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地球 逃離太陽系

2020-12-15 心裡有束光

2075年,我已經是一個雙鬢斑白的老嫗,人類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只是在五公裡深的地下城,人們開始了新的生活。生活在地下是因為太陽即將毀滅,從而導致地球的環境惡劣,地面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這一年是2075年農曆春節,在北京第三區地下城,人們舞獅歡度春節,一切看起來和五六十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這個年代,希望是如同鑽石般珍貴的東西。人類組成聯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幫助地球飛出太陽系,開啟了預計耗費2500年的尋找新家園……

這是電影《流浪地球》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

這個春節,或者這一年因為《流浪地球》而被大家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可見影片給大家帶來的震撼。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可以說感情的維繫貫穿了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電影《流浪地球》也延續了這一中國特色。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那些中國文化內核。

安土重遷:帶著地球去流浪

在以往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中,地球即將面臨毀滅,聯合政府會派出部隊前往太空尋找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在一同乘坐飛船逃離地球。電影《2012》中甚至製造了幾艘諾亞方舟,讓擁有乘船資格的人躲過危機。

然而,中國科幻就厲害了,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生存的可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家人。我們要帶著我們的「祖宅」地球,一同去逃亡,一同去流浪。而且是逃出太陽系,飛向遙遠的比鄰星。有意思的是,這個比鄰星是劉慈欣另外一部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的居所,地球有計劃的流浪至比鄰星並成為其衛星需要2500年,而三體人達到地球則只需要450年。

如何逃離太陽系,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

第一步 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

第二步 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 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 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 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這個耗時2500年的逃離計劃,差不多要經歷100代人,等於從春秋戰國時期熬到了2019年。這種大尺度和大數字,超出了一般觀眾的想像,但是數字不會造假,如果真有「流浪地球」計劃,這就是地球人需要面對的事實。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同處一個世界。太陽毀滅,地球危機來臨,想要帶著地球逃離,人類在地球上建設了10000座大如山峰的行星發動機,它們使地球艱難地逃脫太陽控制,具有自主意識地在太空中根據生存需要運動——

停止轉動、與木星會合、穿越小行星帶、掠過近日點、升向遠日點、逸出太陽系……它們還會根據需要,部分停止運動或減緩運動,以改變地球的飛行速度與方向,使地球按照聯合政府科學家設計的飛行軌道飛行。

在影片接近尾聲,中國救援隊不放棄生的希望,對著世界發表演講,尋求支援。各國的救援隊受到感動紛紛調轉方向,一同加入到拯救地球的隊伍當中。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一直期待的場景,全球各國各民族說著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讓地球和人類活下去」,團結在一起。

「天下大同」,是中國人對美好社會的一個共識。也是最期待的努力方向。在中國人理解的未來世界,不應該是充滿分歧和鬥爭的,而是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這個,可能也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無論逃到哪裡,親情是永遠的維繫

運載車上的一句提示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在這兩天成為春運返程的熱點詞彙,雖然毫不押韻,卻被顯示在了告訴公路的提示屏上。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是劉啟帶著韓朵朵逃離地下城到到地面偷開姥爺的運載車時,影廳爆發出一陣笑聲。當第三次響起時,姥爺已經去世……

對於劉啟來說,姥爺同時也是相依為命的父親。劉啟的那張全家福,父親的臉被糊掉,因為他覺得父親背叛了自己,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北京在地球停止運轉之後處在永晝,不可能看到天上最亮的星星,也就看不到父親離開是承諾的——他將是天上最亮的那顆星。但是,當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父親決定與太空飛行器一同毀滅拯救地球時,貼在顯示屏上的完整的全家福,卻再一次打動人心。這一次,劉啟的父親真的成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劉啟這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這位英雄——他的父親。也幫助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繼續在太空中流浪。

在地球剎車時代,地球氣候極端,大洪水爆發,劉啟的姥爺韓子昂救下一名孤兒,並用自己女兒的名字韓朵朵作為孤兒的名字。這何嘗不是一種感情的回歸。姥爺去世時的遺言也是讓劉啟照顧好朵朵。這大約是在姥爺彌留之際,想要保護自己的女兒吧。

AI人工智慧Moss在被破壞時說「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親情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永遠無法逾越的,即使地球即將毀滅。

相關焦點

  • 地球未來命運是什麼?即便迎來毀滅,人類也可能帶著它逃離災難
    在有關地球終結時間的各種推測中,資源枯竭說、核戰爭毀滅等言論佔據很大一部分,而科學家則認為,人類或許成為地球命運的決策者。一方面,人類雖然只有幾百萬年的進化歷程,但是我們的進化速度和智慧發展水平是整個地球上的佼佼者,至今都無法找到任何一個能夠與人類相比的生物,說人類是地球的決策者一點也不為過。
  • 這部科學紀錄片告訴我們,太陽系的毀滅,可能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電影的情節讓人耳目一新,更是中國科幻片的一個重大進步。看完這個電影,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百科全書,裡面曾經提到過太陽系在未來會毀滅的知識。肯定有朋友會問,太陽系真的會毀滅嗎?到時候人類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下面要給大家介紹這部科學紀錄片《太陽系的結局》,紀錄片中的美國的中西部有一座小鎮一組有趣太陽系的模型,星球的面積以及距離都是等比縮放,完全模擬了當今的太陽系。科學家在不斷的提出各種學說,窺探未來的太陽系。
  • 流浪地球?別鬧了!相比逃離太陽系,科學利用太陽能才是關鍵
    去年上映了一部非常火爆的電影叫流浪地球,是由劉慈欣著作改編的。當時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急劇衰減可能會吞噬整個太陽系,於是人類就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地球的表面建成數以萬計的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把地球從太陽系脫離出去,然而數以萬計的發動機需要燃燒9.96155×1020千克物質才能勉強達到逃逸速度。
  • 《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在2019年的春節檔,國產電影可謂是火了一把,而其中的兩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與《瘋狂的外星人》更是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特別是《流浪地球》更是成為了春節電影檔中的黑馬,拿下了春節檔中的票房冠軍。而觀眾們對《流浪地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這部電影可謂是名利雙收。
  • 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上次大家在過年的時候可能都看過一部電影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著科幻的色彩。電影當中,大體內容是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從地上轉入地下生活。
  • 《流浪地球》:如果有一天災難來臨,我將與地球一起逃離
    影片描述了人類的困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毀滅,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將啟動「流浪地球」項目,試圖與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挑戰,在災害嚴重的時候,是合作的人類共同起來抗災、避險,儘管有許多危險,我們也應該帶著地球母親一起逃走。英雄劉培強這與傳統災難電影的主題不同。
  • 地球逃出太陽系需要多大速度,與三個宇宙速度什麼關係?
    現在的旅行者1號每秒17公裡,不就向太陽系外飛去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地球要逃離太陽引力和地球上的物體要逃離太陽引力的關係。所謂逃離某個天體的引力所需要的的速度,就叫逃逸速度。逃逸速度是與引力大小呈正比例關係。
  • 逃離太陽系,人類能做到多快——三大宇宙速度與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遙遠的星系是我們的夢想要逃離太陽系,首先要逃離地球。簡單地講,第一宇宙速度就是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是7.9km/s,第二宇宙速度就是逃離地球的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是逃離太陽系的速度,是16.7km/s。但是實際上要比這幾句話複雜一些。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假設有一個飛船在地球表面作勻速圓周運動,它的速度是多大?
  • 如果太陽變為紅巨星,《流浪地球》中的逃離方法可行嗎?
    而這部電影也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地球,「成也太陽,敗也太陽」。自地球誕生的那一刻起,太陽的光芒便跨越空間的距離到達地球表面,為地球提供所需要的溫度和能量。因此,地球上的生命才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的生產力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幸好在太陽熱量的幫助下,地球早已在地下儲存了大量的資源,這也使得人類文明得以迅速發展。
  • 地球是太陽系最大巖質行星,太陽系最高峰為啥不在地球卻在火星上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那麼太陽系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呢?是不是也是珠穆朗瑪峰呢?我們知道,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巖質行星,在這四顆行星中,以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最大,那麼按理說太陽系第一高山應該在地球上了,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太陽系第一高山座落於火星上面。
  • 外國科學家語出驚人:不要流浪地球,可以流浪整個太陽系
    而且在過去的一年中,流浪地球的熱度絲毫沒有減弱,經常被一些對天文感興趣的網友討論,那麼,流浪地球真的可行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帶著地球去流浪,一路前往比鄰星的劇情設定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實際上並不可行。不過,如果未來人類而陷入危機,我們有才如何自救呢?
  • 以色列科學家真的把「流浪地球計劃」實現了!
    隨著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近日,一位名為Leah Gal-Or的以色列科學家奶奶也走入我們的視野,在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之後,Leah Gal-Or分享了關於「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的科學設想,還論證了這些想法在科學上的可能性,被譽為「流浪地球最硬核粉絲」。
  • 宇宙與地球——太陽系與地月系
    1、太陽和太陽系(1)太陽及其天體系統——太陽系太陽質量1.989×10 30 千克太陽半徑696000千米 太陽平均密度1.41克/立方釐米太陽表面溫度5770K(3)八大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行星運動基本特徵同向性:行星公轉的方向相同。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運轉。共面性:行星公轉的軌道平面相互接近。近圈性: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橢圓形軌道都比較圓。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在這種絕境之中人類為了尋求未來的發展,因此把整個地球改造成了宇宙飛船,通過極為巨大的13顆噴射注,讓地球進入到加速狀態,最終變成了流浪在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飛船。
  • 《流浪地球》讀後感 吳京特別出演 多年以後跟著我去拯救地球!
    今年過年回家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是在開封萬達影城看的,這部電影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   該影片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永不見天日,太陽系中的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跟繁衍,而面對如此的絕境,人類即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
  • 你還沉浸在流浪地球?科學家提出用恆星引擎,實現流浪太陽系!
    你還沉浸在流浪地球?科學家提出用恆星引擎,實現流浪太陽系!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當中,太陽系已經不再是地球的宜居地帶,所以,科學家們在全球的範圍內部署了超過1萬臺行星發動機同時運作,噴射出強大的火焰,推動地球向前行走,離開太陽系,前往下一個宜居地帶。在電影當中,所有的人類都轉移到了地下,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地表的溫度超過零下80攝氏度,整個星球全部都被冰雪覆蓋,似乎又回到了地球剛剛誕生的時代。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太陽系還有比地球水資源更多的星球嗎?
    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探索太陽系外的行星,自然也不知道太陽系內各個行星的水資源。但是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它們中的一部分圍繞行星運行,成為衛星。 這些衛星中有些也有大量的水資源,那麼它們與地球的水資源相比如何呢?下面介紹一些簡單的家譜。說到富水行星,除了地球,我們還需要重點關注木星和土星的幾顆衛星。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每天我們都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太陽正在圍繞太陽旋轉,公轉不僅產生地球上日出日落,而且使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可能沒有發生地球上有那麼多多彩的生物,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流浪加速時代: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所以《流浪地球》故事應該發生在2071年以後。這裡先不討論地球逃逸太陽系而要達到的第三宇宙速度,假設這一切都在人類準確的計算中進行著。那麼當地球偏離原來軌道後就導致環境改變,表面溫度驟然降低到零下幾十度。地球表面所有的生物且不討論能否經受得住第三宇宙速度的折騰,單單只來講在沒有太陽維繫地球環境的情況下,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還能存活嗎?
  • 地球周圍是否存在黑洞和中子星?研究表明太陽系10秒差距內不存在
    有研究表明,在太陽系周圍的10秒差距內不存在黑洞和中子星,但是這裡的黑洞不包括還處於猜想階段的太初黑洞。地球周圍的黑洞黑洞是相對論預言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連光也無法逃離,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首先證實了6070光年外的天鵝座x1雙星系統中存在一顆黑洞,黑洞質量是太陽的8.7倍,此後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更多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