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5年,我已經是一個雙鬢斑白的老嫗,人類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只是在五公裡深的地下城,人們開始了新的生活。生活在地下是因為太陽即將毀滅,從而導致地球的環境惡劣,地面已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這一年是2075年農曆春節,在北京第三區地下城,人們舞獅歡度春節,一切看起來和五六十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這個年代,希望是如同鑽石般珍貴的東西。人類組成聯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幫助地球飛出太陽系,開啟了預計耗費2500年的尋找新家園……
這是電影《流浪地球》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
這個春節,或者這一年因為《流浪地球》而被大家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可見影片給大家帶來的震撼。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可以說感情的維繫貫穿了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電影《流浪地球》也延續了這一中國特色。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那些中國文化內核。
安土重遷:帶著地球去流浪
在以往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中,地球即將面臨毀滅,聯合政府會派出部隊前往太空尋找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在一同乘坐飛船逃離地球。電影《2012》中甚至製造了幾艘諾亞方舟,讓擁有乘船資格的人躲過危機。
然而,中國科幻就厲害了,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生存的可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家人。我們要帶著我們的「祖宅」地球,一同去逃亡,一同去流浪。而且是逃出太陽系,飛向遙遠的比鄰星。有意思的是,這個比鄰星是劉慈欣另外一部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的居所,地球有計劃的流浪至比鄰星並成為其衛星需要2500年,而三體人達到地球則只需要450年。
如何逃離太陽系,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
第一步 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
第二步 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 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 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 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這個耗時2500年的逃離計劃,差不多要經歷100代人,等於從春秋戰國時期熬到了2019年。這種大尺度和大數字,超出了一般觀眾的想像,但是數字不會造假,如果真有「流浪地球」計劃,這就是地球人需要面對的事實。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同處一個世界。太陽毀滅,地球危機來臨,想要帶著地球逃離,人類在地球上建設了10000座大如山峰的行星發動機,它們使地球艱難地逃脫太陽控制,具有自主意識地在太空中根據生存需要運動——
停止轉動、與木星會合、穿越小行星帶、掠過近日點、升向遠日點、逸出太陽系……它們還會根據需要,部分停止運動或減緩運動,以改變地球的飛行速度與方向,使地球按照聯合政府科學家設計的飛行軌道飛行。
在影片接近尾聲,中國救援隊不放棄生的希望,對著世界發表演講,尋求支援。各國的救援隊受到感動紛紛調轉方向,一同加入到拯救地球的隊伍當中。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一直期待的場景,全球各國各民族說著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讓地球和人類活下去」,團結在一起。
「天下大同」,是中國人對美好社會的一個共識。也是最期待的努力方向。在中國人理解的未來世界,不應該是充滿分歧和鬥爭的,而是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這個,可能也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無論逃到哪裡,親情是永遠的維繫
運載車上的一句提示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在這兩天成為春運返程的熱點詞彙,雖然毫不押韻,卻被顯示在了告訴公路的提示屏上。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是劉啟帶著韓朵朵逃離地下城到到地面偷開姥爺的運載車時,影廳爆發出一陣笑聲。當第三次響起時,姥爺已經去世……
對於劉啟來說,姥爺同時也是相依為命的父親。劉啟的那張全家福,父親的臉被糊掉,因為他覺得父親背叛了自己,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北京在地球停止運轉之後處在永晝,不可能看到天上最亮的星星,也就看不到父親離開是承諾的——他將是天上最亮的那顆星。但是,當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父親決定與太空飛行器一同毀滅拯救地球時,貼在顯示屏上的完整的全家福,卻再一次打動人心。這一次,劉啟的父親真的成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劉啟這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這位英雄——他的父親。也幫助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繼續在太空中流浪。
在地球剎車時代,地球氣候極端,大洪水爆發,劉啟的姥爺韓子昂救下一名孤兒,並用自己女兒的名字韓朵朵作為孤兒的名字。這何嘗不是一種感情的回歸。姥爺去世時的遺言也是讓劉啟照顧好朵朵。這大約是在姥爺彌留之際,想要保護自己的女兒吧。
AI人工智慧Moss在被破壞時說「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親情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永遠無法逾越的,即使地球即將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