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為何要在地球上安裝發動機,造飛船不可以嗎?

2020-12-16 戰爭與榮耀

近日,流浪地球的熱度可以說是相當高了,許多人在看完之後,除了大呼過癮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那就是太陽系已經這麼危險了,為什麼還要帶著地球跑。甚至有些人還提議,稱用飛船來逃亡效果要比帶著地球跑更省錢而且更方便。更有甚者,還仔細「分析」了一下行星發動機能不能推走地球,甚至還說出會導致地球損壞的言論。其實,一些專業人士在經過可行性論證後,發現上面說的那些事基本上都不太會發生。而這就帶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帶著地球去流浪更靠譜,還是造個飛船去逃亡更靠譜。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成本的問題。關於成本問題,其實就是實現這兩個計劃要付出什麼代價。這個代價其實並不意味著錢,因為到了那種災難時刻,聯合政府已經組建,配給制度也開始實行。所以,金錢就沒什麼用了,建造大規模工程其實就是組織人力物力的規模和建設工程的強度以及調度。從這一點上來看,修建行星發動機的成本遠遠大於建造外星飛船。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以當時的人類科技,造一座和紐約那麼大的宇宙飛船完全不是什麼困難。而且,建造宇宙飛船的成本,將遠遠低於建造行星發動機的。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行星發動機不僅僅是一座發動機,而是配套建設了地下城。這樣一個工程,基本上相當於拔地而起上萬座城市,這樣的難度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但是,偏偏這件事還就是合理的,之所以這麼說,還是涉及到一個科學和邏輯的問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概念,那就是生態系統。在原著小說中,孩子們做了一個實驗,用魚缸模擬一個小的生態系統,但是這個生態系統很快就失敗了。這樣一件事就給支持宇宙飛船的人上了一課,那就是宇宙飛船的生態根本不足以維持長期的宇宙航行。

而在流浪地球中,這個長期是兩千五百年,整整一百代人。而且,在逃逸時代開始的時候,地球雖然死掉了一半人口,但是依舊還有幾十億人。這些人是必須要繁衍生息的,一旦產生人口大爆炸,那麼飛船就一個固定的地方,根本容納不了那麼多的人口。而且生產力跟不上,必然會導致愈來愈多的人口在飛船內部發生動亂,這將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除此之外,飛船內沒辦法進行大規模養殖和種植,空氣循環也將處於一個消耗狀態。

最重要的是,如果想把幾十億人全都弄上飛船,這個飛船的數量規模將是非常巨大的。而弄這麼多的飛船,耗費一點都不比行星發動機小,甚至開銷還要更大。而且,相對於地球上大量的石頭,飛船能攜帶的能源非常少,而反物質根本還沒達到驅動動力的地步。所以,飛到一半沒有燃料了就尷尬了。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坐著飛船離開太陽系,那麼人類根本撐不過兩千五百年的漫長時光。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到了目的地以後,人類該如何繼續開展新的生活。帶著地球走的話,到達目的地的以後就可以直接讓地球復甦,這一點也是飛船所不具備的。故此,在地球和飛船之間來選擇的話,規模宏大,費時費力的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流浪地球》遇到「諾亞方舟」,帶著地球走和坐著飛船走,怎麼選
    《流浪地球》電影的主要情節說的是,未來有一天太陽不行了,沒法兒再為地球提供能量了,人類為了自救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巨大的發動機,把整個地球推離了太陽系,到宇宙中去尋找新家園。假設,如果還有一套方案不是把整個地球推送,而是建造一艘巨大的飛船,我們坐著飛船走。請問,帶著地球走和坐著飛船走,到底選哪個呢?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在這種絕境之中人類為了尋求未來的發展,因此把整個地球改造成了宇宙飛船,通過極為巨大的13顆噴射注,讓地球進入到加速狀態,最終變成了流浪在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飛船。這雖然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它其中所提到的那些科幻概念實在是讓人震撼,這之中蘊含著很多的科技道理都值得我們借鑑。
  • 地球可以利用木星進行加速嗎?《流浪地球》真的可以實現嗎?
    與其製造大量的宇宙飛船將人類帶出太陽系,還不如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影片中科學家製造了一萬個行星發動機,安裝在地球一側的各個角落,用這些發動機的推立,將地球推離出太陽系,這個過程,需要利用太陽和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
  • 理論上可以,製造出流浪地球,那樣的行星發動機嗎?
    人類想要得到這麼多核燃料,把地球挖空都不一定湊夠。 而利用核能直接驅動地球,人類更本就沒有這方面的任何技術儲備。所以,即便是核燃料找夠了,人類也沒有能力直接利用核能驅動地球,其實,真正想要推動地球,單單靠原始的動力驅動形式並不行。必須要發展新的太空飛行技術,比如通過磁場或者某種重力場,改變局部空間曲率實現地球移動,這種技術才是未來真的實現流浪地球必須技術。
  • 《流浪地球》:10000臺150億噸推力的發動機,能推動地球嗎?
    《流浪地球》:10000臺150億噸推力的發動機,能推動地球嗎?能夠把地球推動的發動機,還是比較受人矚目的,這也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變成一個熱門的原因。在電影中,我們看到,每臺發動機的推力是150億噸,同時每一臺發動機的體積也是高達11km,按照電影中的布置,地球上安裝了大概有10000臺這樣的發動機,所以說,這些發動機的動力加起來,就是150萬億噸的推力,這個數字已經是大大的超過了我們目前的想像,但是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同樣也是非常巨大的。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首先,我們認為把地球作為一個大飛船是一大創意。很多以前的科幻小說的情節是,當地球面臨毀滅時,人類會造飛船逃離。 作者之所以讓人類帶著地球,而不是乘坐飛船逃離,可能是因為飛船太小不足以承載文明和生態,也可能出於人道希望拯救更多的人口。
  • 停上自轉的地球真的能夠去流浪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這是瘋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麼停止自轉的地球真的能去流浪嗎?想要讓地球像飛船一樣前進,首先需要給地球安裝很多的發動機,其次依靠發動機的推力先讓地球停上自轉,最後才是將地球推動脫離軌道成為流浪行星。那麼人類的科技能夠將地球停上自轉嗎?
  • 《流浪地球》,為什麼不坐飛船把人運到新家園,而要把地球搬走?
    實際上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和原著小說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電影只是截取了其中極小的一段,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原著中並沒有地球因為引力彈弓計算失誤而出現危險的情節。人類之所以不選擇飛船,而採用流浪地球方案,在原著中一開始就進行了解釋,主要有現實、技術兩大原因。
  • 以現在的科學技術,「流浪地球」如果真的實行,地球能夠承受嗎?
    而恰巧在電影中,「流浪地球計劃」是僅在地球的一個半球範圍內建造有行星發動機,實行該計劃的原理是讓這些發動機啟動後產生推力,將地球推離太陽,可想而知,這些發動機的啟動相當於給了地殼一個局部受力的作用力,很有可能就會造成某些地區的地殼發生破碎,因此,如果想要在推動地球「流浪」的同時,又要保證地殼的穩定的話,是很難的。
  • 劉慈欣《三體》與《流浪地球》,文明為何要永遠恐懼恆星的力量?
    點擊關注哦   劉慈欣《三體》與《流浪地球》,文明為何要永遠恐懼恆星的力量?   三體文明在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背景下,經歷了整整192次的文明輪迴,最後證明了「三體問題」是無解的,因此要乘坐飛船,來到環境穩定的太陽系,他們並沒有選擇帶上自己的母星,而是用飛船移送族群遷移。
  • 《流浪地球》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國人會帶著地球去流浪吧
    既然打出了這個標題當然就是要安利一波《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了。   (沒啥劇透,不影響你以後的觀影體驗)   怎麼說呢?   就用好,很好,非常好,這三句話吧。
  • 嚴哥的腦洞,金字塔的秘密,曾經火星文明流浪地球計劃的發動機
    我來告訴你,目前金字塔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發現,比如瑪雅人建造的金字塔,日本海岸附近的水下金字塔,蘇丹金字塔,西西里島金字塔,西班牙帕倫西亞金字塔,加納利群島金字塔,宏都拉斯金字塔,沙爾瓦多金字塔,美國金字塔,還有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波西尼亞金字塔,甚至南極也有發現金字塔,可以說金字塔在地球上普遍存在。
  • 《流浪地球》可行嗎?是科學還是幻想?
    這五個階段分別是剎車階段:憑藉赤道上的「行星發動機」的巨大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逃逸階段:全功率開動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駛出太陽系;流浪階段一: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駛向人類選定的新家園「半人馬座比鄰星」;流浪階段二:駛出太陽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利用500年時間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滑行1300年,然後調轉發動機,利用700年進行減速;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衛星
  • 萬字長文深度剖析《流浪地球》 讓地球「逃亡」的氦閃到底是什麼
    氦閃   為何要流浪?難道是星辰大海的徵途提前啟航?難道是終於下定決心去尋找詩和遠方?   不是的,是太陽打了人類一個猝不及防。   由於懼怕太陽氦閃爆發引起的災難,人類決定組成聯合政府,並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通過動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找尋新的星系作為人類的家園。這個流浪計劃的實施時間長達2500年。   氦閃,這個概念乘著《流浪地球》的東風開始成為眾人討論的話題。
  • 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可行性分析
    流浪地球中人類為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建造了1萬多座行星發動機,這些發動機高達11,000多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兩三千米,每一臺可產生150億噸的推力,但是它們所用的燃料只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石頭,也就是電影中所謂的「燒石頭」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石頭真的可以當燃料產生能量嗎?
  • 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上次大家在過年的時候可能都看過一部電影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著科幻的色彩。電影當中,大體內容是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從地上轉入地下生活。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流浪地球》彩蛋全解析
    原著中甚至因為對方案的分歧,人類內部分裂出了兩種派系:主張宇宙飛船方案的飛船派,以及聯合政府主張流浪地球方案的地球派。派系雙方鬥爭不斷,小到孩子們之間的日常鬥毆,大到反聯合政府的暴動,應有盡有。但最終勝出的還是流浪地球方案——因為宇宙飛船成本低,更靈活,但它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體積最大的飛船只能達到「上海或紐約那麼大」,體量不足的生態圈是無法支撐到人類完成航行計劃的。地球雖然「笨重」,但人類就可以直接利用地球本身的生態圈以維持生存。而且比起地球,飛船實在太脆弱了,在莫測的宇宙空間隨時有損壞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