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店"米其林",在中國卻連連倒閉,廚師:外國人別定義中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吃過名聲響徹中國的"米其林餐廳",不過即使沒有吃過應該也都聽說過。米其林餐廳最初誕生於1926年,而在我們中國開始名聲響亮是從2016年才開始,共有18家餐廳得到一星,7家餐廳獲得二星,唯一一家中國大陸的米其林三星被唐閣獲得。可是經過4年的發展,米其林漸漸的從人數爆滿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想想當年的繁榮景象,提前一個禮拜預約,可能都排不上號,即便進去了,也是人擠人,米其林究竟為什麼變得不再熱鬧非凡了呢?中國廚師一句話揭露真相。
米其林餐廳在入駐國內的時候,打的口號就是星級越高越美味,而一星和三星的差距簡直是天差地別,這個差別不僅僅是口味上的差別,更是價格上的差距。據人們的評斷,一星米其林一定是值得你在飢腸轆轆的時候停下車去品味一番的,二星米其林一定是全國僅有的好廚藝,美食美酒配美景,值得特意去預約,三星米其林可謂是廚師界的神仙打架,精緻的餐食,優雅的環境還有最貼心的服務,即便是要提前一周預約,也是值得的。可以說米其林的地位,那可謂是全世界美食界最頂級的評判標準,簡直可以說是美食界的諾貝爾獎,獲得米其林星級的餐廳,代表著國家最頂級的餐食水準。
可是要說起美食,中國的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更有著56個之多的民族,中國本身的多樣性造就了中國人民飲食文化的多樣性,比起歐美的西餐,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有可挖掘性。中國人不僅愛吃,更愛研究吃,同樣的食材,都能吃出不一樣的花,即便是肯德基和麥當勞這兩個快餐龍頭,從國外進入中國市場,也要根據中餐的樣子適當調整,可米其林不一樣,米其林更多的還是以西餐的標準定義星級,最初的時候中國人聽著名聲響亮,就人擠人的去品嘗,可是吃過之後,才發現與自己幾十年的中國胃不相符,自然米其林就開始沒落了。
中國有很多很多老字號,比如北京最有名的厲家菜,那當年在清朝的時候,可是專門給慈禧太后做菜的,滿漢全席都不在話下,厲家菜最初的主廚那是清朝皇宮裡的御廚,想必流傳百餘年的厲家菜,口味必然是十分好的。可即便是這樣的國菜餐廳,都與米其林失之交臂了。
由此可見,米其林的評判標準與中國菜是背道而馳的。最初的米其林以法國菜為標準,低油低鹽,綠色又健康,正巧中國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的本土菜唐閣做得是粵菜,清淡到極致,也怪不得只有這一家三星呢。
米其林不懂中餐,註定要在中國市場被淘汰,你們覺得呢?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