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是疫情期間大火的張文宏醫生,建議讓孩子早餐多吃牛奶、雞蛋等高蛋白飲食,不要喝稀飯,引起爭議。
有大V說張崇洋媚外,我感到非常好笑,如果是好的經驗,為什麼我們不能拿來用?
所以,今天我特意弄了高蛋白的早餐。
孔子說:「不能因人廢言,也不能因言廢人。」意為,不要因為不喜歡一個人,而否定了這個人說的真話,也不要因為這個人曾經說話不好,而否定這個人。
我們要做到孔子所說的客觀,不能帶著情緒看問題。
做為一個去年剛考過的健康管理師,我仔細看了張文宏的說話視頻,覺得說得很有道理。
但我也不是一個迷信權威的人,做為一個相信科學的人,我要找到理論依據,於是把我的教材找出來重新看了一下(原諒我沒記牢)。
找到蛋白質一章,上面記載: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經元素分析,蛋白質組成為碳55%~50%,氫6.7%~7.3%,氧19%~20%,氮13%到19%及硫0%~4%。有些蛋白質還含有磷、鐵、碘、錳、硒及鋅等元素。蛋白質是人體氮的唯一來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代替。
蛋白質的化學結構非常複雜,按營養價值分為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最好的蛋白是完全蛋白。那麼完全蛋白是哪些食物呢?
一,乳類,含有酪蛋白、乳蛋白。
二,蛋類,含卵白蛋白、卵磷蛋擺。
三,肉類,含白蛋白、肌蛋白。
四,大豆,含大豆蛋白。
以上都是優質的,完全蛋白。
所以張文宏醫生建議早餐吃牛奶,雞蛋,這兩種是優質蛋白,好消化吸收。
那麼為什麼是早餐多吃蛋白質呢?為什麼不是中午和晚上呢?
我們民間有個說法。早上吃飯要像皇帝中午吃飯,像平民,晚上吃飯像乞丐。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是有科學依據的。
你早上只吃稀飯之類的碳水化合物,這類食物首先營養不夠,因為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糖,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而蛋白質營養全面而充足。
另外它容易消化,使人的血糖水平迅速提高,甚至影響情緒。而蛋白質,不易消化。可使人的血糖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使人情緒穩定。
你當然可以中午和晚上也多吃蛋白質,只是如果一天只能吃一次,選擇早上吃。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一,構成身體結構。
身體的生長發育就是蛋白質的不斷積累過程,對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尤為重要。人體內各種細胞中的蛋白質始終在不斷的更新,只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才能維持組織的更新,身體受傷後也需要蛋白質作為修復材料。
人體器官細胞的更新周期:肝臟5個月;味蕾10天;肺3周;皮膚4周;骨頭10年;小腸2天,紅細胞120天。一年內人體90%的細胞更新一次。
二,調節生理功能。
蛋白質參與調節生理功能保證人體生命活動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
三,供給熱量。
蛋白質在體內被蛋白酶分解成胺基酸,然後被氧化分解同時釋放能量。但供給能量是蛋白質的次要功能。供給能量的主要功能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張文宏醫生又說:「蛋白質對抗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抗體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過程,需要多種胺基酸和維生素的參與輔助,所以,張醫生說蛋白質對抗體形成有重要作用。
如果我們有一定的科普知識,就會有自己清晰的判斷,早上吃牛奶雞蛋對我們大有好處,為什麼要反對呢?
不要喝稀飯的意思,是不能只喝稀飯,不要誤讀。
我們要靈活一點,可以喝豆漿吃雞蛋,喝牛奶吃油條或肉包,只要有蛋白質就好。
我婆婆在農村,吃肉不多,照樣白白胖胖的,每次見她,都容光煥發的,孫女也養得好。我發現她喜歡早上燒稀飯,放好多自己磨的大豆粉,又好喝,又有營養,真是太聰明了,還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