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太陽系,人類能做到多快——三大宇宙速度與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2020-12-15 劉義慶雜談

前兩天看到一個問題,「以人類目前的最快速度,到達1光年外需要多久?」於是就想要說一下這個問題。

遙遠的星系是我們的夢想

要逃離太陽系,首先要逃離地球。

這個概念是蘇聯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首先提出來的,他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他第一個提出了走出地球的想法,第一個提出了利用牛頓第三定律製造火箭的想法,第一個提出了利用多級火箭提高飛行速度的想法。

齊奧爾科夫斯基

偉大的思想一旦被提出,實踐起來就會很快捷。1926年,羅伯特·戈達德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1944年,納粹造出了最早的實用化的火箭——V-2飛彈。很可惜,火箭最早沒有用於科學,而是用於戰爭。時至今日,在茫茫太空,我們所能夠使用的動力,還是逃不過火箭發動機,躲不了牛頓第三定律的窠臼。

多級火箭

那麼,實踐的東西有了,從理論上講,我們到底需要這些火箭飛到多快才能遨遊於太空之中呢?說到這裡呢,就不得不提到三大宇宙速度(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第四第五第六等等)。簡單地講,第一宇宙速度就是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是7.9km/s,第二宇宙速度就是逃離地球的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是逃離太陽系的速度,是16.7km/s。但是實際上要比這幾句話複雜一些。

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

假設有一個飛船在地球表面作勻速圓周運動,它的速度是多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簡化,把大氣層的阻力和地形的不平坦,還有地球本身並不是完美的球形的這一系列因素都忽略了。在這種情況下,該飛船隻受一個力,也就是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作它的向心力力,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和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與速度(準確的說是速率)的公式,可得速度等於地球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半徑乘積的開方,代入數據可得V=7901.55m/s。

這個速度有什麼含義呢,它是太空飛行器的最小發射速度,也是太空飛行器的最大環繞速度。發射速度小於第一宇宙速度,就會變成斜拋運動,落在地面上。環繞速度為什麼是最大的,因為勻速圓周速度的平方與半徑成反比,所以繞著地球表面轉速度最大,軌道越高,半徑就越大,速度也就越慢。

那麼,給一個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太空飛行器加速,會發生什麼?打個比方,向心力就像是繩子一樣拉著太空飛行器,太空飛行器速度越快,繩子的拉力就要越大,這個你在生活中用繩子栓個重物來甩就能感受到。但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向心力的是萬有引力,並不能像繩子拉力那樣立即增大,因此太空飛行器就會做離心運動,可以類比於甩繩子速度太快手抓不住脫手了。在離心運動過程中,太空飛行器仍然只受萬有引力,由於軌道升高勢能增加,在總能量守恆的情況下,動能減小,速度變慢。

至某一點處,動能減少到極限(但不可能為零,因為太空飛行器受到引力作用,不可能處於平衡狀態),就會在引力作用下做向心運動(因為慣性,太空飛行器會到達比它速度所對應的圓周運動軌道更高的地方才會「回頭」,此時引力大於所需向心力),這一點就叫做遠地點,相應的加速的地方就是近地點,這樣太空飛行器就從圓軌道變成了橢圓軌道。

類似地,對於橢圓軌道,在遠地點再加速,使得引力恰好等於向心力,就可以進入遠地點半徑所對應的圓軌道。

變軌的原理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環繞速度與星球的質量和半徑有關,所以不同的星球,有著不同的第一宇宙速度。

常見星球的常用速度值

第二宇宙速度的計算。

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逃逸速度是從能量關係上去考慮的,也就是到在只受引力作用下克服星球引力做功運動到無窮遠處速度恰好為0的太空飛行器的初始速度。也就是說,等於物體在無窮遠處的勢能的動能對應的速度就是逃逸速度。簡單地來說,我有一個初速度,來離開地球,由於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我的速度是越來越慢的,但是由於距離越遠,引力就越小,所以我速度減慢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小。那麼就會有一個初速度的值,使得當我的初速度大於這個值時,即使我運動到無窮遠處,我的速度也不為0,這個初速度的值就叫做逃逸速度。

具體的計算呢,還是用動能定理,對引力在軌道半長軸上做積分,可以得到逃逸速度正好是環繞速度的根下2倍。

需要注意的還是,不同星球有不同星球的逃逸速度。例如太陽的第二宇宙速度高達617.7km/s,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是完全達不到這個速度的。而某個直徑10公裡小行星的的逃逸速度卻僅有15m/s,一個優秀的跳高運動員有可能把自己發射到太空。

而且對於同一個星球,不同的距離也會有不同的逃逸速度。這一點往往被忽略,但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引力就像拴住我們的繩子,離得越遠,引力就越小,也就相當於繩子越細,那麼扯斷它也就更容易。事實上,我們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引力在路程上的積分有關,離星球遠了,引力會更小,引力做工的路程也會也會變短,這個積分就會變小,積分和初始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初始速度也就會變小,也就是逃逸速度會更小。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不會把我們吸進去。黑洞,是第二宇宙速度大於光速的天體,就連光線也逃不出它的魔掌。但是呢,它的威力是有限的,事實上,只有在黑洞的事件視界以內,它的逃逸速度才大於光速。隨著距離的增大,對應的逃逸速度就會迅速地減小。相對應的,你在冥王星那裡肯定比在太陽表面上要更容易逃脫太陽引力的魔爪。

第三宇宙速度的計算。

第三宇宙速度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我們說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第一、第二宇宙速度,但是卻不是都有第三宇宙速度(比如太陽就沒有)。第三宇宙速度是逃離太陽系的速度,對應的是太陽系質心。但是由於太陽佔據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所以太陽系質心幾乎就在太陽上。即使八大行星都在同一側,質心離開太陽中心也不過150萬千米。我們可以簡化為逃離太陽的速度,實際上就是太陽的第二宇宙速度。

太陽的逃逸速度也隨著距離增大而減小,到地球軌道上,對應的逃逸速度就只有42.1km/s了。在木星軌道大概18km/s,而到了海王星軌道,就只有大約7km/s了。這樣來看,在地球上發射逃離太陽系的太空飛行器太困難了。不過還有一個助力可以借用,那就是地球的軌道線速度,大概是30km/s,這樣只要我們沿著地球公轉方向發射太空飛行器,就可以像高速行駛的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一樣,大大節約了發射速度。

不過這個速度並不是簡單地等於42.1-29.8=12.3km/s,因為在地球上出發,還需要先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根據動能關係,第二宇宙速度對應的動能和12.3km/s對應的動能的和對應的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了,這個值大約是16.7km/s.

海王星

類似地,我們還可以計算從海王星出發的第三宇宙速度,海王星處的的逃逸速度為7km/s,公轉線速度為5.4km/s,那麼需要的速度就是1.6km/s和海王星逃逸速度23.5km/s的動能的和所對應的速度,大概是23.6km/s,所以看似海王星處的太陽系逃逸速度低,實際上發射速度比地球高許多。

人類目前太空飛行器的最大速度

先說結論,目前為止,最快的人造太空飛行器還是旅行者1號,它目前的速度大約是17km/s。第2快的是旅行者2號,目前大概15.37km/s。再次是新視野號(新地平線號),目前在15km/s左右。剩下的先驅者10號、11號的速度在12km/s左右。(需注意,新視野號到達旅行者1號的距離時,速度還會進一步降低。)

旅行者1號

這5顆太空飛行器都已經飛出了海王星軌道,由於海王星軌道的太陽系逃逸速度為7km/s,越遠還會越小。它們的速度都大於7km/s,因此它們都已經脫離了太陽系引力,都將離開太陽系。需要說明的是,它們的速度由於要克服太陽系引力還會不斷減小,只是由於距離很遠,引力很弱,速度會減小得越來越慢。現在新視野號是最近的,它的速度也會最快的衰減,不過可以預期不會減到14km/s以下,所以第3的位置還是穩的。

除了這5顆太空飛行器之外的一切太空飛行器,都還飛不出太陽系的範圍,自然其速度也就沒有意義。所以呢,有的人用帕克太陽探測器的速度去算人類最快多長時間到比鄰星,是犯了2個錯誤。

帕克太陽探測器

第一,帕克太陽探測器之所以能到200km/s的速度,靠的是太陽的引力做正功給它加速。帕克最近距離太陽只有600多萬公裡,那裡的太陽系逃逸速度超過了400km/s,帕克根本就逃不出太陽的手掌心。事實上,帕克如果不使用推進劑,就它這個速度,到不了地球軌道,就會因為克服引力做功而全部消耗掉。

你的速度來自於太陽的勢能,那麼你離開太陽的時候就得原封不動的還回去,這樣的速度沒有任何意義,用這樣的速度計算人類去太陽系外的最短時間,那是完全的張冠李戴。類似地,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曾經在木星的引力下達到73.6km/s,已經超過了木星處的太陽系逃逸速度。但是你這個速度是木星的引力勢能轉化而來的。你要離開太陽系,你不光要克服太陽引力做功,還要克服木星引力做功,這個速度就不夠看了。實際上朱諾號只能待在木星邊上,哪也去不了。用朱諾號的速度去算去比鄰星的時間,也是謬以千裡。

朱諾號

第二,事實上這些太空飛行器都不是朝向比鄰星的方向,由於空間是三維的,這些太空飛行器最終的去向都和比鄰星相去甚遠。我們最多可以說,用不變的這個速度走4.3光年遠需要多少時間,而不是說旅行者1號到比鄰星要多久,因為旅行者1號去的壓根不是比鄰星的方向。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即使我們真的發了一顆速度和旅行者1號相同的太空飛行器去比鄰星,實際上它的速度也不是不變的,而是先慢慢減小,等到靠近比鄰星(尤其是三體裡的另兩顆星,它們比較大,引力也大)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快的加速,這是引力作用的效果。所以這個時間絕對不能簡單地用4.3光年除以17km/s來計算,實際上會更複雜一點。

還有一個補充的,就是引力彈弓的問題。在太空飛行器不開推進器的時候,就是太陽的引力作負功速度不斷減小的過程,為了加速,可以利用行星的公轉線速度來帶自己一下,這個過程就叫引力彈弓。理論上的引力彈弓最多可以加2倍的行星公轉線速度給太空飛行器,但是實際上與入射角度有關,通常加的不多。比如木星的公轉線速度是13.1km/s,那麼理論上用木星做彈弓最多可以加速26km/s,但是新視野號就只加了4km/s,可見效率並不高。

新視野號

不過對於新視野號來說,這個加速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儘管新視野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有16.26km/s,但還是比16.7km/s的第三宇宙速度慢一點,理論上是飛不出太陽系的,只能能飛出一個特別扁的的、遠日點特別遠的橢圓軌道。經過木星小小的拉這一把,新視野號就達到了飛出太陽系的速度要求。

事實上,旅行者1號、2號和先驅者10號、11號的發射速度更低,他們就是通過木星、土星2次引力助推(旅行者2號還多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才達到逃逸太陽系的速度。不過當時不愧是176年一遇的絕佳機會,由於完美的角度,旅行者2號在木星一處就獲得了18km/s的加速效果(其他也差不多),遠遠超過了新視野號獲得的4km/s加速,可見當時的機會是多麼的千載難逢。

光帆

總的來說,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類還是沒能超越旅行者號的飛行速度,這一部分是由當時的絕佳的天體位置造成的機遇,另一部分因為我們已經專注於太陽系內的探索,沒有上馬大型的走出太陽系的項目。不過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我們的推進技術沒有革命,像光帆、電動帆和核熱火箭等等新一代的推進系統沒有成熟。只有技術的革命,才能帶來速度的革命,讓我們盡情期待吧!

相關焦點

  • 第六宇宙速度有多快?
    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有多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提到「三大宇宙速度」,為什麼很少有人提起第四宇宙速度,第四宇宙速度又有多快呢?是否存在第五宇宙速度或者第六宇宙速度呢?    「宇宙速度」是脫離某個天體引力範圍所需的最小速度,比如第一宇宙速度是某個物體圍繞地球做勻速的圓周運動時的速度,一個物體進入軌道後,只要這個物體具備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不需要再加速或增加動力就可以圍繞地球進行勻速運動,第二宇宙速度才是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需要的速度。
  • 地球逃出太陽系需要多大速度,與三個宇宙速度什麼關係?
    那麼這個速度要多大才能夠脫離太陽引力呢?有些朋友對這個問題和迷惑,認為不是有三個宇宙速度嗎?逃逸速度16.7km/s不就是脫離太陽引力的速度嗎?現在的旅行者1號每秒17公裡,不就向太陽系外飛去嗎?實際上,這三個宇宙速度都是在利用地球動能基礎上需要達到的速度。也就是加進了地球30km/s的公轉線速度,利用這個慣性動能,再加上以上速度,才能達到上述效果。v2實際就是天體的逃逸速度,也就是在地球上,逃離地球的速度;而所謂v3,實際上是在地球上,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逃離太陽引力的速度,達到這個速度就可以飛往太陽系外。
  • 【前沿物理】脫離宇宙到達另一個宇宙的最低速度——第六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234第二宇宙速度是指物體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如充分利用太陽系圍繞銀心的轉速,最低航行速度可為82km/s。由於人類對銀河系所知甚少,銀河系的質量以及半徑等無法取值,這個數字還需要很久才能形成公論。 第五宇宙速度1234第五宇宙速度指太空飛行器從地球發射,飛出該星系群最小速度,因為本星系群的半徑、質量均未有足夠精確數據,因而無法準確得知數據大小。
  • 太陽公轉速度2倍於第四宇宙速度,為什麼還在銀河系內轉圈?
    銀河系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距離銀心有2.6萬光年,銀核巨大的牽引力促使它周而復始地繞著銀心旋轉。太陽的公轉速度大約是250km/s,繞銀心轉一圈大約要2.25億年。太陽公轉速度跟宇宙速度有什麼聯繫?第四宇宙速度是多快?我們常會看到航天新聞裡提到宇宙速度,這到底是多快的速度?宇宙速度就是物體從地球飛出,逃離天體引力的速度。這個速度可用公式計算出來:v=√2GM/r(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擺脫對象天體的質量,r是擺脫對象天體的質心與逃逸物體的距離)。
  • 三大宇宙速度分別指什麼?截止到目前,人類實現了幾個?
    雖然人類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僅僅只有70多年的時間,但是我們依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制定了一個又一個宏偉的計劃,我們實現了載人航天,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國際空間站的建立火星探測工程,哈勃望遠鏡等等,在未來科學家也希望能實現真正的火星登陸計劃,把太空人送上火星為未來,人類移民做好充足的準備。
  • 目前,人類的太空飛行器飛到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很多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是人類科技文明的最高結晶,也滿載著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終極渴望。那麼它們,最遠到了哪裡呢?下面,小編帶你一起看看,人類最遠探測到的地方吧!6月13日先驅者10號越過海王星1983年6月13日,美國先驅者10號(Pioneer 10)空間探測器越過海王星軌道,成為首個越過太陽系最遠行星軌道的太空飛行器。
  • 1、2、3、4——衝向宇宙!
    1959年1月2日,月球1號發射,它成為第一個接近月球的人類探測器,也是第一個擺脫地球引力的人造太空飛行器。 理論上來說,「牛頓大炮」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也就是理論上物體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所需的最小初速度。當然,在實際的發射中,情況要複雜得多。地球包含厚厚的大氣層,因此還需要將阻力等能量損失納入考量。因此第二宇宙速度只能被看作為一個等價的理論值。 「在基礎科學的很多方面,人類的理解與我們幾乎是一樣的。」外星科學家寫道。
  • 如何逃離宇宙的範圍?不需要用光速,用被子摺疊幾次就能夠到達!
    宇宙究竟有多大相信不僅是科學家們比較感興趣,很多小夥伴們也都想要知道,宇宙中不管是銀河系還是各大星系,都有著很多很多顆數不清的恆星和行星組成,我們所知道的銀河系是我們太陽系所在的家園擁有著,包括太陽系內超過2000億顆恆星,是一個龐大的星系,不過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銀河系並非是唯一的星系,和銀河系屬於同一片區域是能感受到同一股引力作用的星系們
  • 建造產生和地球一樣重力的環形太空飛行器,它的旋轉速度要多快?
    太空中實現人造重力最簡單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旋轉,用離心力代替重力。這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拿個「7」字型物體在手指上旋轉,它並不會掉下來。 在不少科幻電影中,我們見過類似的太空飛行器結構,比如《火星救援》中赫爾墨斯號(Hermes)。
  • 書上說超光速的現象不存在,為什麼宇宙膨脹的速度卻比光速快?
    長期以來,人類都認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科學家在發現了宇宙不斷膨脹的現象之後,認為宇宙膨脹的速度要比光速快得多。最早將世間萬物的速度限制在光速以下的理論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在該理論中提出了任何物質的運動速度都無法超過光速,甚至連信息的傳輸也是無法超過光速的。那麼宇宙膨脹的速度為何又比光速快呢?它是否違背了相對論呢?
  • 如何論證宇宙極限速度?用光速的真空速度能代表光速是最快的嗎?
    宇宙確實擁有極限速度,不然粒子無法凝聚就不會存在物質而失去宇宙的存在性。我們目前沒有發現比光速快的質量物質。光是質量最輕的物質,除非你有證據找到比光快的物質存在不然暫且相信光速是最快的宇宙速度。有幾種情況速度快過光速比如宇宙重力、地球重力,銀河系重力,太陽系重力,黑洞重力。
  • 有人擔心以後宇宙飛船快了會被宇宙碎片擊碎,怎樣規避?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因為現在人類與這個速度還相差很遠。現在人類飛行器最快的就是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現在它在太陽迄今最近的距離對太陽進行探測,速度為每秒約100千米。2、人類航天傳統速度肯定是要提升的,比如達到光速的幾分之一或者一半光速等等,現在NASA已經啟動的百年星艦計劃,設計的星艦就是朝著能達到12%光速目標奮鬥的;霍金在生時啟動的突破攝星計劃,設計理念是用雷射催動光帆,帶著微型探測器前往半人馬座a星,目標速度是達到光速的20%。
  • 美國太空飛行器「帕克」升空:人類首個「觸日」探測器開啟史上最熱太空...
    有史以來飛得最快的太空飛行器美國「帕克」太陽探測器12日升空,正式開啟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觸摸」太陽的逐日之旅,這也將成為迄今最「熱」的太空探測任務。美國航天局說,「帕克」將在未來7年內環繞太陽飛行24圈,並在金星引力的幫助下調整軌道逐漸逼近太陽,最終抵達距離太陽表面約610萬千米的地方,成為有史以來最靠近太陽的太空飛行器。人類此前距離太陽最近的一次飛行任務由德美兩國研製的「太陽神2號」探測器於1976年完成,當時距離太陽表面約4300萬千米。
  • 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
    在物理界有這樣的一個真理:速度為王。只要物體的速度足夠快,它就是王者,就是無敵的存在。可能很多人對些不以為然,認為速度再快還能夠將地球毀滅了?可是等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之後,很多人沉默了,只要物體的速度快,不要說毀滅一個行星,就是毀滅一顆恆星,毀滅一個星系都可以輕鬆做到。
  • 帶著地球 逃離太陽系
    人類組成聯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幫助地球飛出太陽系,開啟了預計耗費2500年的尋找新家園……這是電影《流浪地球》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如何逃離太陽系,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第一步 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第二步 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
  • 宇宙 速度是多少? 是時候為你科普關於 宇宙速度的問題了!
    18183首頁 支付寶 宇宙 速度是多少? 是時候為你科普關於 宇宙速度的問題了! 宇宙 速度是多少? 是時候為你科普關於 宇宙速度的問題了!
  • 我們能以多快的速度遨遊宇宙?有人計算過嗎?
    相對於太陽:一年中,地球以差別細微的速度圍繞著太陽運動;在新年左右的時候速度最快,而在七月初速度最慢(因為地球分別是在這兩個時間點距離太陽更遠和更近),但是平均下來速度為66500英裡每小時。順便提一下,事實上這與我們的日曆年度(有證據表明這是基於地球的傾斜度,而傾斜度決定了白晝的時長)在數日之內相對應,而這完完全全純屬巧合。
  • 宇宙中有比30萬千米每秒的光速更快的速度,那就是宇宙的膨脹速度
    以此類推,如果要擺脫太陽系的引力,就需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16.7千米每秒。SpaceX獵鷹9號火箭與龍飛船比如,目前人類發射的飛行距離最遠的宇宙空間探測器,是美國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最快差不多就被加速到了20千米每秒,目前差不多飛行到了太陽系的柯伊伯帶地區。
  • 宇宙中有比30萬千米每秒的光速更快的速度,那就是宇宙的膨脹速度
    「速度」在科學上是用來衡量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主要包括線速度和角速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速度一般是指線速度,速度在數值上等於物體運動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我們最常用的速度單位是「米每秒」。比如,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開汽車,通常會有一個速度的限制,那就是120千米每小時,也就是差不多33.3米每秒的速度,如果快於這個速度,就超速了。
  • 人類到底能不能飛出太陽系?
    也就是說,只有飛出了這片星雲,人類才算是飛出了太陽系。那麼我們人類到底能不能出太陽系呢?1光年看上去好像並不遙遠,但實際上,這個距離是現在人類的航天科技根本無法徵服的,就拿「旅行者一號」的速度來講,要飛出「奧爾特星雲」都需要大約2萬年的時間!而「旅行者一號」已經算得上是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