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遇到「諾亞方舟」,帶著地球走和坐著飛船走,怎麼選

2020-12-23 i攝影i生活

2009年的電影《2012》我們認識了「諾亞方舟」;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我們看到「可以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著陸點」。當諾亞方舟遇到流浪地球,該如何選?

《流浪地球》電影的主要情節說的是,未來有一天太陽不行了,沒法兒再為地球提供能量了,人類為了自救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巨大的發動機,把整個地球推離了太陽系,到宇宙中去尋找新家園。

假設,如果還有一套方案不是把整個地球推送,而是建造一艘巨大的飛船,我們坐著飛船走。請問,帶著地球走和坐著飛船走,到底選哪個呢?

很多人可能會說,當然是坐飛船,因為飛船更好控制,功能更強大,技術更成熟。跟推動地球比起來,這個操作的風險要低得多。

也可能,還有人說,不對。飛船能坐多少人?肯定有好多人走不了。還是應該推動地球,救儘可能多的人。你支持哪一方呢?

現在就用韋斯特所著《規模》一書的觀點來做出解釋。根據《規模》一書裡的觀點,相信作者會支持流浪地球這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個理由:

一、織越大,對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就越高

簡單說就是,規模越大反而越節省資源。有人曾經計算過城市的道路總長度、加油站數量,還有水電線路的總長度,都跟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按照這個關係,假如一個100萬人的城市,需要50個加油站。那麼,一個200萬人的城市,大概只需要再增加30多個加油站就夠了。

從這個角度看,把整個地球都帶走,其實反而增加了公共資源的使用率,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你可能會說,這個可以通過制定規則來實現。比如,在飛船上,嚴格規定每個人的生活物資,這不是可以增加資源的使用效率嗎?但是別忘了,一個組織要想持續發展,不能光靠節省,還得增加產出。

二、規模越大,產出越高

注意,這可不是簡單的等比放大。而是,當規模增加,產出的效率會更快的提升。

有人算過,一個城市的創新專利數,還有產能跟人口的1.15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當城市變大,它的產能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說,一定要去大城市。城市越大,對基礎設施的利用率越高。同時,產能的提升也更快。簡單說就是,產出更高,消耗更少。一來一去,人均利益肯定會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大城市的的工資往往更高。

因此,回到最初的選擇題,從產出的角度看,還是流浪地球方案勝出。因為規模越大,產能提升得越快。

但是,到這一步,還是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如這個飛船可以造得非常大,甚至比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還大,飛船方案是不是就可以勝出了呢?很遺憾,還是沒用。

三、一個組織越是具備多樣性,他就越有活力

什麼叫多樣性?簡單說就是,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保持獨立思考;每個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瓶子中放一堆豆子,然後找了兩夥人,讓他們猜豆子的數量。

規則是,第一組人,要在觀察之後,先互相商量一下,然後得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答案。而第二組人,不許商量,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感受,猜一個數,然後再取平均值。結果發現,第二組,也就是大家各自猜測的組,要準確得多。

換句話說,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其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必須保持獨立思考。

從這個角度看,假如採取飛船計劃,那麼為了讓大家適應飛船上的生活,為了確保秩序穩定,要給所有人開展一次軍事化的培訓。讓大家都嚴格遵循統一的行為規範。這樣一來,飛船上這個群體的多樣性,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洗掉。因此,從多樣性的角度看,還是流浪地球計劃勝出。

這就是說,一個組織真正的優勢,不是規模大,而是,規模複雜。一個組織的成長,到底遵循著什麼樣的邏輯?不管是對個人、公司,還是城市來說,大,只是一個基礎,他不是真正的厲害。能夠包容萬物,能夠有多樣性的大,才是真的了不起。

寫在最後

我們有時做出的選擇看似非常合理,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只是憑想像來,憑感覺來,最終,幾乎不可能取得成功。說到這裡,《流浪地球》遇到「諾亞方舟」,帶著地球走和坐著飛船走,你到底選哪個呢?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國人會帶著地球去流浪吧
    西方式科幻片的傳統價值觀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對立的,這一點在原著中是有對比的,就是「地球派」和「飛船派」的兩種想法。在電影中變成了,「流浪地球計劃」和「火種計劃」。
  • 《流浪地球》為何要在地球上安裝發動機,造飛船不可以嗎?
    近日,流浪地球的熱度可以說是相當高了,許多人在看完之後,除了大呼過癮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那就是太陽系已經這麼危險了,為什麼還要帶著地球跑。甚至有些人還提議,稱用飛船來逃亡效果要比帶著地球跑更省錢而且更方便。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跑路,末日便是希望的同義詞
    誠然,在本質上,《流浪地球》仍屬商業科幻電影範疇,但已明顯帶來了超出預期的驚喜;且在當前中國電影的時代大環境之下,其靠著獨有的匠心和瑰奇的想像力,打破藩籬,掙脫束縛,仿佛帶著與生俱來的驕傲使命,註定要以一己之力填補一個類型片的國內市場空白,這終將會是國產硬科幻電影的良好開始。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在這種絕境之中人類為了尋求未來的發展,因此把整個地球改造成了宇宙飛船,通過極為巨大的13顆噴射注,讓地球進入到加速狀態,最終變成了流浪在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飛船。這雖然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它其中所提到的那些科幻概念實在是讓人震撼,這之中蘊含著很多的科技道理都值得我們借鑑。
  • 帶著地球 逃離太陽系
    人類組成聯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幫助地球飛出太陽系,開啟了預計耗費2500年的尋找新家園……這是電影《流浪地球》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電影《流浪地球》也延續了這一中國特色。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那些中國文化內核。
  • 《流浪地球》:如果真的執行計劃,地球會遭受怎樣的破壞
    隨著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大家對其物理學方面的可行性開始進行討論。然而在小說原著中,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對生態問題的擔憂,而後也花費大量的筆墨描寫了環境惡化,這是大多數未看過原著的觀眾所不了解的。當然,為了凸顯人類面對絕境所爆發出來的大無畏精神,電影還是弱化了「流浪地球計劃」對環境的破壞和對整個人類的影響。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
    自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無論是朋友圈,豆瓣,還是熱門新聞都充斥著對這部電影的大加讚美,簡直可以用狂轟濫炸來形容這種場面。不得不說,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確實不錯,但也沒必要這麼過譽。對於一部國產科幻電影來說,其中的視覺效果可以稱得上是頂峰了。
  • 不要談什麼流浪地球,畫地為牢才是我們的真解
    當然,為了凸顯人類面對絕境所爆發出來的大無畏精神,電影還是弱化了「流浪地球計劃」對環境的破壞和對整個人類的影響。那麼在這篇文章裡,筆者將與大家探討一下如果真的執行計劃,地球會遭受怎樣的破壞。弄停地球,你以為來的只有海嘯?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而現在地球又面臨著一大難題,即將和木星相撞後毀滅。一切都是徒勞了,「都回家吧,最後七天時間,和你們的親人在聚一聚,抱一抱。」不,我們還有辦法,我們還能救回地球。
  • 你這個「小破球」,請抬起頭,大步往前走!——《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個中國科幻IP第一的製造者劉慈欣單槍匹馬地將中國的科幻文學提高到了世界水平。就僅僅單看票房,《流浪地球》成功了,《流浪地球》火了,可是中國科幻呢?導演郭帆曾題記他的《流浪地球》,小破球,抬起頭!
  • 為何《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口碑在國外會如此不一?
    不過這部《流浪地球》電影的製作真的亮瞎了很多人的眼睛。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流浪地球》我國票房在今日止約43億RMB。在春節檔的幾部電影裡裡算賺的盆滿缽盈了,據貓眼根據這部電影有望突破60億大關,不過票房截止到今日開始增長速度也開始緩慢了下來,在我國電影總票房排行中暫排第二,位於《戰狼2》之下。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當太陽將要毀滅時,同伴們,讓我們駕駛地球開始流浪吧!
    咱們的太陽一直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也就是說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此時的太陽核心將發生坍縮,太陽的外層將膨脹巨大化並會吞噬鄰近的幾個星球,自然也包括地球。
  • 樂高還原《流浪地球》末日飛船,中國網友神作!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被很多人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上映期間更是創下了近47億票房的紀錄,可見觀眾對於這部作品的認可與喜愛。而近日,一位中國網友用樂高零件高度還原了影片中的領航員號末日飛船,其逼真程度簡直令人嘆服!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 劉歡  詞:劉歡  曲:劉歡  詩作:曹操  編曲:趙兆  獨唱:劉歡  童聲演唱:鄭楚馨  製作人:劉歡  吉他:薛峰
  • 《流浪地球》,為什麼不坐飛船把人運到新家園,而要把地球搬走?
    實際上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和原著小說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電影只是截取了其中極小的一段,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原著中並沒有地球因為引力彈弓計算失誤而出現危險的情節。人類之所以不選擇飛船,而採用流浪地球方案,在原著中一開始就進行了解釋,主要有現實、技術兩大原因。
  • 有專家說諾亞方舟真實存在,神話成真到底是怎麼回事?
    講的大概是6000年前,世上的人只有諾亞一家信奉上帝,其他人都忘記了上帝,上帝很生氣,於是就把天空打開一個窗口,讓洪水從天上傾瀉而下,持續40天,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類跟動物幾乎滅絕,只有歐亞一家人提前收到上帝的消息,打造諾亞方舟載著家人跟世上動物每一種的雌雄一對,最後發展成了今天的人類跟生物界。
  • 諾亞方舟遊戲背景資料簡介 看大陸的歷史觀
    多美星人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力所能及的幫助人類儘快的發展地球文明。 地球文明飛速發展著,多美星人卻一個個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擔心如果沒有多美星文明的幫助,地球文明的發展速度將會大幅度減慢;與此同時,他們也預見到了地球在未來還會經歷幾場大的災難。於是他們給人類留下了無數的預言與科技來幫助人類發展,並讓他們的飛船在人類遭遇危難的時刻自行啟動,挽救人類。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這些瑕不掩瑜的漏洞,絲毫不會減弱我們對劉慈欣的想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無比佩服。我們感謝他以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小說的水平提升到了世界水平。首先,我們認為把地球作為一個大飛船是一大創意。很多以前的科幻小說的情節是,當地球面臨毀滅時,人類會造飛船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