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以為我姓「宣」鮮女士自嘲:我也念姓「xuan」

2020-12-24 華西都市報

閨蜜以為我姓「宣」鮮女士自嘲:我也念姓「xuan」

#source#2017-12-14 01:22:09.0民生·調查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
  把龔字讀成jiong?近日,重慶大足區八旬龔老太因此差點回不了家的新聞引發熱議。事實上冥思一想,在我們平時使用的四川方言中,也有很多發音略有不同的漢字。受訪者鮮女士就遭遇過因發音差異而產生的小尷尬:平時許多人把「鮮」念成「xuan」,4年來,她的好閨蜜一直以為她姓「宣」。在文化包容的大成都,你有沒有遇到過因為口音差異遇到的小尷尬呢?

背景
因為發音不相同
81歲老太差點回不了家

  故事發生在11月28日凌晨,重慶大足警方接到群眾報警稱,某小區門口坐著一位老太,夜間天氣寒冷擔心其出現意外,希望民警去看看。民警趕到後,老太太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簡短對話後,民警意識到其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為清楚核實老太太基本情況,民警將其帶回派出所。
  通過詢問、查詢、核實,最終核實了老太太叫龔某(81歲,大足人)。民警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並接通了龔老太外孫女電話,誰料電話那頭十分乾脆地回答:不認識。民警懷疑可能是電話記錄錯誤,隨後又找到了龔老太女婿的手機號碼。在電話中,民警詢問對方是否認識龔老太,對方想了一會,竟然也答覆稱「不認識」。
  民警十分疑惑,會不會是龔老太遭到家人遺棄?於是,民警在電話裡詳細描述了龔老太的體貌特徵和衣著情況,讓對方再認真想想。這時,龔老太女婿突然「哦」了一聲,對民警說到:「認識,認識,龔老太是我嶽母。她不姓『gong』,姓『jiong』!」民警恍然大悟,原來普通話發音與他們老家方言發音不同,這才造成家人「不認識」龔老太。
  龔老太女兒楊某說,「平時家人都把『龔』念『jiong』,家中兒女也聽習慣了,所以聽到『gong』一時反應不過來。」
  有四川網友說,「沒毛病,我們也念『jiong』。」不過,天府早報記者查閱2017年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第10版、第11版新華字典發現,「龔」作為姓氏就只有一個讀音:「gong」,且未做過任何修訂。
  難道平時大家讀成「jiong」是讀錯了?但這樣說似乎並不準確,因為在廣義的四川話裡,方言把「鞋」念成「hai」、把「喝」念成「huo」的字詞已不勝枚舉了。

尷尬
把「鮮」念成「xuan」
做了4年的閨蜜以為她姓「宣」

  問題又來了!「鮮」是讀「xian」還是「xuan」?你在成都菜市場買菜時,可能會經常聽到賣菜的人「新『xuan』得很」。「其實都曉得這個字是念『xian』,但成都人都習慣念『xuan』,『xuan』花、「xuan」嫩嘛。」菜鋪女老闆說,「不過我曉得,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念的是「xian」,我從來沒聽我女兒念「xuan」。我們大人說遊泳是遊『yun』,她也不這樣讀,就讀遊『yong』。」
  天府早報記者翻閱字典查到:「鮮」只念「xian」,只有陰平和上聲聲調之分;「泳」就讀「yong」!
  無獨有偶,從事產品推廣的鮮淑芳(名為化名)向天府早報記者講述了她遇到的小尷尬。4年前,鮮淑芳在工作中結識到一個朋友,性格相合,很快就建立起了閨蜜關係,多年來更是親密無間、無話不說。
  在一次聚會上,鮮淑芳偶然發現閨蜜在微信上把她備註成了「宣宣」。「八竿子打不著啊!」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奇怪,「後來我當著面閨蜜的面,看了她的電話簿,她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鮮淑芳』寫成『宣淑芳』,兩人一度尷尬!」
  此事過後,鮮淑芳覺得可能會有很多朋友都把她的名字寫錯了,但她並沒有生閨蜜的氣,她自嘲道 :就 連 自 己 也 念「xuan」。
  隨後,天府早報記者從《百家姓》姓氏資料中查詢到,「xuan」有隻有兩個姓氏,單姓「宣」,複姓「軒轅」。也難怪其閨蜜與「宣」字不謀而合了。
  關於「鮮」字的讀法,你又是怎麼讀的呢?天府早報記者隨訪得到的結果是,多數成都人表示,念「xuan」的很普遍,不過也有人表示,年輕人尤其是學生都念「xian」了,但大家都一致認同,不管用四川方言念「xuan」還是念「xian」,都知道是一個意思。

■觀點
保護方言與推廣普通話並不對立

  我們提倡研究和保護方言,不僅僅因為學術需要,更因其有很多的社會價值。方言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具有長遠意義,如同物種意義上的不可再生性。我們今天僅用短視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實在的價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則是不可還原的。
  方言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比如湖南花鼓戲,以其特色與影響帶給人們獨有的藝術享受;第二,我們用傳統方式做訓詁研究,解釋古代文獻詞義、句字,需要藉助方言;第三,語言的多樣性是豐富人類社會與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觀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語,才能精確表達人們心靈最深處、最複雜情感。沒有鄉音,無以慰藉鄉愁。任何一種方言都是一種知識體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後文化風貌的呈現。一個多元的社會,應該允許人們用方言來表達情感。
  據統計,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種語言。因此,我國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沒必要將方言保存保護與普通話推廣對立起來,雙語雙言、多語多言應是社會之常態。社會要逐步養成雙語雙言、多語多言的狀態,並習以為常——我們在完成不同的社會交際功能、適應不同交際場合時,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進行。
  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多言多語應是比較理想的狀態,這實際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常態。中國南方地區多言環境情況較多,尤其像廣西這樣的地方,一個人往往會說幾種方言,比如西南官話、粵語、客家話,有的還會說壯語。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並不存在學得多就學不好的情況。因此,在目前環境之下,城市的家長不用擔心孩子以後普通話說不好,要讓孩子從小有機會說方言,與普通話同時接觸。研究表明,實際從小處在多語狀態的人,腦部神經系統的發育能夠得到更多的鍛鍊,雙語多語環境下的孩子在智力發展過程中,並不會吃虧,反而還更有優勢。(據人民網)

小知識
四川方言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詞彙外,四川方言語法跟普通話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譯。

●被動句

  被動句中的「被」字一般說為「遭」,但此時帶有不情願、不高興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時被動句使用較少。如「他遭開除了。」普通話中說為「他被開除了。」

●形容詞

  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詞,白,不說白,說「迅白」;黑,不說黑,說「黢(qū)黑」;輕,不說輕,說「撈輕」;重,不說重,說「幫重」;快,不說快,說「飛快」;甜,不說甜,說「抿甜」;酸,不說酸,說「溜酸;等等。

●倒裝現象

  「熱鬧」,要說「鬧熱」;「公雞」「母雞」,要說「雞公」「雞婆」;「菜花」要說「花菜」;「套袖」要說「袖套」等等。

小早調查
這些字,你用方言怎麼念?

  鐵(鐵鍋)
tie_____
ti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下(等一下)
xia_____
ha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個(個別)
ge_____
go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綠(綠色)
lv_____
lu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六(六十)
liu_____
lu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硬(硬骨頭)
ying_____
en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雀(麻雀)
que_____
qio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院(醫院)
yuan_____
wan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喝(喝水)
he_____
huo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白(白色)
bai_____
bei_____
其它讀法_____
————————————

相關焦點

  • 以前一個女同事姓盤
    我去買火車票,售票員不知道怎麼打拼音,後來告訴他,找到拼音,沒找到字。我去上班,領導念我的名字,就直接忽略。
  • 「戢」作為姓,讀音到底怎麼念?
    ■記者 謝媛媛一個姓氏兩種讀法「在外面大家一般叫我戢(jí)曉琴,回家之後,老一輩都喊我戢(zhé)曉琴。」在市區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的戢曉琴,姓氏不僅稀少難認,更有趣的是,在戢姓人聚集居住的房縣城關鎮,這個字的讀音卻和字典上的注音完全不一樣,這也讓她頗為費解。
  • 查姓男子姓chá被念zhā 望字典增加姓氏義項(圖)
    我姓查,我念chá,為啥都喊我zhā大爺  查大爺希望字典增加姓氏義項,專家:字典不改也可念chá  按理說,自己姓什麼,這是最沒有疑問的一件事情。可是最近,家住成都龍泉驛區洪河大道的查勝玉大爺找到記者,很苦惱地說:我們家裡,搞不清楚自己姓什麼了。  「我姓查,就我知道的,從我祖祖開始,這個字就念chá。
  • 「有一個稀有的姓是怎樣的體驗?」哈哈哈……你是想笑死我繼承我的...
    有一個稀有的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看完網友們的回覆,果然是很稀有啊!! 網友:有個同事姓「換」,單名「行」,我們直接叫他回車 網友:之前看過一個姓閃,叫閃電球,戳中笑點的點讚 網友:我姓凌,關鍵派出所把我奔馳的馳改成遲到的遲,我了個去[淚奔][淚奔][淚奔] 網友:姓皮的聽過沒 每次說我姓皮 人家一臉興奮[捂臉]
  • 我姓鈄,要辦護照這個字念tou還是念dou?
    昨天16:12,鈄小姐來電:我要求助,鈄,念tou,還是dou,我搞不清了。這是我的姓,我看過快報關於呂拼寫成lv還是lu的報導,正好我要去新加坡,前兩天辦護照的時候,工作人員說讓我自己做主,出不了境由我自己負責。我反覆了好多次,問本地報社,說讀dou,又問了大學老師,說讀tou,你們好不好幫幫我啊?
  • 我姓魏,我驕傲!我姓魏,我自豪!魏氏家族就是牛!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是無聞的,但是我們都有共同的屬性,那就是我們都姓魏,這是我們家族的根,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地域變更,魏氏家族產生了不同的分支,每一個分支都有自己的家譜和字輩。閒話少說,先來看看關於我們魏氏的歷史:源流一魏姓源出隗姓。
  • 寶爸給愛女取名「念蘇」,還在自我陶醉,寶媽:忘了姓啥吧
    閨蜜和我說,她的寶寶即將出生,起名成為家裡的一件大事。娘家和婆家的親戚齊上陣,針對孩子的性別不同,以及可能提前或晚些出生,各自擬定了一套名字。閨蜜像個「皇后」一樣,分別閱覽,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爸媽手裡,一下子面對這麼多備用名字,一時之間還真有些難以抉擇。
  • 我姓樂,正確的讀法是音樂的「樂」
    除了本村有一個姓樂的家族外,在外面姓樂的卻見得不多。「從我上學到工作,在外面沒有遇見過一個姓樂的人。」樂芳妤感慨。我姓樂,快樂的樂「你好,我叫樂芳妤,快樂的樂,叫我樂樂就好。」第一次向人作自我介紹時,很多人都對她的姓產生好奇。「有的人說沒見過,有的人還說有這麼一個歡樂的姓,我是不是也很歡樂?」
  • 5歲男童哭著要改隨媽姓 只因爸爸姓這個姓
    苟:我做錯了什麼要這麼拋棄我姓氏圖騰。上宣攝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百家姓上就可見一斑,我國的姓氏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常見的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稀少的像複姓的歐陽、皇甫。有的被懷疑家裡有礦@執墨墨墨墨:皇甫,一大家子都這個姓覺得沒啥,一進學校,大家以為我爸是霸道總裁???
  • 中國這個姓不少,能念對的卻不多,山東是起源地
    每遇到一個新老師,十次有九次問我:這是你家長籤的嗎?時間久了,我都面無表情地點點頭,心想著:估摸著這老師,又是不認識這個姓了。也倒有真的不死心的老師,看得仔細再追問一句:這個姓到底念什麼?我都會再解釋一句我媽的姓。
  • 「爨」姓你們見過嗎?姓稀少的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原諒我沒文化
    「爨」姓你們見過嗎?姓稀少的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原諒我沒文化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色文化競相爭豔,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姓氏的問題。中國的姓氏非常有意思,有大家都知道的百家姓,也有姓軒轅等兩個字的複姓,還有很多奇葩的姓氏是我們平常沒有見過的。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姓非常稀少的姓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單親媽媽:離婚之後,我為何堅持給孩子「改名換姓」
    離婚,甚至比結婚都乾脆,許女士在給明一悅讀的來信裡說,結婚時以為遇上了愛情,離婚時才知道遇上了一家子渣渣。但這並不妨礙女兒一直跟隨父姓,因為許女士一家是傳統之人,哪怕是前夫從不來看孩子一眼,女兒這些年也一直秉承父姓,直到去年,許女士偶遇男方家親戚,從親戚那裡得知,原來男方當時逼自己離婚,是被某富豪女人看上了,男方一家被錢迷了心智,出各種奇招逼她帶著孩子離開,這才有了離婚時的那一幕。
  • 媽媽,我想改「姓」,為什麼?我的「姓」不好聽
    媽媽,我的姓氏不好聽。我能改一個嗎?什麼好聽啊?慕容,獨孤,令狐,東方。多好聽啊!回去問你爸去!聽了這段母子的對話,我忍俊不禁。小時候的我也曾經有過這個想法。中國的傳統是孩子都隨父親的姓。把這個「姓」字拆開來看,女+生。為什麼會這樣呢?
  • 有一個稀有的姓是什麼體驗?
    姓是一種會呼吸的痛有一個稀有的姓大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我介紹的時間總是比別人長。明明是本名卻被誤以為是網名。身份證要隨身攜帶以便驗明正身。家裡其他人的名字也要被問一遍,無奈接受別人善意或非善意的調侃。
  • 我姓連,我驕傲!我姓連,我自豪!連氏家族就是牛!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是無聞的,但是我們都有共同的屬性,那就是我們都姓連,這是我們家族的根,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地域變更,連氏家族產生了不同的分支,每一個分支都有自己的家譜和字輩。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起源二出自羋姓,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起源三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 求求你,別再讀錯我的姓!
    生活中,你肯定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念錯了別人的名字,尚可求得原諒可如果念錯了別人的姓那就尷尬咯中國有幾百個姓氏有的是多音字有的是生僻字有的還很容易讀錯今天,教你這些姓氏怎麼讀中國人的姓當中,有一些是多音字。
  • 求求你,別再讀錯我的姓了!
    可如果念錯了別人的姓,那就尷尬咯!中國有幾百個姓氏,有的是多音字,有的是生僻字,有的還很容易讀錯。今天,教你這些姓氏怎麼讀。多音字:讀音相異中國人的姓當中,有一些是多音字。這裡總結了一些一字多音的姓氏給大家。
  • 碎碎念丨孩子跟誰姓都要管啊?TA和外婆姓!
    最近看到Papi醬的熱搜就驚了,誰能想到一個公眾人物的孩子「冠父姓」這個正常舉動都能上熱搜(熱搜是有多不值錢)。也有人說Papi醬「驢」,恕我不才,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婚驢:指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像驢一樣地笨,被剝奪了很多卻還在傻樂。
  • 怪姓趣事一籮筐
    姓「酒」不一定愛喝酒   酒女士老家在四川臥龍。她告訴記者,年輕的時候朋友們喜歡叫她小酒,一些不熟識的人,都以為她在家中排名第九,了解情況後才知道她姓酒。「每次出去吃飯,就因為這個姓,大家都一個勁兒地勸我喝酒。」酒女士頗感無奈。  記者探究:酒姓來源有三:其一,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廷官酒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