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銀行工作的小劉在錄入客戶信息時遇見了一件難事,一名叫戢曉琴的市民說自己姓「zhe」,可是電腦上竟然查不到這個讀音。這是怎麼回事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原來「戢」是罕見姓氏,在十堰房縣城關鎮戢家塝子一帶,居住著大量戢姓人家。尤為特別的是,「戢」作為姓氏不僅有兩個讀音,而且其中一個讀音在字典中是沒有的。
■記者 謝媛媛
一個姓氏兩種讀法
「在外面大家一般叫我戢(jí)曉琴,回家之後,老一輩都喊我戢(zhé)曉琴。」在市區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的戢曉琴,姓氏不僅稀少難認,更有趣的是,在戢姓人聚集居住的房縣城關鎮,這個字的讀音卻和字典上的注音完全不一樣,這也讓她頗為費解。「戢」在《新華字典》裡讀jí,意思是收藏、收斂,沒有作為姓的用途;《現代漢語詞典》標出了作為姓的用途,讀音仍然是jí。而在有上百戢姓人居住的房縣城關鎮一帶,戢卻被讀作zhé。原來「戢」作為姓氏,有兩種讀音,北方多讀jí,南方多讀zhé,而且目前已經南北混淆,不知孰是孰非。
在中國,戢姓族人並不多,但戢曉琴所在的房縣城關鎮卻有近100戶人姓戢,尤其是戢家塝子一帶,幾乎所有人都是這個姓。
老家在鄖西縣馬安鎮的市民戢正華介紹,當地姓戢的人非常少,大概只有四五家,有可能是祖上從房縣遷入的。
戢正華聽老一輩人講,戢姓一族在歷史上曾經遭過滅族之災,因此姓氏稀少。那麼,戢姓一族曾遭遇過什麼呢?
傳說戢姓險遭滅族
在房縣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戢氏大都是戢天成後代。唐朝時,武則天派討伐元帥張天佐率三十萬大軍出兵房州(今房縣),剿滅犯上作亂的薛剛。對於幫助薛剛護唐反周的戢天成罪加一等,並且嚴令房州對所有戢姓的平民,一律就地斬決,免生後患。
張天佐持武則天聖旨,進入房州後,但凡姓戢或者與戢相近讀音的計和冀諸姓,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刀就砍去腦袋。戢氏家族為避禍,有改姓翟者,也有外遷至別處的。
據了解,房縣還出過一個名人叫戢元丞,是近代民主革命者。1901年,戢元丞在上海創辦書報刊出版社「作新社」,聯絡革命黨人,譯印世界政治、學術書籍。「作新社」旗下創刊的《大陸報》在近代新聞史上有重要的位置。1906年,因結交革命黨人,參加革命活動,戢元丞被袁世凱告發,後被押解回籍,次年在武昌逝世。
從《戢氏宗譜》記載來看,戢氏出自姬姓,以封邑名為氏。戢氏始祖名嵩,原姬姓,陝西鳳翔岐山人,乃周文王四世孫衛康叔之孫。他食採(相當於謀生)於戢地,後來就以地名為姓了。據此,姬、戢兩姓同根同源,故有「萬世難(通)婚」之說。
如今,戢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湖北房縣、武漢、黃梅、四川簡陽、重慶等地為多。
姓氏少見趣事多
這個特別的姓氏為戢曉琴帶來了不少趣事。由於「戢」姓很少見,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念。「初識時,大多數不是脫口而出戴曉琴、截曉琴,就是小心翼翼地問,這個字該咋念?」戢曉琴笑著說,這個姓氏也為她帶來一些「好處」。「從小到大,老師點名的時候通常都會跳過我。讀大學時,可能老師也怕念錯字,上課提問時我是最安全的一個。」
但是一般在辦理銀行業務、郵寄的時候,還是會有小小的麻煩。「一般別人聽說我姓戢,都以為是吉祥的吉、嵇康的嵇之類,我解釋說是編輯的輯的右邊,加上戈壁的戈。對方就會很驚訝,不相信竟然會有這個姓。」戢曉琴說,她把這些不便也當成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