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份,日本有一件在SNS上爆紅的事件,原因起源於日本阪急電鐵中的一則廣告。由於對此感到憤怒的人很多,最終不得不撤回這條標語。其實掛載標語是阪急電鐵的一個企劃,這些標語來自於一本叫做《はたらく言葉たち》的書中。類似於某寶在地鐵裡面寫的一些看似矛盾但是卻又十分現實的話語,能夠引人深思。那麼究竟日本電車中掛了什麼樣的標語,讓日本年輕人如此憤恨呢?
引發爭議的「標語」
標語:毎月50萬円もらって毎日生き甲斐のない生活を送るか、30萬円だけど仕事に行くのが楽しみで仕方がないという生活と、どっちがいいか
翻譯:你願意過,每月50萬收入(約3.2萬RMB),每天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還是每月30萬收入(約2萬RMB),但是快樂工作的生活?落款是,某80歲左右研究機構的研究員。其實從這個人所經歷的年代與生活來講,說出每月50萬日元或者每月30萬日元的話,很是正常,不過這個標準已經不適合現在。對此,日本年輕人怎麼說?
阪急的這個廣告,是擺脫煩心事的年代之人的發言,完全不理解現狀。這個金額(30萬日元)是我工資的兩倍!
每月50萬,只要是合法的工作我什麼都做。有意義不能夠當飯吃!
我現狀是每月20萬日元,工作也沒有意義,心也病了!
選擇收入50萬,患上了精神疾病的工作相比,肯定會選擇有意義收入30萬日元的工作。不過,問題不是50和30,而是30或者15,甚至以下!
一直解釋為「招致了誤解」,才沒有這回事。正確的理解以後,才讓人生氣。
為何日本年輕人如此生氣?或許通過他們的留言就能夠看出。因為這條標語,完全是「拉仇恨」!現在日本的勞動環境十分惡劣,非正規收入群體很多,這些人大多都是年輕人,每個月別說收入30萬日元,連保證15萬日元就是一個困難。最終阪急電鐵撤回了這個企劃,表面上解決了「問題」。其實這個只是表面而已,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
年代間的「機會不平等」
昭和年代就職於大企業,如今80多歲的老年人,僅僅年金每月就能夠領取30萬日元;在某些年金體制特別充裕的名企業,每月拿到50萬日元的老人也不再少數。而50~60歲,即將從大企業退休的日本人,面臨著:一直工作到退休,每月拿到50萬日元的工資;還是申請提前退休,找一個月收入30萬日元的工作的選擇。那是因為這些在昭和年代入職大企業的人,許多受到公司不惜重金的培養,有著專業的商務技能,並且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和行業知識,轉職以後無需更多的培養即可成為公司「戰力」。而現在日本的年輕人則不同,以前日本公司還願意花費重金培育年輕人,可是現在日本經濟下行,各個公司追求的是「即戰力」!這個問題的深層就是:年代間的「機會不平等」!
造成的現象就是:現在的這些老人,年輕時受到較高的教育投資,入職到寬鬆的就職環境(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臨近退休的時候又能夠享受到充分的社會保障(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為基礎進行建立的)。
上圖是日本針對老人年金以及存款分布的調查,我們只從年金月入額度來看。未滿20萬日元的佔據26.1%;而20萬~30萬日元的佔據50.3%;30萬日元以上的佔據23.6%。所以可以得出:每月年金收入超過20萬日元的老人,佔據整體的73.9%的比例。
工資低的年輕人支撐著工資高的老年人
那麼反觀日本年輕人的收入,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從數據上來看(該調查為抽查,可能有不準之處,但是可以反映趨勢),最多的是300萬日元(約20萬RMB)年收入未滿的人,佔據了55.6%;
300萬-500萬日元的年輕人佔據了27%;
沒有收入的佔據了12.8%;
平均值是198萬日元,約12.7萬RMB,也就是1萬RMB/月。
在日本生活,最重要的還是有一份「穩定的正社員」工作,但是日本正社員與非正式僱傭員工的比例正在發生著變化,正社員減少,非正式工增加。原則上來講,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可是現狀並非如此,此點不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日本的基層工作,幾乎都交給年輕人或者外國人廉價勞動力從事,於是就導致了現在月收入1萬的人,養著月收入2萬的老人們。
年輕人的「轉變」
日本的社會變革,與現在年輕人「貧困化」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日本直到1990年左右,年輕人在市場上屬於「強者」的存在,特別是高度經濟增長期,許多從事農業或者自營業家庭中走出的年輕人,很容易找到相對較高工資的工作,以正社員的身份進入大公司。當時,應屆畢業生的工資比父母的工資都多,而企業方面為了接收更多勞動力,也逐步整備公司宿舍等相關福利,其目的是為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在那個時代,日本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一般都會給家庭中寄錢補貼。男性畢業以後,成為正社員,終身僱傭,按照年功序列按部就班,無需大功,只求無過即可慢慢晉升。而許多日本女性,也可以與正社員結婚,不再考慮生活,專心家庭,日本家庭主婦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背景才得以發展。
但是1990年以後,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社會迎來了巨大變革。這種變革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解析,其中的一個角度就是「年輕人問題」。經濟泡沫破滅以後,高中畢業生的勞動市場惡化,畢業以後難以找到工作,自由職業者增加,年輕人的社會訓練場所十分脆弱。2000年,年輕人僱傭問題更加深刻,許多女性甚至以「正社員」為結婚的條件,這也就導致日本結婚率下降。年輕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下降明顯!以就職為「基礎」的社會,逐漸變為「非正規」的市場。所以在日本就有了兩類年輕人,未被「眷顧者」和「人生贏家」。上個世紀日本屬於「穩定型」社會,年輕人有著年輕人的作用和立場,現在年輕人的立場不再穩定,自然就會出現許多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