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發展,LCD液晶顯示器如今已經取代CRT成為了市場的主導產品。相比之前CRT產品,LCD的種類和參數也相對複雜一些。消費者不禁要問,這些參數成天沒完沒了的被廠商推上神壇,究竟哪些是對消費者實際有用的呢?
客觀看待動態對比度:
作為廠商近年來最為熱炒的參數,動態對比度從去年的2000:1到今年的40000:1,看似高達38000數值的提升對畫質及對使用者本身的視覺感官有怎樣的影響呢?或許很多普通消費者比較容易將對比度和動態對比度混淆,首先我們先從對比度的原理說起。
對比度的定義是屏幕全白時的亮度值除以全黑時的亮度值。全白是顯示器亮度最高的時候,而全黑則是最低。比如一款顯示器的某一點在全白時測得的亮度是250cd/m2,全黑時測得的亮度是0.5cd/m2,那麼顯示器這一點的對比度就為250/0.5=500,也就是500:1。為什麼取一點進行測試呢,因為顯示器即使在同一顏色背景下,屏幕上各點的亮度也是不一樣的,而PConline在平常的測試中選取的是屏幕上均勻的9點,然後取平均值。
對比度的提升使畫面層次感更強,明暗區分明顯,也就是說可以更容易讓使用者看清場景灰暗條件下的畫面。
依照對比度的定義,目前提升顯示器對比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個是提高顯示器全白時的亮度,一個是最大可能的降低顯示器全黑時的亮度。然而涉及到功耗,燈管壽命以及散熱問題,前種方法往往不為廠商所採用,並且即使對亮度進行提升,收穫的對比度效果也不大。例如將顯示器全白時的亮度增加到450cd/m2,全黑依然為0.5cd/m2,此時的對比度則為450/0.5=900cd/m2,對比度的提升並不明顯。
巧妙的利用數學則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廠商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我們都知道當分母無限小的時候,數值將無窮大,所以降低屏幕全黑時的亮度就可使對比度爆炸式的增加。如果廠商把屏幕全黑時的亮度降低為0.1cd/m2,此時的對比度則為2500:1,降低為0.01cd/m2,對比度則為25000:1,看似對比度幾萬的差距實際上是將屏幕全黑時的亮度降低了不到1cd/m2的亮度。然而看似這樣細微的變化對於廠商而言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就目前的市場來看,主流的平均典型對比度多為1000:1左右,少數高端產品可以染指2000:1 。於是乎廠商引出動態對比度來取悅消費者。
動態對比度是在特定場景下黑色的亮度達到的一個極限的低值,因為顯示器的亮度本身隨著時間也是在小幅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肉眼覺察不到的。在筆者使用專業儀器進行亮度測試的過程中也發現,一般開啟動態對比度後,黑色的亮度更容易在某一瞬時降低到0.1cd/m2以下,當黑色亮度達到0.1cd/m2以下時,即使是0.01cd/m2黑色亮度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對比度的巨大變化。廠商正是取了這樣一個瞬時的對比度值來作為動態對比度,往往是最大的瞬時值。
所以「動態對比度」的水平反映的其實就是各大顯示器廠商對全黑畫面時背光的控制水平:從目前的水平來看,三星的全黑畫面背光控制水平是最高的,其次到LG、然後到AOC、飛利浦、優派以及明基這四家廠商。
編輯點評:就筆者的使用經歷來看,動態對比度在日常並沒有多大作用,在靜態圖片的對比上基本看不出任何差別。所以廠商對其的定位也是在高清影片的播放上,但就筆者的觀察來看開啟動態對比度和關閉動態對比度,或許在畫面細節上有所提升,但筆者看來並不是很明顯。所以筆者對於動態對比度的看法是希望消費者可以客觀一些,動態對比度大幅的數值提升對於自己使用感受或許並沒有相應大的提升。