedness,或detached interest,卻都不大容易翻譯了,我在這裡姑且把它們翻做「超然的興趣」,所謂超然,指的是沒有作用、不涉私人的利害關係。沒有作用的興趣才是真的興趣,其濃厚與不可移的程度要遠在有作用的興趣之上。在思想自由與學術獨立的環境裡面,這一類的話原是不必說的,因為它們是當然的事。但可惜我們所處的並不是這種理想的環境,這是一個講究主義的世界,就是你想超然,別人也往往不容許你超然。一種主義好比一個營盤,它自有許多招兵買馬的方法,要是你的超然興趣不很濃厚,你早晚會加入它們的隊伍。在它們,固然有十分十二分的好意,以為多一個分子加入,便多添一分力量,多一分力量,革命的成功或理想的國家便可以早一天來到。但在這種切心於改革的心情之下,它們往往不能兼顧到你的學養的程度;你的智力充分成熟沒有,你的學問夠不夠教你自已抉擇,他們是不暇計及的。所以除了你自己替自己打算盤以外,還有誰可以替你出主意呢?要想取得這種自己出主意的能力,平日就得靠「超然的興趣」的培植了。我說這一番話,不但為大學生著想,也是為急於招尋同志的政黨著想,我以為教一個思想不成熟、學識不充實的人入黨,不但無益於這個個人,並且妨害了一個黨的組織的健全。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先生不久以前在一個紀念周席上討論到「中國大學的危機」,末後有一段很剴切的話說:「最後,兄弟希望全國人民認清,大學教育如果辦得不好,實在可以危害民族的生命,所以社會對於大學,應該取愛護與扶植的態度,尤其絕對的不要利用青年。利用未成熟的青年,不啻斫喪國家民族的元氣;因為青年的光陰非常短促而且寶貴,我們不可使他浪費,千萬不要給他們不純潔的印象,而且要充分培養他們的人格,給他們高尚的理想,使他們望見前途的光明,不要使他們腦經裡充滿了低等唯物觀念,拋開學問而從僥倖裡找求出路的心思,要不然,便是斬斷了他們前途一線的生機,國家的元氣,也因此受了無窮的損失,我們要知道中國此後所需要的,不是奔走開會,小智自私,要發揮自己小領袖慾望的人;乃是沉著邁進,有專門智識和切實辦法,與公忠無我,以為國家社會服務的人……」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教育家,歷史學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1928年清華學校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出任首任校長。1932年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圖源:wiki]

羅先生這一番話的用意,是和我在上文說的大同小異的,所不同的,只是兩小點,一是他是泛指社會上一切可以分化大學生修養功夫的勢力,我卻願意把種種分化勢力中的最有力的一種,明白的指出來。這勢力無疑的是政黨的活動。二是羅先生說話的對象是社會,是社會上這種可以分學生的心的勢力,我的對象卻是大學生本人,就是你。處今之世,從政不能無政黨,在亟於求國家安定與民族復興的今日的中國,政黨的活動尤其是不能沒有——這些我都充分的承認。我目下對你要求的,就是,你的、你個人的實際政治活動,應當展緩至大學畢業以後,在沒有畢業以前,你對於政治的興趣應當和對於其他學問和事物一樣,完全取超然的方式,絲亳不受私人利害關係的支配。你真能把超然的興趣培植起來,你對於國家政治的認識力,一定會增加,這不但對你自己有益,也就是未來政治清明的一些朕兆,因為有效率的動作是建築在清楚的認識之上的。就政治的興趣而論,我在大學裡現在只看見兩種人,這兩種人都是偏向極端的。一種人是太過熱心,很早就從事於實際的活動的人。這種人在五四運動以後,一天比一天增多。第二種人和他們恰好相反,他們對於政治完全不發生興趣,有的也許忙著某種專門的課目,無暇及此,有的也許根本覺得大學生活無非是一種不能不奉行的故事,對於任何問題可以不必太操心,國家的問題自有許多達官貴人過問,更不幹他的事。不用說,這兩種態度,是都不適當的。太熱心,固然妨礙了學業,太冷淡,以至於漠然無動於中,也決不是充滿著情感與理想的青年的健全的表示,唯有超然的興趣才能酌乎其中,無論從那一方面看,是有利而無弊的。工具的學問和對於時局的超然的興趣——便是我要公開和你討論的兩點。此外可以說的話還多,目前大學的缺憾既不一而足,你自己須隨在努力、以圖彌補的地方也就一樣的多。不過上面所說的兩點確乎最是犖犖大者。做到了第二點,就可以安放你求學的心,做到了第一點,更可以充實你求學的力,心和力都有了著落,你才不辜負國家、社會、與家庭所給你的優渥的機會。注釋:此公開信作於十四年前,到十四年後的今日,我在這方面的看法根本上沒有改變,我自己的參加民主同盟也沒有教我修改這看法。參看拙著《自由之路》中《學生參加政黨問題》與本書下篇中《學與政與黨》二文。*本文作於1934年,後收錄於1948年由觀察社出版的《政學罪言》一書。見《潘光旦文集》(卷六),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封面圖為1937年清華社會學會合影,前排右3為潘光旦,右4為陳達。

相關焦點

  • 呂文浩:另有一種讀書的不自由——從潘光旦抽查學生借書情況說起
    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畢業的資中筠在《清華園裡曾讀書》有一段關於圖書館館長潘光旦的動人回憶: 那時圖書館的地位是很高的,館長多為知名教授擔任。……而潘光旦曾任清華圖書館館長大約現在很少人知道或記得了。 那麼,潘光旦為什麼要抽查學生借書情況呢?這需要從潘光旦作為社會學家的身份說起。我們知道,潘光旦一向關注當時青年、文化、教育、思想與政治等問題,並且從中分析社會思潮的動向。《讀書問題》《自由之路》《政學罪言》這三本書集中地反映了他的這種治學取向。
  • 潘光旦:教育的懺悔
    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就劉清平辱罵孔子致復旦大學公開信》。彭麗媛:《彭麗媛英文演講視頻:教育第一的夢想終將實現!》。三體:《12分鐘看完90萬字的<三體>,簡直太燒腦了!》。畢業:《2015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
  • 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公開信
    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公開信 2020-12-23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封旅客投訴信和國航董事長的公開信
    針對這位旅客的投訴信,中航集團總經理、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家祥給全系統3萬多名職工寫了一封公開信。兩封信拉開了國航從反思問題入手,推進優質服務承諾活動的序幕。  2月初,李家祥接到一位顧客投訴:國航出的機票將顧客的「徐」姓寫成「許」,工作人員說因是折扣票不能修改,造成這名顧客無法登機。
  • 潘光旦 | 說「倫」字
    潘光旦(1899.8.13-1967.6.10),原名光亶,後署名光旦,又名保同,字仲昂,江蘇省太倉直隸州寶山縣羅店鎮(今屬上海市寶山區
  • 馬來西亞學校流傳一封公開信 呼籲孩子不要去臺灣留學!
    最近一段時間,馬來西亞網絡上和60多所華文學校中,流傳著題為「為我們的孩子著想」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公開呼籲馬來西亞的學生不應該去臺灣上大學!甚至講出了到臺灣留學的七大弊端,這封公開信的全文內容如下。臺灣大學生
  • 家長「上書」教育局局長:一封公開信的呼與應
    原標題:家長「上書」教育局局長:一封公開信的呼與應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網友「市民趙先生」,給鄭州市教育局局長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治理民辦初中名校「掐尖」亂象,這封公開信刷爆了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在社會引發巨大反響。   趙先生的這封公開信也引起了鄭州市教育部門的關注。
  • 劉學強:致乃門莫敦鎮父老鄉親的一封公開信
    致乃門莫敦鎮父老鄉親的一封公開信乃門莫敦鎮的父老鄉親:我是乃門莫敦鎮黨委書記劉學強,值此新春佳節,首先代表鎮黨委、政府向大家致以新春的問候,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春佳節,本該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親朋團聚的節日,但是,2019年12月以來,武漢等地陸續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因此,為了配合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我特向各族父老鄉親寫了這封公開信,我建議、同時也要求:及時報告。
  • 致應徵青年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
    致應徵青年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     廣大應徵青年和家長同志們:  你們好!
  • 回頭是岸——給港大學生會葉芷琳會長的公開信
    這是我今年內第二封給你的公開信,第一封是今年5月28日,葉同學仍然是候任會長時寫給你的「嶸希閣」的。我持之以恆地寫公開信,只有一個原因,我也曾是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不忍見到小師弟妹們明顯滑去觸犯法律的深淵而不說話,雖然我猜你極有可能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舉辦「潘光旦與中國社會學」——紀念潘光旦...
    在群星璀璨的20世紀中國學術界,潘光旦先生是最富人文關懷、最具士人風骨的學者之一。在社會學、民族學、優生學、教育學等方面,潘光旦先生均留下了豐厚的理論遺產,「中和位育」「自明自強」等理念在中國現代教育領域迴響至今。潘光旦的學術領域涉獵廣博,為人的厚度亦令後人高山仰止。值此潘光旦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文研院特舉辦本次紀念研討會,在百年後的今天重新研讀先生的學術著作,討論先生的深厚思想。
  • 百姓網友給(嶽陽縣)長湖鄉領導一封公開信
    給嶽陽縣長湖鄉領導的一封公開信尊敬的長湖鄉領導:2021年新年伊始
  • 潘光旦:特立獨行士大夫
    他後來專門著文分析,說青年人受時代成見的支配,喜歡讀白話、譯文書籍與報紙,冷落了外文、文言書籍,這是應該引以為憂的——今日之大學圖書館,借閱最多的,往往也是各類商業性質濃厚的暢銷小說,潘光旦若見了,焉能不氣?潘光旦為這樣一件事惱怒,並非吹毛求疵。他一生的為人、處世、做學問都充滿著傳統士大夫的人文情懷。反映在他的教育思想上,便有著濃厚的儒家特色。
  • 西南聯大教務長潘光旦故居年久失修 亟需保護
    人民網昆明8月25日電 「同學們,這就是西南聯大教務長潘光旦的故居。如果不是像我一樣專門研究的人,恐怕就得找很久,甚至也找不到了……」 雲南師範大學教授、西南聯大史研究專家吳寶璋帶著首都大學生採訪團成員下了公路,沿著大河梗,穿過一條小吃街,拐進一條狹窄的胡同,轉了幾道彎,一個躲藏在幾棟高樓中間的破敗院子映入眼帘。
  • 鉤沉|社會學大師潘光旦
    勤奮讀書,代代相傳的家風對潘光旦影響很大。14歲時,父親便早早去世。母親克儉克勤,非常注重潘光旦的讀書和教育,在生活上教會潘光旦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也奠定了潘光旦性格中溫良恭儉,雍容寬厚的品格。潘光旦:「記得小時候在家,日間如果和別的孩子爭吵打架,夜間母親一定要和我算帳,說理而外,往往加上一些輕微的體罰,直在我,如此,曲在我,更自難免。
  • 費孝通與潘光旦:兩代社會學家間的學術交往
    在文革下幹校時寫的一封家書裡,他把「代」的感受表達得很清楚:「但和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也感到年輕些。過去幾十年來,我多和比我老一輩的人在一起,事實上是『越級』了的,別人也經常把我列如了和潘公(指潘光旦)等一個年齡組裡,在那個圈子裡卻又是個『後生』,產生了許多特殊心情,現在大大地改變了,在年輕人中顯得老了,也是『落後』了。」
  • 致在溧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
    致在溧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您好!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我們謹向您致以節日的美好祝福!感謝您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防控疫情】昆明警方致在昆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
    致在昆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雲南省於1月24日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昆明市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部署,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開。在此,我們向在昆的各位外籍人士提出如下倡議:一、關注權威信息。
  • 致在紹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丨A Letter to All Foreign Friends...
    致在紹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值此新春佳節之際,紹興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謹向在紹的各位外國朋友致以節日的誠摯問候!Foreign Affairs Office of Shaox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January 30, 2020當班小布:傅一虹資料: 越牛新聞客戶端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編發原標題:《致在紹外籍人士的一封公開信丨
  • 潘光旦:中國第一位社會生物學家
    ▶在社會學天地裡,潘光旦就像一位居住在他國的孤獨移民,既不願融入當地文化,還宣揚著母國文化的優越性。囿於社會學的學科邊界,我們便只能將他看作這一領域的「另類人物」,或所謂「生物學派」的代表。無論民國末年的院士選舉還是今天的專業研究,都在學科的藩籬下低估了潘光旦的學術貢獻。潘光旦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