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別鬧了!相比逃離太陽系,科學利用太陽能才是關鍵

2020-12-16 騰訊網

去年上映了一部非常火爆的電影叫流浪地球,是由劉慈欣著作改編的。當時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急劇衰減可能會吞噬整個太陽系,於是人類就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地球的表面建成數以萬計的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把地球從太陽系脫離出去,然而數以萬計的發動機需要燃燒9.96155×1020千克物質才能勉強達到逃逸速度。

為什麼需要這麼大的動力才能脫離呢?主要原因是由於太陽和地球間適當的距離以及太陽所提供的引力使得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而不容易離開。地球離太陽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離得太近則溫度升高不適合人類的生存,離得太遠不能為人類和地球上生命提供足夠的能量。也好在正是這恰當的距離,才會有了人類文明的存在。小編認為逃離太陽是不現實的,太陽系至少還得再燃燒50億年而且我們還找不到更好的。正所謂既來之,則安之,我們的地球都和太陽相處了45.4億多年了,這感情可不是一般兄弟能比的。那既然不能逃離,不如想想如何科學的利用太陽能。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繞著太陽公轉一圈就經歷一個春夏秋冬。地球非常神奇,同樣神奇的也有那1.5億公裡外的太陽。那我們今天就以下四個內容來了解下這神奇的太陽和太陽能科學利用:從能源與環境的角度考慮為什麼要利用太陽能、太陽能神奇的地方在哪裡、目前我們太陽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什麼以及未來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太陽能利用的技術。

為什麼要利用太陽能

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需要能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都是化石能源。出門開車需要汽油和柴油,它們都是由石油提煉而來的。家裡做飯需要天然氣,冬天供暖也需要天然氣來燃燒產生熱量。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石能源,但是無節制的不恰當使用化石能源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首先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霧霾,它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其次,化石燃料的不恰當利用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當它們在空氣中積累到一定的濃度後就會促使酸雨的形成。最後,化石燃料不恰當的大規模利用還會造成臭氧層的空洞,導致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

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大氣層中就像一個很大的玻璃罩,太陽的輻射能可以穿過二氧化碳層而地面的長波不能穿透二氧化碳層,於是這些熱量就留在了地球。經過了長期的積累,地球的溫度就會不斷升高。溫室效應是非常嚴重的可以造成全球變暖、南北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我們足夠的關注。

我們需要藍天,需要舒適的生活環境,那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使用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以及它們轉變過來的氫能等等,除了風能、太陽能以外,我們還有潮汐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但相對於這些能源太陽能的儲量非常豐富。雖然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僅為太陽總輻射的1/22億,但它的儲量也高達1.78×105TW。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呢,對於我國太陽能而言,三峽水電站的發電裝機容量是1700萬千瓦而我國太陽能資源是三峽水電站的數萬倍。與此同時,太陽能在目前的能源裝機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2011年我國在全球新增的裝機容量佔的比重非常小,到2017年我們的新增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世界的50%以上。截至到去年底,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的裝機容量已經超過2億千瓦,2億千瓦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對比三峽水電站裝機容量是1700萬千瓦,太陽能的光伏電站的裝機容量相當於十幾個三峽水電站。

太陽能的神奇之處

太陽能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那我們首先要關注太陽本身。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其中80%的質量是由氫組成的。在太陽的內部發生質子鏈式核發反應,太陽中心可以達到數百萬以上的溫度,表面也有5800攝氏度。太陽是地球的萬物之源,地球上的能源主要來自於太陽,植物生長的光合作用維持了地球的氧氣的平衡也為生態和生物鏈提供了食物。太陽和地球中間是真空的大氣層,因此只能通過輻射的方式將太陽能輸送到地球上。輻射和電磁波一樣,我們家裡面用的廣播以及手機信號都是通過電磁波來傳送的。而太陽的輻射更加複雜,它是由很多個波段組成的。每個波段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累加起來就形成總的太陽能。太陽能的波段很多包括紫外線、長波輻射、紅外和可見光等等。

太陽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什麼

正是由於太陽能各個波段的能量,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利用太陽能,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就是太陽能發電。地球上的太陽能資源決定了它的利用價值。我們可以從下圖中看到太陽能在地球上的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在美國的西南部、非洲、歐洲的南部和澳大利亞等等。另一邊,我國的太陽能資源也非常豐富,尤其在西部例如青海、西藏和內蒙古地區。

目前太陽能發電有兩種技術,第一種技術叫太陽能光伏發電。部分地區屋頂上隨處可見的太陽能電池板,還有太陽能的路燈都是利用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目前主要的太陽能電池板主要有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聚光光伏電池和薄膜電池等等。應用比較廣泛的為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效率可以達到20%以上。目前實驗室各國的科學家都積極的努力在開展這項研究,實驗室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效率可以達到45%以上,小編也希望各位同學可以努力學習來加入這項研究工作。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把太陽能光伏板安裝在停車棚上來給電動汽車提供電源。太陽能同樣可以運用於高科技技術,比如我們的衛星和登月的月球車是由太陽能來提供電源的,以及未來研發的太陽能汽車、太陽能飛機、太陽能公路以及太陽能充電器。

太陽能另外一種利用技術就是把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直接產生高溫蒸汽,在工業上有許多的應用。同樣在生活中,太陽能真空管放到屋頂產生熱水供洗澡。聚光太陽能和線性太陽能集熱器能進行各自燒烤類活動,如烤肉、烤螃蟹、烤培根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了的。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家自己嘗試製作。

而如果要運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考慮到太陽能在經過衰減、大氣層的折射以及水蒸氣的折射後,來到地球表面的輻照強度相對來講已經比較低。比如在大氣層外的能量密度是1300瓦每平米,而我們在北京夏天最熱的時候,太陽的輻照強度也只有900瓦每平米。因此為了獲得更高的能流密度和更高的溫度,我們可以採用聚光的方式來利用太陽能。目前聚光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分別為拋物槽、線性菲涅爾、碟式和塔式。

從聚焦方式來分可以分為兩類,線型的聚焦方式和點聚焦方式,拋物槽和線性菲涅爾都屬於線聚光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碟式和塔式都屬於點聚光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對於四種聚光更細緻的原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從最後提供的劉啟斌研究員的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太陽能和太陽能利用視頻中了解。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聚光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歷程,1982年美國建成了第一個發電站命名為SolarOne,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驗證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可行性。隨後在美國加州南部建立了大面積的拋物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總的裝機容量達到了354MW,隨後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全球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和發展,預計全球到2020年運營可以達到10GW以上。

未來的一些太陽能利用的技術

在太陽能發電技術之後,未來太陽能必定還有其他很多的利用空間。例如:高溫太陽能熱化學制氫中利用太陽能直接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同時也可以把二氧化碳進行分解產生一氧化碳。通過進一步的化學反應,我們可以把氫氣和一氧化碳變成目前使用的液態的燃料,比如甲醇、乙醇和汽油等等。但這種技術需要很高的溫度才能把水的化學鍵給打開,因此我們還可以把太陽能和我們傳統的液體燃料結合起來,這樣需要的溫度就非常低。我們所研究的中低溫太陽能熱化學制氫技術,通過200到300攝氏度的太陽能驅動甲醇的熱化學反應,產生一氧化碳和氫氣然後驅動傳統的內燃機。太陽能也可以應用於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利用半導體的特殊性能,我們把半導體材料放到水中,太陽能激發電子躍遷形成還原氧化活性的電子空穴對在水中置換出氫氣來,可以用來發電並製取液體燃料等等。未來的能源形勢是多種多樣的,多能源互補的太陽能利用技術是發展的趨勢所在。實現多元化的轉化可以變成材料也可以用來發電,與我們目前的能源網絡多功能利用形成能源網際網路,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而能源技術發展依賴於科技的發展和革新,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為我國的能源技術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大自然還有很多的奧秘,我們需要抱著敬畏之心,去探索它們。

來源: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別鬧了!科學利用太陽能才是關鍵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陳勁濤、陳琳(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你看過《流浪地球》嗎?在電影中,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急劇衰減可能會吞噬整個太陽系,於是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地球的表面建成數以萬計的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燃燒足夠多的物質讓地球達到逃逸速度,並從太陽系中脫離出去。
  • 帶著地球 逃離太陽系
    人類組成聯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幫助地球飛出太陽系,開啟了預計耗費2500年的尋找新家園……這是電影《流浪地球》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電影《流浪地球》也延續了這一中國特色。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那些中國文化內核。
  • 這部科學紀錄片告訴我們,太陽系的毀滅,可能會開啟流浪地球計劃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電影的情節讓人耳目一新,更是中國科幻片的一個重大進步。看完這個電影,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百科全書,裡面曾經提到過太陽系在未來會毀滅的知識。肯定有朋友會問,太陽系真的會毀滅嗎?到時候人類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下面要給大家介紹這部科學紀錄片《太陽系的結局》,紀錄片中的美國的中西部有一座小鎮一組有趣太陽系的模型,星球的面積以及距離都是等比縮放,完全模擬了當今的太陽系。科學家在不斷的提出各種學說,窺探未來的太陽系。
  • 《流浪地球》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流浪地球》是一部優秀的硬科幻電影,但只要是電影就有些藝術的成分,用發動機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在電影中是可以存在的,但無法存在於現實世界中所以講述的故事只有科學背景支持的,但是一些技術手段卻是超前於現代科技的。因此,現實中我們根本不可能利用所謂的行星發動機把地球退出太陽系。
  • 外國科學家語出驚人:不要流浪地球,可以流浪整個太陽系
    比方說,太陽和地球也都好好的,可是未來有一天,科學家突然發現不久後太陽系的周圍將會發生一場非常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整個太陽系都會受到波及,那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從流浪地球進階成為流浪太陽系?雖然聽起來更加不切實際了,不過,在國外一名天體物理學家卻在自己最新的一篇論文中寫到,如果未來災難降臨太陽系,人類可以帶著太陽系一起流浪,而且只需要發明出一種叫做「卡普蘭」的推進器,就可以推動整個太陽系。這個方法可行嗎?顯然,從電影的角度講,流浪地球已經非常難了,而想要帶動整個太陽系一起走,則要更加的困難,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因此,在面對災難時中國人選擇跟地球一起逃離,正是我們文化特色的體現。而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刻意塑造超級英雄,在關鍵時刻每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正確選擇,都會讓他成為英雄。正是基於對土地的情感和由普通人凝聚而成的力量,讓我們找到了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核。如果把影片形容為一個人,這就是找到了人的靈魂。」流浪地球的計劃是什麼?
  •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那麼,今天就跟本航天宅一起來了解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關鍵知識點。起 因紅巨星:三四十億年後,太陽將由青壯年進入老年期。老年期的太陽會變為一顆紅巨星,巨星的顯著特點就是體積大、光度強、不穩定。變為紅巨星的太陽會覆蓋半個太陽系,這時候別說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和地球,就連火、木、土星可能都無法倖免。
  • 以色列科學家真的把「流浪地球計劃」實現了!
    隨著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近日,一位名為Leah Gal-Or的以色列科學家奶奶也走入我們的視野,在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之後,Leah Gal-Or分享了關於「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的科學設想,還論證了這些想法在科學上的可能性,被譽為「流浪地球最硬核粉絲」。
  • 流浪地球可行性分析
    而我們離流浪地球又有多遠呢?為了更好地闡述理解流浪地球的可行性,也讓沒有看過電影或小說的讀者感同身受,在此交代一下小說的劇情(本人並沒有去電影院真切的看過《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根據原著簡介,根據個人理解,並非按順序介紹)。
  • 《流浪地球》降維科普(片中那些合理不合理的科學常識)
    到時候地球和太陽系內的行星基本都會灰飛煙滅,就算僥倖不死,沒有在爆炸中解體,也會因為失去太陽變成一顆死星。《流浪地球》就是基於這個科學常識而拍攝出來的。不過我們現在倒是不用擔心這個,畢竟我們的太陽才燒了50億年的引信,還有50億年才會爆炸。
  • 《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在2019年的春節檔,國產電影可謂是火了一把,而其中的兩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與《瘋狂的外星人》更是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特別是《流浪地球》更是成為了春節電影檔中的黑馬,拿下了春節檔中的票房冠軍。而觀眾們對《流浪地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這部電影可謂是名利雙收。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人類是否能夠讓地球停止轉動?  在「流浪地球」計劃中的第一步就是讓地球停止轉動,儘管在電影中沒有直接展現這一場景,但是電影當中的旁白中有所提及,讓我們就先來看一下這個停止轉動是否可以實現。
  • 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電影《流浪地球》中建超大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做法可行嗎?上次大家在過年的時候可能都看過一部電影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著科幻的色彩。電影當中,大體內容是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從地上轉入地下生活。
  • 如果太陽變為紅巨星,《流浪地球》中的逃離方法可行嗎?
    我們知道,太陽一直為地球著提供熱量能源,所以地球才能夠蓬勃發展。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太陽終有一天會親手毀滅地球文明。2019年春節電影檔,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名為《流浪地球》的國產科幻片,該片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裡程碑。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在這種絕境之中人類為了尋求未來的發展,因此把整個地球改造成了宇宙飛船,通過極為巨大的13顆噴射注,讓地球進入到加速狀態,最終變成了流浪在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飛船。
  • 地球可以利用木星進行加速嗎?《流浪地球》真的可以實現嗎?
    影片講述的是太陽即將滅亡,即將塌陷為紅矮星,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都將被太陽吞沒,人類面臨這滅頂之災,想要保留人類文明的火種,就必須離開太陽系,其實關於人類離開太陽系的科幻電影有很多,但《流浪地球》獨樹旗幟。
  • 流浪地球結局是彩蛋嗎有沒有續集 流浪地球結局劇情解析
    流浪地球結局是彩蛋嗎有沒有續集 流浪地球結局劇情解析時間:2019-02-13 14:1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浪地球結局是彩蛋嗎有沒有續集 流浪地球結局劇情解析 《流浪地球》結尾雖然拯救地球成功了,但地球也將繼續流浪,直到到達比鄰星,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
  • 《流浪地球》:如果有一天災難來臨,我將與地球一起逃離
    影片描述了人類的困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毀滅,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將啟動「流浪地球」項目,試圖與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挑戰,在災害嚴重的時候,是合作的人類共同起來抗災、避險,儘管有許多危險,我們也應該帶著地球母親一起逃走。英雄劉培強這與傳統災難電影的主題不同。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